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让童年流溢书香
作者:马玉春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1年第01期
爱好读书看报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人所具有的一种美德,为了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在每一个犹太人的家庭中,当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小孩则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灿若星河,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还孩子一个书香四溢的童年,我们对经典阅读进行了一些实践性研究。 一、转变观念,用经典照亮孩子前进的方向
一个怎样的语文老师才算负责任的老师?通过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及国内外的一些成功经验,认识到要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要用经典去影响学生、塑造学生。
孩子更多的时间是生活在家庭里,取得家长的支持在经典阅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对200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95.4%的家长对学生看课外书表示支持,但同时有45.2%的家长对阅读可能影响学习成绩表示担忧。为此,我们邀请特级教师、语文教育专家与家长面对面谈经典阅读对孩子成人成才的作用,并请身边的一些家长现身说法,消除家长的顾虑,使其全力支持经典阅读活动。
二、营造氛围,让书香伴随孩子茁壮的成长
就像以色列人喜欢把书放在床头一样,我们营造了散发着书香气息的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书香家庭。
在校园里,让每一块墙壁、每一根柱子、每一个角落都在推介经典、表现经典。“阅读使人生更精彩”“读千古美文,做谦谦君子”等在潜移默化着孩子们“与经典为友,与圣贤为伍”。一个班级一面经典阅读主题墙,把走廊装点得分外养眼,置身其中,犹如徜徉在经典之中。学校为每个班级定制了美观实用的书架,书架上摆满整齐的书籍,把图书室建到每个教室,课余时间到书架上取一本心仪的书美美地读着已成为同学们的最爱。 三、科学引导,让经典厚重孩子人生的底色
随着传媒业地迅速发展,各种书籍让人目不暇接,读什么?成了孩子、家长、教师关心的头等大事。我们把《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等国学经典推荐给孩子们,把唐诗宋词推荐给孩子们,把《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三国”“水浒”“西游”推荐给孩子,把《七彩语文》《少年文艺》推荐给孩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孩子们手捧经典,口诵心惟,与圣贤对话,与文化对话,与文明对话,孩子们必将见贤思齐,必将文化身心,必将创造文明。 四、创新活动,让孩子在阅读中喜欢阅读
小学阶段是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期,是心智形成的关键时期。与经典有约,是夯实精神家园的根基。然而,这些国学经典要让六、七岁的孩子想说爱你是多么不容易。以诵读为例,我们按照不求甚解的原则,在常规诵读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细节变化,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改“师生问好”为“师生对课”
这里丝毫没有排斥课前“师生问好”之意。“师生对课”不但能了解、交流经典诵读情况,还因其富有挑战性、不确定性,受到孩子们的欢迎。老师说“人之初”,学生对“性本善”;老师说“有朋自远方来”,学生对“不亦乐乎”……一问一答,其乐融融,群情激动。在这样天长日久的积累、周而复始的对课中,文化的种子悄然生根发芽。 2.改变诵读的节奏与形式
改变带来新奇、新鲜。一次课间前,我播放在百度搜到的《百家姓》朗诵视频,没想到全班学生聚到电子白板前兴致勃勃地跟着一起诵读起来。是什么吸引了孩子们?原来视频中的孩子诵读的节奏和我们平时诵读的节奏不一样,他们的节奏是“赵钱——孙李”,在“钱”后停顿,“孙李”语速很快。从此,两种节奏的诵读在班级轮换,很受孩子们的喜爱。此外,我们还变诵读时的正襟危坐为边诵边演,边诵边舞。 五、改革评价,让孩子在阅读中收获喜悦
在推行经典阅读的过程中,还必须对传统的评价进行改革。评价目的明确了,评价的方式也随之改变了。 1.评价考级制度化
七色花代表不同的理想、愿望,实行七色花考级制度,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实现自己的梦想。具体策略是:一至六年级考级合格者发给赤橙黄绿青蓝证书,如三年级依据篇目会背70首以上古诗文,做到流利、有感情。课外阅读不少于20万字,养成自觉看书的习惯,摘记不少于5000字,熟背《百家姓》,经考核合格者发给黄色考级证书。学生可根据自己实际申请跳级,集齐赤橙黄绿青蓝六张证书后,换发一张校长签名的紫色证书。获得紫色证书者被评为校经典阅读推广大使。读书热带动考级热,考级热又推动读书热。 2.评价主体多元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参与评价的主体不仅是教师,让学生自己、家长、伙伴也参与到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之中。让学生本人参与评价,有利于让学生对阅读进行回顾梳理。伙伴评价就是由学生所在小组中的同学进行评价。由于伙伴对自己的了解远远胜于老师的成人化的目光,所以伙伴的评价意见也最容易让学生接受。伙伴评价的实施,使学生重视了与同学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了班风、学风的建设与发展。家长参与评价,利于家校沟通,将经典阅读的空间拉伸,有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
(作者单位 连云港师专三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