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曾子杀彘(zhì)
①。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
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②也,待③父
④成教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
也。”遂烹彘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①顾反为女杀彘:等我回来为你杀猪。②知:同“智”,此指判断能力。③待:依赖。④所以:用来。
【文化常识】
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与练习】
1.解释加点的词
(1)妻适市来( ) (2)欲捕彘杀之( ) ..
(3)汝还( ) (4)不信其母( ) ..
2.句子翻译
(1)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特与婴儿戏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容理解
(1)妻阻止曾子杀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2)这则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32. 傅显迂缓
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望之如偃蹇①老儒。一日,雅②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或指所在,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魏问相见何意。曰:“适在
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③,倦而假寐。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
【注释】①偃蹇(yǎnjiǎn):迂腐萎靡的样子。②雅:美好不粗俗。③针黹(zhǐ):针线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与练习】
1.解释加点的词
(1)雅步行市上( ) (2)适在苦水井前( ) ..
(3)比相见( ) (4)似乎可虑( ) ..
2.句子翻译
(1)或指所在,雅步以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容理解
“傅显迂缓”的具体表现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楚庄王伐陈
楚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城郭高,沟洫①深,蓄积多也。”宁国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力疲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沟洫(xù):护城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与练习】
1.解释加点的词
(1)使人视之( ) (2)使人视之( ) ..
(3)何故( ) (4)民力疲矣( ) ..
2.句子翻译
(1)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怨上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兴兵伐之,陈可取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容理解
对楚庄王伐陈这件事,使者和宁国的意见为什么会截然相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①,威后问使者曰:“岁②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日:“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顾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战国策·齐策》
【注】①发:启封。②岁:年成,收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与练习】
1.解释加点的词
(1)臣奉使使威后( ) (2)臣奉使使威后( ) ..
(3)使者不说( ) (4)书未发( ) ..
2.句子翻译
(1)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苟无岁,何以有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顾有舍本而问末者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容理解
(1)赵威后说的“本”和“末”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书未发”赵威后即询问齐使看,她是一个热情、不懂礼仪的人。
B.从“使者不说”并发问赵威后看,他是一个虽鲁莽却能据理力争的人。
C.从赵威后与使者对话中,可看出她是一个有民贵君轻思想的人。
D.文章紧扣题目中“问”字,把一个咄咄逼人的赵威后形象跃然纸上。
35. 宋濂苦学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还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观群书。
【文化常识】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与练习】
1.解释加点的词
(1)弗之怠( ) (2)弗之怠( ) ..
(3)以是( ) (4)余因得观群书( ) ...
2.句子翻译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录毕,走送还之,不敢稍逾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余因得观群书”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承宫樵薪苦学
承宫①,琅邪②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③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④执苦⑤,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后汉书·承宫传》
【注】①承宫:东汉人。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③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④樵薪:砍柴。⑤执苦:干苦活。
【文化常识】
经。儒家把《诗》、《书》、《礼》、《易》和《春秋》五部书称为经典著作,俗称“五经”,以后又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称为“四书”。自宋朝以后,“四书五经”是读书人必读的书,科举考试的题目也出自这些书里。
《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思考与练习】
1.解释加点的词
(1)少孤( ) (2)为人牧猪( ) ..
(3)徐子盛明《春秋》经( ) (4)宫过其庐下( ) ..
2.句子翻译
(1)见而欲笞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选项中,对画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句是( )
A、猪的主人责怪他不归还猪,寻找他讨要(猪)。
B、猪的主人对他不归还猪感到奇怪,寻找他讨要(猪)。
C、猪的主人责怪他不归还猪,到处寻找(他)。
D、猪的主人对他不归还猪感到奇怪,到处寻找(他)。
3.内容理解
(1)承宫忘记自己在放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2)读完本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 欧阳修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①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②士人家借而读之,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而已能诵其书。..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注】①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②闾(lǘ)里:乡里、邻里。
【文化常识】
①欧阳修(1007~1072年),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在滁州时,自号醉翁。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曰: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於其间,是为六一。
②士。“士”在古代是一个阶层,相当于今天的知识分子。旧时有“士、农、工、商”之说,意为社会上有四个阶层或四种职业,即读书做官的、务农的、务工的与经商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与练习】
1.解释加点的词
(1)使学为诗( ) (2)使学为诗( ) ..
