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以科学发展观推进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文化内涵建设

以科学发展观推进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文化内涵建设

来源:百家汽车网
第11卷第3期 2010年9月 常 州 大 学 学 报 (社会科 学 版) Vo1.11 NO.3 Sept.2010 JOURNAL OF CHANGZ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以科学发展观推进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文化内涵建设 李伟明,王恒 (常州大学宣传部,江苏常州213164) 摘要:现代大学发展的要义是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大学文化则是核心竞争力之一,优秀的大学文化业已成为一所大学 卓越与否的重要标志。对于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而言,打造有特色的大学文化刻不容缓。除了用科学的理念指导大学文化建设之 外,还要从优秀教师的培养、合理的制度建构和形式多样的阵地建设三个方面来深入推进优秀大学文化的内涵建设。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大学 文化i建设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码:A 文章编号:1672—9048(2010)03—0092—03 一、大学文化是大学竞争力的应有之义 时俱进、务实创新。如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中国人民大学校训:“实事求是”。 现代大学发展的要义是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 争力。大学竞争力是指“一所大学长期形成的,能 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起点上,高校之间的竞争 已经突破了层次、类型甚至是空间的界限,已经从 使大学在竞争中保持可持续发展,建立在大学战略 性资源基础之上的获取、创造、融合资源的特有的 能力。” ‘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主要由三方面构成,即 单一的生源竞争逐步发展为对多种办学资源的竞 争。在这样的竞争中,什么样的高校更具吸引力?这 一学科实力(学科水平和学科特色)、师资水准以及大 学的精神气质和组织文化。”口]如果说学科实力和师 资力量是一所大学竞争力的硬实力的话,那么,大 学文化则是大学核 tl,竞争力中一种重要的“软实 力”。大学文化主要是指“以大学领导、教师、学生 方面取决于学校的学科实力、师资力量、人才质 量、社会声誉,另一方面也将取决于大学的文化内 涵,取决于领导干部、教授、学者是不是具有创新 的精神、开放的胸襟和进取的态度,取决于大学的 制度和机制是否能够显现较高的治校水平。这些都 和管理人员为主体的大学人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 中积淀和创造的,它是指以一所大学历代积淀传承 决定了大学文化建设必将成为高等教育发展新起跑 线上新的竞争点,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二、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文化内涵 的精神为内核,延伸、拓展表现在大学软件与硬件 等各个方面的综合。”L3 卓越的大学往往具有卓越的 文化层次,世界一流大学的大学文化影响力是有其 独特的内涵和精神气质的,这是一流大学所特有的。 在高等教育的发展进人内涵提升的新阶段以 后,很多教学型大学提出了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 目标,加强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是毋庸置疑的, 而文化内涵的营造也同样应当引起师生员工的共同 大学与其他的社会组织与团体不同的是,它聚集了 大批的优秀知识分子,具有追求社会真理与现实,培 育人才、服务社会的特殊作用,因而会形成独特的 氛围。西方大学注重学术自由、追求真理、大学自 治、服务社会等内容,如哈佛大学的校训:“让真理 关注。大学的类型、层次、地域、学科差异会在大 学的文化内涵上有所体现。具体而言,在一般意义 上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的基础h,要适 时地研究、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文化内涵,为大 学文化建设注入新的内容,增添新的活力。 (一)教学研究型大学应特别重视培育大学精 与你为友”,耶鲁大学的校训是:“真理和光明”;东 方大学传统的办学理念注重以人为本、德才兼备、与 收稿日期 2010~O4—30 作者简介 李伟明(1965一),男,江苏常州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管理研究。 王恒(1978一),男,江苏扬州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 江苏工业学院高等教育研究课题(GJY09020011) 李伟明,等.以科学发展观推进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文化内涵建设 神。