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读后续写的教学与备考建议(上)
作者:
来源:《英语学习·教师版》2017年第07期
《英语学习》线上系列沙龙第34期的主题是“读后续写的教学与备考建议”,微信群内专家和老师们就读后续写题型的背景、特点和能力要求,高考读后续写评分的关注点,以及读后续写题型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影响展开了讨论,并分享了读后续写教学和备考经验,我们将讨论的内容整理成文,分为上、下两篇刊登以飨读者。 读后续写题型的背景、特点和能力要求
张春青:读后续写题型是高考新题型,2016年10月在浙江高考中首次使用。读后续写测试指的是一篇记叙文被截去后半部分,让考生续写。该题型由王初明(2012)基于Pickering & Garrod(2004)互动协同模式理论提出,其促学效应已经过初步论证。2016年,教育部考试中心通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考试说明(高考综合改革试验省试用)》向利益攸关者公布了试题的评分标准和样题(2016)以及测试任务的测试学特征(刘庆思、陈康,2016)。
续写操作简单,只需针对学生的语言水平,挑选一篇内容有趣、语言难度适中、有一定长度的文章,抹去结尾,形成不完整的语篇,让学生续写,发挥想象力,补全、拓展、创造内容。读物为续写提供语境和“支架”(scaffolding),可以是情节不完整的故事,或是剧本节选,或是电子邮件往来等等(王初明,2016)。其促学优势主要体现在:紧密结合读物样板写作文,激发语言使用冲动,消弭母语干扰,高效识记词语,在使用中学习和完善语言表达(王初明,2016)。
读后续写以读为辅,以写为主,读写结合,其目标是考查学生阅读基础之上的写作能力,具体来说,主要考查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刘庆思、陈康,2016):(1)把握短文关键信息和语言特点的能力;(2)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丰富性;(3)对语篇结构的把握能力;(4)创造性思维能力。这四个方面的能力又被具体化于评分标准的四个方面:(1)与所给短文及段落开头语的衔接程度;(2)内容的丰富性和对所标出关键词语的应用情况;(3)应用语法结构和词汇的丰富性和准确性;(4)上下文的连贯性。
张强:读后续写的体裁最好是记叙文。一般来说,记叙文的话题更贴近生活,有一定的趣味性,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较大,上下文连贯性较强,语言的难度较易把握,更适合于学生进行读后续写。
费胜昌:到目前为止,我们接触到的权威试题有两套:一是《考试说明》中的样题,二是2016年10月的高考真题,都是记叙文体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张强:王初明(2012)认为,读后续写的阅读材料会影响考生的续写表现,材料选得好可直接产生良好的学习效应,在设计读后续写时应注意:阅读材料要有趣,内容能延伸;难度要适当,易于理解和模仿;长度应适宜,有丰富的内容。
费胜昌:王初明提出语言学习的有效途径是:“内容要创造,语言要模仿,创造与模仿要紧密结合”(王初明,2014)。在现实教学中,能将内容创造和语言模仿紧密结合起来的外语练习只有两种:一是与本族语者对话,二是读后续写(王初明,2013)。而对于我国高中学生来说,听说机会(尤其是与本族语者交流的机会)少,读写条件成熟。
张强:认同费老师的观点。由于我们目前的外语学习环境缺乏与本族语者互动的条件(听说机会少),读后续写就成了一种相对较有效的替代方式。
谢慧萍:在“高中英语学业质量标准”水平二中有这样的描述:能在书面表达中有条理地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经历、阐述观点、表达情感态度;描述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描述人或事物的特征、说明概念;概述所读语篇的主要内容或续写结尾。
张强:的确,学生描写叙述的能力相对不受重视,表现在写作能力上也较欠缺。这一新题型的出现有望改变这一现状。
谢慧萍:杭外剑桥高中IGCSE First Language这门课程中,Reading and Writing:
Integrated reading and writing对于学习者能力要求做了这样的描述:1. Read a text which contains information and respond using the relevant material from the text. 2. Understand descriptive texts and select relevant information and phrases from them. 3. Adopt an appropriate voice in which to express a response to a text. 4. Show awareness of audience. 从中可以看出,在这一项读写活动中,它的语言能力指向明确:在阅读部分需要读懂文章,能够把握体裁;在写作部分能够按需剪裁,考虑读者,使用合适得体的文体。这和我们现在讨论的读后续写有很多不谋而合的地方。 张春青:高考是高利害测试,为高等学校选拔人才和促进高中教学改革服务,影响着成千上万考生的前途命运,也成为了高中教学实际指挥棒。高考英语的每一个微小的改革,都对教师、教育部门、学生、家长、教材(辅)编写者等利益攸关者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不夸张地说,“高考一扇动翅膀,都会引发一次风暴”。 读后续写教学和备考经验分享