(3)及其稍长( ) (4)抄录未毕( ) ..
2.句子翻译
(1)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容理解
造成欧阳修“下笔已如成人”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蒲留仙写书
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①也。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②,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
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③,中贮苦茗,具淡巴菰④一包,置行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
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蒇⑤。故笔法超绝。
【注释】①抗于:学习某人欲与之匹敌,称抗于。左史、龙门:指左丘明和司马迁。左丘明著《左传》,司马迁生 于龙门。②落拓无偶:因不随从世俗之见,显得孤傲。③罂[yīng]: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④淡巴菰:烟草的旧音译名。⑤蒇(chǎn):完成。
【文化常识】
①蒲留仙,即蒲松龄(1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②《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计480多篇。书中写了不少狐鬼的故事,作者借狐鬼来揭露封建社会的弊端。故事生动有趣,情节波澜曲折。“聊斋”是蒲松龄书斋的名字,“志异”即记载奇怪的事,故名《聊斋志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与练习】
1.解释加点的词
(1)先生居乡里( ) (2)性尤怪僻( ) ..
(3)具淡巴菰( ) (4)必强执与语( ) ..
2.句子翻译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寓意处全无迹相 翻译:寓意所在全不露痕迹
B. 非仅抗于左史、龙门也 翻译:不只是向左丘明和司马迁学的
C. 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 翻译:渴了就喝茶,有的人还把香烟供奉给他
D. 如是二十余寒暑 翻译:像这样经受了二十多次的严寒和酷暑
3.内容理解
蒲松龄写成的《聊斋志异》“笔法超绝”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文征明习字
文徵明①临写《千字文》②,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注】①文徵明:明朝著名书法家,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②中国古代启蒙读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与练习】
1.解释加点的词
(1)书遂大进( ) (2)平生于书( ) ..
(3)未尝苟且( ) (4)或答人简札( ) ...
2.句子翻译
(1)日以十本为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容理解
本段文字赞扬了文徵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40. 吴起治河
吴起治西河①之外王错②谮③之于魏武侯武侯使人召之。吴起至于岸门④,止车而休,望西河,泣数行而下。其仆谓之曰:“窃观公之志,视舍天下若舍屣。今去西河而泣,何也?”吴起雪⑤泣而应之曰:“子弗识⑥也。君诚知我,而使我毕⑦能,秦必可亡,而西河可以王⑧。今君听谗人之议,而不知我,西河之为秦也不久矣,魏国从此削矣。”吴起果去魏入荆,而西河毕入秦。魏日以削,秦日益大。此吴起之所以先见而泣也。
【注】①西河:魏郡名。②王错:人名。③谮(zèn):诬陷。④岸门:地名。⑤雪:擦拭。⑥识:知。⑦毕:尽,用完。⑧西河可以王:指魏可以凭借西河成就王业。
【文化常识】
吴起卫国。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在楚国时,辅佐楚悼王主持变法。周安王二十一年,因变法得罪守旧贵族,惨遭杀害。著作有《吴子兵法》,传
于世,与兵圣孙武并称“孙吴”。唐肃宗时,位列武成王庙内,成为武庙十哲之一。宋徽宗时,追封广宗伯,成为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与练习】
1.解释加点的词
(1)吴起治西河( ) (2)其仆谓之曰( ) ..
(3)今去西河( ) (4)雪泣而应( ) ..
