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金融与经济2011.02
ournalofFinanceandEconomics
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防范研究
■邢秀芹,杨
宜
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在经营过程中面临多种风险,这些风险不仅会影响融资担保机构的融资担保能力,甚至会危及融资担保业的生存和发展。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面临的风险及成因,并提出了建立健全融资担保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建立合作银行与融资担保机构风险共担机制;建立全国性再担保体系,实行强制性再担保;引入保险机制等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风险防范[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69X(2011)02-0037-03
基金项目:本文受科研基地———中小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平台项目资助(项目编号:——创新人才: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的市场PXM2010_014209_098878)和北京市教委人才强教深化计划—结构、溢出效应与监管机制研究项目资助。
邢秀芹(1976-),女,河北邯郸人,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企业融资、风险管理与保险;杨宜(1966-),女,辽宁建平人,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企业融资、银行管理。(北京
100101)
中小企业融资难而产生的巨大的融资担保的市场需求催生了融资担保行业,推动其迅猛发展。我国融资担保机构的建立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迄今已构建起以性担保机构为主体、商业性和互助性担保机构为两翼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融资担保行业的发展,对于促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降低银行信贷风险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支持的重要手段。但我国融资担保行业的发展历史较短,目前仍处于发育成长阶段,融资担保机构缺乏成熟的经营模式和管理经验。而且,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行业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高风险行业,各种错综复杂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决定了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在运作过程中必然要面临多种风险。这些风险不仅会影响我国担保机构的融资担保能力,甚至会危及融资担保业的生存和发展。
分析
一、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面临的风险及成因(一)来自融资担保机构自身的风险
1.融资担保机构人才匮乏。担保机构业务操作
人员普遍存在金融、经济、法律、资产评估知识欠缺等问题,对担保业务不熟练或经验不足,造成操作不当或对担保对象判断不准确,甚至有些从业人员在担保业务过程中存在营私舞弊、违规操作的现象。
2.融资担保机构内控制度不健全。相当多的担
保机构没有建立风险保证金制度、审保偿分离制度、担保业务操作规程、运行检测制度、代偿制度、债务追偿制度、激励约束制度等。
(二)来自被担保中小企业的风险
1.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差。中小企业资本规模
小,增长方式粗放,治理结构不合理,缺乏有效的决策监督机制,企业决策具有随意性;科技人员缺乏,
JRYJJ
37金融与经济2011.02
技术和设备落后,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能力弱,产品技术含量低,竞争力不强。另外,大多数中小企业处于初创阶段,从事的是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面对的是新市场,技术、市场和性风险较大,系统性风险比较高,即使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产,由于竞争激烈,中小企业的破产倒闭率较高。
二、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防范建议(一)建立健全融资担保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1.建立审、保、偿分离制度。其具体内容包括:首
先,调查人员负责对申保企业的资信调查与评估,并对资信调查和评估结果的准确性承担责任;其次,审查人员根据资信评估结果审查担保项目,并承担审查失误的责任;第三,审批人员负责审批担保项目,承担审批失误的责任;第四,检查人员负责担保项目的保后监测、代偿和追偿,并承担监测、代偿失误和追偿不力的责任。
2.中小企业信用观念淡薄。信用等级高低是衡
量中小企业信用状况和整体信用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我国目前信用等级为A级以上的中小企业寥寥无几。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在BBB级以下,其中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根本达不到商业银行认可的信用等级。一些中小企业存在恶意逃避债务的情形,还有一些中小企业并不具备被担保的融资条件,但是为了获得融资担保,往往弄虚作假,把自己包装成具备被担保条件,最后骗取了融资担保。如此差的社会信用环境和企业信用水平,给信用担保业带来了潜在风险。
(三)来自合作银行的风险
融资担保机构只是中介机构,最终给中小企业放贷的还是银行,因此,放贷银行的操作也直接影响到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
在融资担保过程中,银行始终处于强势地位,往往只要求权利而不愿意承担义务,强制要求担保公司对贷款本金全额担保。而且在保证方式上,合作银行也往往选择有利于自己的连带责任保证方式,而不愿意采用一般保证方式,使得担保机构在担保三方交易中处于被动地位。而合作银行则在几乎不承担任何信用风险的前提下,却获得较高的稳定收益,一方面银行贷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可能会放松审核要求,给不符合资格的中小企业贷款,甚至与中小企业相互串通,提供虚假信息,共同骗取担保;另一方面,在融资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后,银行可能不再关心贷款的使用和后续管理,不能很好地监管被担保企业。
(四)来自的风险
由于担保机构大多在的支持下成立,作为审批人、出资人,其行为明显地影响着担保机构的运作,各级往往以发展地方经济和促进社会安定为理由,以行政命令指定担保等各种形式直接干预融资担保机构的担保活动,将担保资金变为中小企业的救济基金或第二财政,严重影响了资本金的安全。
