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以学科竞赛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探索

以学科竞赛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探索

来源:百家汽车网
叶国吨力毅名 DOI编码:10.3969/j.issn.1007—0079.2013.017.057 2013年第17期 以学科竞赛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探索 张晓冬李继光郝俊红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更多的企业对工科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学科竞赛把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紧密结 合在一起,是提高其实践创新能力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学生通过“选拔一培养一参赛”完整学科竞赛过程的培养锻炼后,其实践创 新能力明显提高,专业素质得到了企业的认可,就业竞争力显著增强。 关键词:学科竞赛;培养锻炼;实践创新 作者简介:张晓冬(1980一),男,河南郑州人,郑州轻工业学院技术物理系,讲师;李继光(1969一),男,安徽宿州人,郑州轻工业学 院教务处实践教学科副科长,高级实验师。(河南郑州450002) 基金项目:本文 ̄.2OlO年郑州轻工业学院第八届教师教学改革项目成果一等奖、2012年郑州轻工业学院第一届青年教师教学改革项 目成果二等奖、2011年郑州轻_T--,_lk学院第九届教师教学改革项目重点资助、2012年郑州轻_T--,_lk学院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改革项目重点资 助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7—0116—02 随着国家不断推行“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 发展战略,…企业对高校工科毕业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要求越 来越高。而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造就实践创新型人才这 个任务则首当其冲的落在了高校的身上。 学科竞赛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的基础上,通 过竞赛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完成竞赛任 务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增强学习的兴趣以及 挖掘出有潜质、有实力的学生专门到郑州轻工业学院(以下简称 “我校”)学生学科实践创新基地进行实践锻炼培养(我校以 专项经费改造东五楼,把整个五楼全部实验室都建成学科实践 创新基地,为学生进行学科竞赛提供条件),同时在指导教师配 备上,注重教师的知识结构、实践经验、综合素质和研究成果, 注意优秀年轻教师的培养,保证指导教师队伍结构的合理性。 此外,根据不同学科竞赛的特点,吸收不同专业领域的优秀教师 参与指导,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路,以保证实践活动稳步有效 的进行。 一研究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系 列化活动。【2 大学生学科竞赛重点考察大学生实际分析、解决问 题的能力,强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 培养和锻炼。学生准备学科竞赛的过程就是对创新思维以及实 践能力培养锻炼的过程;就是对知识深入理解、灵活运用的过 般来讲,学生大二至大三期间是培养关键期,在此期 间,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结合各自专业特长组成科技小组。 前期由指导教师分配给每个科技小组一些基础任务进行基础 性质的实践锻炼。比如:给每个科技小组配备单片机实验开发 板和相应软件,让学生掌握单片机I/O口、PWM模块、定日寸/计时 器、串口通讯等基本功能;正确连接单片机和外部电路,通过 编程实现电源模块、电机模块、显示模块、键盘模块等不同单 元模块的驱动;通过三极管等Ic器件组装不同参数的放大电 路或滤波电路。后期小组成员充分利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通过大学生科技活动项目、省(市级)、国家级别的创新实验 程;同时在实际的参赛过程中,还是对心理素质和团结协作精 神考验与培养的过程。口 因此,学科竞赛成为提高工科大学生实 践创新能力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实践证明,学科竞赛对学生创 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引导性作用,也是学生成长为企业所 需人才的有效途径。 一、学科竞赛实施过程 目前,国内教育部门和高校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 力,均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学科竞赛,其中适合电类专业的竞赛 有:电子设计大赛、智能车竞赛、全国节能减排大赛、全国信息 应用大赛等。以郑州轻工业学院电类专业学生为教改试点,鼓 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以第二课堂学科竞赛为平台,进行了一系 项目等具有一定经费的项目课题来进行实践锻炼(项目课题 可以保障学生得到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快速提高其实践能 力;项目经费可以让学生实践锻炼的内容更加丰富,范围更加 广阔),对于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开发作品,不仅积极联系相 列的学科竞赛实践活动。实施过程如下: 第一步做动员宣传工作。通过汇报、讲座、座谈等形式,向 广大新生阐述参加学科竞赛的意义和重要性。告诉他们参加学 科竞赛是提高自己实践能力的最有效的一种方式。通过宣传历 届竞赛成绩、作品展示、学长们目前的工作现状、用人单位的要 求等一系列手段营造和树立起良好的学科竞赛氛围,形成班级 之间的学科竞赛之风,使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实践。从而 使将要参加学科竞赛的学生从数量上形成一定规模,积累一定 的后备力量,使之实现量的积累。 第二步培养梯队力量。从积极要求进人实验室的学生中, l16 关企业进行技术合作交流,同时要把这些作品推荐到更高层 次的科技竞赛活动中进行比赛交流。因此,通过近几年在我 校学科实践创新基地的培养锻炼,学生开发了大量的实践科 技作品,其中很多作品具有相当的科技含量,不少作品设计思 路、创新点已经被企业看中,正处在进一步的交流合作阶段。 比如:车载音乐播放器、篮球比赛无线遥控计分器、危险环境 智能搜救车、无线遥控打印机传输系统、智能避障搬运车、旋 转LED景观灯、室内智能停车场等等,这些作品不仅代表着学 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更代表着他们的水平已经获得企业的认 可。这些实践锻炼培养环节既可以让学生进行充分的锻炼和 总第276期 实验实践教学 培养,同时又为学校储备 人才,为梯队建设做了充分的保障, 以加速其综合能力从量到质的变化。 第三步参加学科竞赛。学生经过一系列科技活动或者科技 项目的培养锻炼后,他们的水平和能力相对进入一个高峰期,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所学特长从中分组参加各级别的学科竞 赛。