2.句子翻译
(1)窃观公之志,视舍天下若舍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诚知我,而使我毕能,秦必可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魏日以削,秦日益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容理解
(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吴起治西河之外王错谮之于魏武侯武侯使人召之
(2)吴起“去西河而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回答)
41. 年羹尧用兵
年羹尧①征时,一夜漏②三下,忽闻疾风西来,俄顷即寂。年急呼某参将,领飞骑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尽歼焉。人问其故,年曰:“一霎而绝,非风也,是飞鸟振羽声也。夜半而鸟出,必有惊之者。此去西南十里,有丛林密树,宿鸟必多,意必贼来潜伏,故鸟群惊起也。”
【注释】①年羹尧:人名,清朝名将。 ②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与练习】
1.解释加点的词
(1)人问其故( ) (2)必有惊之者( ) ..
(3)此去西南十里( ) (4)意必贼来潜伏( ) ..
2.句子翻译
(1)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忽然听到强劲的西风刮来,片刻之后就没有了。
B. 忽然听到强劲的风从西面刮来,片刻之后就静下来。
C. 忽然听到强劲的西风刮来,很长时间后才没有了。
D. 忽然听到强劲的风从西面刮来,很长时间后才静下来。
(2)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尽歼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霎而绝,非风也,是飞鸟振羽声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容理解
(1)文中的“疾风”实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2)请概括年羹尧的用兵之道: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投辖留宾
汉哀帝时,遵①为校尉,居长安中。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
②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尝有部刺史奏事,过③遵,值其方饮,刺史大穷,侯遵沾
醉④时,突入见遵母,叩头自白当对尚书有期会状,母乃令从后阁出去。遵大率常醉,然事亦不废。
——选自《汉书·游侠传》有删改
【注】遵:①陈遵,西汉杜陵人。②车辖:古代车上的一种零件,插在轴端,以免车轮脱落。③过:访,探望。④沾醉:大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与练习】
1.解释加点的词
(1)遵为校尉( ) (2)居长安中( ) ..
(3)遵嗜酒( ) (4)尝有部刺史奏事( ) ..
2.句子翻译
(1)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碰上他正在喝酒,刺史(却)非常穷困。
B.碰上他正在喝酒,刺史大为困窘。
C.碰上他大方地喝酒,刺史(却)非常穷困。
D.碰上他大方地喝酒,刺史大为困窘。
(2)虽有急,终不得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容理解
(1)客“虽有急,终不得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2)成语“投辖留宾”就源于这个故事,谈谈你对“投辖留宾”的看法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 晏子谏齐景公
齐景公为高台,劳民。台成,又欲为钟。晏子谏曰:\"君者,不以民之哀为乐。君不胜欲,既筑台矣,今复为钟,是重敛于民也,民必哀矣。夫敛民而以为乐,不祥,非治国之道也。\"景公乃止。
——《晏子春秋》
【文化常识】
①晏子,名婴,春秋时齐国人,春秋后期齐国的国相。晏子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在诸侯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与练习】
1.解释加点的词
(1)为高台( ) (2)劳民( ) ..
(3)晏子谏曰( ) (4)不祥( ) ..
2.句子翻译
(1)君者,不以民之哀为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不胜欲,既筑台矣,今复为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容理解
晏子想要劝谏齐景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 周敦颐弃官
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人。为分宁①主簿②。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③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注释】①分宁:地名 ②主簿:官名 ③手版:笏hù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与练习】
1.解释加点的词
(1)有狱久不决( ) (2)老吏不如也( ) ..
(3)敦颐独与之辩( ) (4)乃委手版归( ) ..
2.句子翻译
(1)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此尚可仕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容理解
(1)周敦颐“将弃官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全文,对“王逵最终所明白的道理”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周敦颐善于断案,才智在自己之上,自己拗不过他。
B、为官者应为民着想,不能因为一己私欲而胡乱办案。
C、做事不能一意孤行。
D、为人不能太残酷凶悍,要善意待人。
45. 列子学射
列子学射,中矣,请之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文化常识】
列子,名御寇。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先秦天下十豪之一,道学者、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列子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归同于老庄,被道家尊为前辈。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对后世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与练习】
1.解释加点的词
(1)退而习之三年( ) (2)退而习之三年( ) ..