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基于对大 学本质、大学的办学规律以及大学人对社会政治、经 思想、感情上的交流和沟通越来越少,工具主义、技 术主义、功利主义盛行。要重建大学人文关怀,使 济、科技和文化等的认识,在办学实践中所形成的 一大学从对外部效益的热衷回归到对人的关注,使教 育回归到其本然价值之上。大学人文关怀的重建不 应仅仅成为大学的内部事务,还需要和社会采 取有别于机构或是企业的价值标准来协调与大 学的关系,在经费投人、大学评价、科学研究、人 系列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是一所大学整体面貌、 水平、特色、声誉及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的体 现。’’[ 大学精神是“学校每位教职工和学生个体自我 价值观的融合与升华,是个体对学校价值观的感知 才培养等方面克服浮躁情绪,形成精神上关怀人、态 与认同,它直接左右着人们的行为和态度”,[5 它是 度上尊重人、行为上服务人的现代大学制度。从内 一种无形的力量。之于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 部看,人文关怀是教学研究型大学文化内涵建设的 可能随时都会陈旧,培养的能力也需要不断完善,但 应有之义。表现在人才培养上以学生为本,在学校 大学精神的引领、优良风气的熏陶却可以终身受益。 发展上以人才为本。在人才培养上,教学研究型大 以常州大学为例,前几年,校认真凝炼,制定 学不同于职业培训班和短期进修学院,除了要使学 了校训“责任”,形成了“勇担责任,追求卓越”的 生掌握必备的知识、能力以适应未来的职业,还要 学校精神,将“责任”、“卓越”凝炼成为全校师生 使学生养成高贵的精神气质和不凡的精神力量。这 的核心价值观,就是要求全校师生员工把脚踏实地、 种精神气质和精神力量一方面来自f学q-fj身的修 注重细节的现实主义与胸怀天下、志存高远的理想 养,另一方面也来自于学校的制度、氛围和数师对 主义融为一体,通过几代人的薪火相传,把“勇担 学生的尊重和关照。人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保障,我 责任,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内化为每一名师生员 们的制度和机制能不能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维护 工的精神操守和行为规范。 教师发展的合理生态,营造朴实奋进的学风,能不 (二)教学研究型大学应特别体现文化多样性。 能做到“心中有人、目中无物”.能不能给教授、学 积极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充分反映了高等教育的 者包括正在成长的青年教师创造体面的牛活、I 作 根本职能由一个中心转向两个中心的要求。教学研 环境和安定的学术环境,这些都是在教学研究型大 究型大学有两个显着特征:其一是教学为主,科研 学文化内涵建设中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为辅;其二是本科教育为主,发展研究生教育。教 三、教学研究型大学文化内涵建设的途径 学研究型大学应当在文化内涵建设中特别重视文化 (一)教师率先垂范,深化学校精神的内涵。一 多样性。大学不仅仅发展科学、传授知识,而且传 所大学其大学精神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积淀.绝非 承文化、创新文化、引领文化、提升文化。大学之 一日之功。一旦形成,便会内化于“入学人”的 ‘ 所以能引领文化、提升文化,其根源在于大学文化 行之中,而且,大学精神的形成与更改,往往与特 的多样性,这是大学文化不同于其他亚文化的重要 定的历史时期或关键人物的出现有关。大学教师的 特征之一。不同文化之间,如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 独特人格魅力与良好的品德对学校整体环境文化具 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在大学里不断沟通和融合(包 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个人身心 括选择和冲撞,有时甚至十分激烈),形成不同的学 成长与后期的长远发展。在我国的很多师范院校中 术观点、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这个意义上,大 都会看到“学高为师,身 为范”这样・ 衍.强 学成为了不同文化沟通的桥梁与纽带,在传播知识、 调的就是教师要学识高,行为正。教师的人生价值 创新科技、文化引领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 追求与治学态度也最能够体现出大学的精神,对广 展自己。所以说,文化多样性也是推动大学发展的 大青年学子的影响也最深远。在建设教学研究型大 动力之一。 学过程中,大学教师必须具备追求新知的执着精神、 (三)教学研究型大学应特别强调人文关怀。从 服务学生的责任意识、坚持真理的勇气、淡泊名利 外部看,由于政治、经济、历史、社会等各方面的 的人格魅力。 原因,工具价值取向在我国大学价值取向上占主导。 (二)认真梳理机制,切实以人为本的大学制度 这一取向使大学在人才培养上更多地强调社会、国 文化是大学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角度卜 家、政治的需要,而对人本身较缺乏关怀。