当学生在实践创新基地相互组队进行专项学科竞赛的培训 和锻炼时,不同的参赛队伍通过彼此的竞争、交流,学生的实战 能力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同时在竞赛现场,学生比拼的不 仅仅是理论和实践能力,更多的是临场应变能力、心理能 力等。通过定期举办校内竞赛,不但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高 竞争意识,还可以使学生通过模拟比赛场景,感受紧张而激动 的大赛气氛,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竞赛范围的选择上,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不仅参加教育 部举办的学科竞赛,同时也参加国内外一些大型企业定期举办 的竞赛。这些大型企业为了提高自己企业的知名度,宣扬企业文 历证明,在校期间只要参加实践创新基地培养锻炼并且参加各 级学科竞赛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他们都会很快找到不错的工 作,并且这些学生在企业经过短短几年的锻炼后,大多成为了公 司的核心研发人员,有着广阔的发展前途。l8 同时学科竞赛还有 助于提高学生考研方面的竞争力,尤其是考上名牌大学研究生 的人数逐年增加,参赛学生在参加研究生复试时,由于参加过 竞赛,实践能力较强,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较强,因此更能得 到导师的青睐。这些学生的“竞赛一就业或考研”经历又吸引着 下届更多的学生加入到学科竞赛的锻炼之中。 三、总结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更离不开教 育,而学科竞赛是整合课堂内教学与课堂外实践锻炼的重要 环节,在整个学科竞赛“选拔一培养一参赛”的完整过程中, 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团队合作、心理素质等各方面都 有着极大地锻炼和提高。历届参加学科竞赛学生的事迹证明, 通过参加学科竞赛,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明显提高,而这些能 力的提高给他们带来的是良好的就业、研究生复试导师的亲 睐,同时吸引着更多的学生加入进去,从而形成学科竞赛的良 性循环。 参考文献: 【】J张晓冬,运高谦.新时期下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探 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0,(9):17—18. f2张瑞成,陈至坤.学科竞赛内容向大学生实践教学转化的探讨 21[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7):130—132. 【3】韦文祥,李勇成.由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引发对就业能力培养的 化,每年都会邀请各高校的学生参加他们公司组织的竞赛。如 周立功公司主办的嵌入式系统设计大赛和FPGA设计大赛、英 飞凌公司主办的太阳能应用设计校园大赛、凌阳公司主办的电 子设计大赛等等。口 这些竞赛主要是面向在校大学生,因此学 生参加比赛不仅不用缴纳费用,而且这些公司还会为参赛各队 提供所需的开发板和他们公司生产的主要元器件,如果设计出 优秀的作品,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相应奖项,还会得到_定数额的 奖金,更重要的是这些公司还会直接与学生签约,学生毕业后 可以直接去该公司工作。因此参加这些竞赛不仅可以扩大学生 参赛的范围,增大受益面,同时也解决了学生参赛的经费问题, 还为学生与企业之间架起了桥梁。 二、学科竞赛成绩及效果 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8(10):11—13. [4]王超.从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谈高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117-119. f5】郑安平,曹伟峰.电类专业人才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1,(1 o):136—137. 截止到目前为止,在我校学科实践创新基地的培养锻炼下' 我校已有多名学生在国家、省级等各级学科竞赛中获得了优异 的成绩,比如:2009年物理系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 赛国家一等奖,2009年物理系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 赛河南省一等奖,2012年电气学院学生获得全国“飞思卡尔智 能车设计大赛”国家级决赛二等奖,2012年机电学院学生获得 f6]宋寅卯,石军.智能车大赛与电类专业教学改革[J].中国轻工教 育,2010,(2):55—58. [7]谢泽会,曹伟峰.关于电类专业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的 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9,(3):145—146. f8】张晓冬,侯海兴.教学中实现科研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 的实践创新能力Ⅲ.信息系统工程,2012,(1):151—152. 全国“机械设计”创新大赛国家一等奖,2010年化学学院学生 获得全国“节能减排”实践能力竞赛二等奖,2012年电气学院学 生获得河南省信息技术应用大赛国家级二等奖等相应奖项。学 生所获得的荣誉既使他们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也让他们拥有 了进入工作岗位的自信心。历届学生在学校实践创新基地的经 (责任编辑:孙晴) (上接第103页) [2]王宇,陈铸华.变电站微机继电保护培训系统的研制【J】.湖南电 力,2010,(1):l6—19,29. 体、直观地仿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提高了学 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运用能力,不断推动了教学实践,让学 [3】周有庆,邵霞,彭红海.多功能微机保护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实 验培训系统【JJ_大众用电,2004,(5):23—24. [4]张镇.继电保护及测控数字物理混合仿真培训系统的应用[J].东 北电力技术,201 1,(3):40—43. 生通过仿真更全面地掌握了电力继电保护知识,从而培养了学 生的创新能力。多功能继电保护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实验培训 系统已逐渐成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和学生现代化的 教学与科研手段。 参考文献: [1】周有庆,周成林,彭红海,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数字物理仿真 培训系统[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0,(3):113—117,122. [5】周有庆,等.TQXBZ—III多功能继电保护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实 验培训系统实验指导书[z]. [6]周有庆,等.TQDB—III多功能微机保护实验装置用户手册[z]. [7]周有庆,等.TQWX-nI微机型继电保护试验测试仪用户手册【z】. (责任编辑:孙晴) l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