(3)非独射也( ) (4)皆如之( ) ..
2.句子翻译
(1)子知子之所以中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矣,守而勿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容理解
这个故事让我们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 九石①弓
齐宣王好射,悦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以试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②而止,皆日:“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
——《吕氏春秋》
【注释】①石:重量单位,一石为120斤。②关:同“弯”,指拉满弓。中关,指弓只拉了一半的弧度。
【文化常识】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的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与练习】
1.解释加点的词
(1)齐宣王好射( ) (2)悦人之谓己( ) ..
(3)悦人之谓己( ) (4)岂不悲哉( ) ..
2.句子翻译
(1)以试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而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不是大王所能够使用的吗?
B.除了大王还有谁能用这张弓?
C.难道大王不能使用这张弓吗?
D.莫非只有大王能够正确使用?
3.内容理解
(1)大臣都说“此不下九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2)齐宣王之“悲”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 玄石戒酒
昔者玄石①好酒。为酒困②,五脏熏灼③,肌骨蒸煮,百药不能救。三日而后释④。谓其人曰: “吾今而后知酒可以丧人也。吾不敢复饮矣。” 居不竟月,同饮至,曰: “试尝之。”始而三爵止⑤。明日而五之,又明日而十之,又明日而大爵,忘其故,死矣。性之所耽⑥不能绝者,皆为玄石之类也,悲夫!
【注释】①玄石:刘玄石,《搜神记》中人物,传说他曾喝过“千日酒”后千日不醒②为酒困:指因酗酒而陷于痛苦中。③熏灼:烧灼、火烫,喻酒之伤害力。④释:消除、解除。
⑤始而三爵止:爵(jué),古代酒器。⑥耽:沉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与练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昔者玄石好酒(喜欢) B.三日而后释(解除) ..
C.吾不敢复饮矣(再) . D.忘其故(原因) .
2.句子翻译
(1)居不竟月,同饮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今而后知酒可以丧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容理解
“玄石之类”人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语句)可以看出玄石的这个特点。
48. 戴震难师
先生①十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
【注】①先生:戴震。②朱文公:朱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与练习】
1.解释加点的词
(1)就傅读书( ) (2)日数千言( ) ..
(3)相去几何时( ) (4)师无以应( ) ..
2.句子翻译
(1)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日数千言不肯休。译文:每天阅读并背诵几千字还不愿意停下来。
B.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译文:(戴震)问私塾先生:“这些话凭什么知道是孔子说的,又是曾子记述的?”
C.曰:“几二千年矣。”译文:(私塾先生)说:“差不多两千年了。”
D.“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译文:“然而朱文公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
(2)此非常儿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容理解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戴震很迟才会说话,但他很聪明,跟随老师读书,读过的文章都能背下来。
B.戴震不仅勤奋,而且好问,遇上不明白的地方,喜欢寻根究底问为什么。
C.私塾先生被戴震的问题问住了,不但不生气,反而赞扬他说:“你真是个不寻常的孩子。”
D.戴震自幼读书即不能不唯师,不唯书,思考,敢于质疑,很值得我们学习。
49. 顾荣施炙
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①有欲炙②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
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③己。顾荣异之,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注释】①行炙人:做烤肉的人或端着烤肉的仆人 ②炙:烤肉,这里指吃肉。③左右:这里指扶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与练习】
1.解释加点的词
(1)因辍己施焉( ) (2)同坐嗤之( ) ..
(3)同坐嗤之( ) (4)顾荣异之( ) ..
2.句子翻译
(1)选择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
A 觉得送烤肉的人有想要烤肉的样子。
B 发现送烤肉的人有想吃烤肉的神色。
C 看到送烤肉的人有想要烤肉的样子。
D 觉察送烤肉的人有想偷烤肉的神色。
(2)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容理解
(1)一人扶持顾荣是想报答他曾经“__________”的行为。(用原文语句回答)
(2)本文给我们什么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 庚公乘马
庚公乘马有的卢①,或语令卖去。庚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复害其主。宁可安己而移于..