张春青:关于读后续写新题型,请费胜昌老师谈一谈省市教研部门采取的应对措施,另外也请谈谈在调研和听课等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费胜昌:我们省市两级教研室积极顺应新课改、考改要求,提前打算,早作准备,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本学科教学研讨活动,为广大教师们探讨写作新题型搭建平台,提供舞台。省教研室早在2016年4月就组织了一次以“评价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为主题的高中英语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课程“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训活动。本活动安排了专家视角、教师论坛和研讨课等内容,意在帮助广大教师理解、评价改革,强化过程意识,推动高中英语新课程实验的深入实施。 在专家视角板块,受邀专家周瑜老师仔细分析了新形势下读写教学的重要性,强调了“阅读是重点,写作是难点”,提出了“构建有效的读写教学模式”的策略,并呼吁大家就概要写作和读后续写的课堂教学深入探讨。
在论坛版块,有教师代表针对读后续写发表了看法,作了题为“变革,视野,提升——浅谈‘读后续写’题型对英语阅读教学视野的影响”的发言。该教师以“视野”为主题,分析了她对本题型的认识,认为老师要从语言学习规律的综合视野来观照题型的改变,跳出考试看教学。她提出,英语老师要通过激发学生阅读与表达的动机,创设语境来提升学生缜密的思维能力和精准的表达能力,最终达到读与写的自由。
在总结本次活动时,省高中英语教研员葛炳芳老师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三点要求:一要正确理解变革,理解是起点,不仅要考虑读后续写教学时文本内容的选取或延伸,也要考虑“逻辑、文体、语言等方面的一致性”;二要认真做实课堂,聚焦课堂教学实践,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关注读与写的微技能;三要努力发展专业,提升自身教学能力,以踏实的专业自觉迎接变革。
我们市教研室在省教研室的带领下,也在研究新课改、考改背景下的写作教学。市教研室从两方面入手引导老师们开展读后续写教学研究:
一是举办高中各年级的市级教学研讨会,以“读写联动”为主题,通过开设相关的研讨课,组织评课、论坛,以及邀请高考新题型阅卷专家作讲座等方式开展系列活动,以求发现问题,引发思考,总结经验,共同探究。本学年到目前为止,我市已开展本主题市级相关教学研讨活动5次(包括与兄弟地市的联办活动1次),共推出读后续写公开研讨课6节。研讨课基本上以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即同一篇续写材料由两位不同的教师来执教,其他老师观课、评课。2016年12月,在我市高一教学研讨会上,两位骨干教师使用人教版教材模块II第2单元“The Story of Atlanta”文本材料进行同课异构。其中一位教师注重写前的“读”,巧妙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梳理故事关键线索,带领学生们顺利进入文本语境,为后续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位教师则强调读后的“写”,循循善诱,在学生充分阅读文本的前提下,侧重训练他们由读到写的思维能力。
二是通过开展教师单项竞赛的方式来激发老师们的研究热情,实现教学技能提升和专业成长。2016年12月,为提高新考改背景下写作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市组织了高中英语教师“读写联动”教学设计比赛,共收到竞赛作品75件,其中一半是读后续写教学设计。在评出各类奖项后,对其中的一等奖作品在后续的教研活动中作了案例展示,以期其他老师能分享他们的教学智慧。今年5月,我们打算举办高中英语教师“续写故事”比赛,让教师们来提笔体验写作过程,以学习者的角度来品味新题型,反思和改善自己的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张强:写作教学前教师要写“下水作文”,教师在设计好读后续写任务之后,自己应亲自“试水”,以知道“水”的深浅。事实上,让学生完成的任务(特别是写作),教师只有自己先做过了才知道任务的难易,才能给学生更好的指导。我们发现,教师写的“下水作文”能提升学生对写作指导的兴趣与参与。教师的“下水作文”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可供临摹的范本,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分析评点的样本(张强,2016)。
李威峰:教师“下水作文”的办法很好,金华市今年5月将举行第二届教师“下水作文”比赛。从2015年第一届教师“下水作文”比赛结果来看,教师实际“下水写作”的水平还是很参差不齐的。现在有的教师提出一种说法:新高考得写作者得天下!我认为是有失偏颇的,提高写作能力的源点还是在做好深度阅读教学。
费胜昌:是的,我们英语学科要向语文学科学习,多多组织教师“下水作文”比赛,因为“下水作文”对老师们有很大的好处。作为教研员,还有一个研究途径是下学校调研。通过听常态课来发现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再与上课教师、备课组、教研组座谈,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共商解决之道。
段湘萍: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呢?