2.实施融资担保全过程风险管理。基于中小企
业高违约率和高破产率的风险特征,融资担保机构在对中小企业开展担保服务的过程中,必须实行全过程风险管理,建立起一套科学完善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及事后控制的管理制度,将信用风险控制在最低程度上。在事前控制上,担保机构应该依据一套科学规范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严格审核中小企业的申请资格及相关的情况,对申保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和项目风险评估,根据客户不同的贷款金额和信用等级来确定担保费率。在事中控制上,担保机构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实施跟踪调查,并随时索取企业会计报表以监测或预警项目可能发生风险的苗头,及时提出风险处理措施;在事后控制上,代偿发生后,担保机构必须尽量追回代偿的资金,一般采取的措施有执行反担保措施、与企业谈判、对企业重组、诉诸法律等。
(二)建立健全社会信用管理体系
完善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是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正常运行的保证,是控制和防范融资担保中信用风险的基础。第一,建立健全信用法律体系。依法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和信用记录制度,以及以信用记录、信用发布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信用管理系统,强化中小企业信用观念,严惩失信行为。第二,加快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应由部门牵头,对掌握着企业信息的部门和金融机构等实行信息联网,经过汇总和处理,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库和中小企业负责人信用档案,并使市场竞争主体、消费者、投资者、信用中介、职能部门等都可以零成本或微成本获取相应的信用信息,实现资源共享。
(三)建立合作银行与融资担保机构风险共担机制
针对目前大部分银行不愿承担(下转第53页)
38
JRYJJ
江西省“十一五”期间市域经济增长贡献度与贡献差异的实证研究
但经济增长率却高出南昌2.1%。该类市域出现上述特征的原因:人均收入水平较高,经济增长率较快,但受到市域规模的,贡献度不大,短期无法突破Ⅱ类区域。建议扩大新余市管县的范围,进一步发挥市本级对周边经济的带动作用。
景德镇和鹰潭作为Ⅲ类地区,尽管GDP和增长率较高,但是贡献度有限。景德镇贡献度在Ⅱ类和
大三市的城市面积和经济总量。根据重要性原则,要发展江西市域经济,必须认清南昌在“十一五”时期贡献度逐年减小的事实,总结原因,提升南昌作为江西省的核心市域的影响力,增强南昌、九江和赣州作为核心市域的辐射力,从而依靠这些城市,依据“扩散效应”,从而带动其他市域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长率的增加。
Ⅲ类地区徘徊,而鹰潭一直处于Ⅲ类区域。这类市
域出现上述特征的原因:城市规模较小,城镇密度低,人口数量较少,但区域内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聚,具有一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初步形成了专业分工和协作生产。如鹰潭已形成了以江西铜业为核心的铜加工产业基地,区内企业多为铜原材料加工基地和精铜加工基地。建议增加两市的城市面积,加速人口集聚步伐,加快形成特色产业基地。
总之,根据短板理论,要发展江西市域经济,必须解决好新余、鹰潭、景德镇等市域存在人均GDP和经济增长率较高,但是市域贡献度较小的现象,扩
[参考文献]
[1]黄新建,李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等级规模结构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
[2]H·钱纳里,S·鲁宾逊,M·赛尔奎因.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
1995.
[3]李翔,史晋川,黄慰愿.浙江省高速增长地区的确定及周边地区的影响[J].经济地理,1996,(2).
!!!!!!!!!!!!!!!!!!!!!!!!!!!!!!!!!!!!!!!!!!!(上接第38页)
风险的做法,应尽快出台针对融资担保的专门法律,确定商业银行、担保机构和企业三个市场交易主体之间平等的法律地位,比照国外通行的做法,明确商业银行对融资担保体系的支撑作用和双方分担信贷风险的责任和义务,使担保机构和商业银行在融资担保业务操作中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在相关法律法规出台之前,应制定鼓励银行业与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密切合作进行风险共担的。
(四)建立全国性再担保体系,实行强制性再担保再担保是对担保的担保,是指在债务已设定担保的基础上,对该担保再设定担保,当前一担保人不能清偿债务时,由后一担保人在前一担保人不能清偿的范围内对债务清偿。我国应尽快组建作为“最后担保人”的全国性再担保机构,负责对地方担保机构实行再担保,其资金来源于国家的财政资金或建设资金,该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通过它的运作,可以扩大地方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发挥担保放大功能,体现导向。
担保机构与再担保机构之间应该按照担保机构承担主要风险、再担保机构承担次要风险的原则约定风险承担比例,并实行强制性再担保。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要按再担保要求,将担保资金和会员
交纳的风险保证金按一定比例上交再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应按照合理负担的原则处理与各地受保担保机构之间的关系,要以最大限度转移担保风险、保本运行为目的。
(五)引入保险机制
我国多数担保机构规模较小,担保能力较差,内部消化风险的能力有限,而保险公司有完备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措施,以及优秀的风险管理人才,可以弥补担保机构风险管理的欠缺。一方面,融资担保机构在为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时,要求被担保人必须为反担保物购买保险以分散风险;另一方面,推动保险公司积极参与到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中来,对担保机构的担保责任进行保险。在当前我国融资担保业再担保建设不完善的情况下,担保机构保险作为信用风险的外部分散机制,则会为融资担保机构构筑起又一安全屏障。
[参考文献]
[1]王晓燕.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风险管理问题[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8):73~74.
[2]李伟.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控制机制的构建[J].法制与经济,2010,(4):105~106.
JRYJJ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