②乎?” 他人哉?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
【注】①的卢dì lú:迷信传说中的一种凶马。据《相马经》上说:马白额入口至齿者名“的卢”。仆人们骑它,会客死旅途,主人骑它就会被杀头。 ②达:通达,明白事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与练习】
1.解释加点的词
(1)或语令卖去( ) (2)即复害其主( ) ..
(3)昔孙叔敖( ) (4)效之( ) ..
2.句子翻译
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容理解
(1)庚公和孙叔敖都选择了“_______________”的做法,而获得了美好名声。
(2)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赞扬了庾亮不迷信、不害人的高尚品德
B.本文体现了庾亮是一个通达事理的人
C.本文批评了那些有害人之心的人
D.本文赞扬了庾亮模仿他人美德的行为
31. 曾子杀彘
1.(1)到,往,去 (2)想,想要 (3)你 (4)相信
2.(1)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她的儿子边跟着她边哭。
(2)只不过是与小孩子闹着玩儿罢了。
(3)现在你欺骗他,是教给他欺骗。
3.(1)特与婴儿戏耳。
(2)家长应该以身作则,用言行教育孩子诚实待人
32傅显迂缓
1.(1)走 (2)刚刚 (3)等到 (4)担心
2.(1)有的人指点他在什么地方,傅显就迈着美好不粗俗步子前往。
(2)男女有别,不方便呼叫三嫂让她醒过来,所以跑来找您。
3.(1)在集市上迈着“雅步”找魏三兄。 (2)找到了魏三兄,喘气了很久才把事情说出来。 (3)因为觉得那女有别而没有叫醒三嫂,导致孩子掉到井中。
33楚庄王伐陈
1.(1)让,排遣 (2)观察 (3)原因 (4)疲惫
2.(1)陈国是个小国家,却财粮积蓄很多,(这)是(因为)赋税沉重,那么老百姓一定会怨恨君主。
(2)派去讨伐它,陈国是可以攻下的。
3.因为使者只是看到了陈国看似强大的外表,而宁国则看到了陈国必亡的实质。
34赵威后问齐使
1.(1)使命 (2)出使 (3)通“悦”,高兴 (4)信
2.(1)难道不是先(问候)低下的再高贵的吗?
(2)如果没有收成,哪里来的百姓?
(3)所以有舍弃根本而去讯问末节的人吗?
3.百姓 君王
4.C
35宋濂苦学
1.(1)不 (2)松懈,放松 (3)因此 (4)能够
2.(1)家里贫穷,没有地方得到书来看。
(2)每次向家里藏了很多书的人借。
(3)抄写完了,跑着把书送回去,不敢稍微超过约定。
3.宋濂自身刻苦勤学,买不起书就去借,而且还要手抄;即使天气寒冷,手都冻的不能弯曲了也不放松;每次借的书都会准时还回去,不会超过时间。
36承宫樵薪苦学
1.(1)幼年丧父 (2)替 (3)懂得,明白 (4)经过
2.(1)猪主人看见了想要用鞭子鞭打他。
(2)学舍里的学生共同禁止,才停止了,于是把承宫留在门下。
(3)B
3.(1)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
(2)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想要收获,必须付出;好好学习,珍惜学习机会等
37欧阳修苦读
1.(1)让 (2)写 (3)等到 (4)完
2.(1)欧阳修的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教给他写字。
(2)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借此机会抄录下来
(3)以至于欧阳修白天黑夜都废寝忘食,只一心一意努力读书。
3.①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
②后天的自身努力
38 蒲留仙写书
1.(1)住 (2)特别 (3)准备 (4)交谈,说话