随着我 讲,建立制度、规则的目的是保护学校、教工和学 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急剧扩大,师生之间在学术、 生的三方利益,明晰各自的责任;服从学校价值导 常 州 大 学 学 报 (社 会科 学 版) 2Ul0年 向,建立完善的校园文化环境;建立工作秩序,提 在管理上尊重每一个教师,激发教师内在的积极幸 高办事效率;确保公平、公正原则,树立良好风尚。 制度建设既要符合依法治校的目的,又要体现人文 管理的精神;制度建设的水平能看出学校的品位和 价值取向。要认真审视学校有关制度中体现的价值 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乐于奉献,甘于奉献。 (三)加强阵地建设,打造文化阵地是大学文化 建设的重要基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大学文化中 的主导作用,大力加强包括思想理论课、人格教育 体系、宣传媒体、学生社团、文化活动、院系文化、 网络文化等在内的各类阵地的建设.把握时代精神. 取向。通过制度的创新,让教师脱离名利场,让校 内少一些急功近利的行为,少一些浮躁的风气,让 大学回复到它应有的矜持和品味,真正成为学术的 圣殿而不是名利角逐的战场。要把尊重教师、善待 学生、关心教工、直面问题、排忧解难作为管理工 作的文化理念,渗透到学校每一位管理工作者的头 脑之中;要以是否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根本利益;是 否有利于教学、科研和学科发展;是否有利于学校 事业的长远发展作为大学管理工作的价值取向。对 管理服务的评价标准是:服务态度,以效率为准,要 坚持正确方向,形成健康向上的环境、文明和 谐的校园氛围。要适时找准切人点,在师德师风建 设、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网络文 化建设等领域精心打造一批形式多样、格调高雅、特 色鲜明的文化精品,使师生在优良的大学文化氛围 中受到良好熏陶,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气质 参考文献: [1]刘向兵.大学核心竞争力概念辨析fJ-中1 人 夫 : Z006(2):145. 能办成事;服务质量,以师生满意为准,要能办好 事;服务水平,以社会认定为准,要能出经验、出 成果。要推行“柔性管理”。“柔性管理是现代企业 的一种灵活管理模式,它冲破刚性管理的有形界限, . [2]龚放.现代大学的精神气质与核心竞争力[J].南通大学 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8. [3]方小玲.大学文化与大学核心竞争力[J].科技创业月刊. 2006(11):155. 不仅仅依赖固定的组织结构、稳定的规章制度进行 管理,而是随着时问、外部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变化 而变化。它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基础上, 采用非强制方式,在人们心上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 [4]韩延明.论高等教育【}Ii向市场背景 F大 :精神n勺铸就.J 教育研究.2007(5):32. [5]郭必裕.文化力量与大学发展[Jj,江苏高教.2OO6(5) 51. 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转化为人们自觉行动的一种 管理方式。”l6 大学的管理者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6]郑其绪.柔性管理[M].北京:石油大学出版社.1 996:92.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Universities with Scientific 0utlook on Development LI Wei—ming,WANG Heng (Publicity Department of Party Committee,Changzhou University,Changzhou 213164,China) Abstract:The ess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universities is to improve their core competitiveness, and university culture is one of them.Excellent university culture has become an importanl symbol of an outstanding university.A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universities.crealing a uniq LIC university culture is of great urgency.Besides scientific concept for instruction,excellent teachers, reasonable systems and various bases of university culture are still necessary for furl her promol ing 1 be university cultural construction. Key words: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university;culture;construction (责任编辑:李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