费胜昌:发现了以下问题:一部分教师在教学理念上没有跟上新课改、考改要求,在认识上继续停留在传统的阅读、写作课型上,没有形成以读促写、读写联动的观念;另一部分教师虽然在观念上已有所更新,但在课堂教学行为上还没完全转变过来,把读后续写课习惯性地上成传统的阅读课,课堂内只关注如何引导学生解读已有文本,把续写部分简单地布置为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自己完成,缺少必要的写作指导。
还有一个问题是:部分教师虽然已在课堂内尝试读后续写教学,但读后续写文本材料的选材不准,没有找到典型的故事类记叙文,或者难度不合适。
张春青:选材有很高的要求,时间跨度太大不可以,人物太多也不好。发现问题之后是如何解决的呢?
费胜昌:当然,我们也已挖掘了几堂较为成熟的读后续写课,但教学中缺少对学生阅读策略的点拨和写作技巧的指导,读写教学没有体现过程性,这在目前还是个通病。我们探讨的措施有以下几点:(1)鼓励老师们多参加各类教学研讨活动,组织开展新版《考试说明》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活动,紧跟课改、考改步伐,理解变革的目的,熟悉考试新题型;(2)走进同行课堂,多听课、观课,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3)发动教研组集体的力量,拓宽查找合适素材的渠道。可以找往年试卷中故事性强的叙述类的阅读理解或完形填空篇章,也可以是来源于网络的英语美文或英语原版微小说,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段湘萍:读写结合课型的阅读策略的点拨和写作技巧的指导非常重要,要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就更好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张春青:老师们所在的学校具体是如何做的?
张强:我校在继续做好常规教学的同时,师生共同研究新题型,对教材教学资源进行二次利用,适当引入课外材料。《考试说明》出来后,我们对读后续写这一新题型的样题及其评分标准进行了集体研究与讨论。由于样题并没有提供参,我们高三英语教师经历了一个与学生共同探索的过程。
教师首先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下水作文”,然后对照评分标准提炼写作心得,再去指导学生写作,最后一起探讨“好的续写应该是怎么样的”。我们就是在这样一个摸索的过程中逐渐熟悉读后续写这一新题型的。
盛艳萍:高中教学读后续写很热闹,我作为初中老师也来参与一下。我校的基础课程中有文学阅读教学,想分享一下初中教学中续写的一些思考:(1)判断这个故事是否适合续写:和高中读后续写题型不同,我们学生读的是完整的故事。但完整的故事也有续写的空间,就像影视作品的续集一样,或者对原故事结尾不满意,也可以改写。有些故事看似有续写空间,但写出来之后发现学生的思路都往一个方向走,有些有很多东西可写却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或语言能力。因此事先需要做充分的了解,比如课堂口头讨论,看看学生能延展到什么程度。(2)在阅读中找到原文的基因:角色的个性和行为特征(比如热情、镇定、强势、神经质、或口头禅、习惯性动作等),情节发展的特点(如时间顺序、空间转换等),写作特点(如悬念、留白等,通常在高年级阶段)。这些都是续写中可以和原文呼应的要素。因为要续写,在阅读时对这些特征的关注度会提高,同时能促进阅读的质量。(3)从仿写句子开始:原文中的描写不一定是句句精彩,但肯定有精彩的词句让人眼前一亮。用这些词句仿写句子,一方面增强对原文的感悟,一方面吸收语言的特色,等续写篇章的时候语言的质量会有提升。这是我们日常教学中的做法,并没有直接针对高中读后续写的要求,仅供高中教学参考。 谢慧萍:从阅读开始,以写作反馈。 姜建军:阅读是起点,写作是终极目标。
盛艳萍:是的,因为没有受考试制约,所以不是直接以写作为目标,而是从阅读出发,写作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段湘萍:续写是综合能力考查的题型,分解技能实有必要。
葛炳芳:教师需要有“三年统筹”的意识,写作能力的根在阅读;同样,写作教学的根在阅读教学。从高一开始就以高考的样式训练写作(包括读后续写),就注定是死路一条。从三年统筹的看,英语教学最值得研究、最有意义的是研究读写微技能,沉住气,一步一步走。先学会读故事,再学会讲、写故事,再去续故事。当然所有技能并不是“线性”的,而是螺旋式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张强:同意葛老师的观点,大目标分解。分解后也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互相交错,即此即彼。
段湘萍:知己知彼、对症下药、分解技能、各个击破。知己知彼指学生需熟知读后续写的考查要求和评价标准;熟知自身在应对该题型时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中的“药”便是完成考查要求和解决自身问题所需技能;将综合技能分解成微技能,融入阅读教学、读写教学中;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地微技能训练,逐个掌握微技能,最后辅以综合训练,完成续写任务。 对于读后续写题型,我们认为需要关注下面几种微技能:归纳文本大意,推断作者叙述意图的能力;分析故事发展的情境模式,并合理推测新情节的能力;捕捉原文伏笔,适当添加细节的能力;根据关键词语构建句群的能力;判断原文语言特点,并能沿用其特点的能力。 费胜昌:微技能训练也就是读写策略的具体培养方式吧?
