义井铺中学教学案
第三章 物态变化 教学案
科目 课题 教材分析 年级 八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1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教材首先指出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然后以学生熟悉的冰可以变成水以及水可以变成水蒸气等现象为例,让学生认识物质的三种状态,进而给出物态变化的概念和熔化、凝固的定义。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知识与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技能 3.了解熔化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1.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 过程与2.通过探究固体凝固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培养学方法 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认识图象、利用图象的能力。 情感态1.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度价观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善于实践和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 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 教学过程 由自然景观引导学生列举水的三态变化现象,并且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烧开水、钢铁厂钢水出炉等场景。 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是 、 、 。 2、物质从 态变成 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过程要 热;从 态变成 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过程要 热。 3、固体分为 和 两类,它们的重要区别是 。 探究一:用课本54页的实验装置和完成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实验,并作图。 探究二: 1、加热时为什么要用水浴加热? 2、加热前海波为什么要碾成粉末状? 探究三: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海波、石蜡熔化的相同点是什么? 物理
1
教学目标 重点 难点 情境 导入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与 小组展示 义井铺中学教学案
问题2:海波、石蜡熔化的温度变化规律是否相同? 问题3:海波、石蜡熔化的物体状态变化规律是否相同? 教师 达到熔点如果不继续加热,晶体不会继续熔化。 点拨 1.下面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同一种物质处于哪种状态与该物质此时的温度有关.B.晶体熔化时温度叫做熔点. C.物质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非晶体没有熔点,所以熔化时不吸热. 跟踪2、坩锅是冶炼金属用的一种陶瓷锅,能够耐高温.坩锅内盛有锡块,坩锅放在电炉上训练 加热,锡在逐渐熔化的过程中( ) A.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B.要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上升 C.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要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1、熔化定义。 2、水浴加热是为了受热均匀,便于观察实验结果。 课堂3、熔化前晶体是固态,温度升高,熔化中是固液共存状态,温度不变,熔化后是液小结 态,温度继续升高。 4、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一直升高。 4.在铅的熔化过程中:( ) A、铅的温度升高,同时吸热 B、铅的温度降低,同时放热 C、铅的温度不变,不吸热也不放热 D、铅的温度不变,同时吸热 5.某固体从200℃开始熔化,直到250℃还未熔化完,则这种固体物质一定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 6.分析下图并回答问题: 当堂1)AB段物体是 态,物体 热,温度 ; 检测 BC段是 态,物体 热,温度 :CD段是 态,物体 热,温度 ; B点物体是 态,C点是 态,E点是 态; 2)物体从第 分钟开始熔化,到第 分钟熔化完,熔化过程历时 分钟; 3)该物质是 体,熔点是 。 作业课本动手动脑学物理 布置 1.熔化和凝固 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板书凝固——物体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设计 2.熔点和凝固点 熔点——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3.熔化吸热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