2.C
3. ①搜奇说异(广罗奇才或善于积累)②归而粉饰(精心修改)③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39文征明习字
1.(1)于是,就 (2)在 (3)马虎 (4)有时
2.(1)每天以十本为标准。
(2)稍微有一点不满意,必定再三改动而不感到厌烦。
3.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
40吴起治河
1.(1)治理 (2)对……说 (3)离开 (4)回答
2.(1)我偷偷地看你的志向,把舍弃天下就像丢掉鞋子一样看待。
(2)君王真的明白我,让我用尽我的才能,秦一定可以被灭亡。
(3)魏国每天削弱,秦国每天强大。
3.(1)吴起治西河之外/王错谮之于魏武侯/武侯使人召之
(2)预见西河不久会归秦国,魏国日渐削弱。
41年羹尧用兵
1.(1)原因 (2)惊扰 (3)距离 (4)料想
2.(1)B
(2)前往西南方向茂密的树林中搜寻敌人,果然全部歼灭了他们。
(3)一瞬间没有了,不是风,是飞鸟拍打翅膀的声音。
3.(1)飞鸟振羽声
(2) ①正确判断敌情 ②果断、迅捷地出击敌人
42投辖留宾
1.(1)担任 (2)居住 (3)爱好 (4)曾经
2.(1)B
(2)即使有急事,最终也不能够离开。
(3)坐满了客人,就关上门,拿下客人的车轴扔到井里面。
3.(1)取客车辖投井中
(2)热情是好事但过于热情就可能会影响他人,让他人感觉反感/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应该尊重他人的选择
43晏子谏齐景公
1.(1)造 (2)使……劳累 (3)劝谏 (4)吉祥
2.(1)所谓君主,就是不能以百姓的劳苦来成就自己的乐趣。
(2)君主无法战胜自己的欲望,已经建筑了高台,现在又要造钟
3.多为百姓着想,克制自己的欲望。
44周敦颐弃官
1.(1)案件 (2)比得上 (3)独自,单独 (4)舍弃,放下
2.(1)逵是凶悍残酷的小吏,大家都不敢和他争论。
(2)像这样还能做官吗!
(3)用杀人的方式来献媚给别人,我是不会做的。
3.(1)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2)B
45楚庄王伐陈
1.(1)退回,回去 (2)学习,练习 (3)只有 (4)都
2.(1)你知道你射中的原因吗?
(2)可以了,牢记这个道理不要失去。
(3)不是只有射箭是这样,治理国家和修身做人也都应是这样。
3. 办事情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掌握它的规律,明白了为什么能做到,以后才能做的更好/只有自觉地按规律办事,才能真正会做并明白它的道理,并做好一件事
46九石弓
1.(1)喜欢 (2)高兴,喜欢 (3)说 (4)悲哀
2.(1)用左右的人来试验一下,左右的人都试着拉弓,弓只拉了一半的弧度就停止了。
(2)B
3.(1)齐宣王好射,悦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
(2)被大臣们的美言所惑,没有自知之明。
47玄石戒酒
1.D
2.(1)停止了不满一个月,一同喝酒的人来了。
(2)我从现在之后知道喝酒是可以让人丧命的。
3. 没有毅力(克制能力、自制力)/明日而五之,又明日而十之,又明日而大爵
48戴震难师
1.(1)靠近,跟随 (2)每天 (3)距离 (4)回答
2.(1)D
(2)这个不是普通的小孩。
3.C
49顾荣施炙
1.(1)给 (2)同“座”,座位 (3)嘲笑 (4)感到奇怪
2.(1)B
(2)哪里有整天拿着肉却不知道它的味道的人呢?
3.(1)辍己施焉。
(2)我们要体恤他人,肯为别人着想/我们应懂得知恩图报/多做一点好事,多关心一下别人,或许就会得到回报。
50庚公乘马
1.(1)有人 (2)又,再次 (3)从前 (4)效仿
2. 怎么能够让自己安全而把危险转移给别人呢?
3.(1)以为后人 (2)C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