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章节测试卷13
一、单项选择题
1. 从本质上看,预算是()。
A. 对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
B.重大的政治行为
C.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产物
D.是国家和意志的体现
2. 狭义的财政经管是指()。
A. 国有资产收益经管
B.预算经管
C.税收经管
D.公共部门财务经管
3. 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的预算,实质是对支出规模的一种()。
1 / 18
A. 重要规定
B.行政规划
C.经管计划
D.法定授权
4. 1832年,()规定财政大臣每年必须向国会提出全部“财政收支计划书”,并由国会批准,至此,具有现代意义的预算制度真正建立起来了。
A. 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法国
5. 经常预算主要的收入来源是()。
A. 国债
B.收费
C.专项收入
2 / 18
D.税收
6. 具有法律规定和制度保证的、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是()。
A. 预算
B.国民经济计划
C.经济发展战略
D.财政经管计划
7. 理财的主导环节和基本环节是()。
A. 收费
B.预算
C.财务经管
D.税收
8. 保持各项财政收支指标连续性的是()。
A.单式预算
3 / 18
B.复式预算
C.增量预算
D.零基预算
9. 我国预算年度的起止时间是每年的()。
A. 4月1日至次年的3月31日
B.10月1日至次年的9月30日
C.1月1日至同年的12月31日
D.7月1日至次年的6月30日
10. 预算分为增量(基数)预算和零基预算,其划分依据是()。
A. 按预算编制形式分类
B.按预算编制依据的内容和方法分类
C.按预算作用时间长短分类
D.按预算经管层级分类
4 / 18
11. 最早提出转移支付概念的经济学家是()。
A. 亚当•斯密
B.庇古
C.弗里德曼
D.凯恩斯
12. 财政经管的核心内容是()。
A. 建立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B.设置财政分配和经管机构
C.间财政收支划分
D.划分财政经管权责
13. 具有“鞭打快牛”负面效应的财政经管是()。
A. 统收统支制
B.分税制
5 / 18
C.收支挂钩制
D.包干制
14. 下列不属于1994年分税制财政经管改革内容的是()。
A. 建立财政专项转移支付体系
B.按照和地方各自的事权,划分各级财政的支出范围
C.妥善处理原补助、地方上解以及有关结算事项
D.确立了新的预算编制和资金调度规则
15. 经过1997年和2000年两次调整,我国证券交易(印花)税与地方的分享比例调整到()。
A.占97%、地方占3%
B.占75%、地方占25%
C.占90%、地方占10%
D.占88%、地方占l2%
二、多项选择题
6 / 18
1. 预算的基本原则包括()。
A. 完整性
B.统一性
C.年度性
D.合理性
E.公开性
2. 按照预算编制形式分类,预算分为()。
A. 绩效预算
B.单式预算
C.复式预算
D.增量预算
E.零基预算
3. 预算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7 / 18
A.推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B.建立完备的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C.建立先进完备的预算技术保障体系
D.建立科学规范的部门预算制度
E.实行采购制度
4. 按预算工程是否直接反映经济效益分类,预算分为()。
A.零基预算
B.投入预算
C.绩效预算
D.规划工程预算
E.增量预算
5. 预算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
A. 公平公正
8 / 18
B.廉洁高效
C.完整统一
D.公开透明
E.科学规范
6. 以下关于预算制度改革的内容说法正确的是()。
A.部门预算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财政预算经管的基本形式
B.采购运行机制是以集中为主、分散为辅
C.对各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账户加强监管力度
D.财政部门应全面建设“金财工程”
E.预算制度改革,是公共财政改革的核心内容
7. 以下属于财政经管内容的有()。
A.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B.财政经管权责的划分
9 / 18
C.财政收支的划分
D.财政分配和经管机构的设置
E.财政预算制度
8. 划分事权和财政支出范围应遵循的原则有()。
A.效益原则
B.市场基础原则
C.公平原则
D.效率原则
E.分级经管原则
9. 1994年实施分税制财政经管改革的指导思想包括()。
A. 增加地方自我经管和能力
B.调动、地方两个积极性,促进财政收入的合理增长
C.坚持统一与分级经管相结合的原则
10 / 18
D.合理调节地区间财力分配
E.正确处理与企业间的财力分配关系
10. 和地方共同承担的社会事务,经费由与地方共同承担,主要包括()。
A. 公共安全
B.社会统计
C.一些跨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
D.公共医疗
E.环境保护
11. 在现代经济社会条件下,预算具有以下职能()。
A. 反映部门活动或工作状况
B.财务经管职能
C.监督部门收支运作情况
D.控制部门支出
11 / 18
E.资源配置职能
参
一、单项选择题
1
[答案] D
[解读] 参加教材P105
2
[答案] B
[解读] 参见教材P111
3
[答案] D
[解读] 参见教材P106
4
/ 18
12 [答案] C
[解读] 参见教材P105
5
[答案] D
[解读] 参加教材P107
6
[答案] A
[解读] 参见教材P105
7
[答案] B
[解读] 参加教材P105
8
[答案] C
/ 18
13 [解读] 参见教材P107
9
[答案] C
[解读] 参见教材P107
10
[答案] B
[解读] 参见教材P107
11
[答案] B
[解读]
参见教材P111
12
[答案] C
/ 18
14 [解读] 参见教材P111
13
[答案] C
[解读] 参见教材P112
14
[答案] A
[解读] 参见教材P113-115
15
[答案] A
[解读] 参见教材P114
二、多项选择题
1
[答案] ABCE
/ 18
15 [解读] 参见教材P106-107
2
[答案] BC
[解读] 参见教材P107
3
[答案] ACDE
[解读] 参加教材P109-110
4
[答案] BCD
[解读] 参加教材P108
5
[答案] BCDE
[解读] 参见教材P109
/ 18
16 6
[答案] ABDE
[解读] 参见教材P109-110
7
[答案] ABCD
[解读] 参见教材P111
8
[答案] BDE
[解读] 参见教材P116
9
[答案] BCDE
[解读] 参加教材P113
10
/ 18
17 [答案] ABCE
[解读] 参见教材P116
11
[答案] ACD
[解读] 参见教材P106
/ 18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