段湘萍:是的,将微技能训练融入到读写教学中,形成可迁移的教学策略。 张春青:微技能如何实施呢?如果分解了,是不是学生就觉得上课没意思了呢? 段湘萍:分解了更能深入,要是每节课都是综合任务,各项技能只能做到蜻蜓点水。 谢慧萍:譬如学生在行文过程中可能需要教师帮助做的语篇能力训练,例如句子内部的语法结构、词汇搭配、句子之间的衔接和连贯关系、句子的信息展开方式等。宏观的例如语篇中段与段的关系以及语篇各部分与语篇主题之间的关系,以及语篇类型、语篇格式等。 姜建军:语篇分析是培养学生篇章构建能力的起点。
张强:由于一开始读后续写的材料并不多,我们尝试对教材进行再利用,特别是对一些记叙类的教材文本进行读后续写的训练,例如人教版必修二第2单元“The Story of Atlanta”,必修三第1单元“A Sad Love Story”,必修五第1单元“Why Not Carry Out Her Good Work? ”选修七第2单元“Satisfaction Guaranteed”等阅读材料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改编或设计成为不错的续写材料。事实上,在复习阶段选用教材文本能较好地实现了复习课文与适应新题型的双重目的。 随着复习进度的推进与对读后续写这一题型认识的加深,我们尝试将高考真题中一些较地道的完形填空(补全所挖空格)与一些难度适宜的小说引入课堂教学,一方面可以加大学生的输入,帮助他们积累地道的写作素材。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抹去结尾让学生概括大意、预测结尾的方式来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即明白写什么的问题)。
我们尝试将以往用的比较少的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课本教材英语选修(欣赏类)《小说欣赏入门》引入课堂,这本选修教材中有很多不错的语言,可以通过精细化阅读帮助学生积累读后续写所需要的素材。以《小说欣赏入门》中的“The Comeback”为例,里面有很多形象、生动的描写。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费胜昌:这是现成的教材,只是好多老师没注意到,也没利用起来。 谢慧萍:欧·亨利式的迷你小说也可以尝试。
张强:高考真题中一些较地道的完形填空也容易被忽视。以2010年浙江省高考英语完形试题为例,阅读短文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因家境贫寒无法得到圣诞礼物,却意外地收到了三个妇女送来的礼物,这一“受爱”经历中体验到的“被人惦记”的情感促使作者在若干年之后,将当初得到的那种感觉传递给需要帮助的贫困儿童,即“施爱”的过程。这类完形填空所隐藏的情感模式与地道表达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
李威峰:现在的读后续写教学中,逻辑思维方面关注的更多的是结构逻辑,情节发展的合理性,但在情感发展这条线关注的还不够,我觉得真正好的续写这两条线都很重要。 张强:是的,对于记叙文而言,故事线与情感线是同步推进的。 姜建军:故事的展开肯定是要靠情感线来推进的。
卞金华:读后续写教学要避免窄化该题型的考查指向,要在宏观基础上系统规划读后续写的发展内容。
张春青:这就是平时练习是否严格按照高考的规范来的问题了。平时训练是否可以更自由些呢?
费胜昌:平时教学应该可以少一些束缚。可以去掉段首句,也可以不考虑下划词。只要指向目标是思维能力、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即可。
张强:个人觉得,对于高中起始阶段的学生而言,不宜采用标准化的读后续写试题进行教学与训练,而应更关注基本阅读与写作习惯的形成。但在现实情景下,对于高考题型的适应与训练也无可厚非。
卞金华:平时不能局限于记叙文,纯粹的记叙文不多,夹叙夹议的文本居多。文本分类不能太固化。要让学生多把握叙述,论述,描述等手段。
费胜昌:夹叙夹议的文本也可以,而且最好是叙述完后,文本末尾能够再总结拔高一下。这样的话,也体现了语言教学的人文性。
谢慧萍:当我们清楚读后续写的能力指向时,教师是可以把它融合在常规教学中的。 姜建军:在平时的教学中,读后写作的方式不一定局限于续写,还可以是仿写、扩写等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