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思维进阶”赛课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群文议题 教学年级 群文阅读《1+X读本》 聊聊李白 五年级 《李白“诗仙”的名号是谁取的?》 第一组 选文篇目 第二组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节选)》 《月下独酌》《饮中八仙歌》 《将进酒》 1. 通过自主阅读第一组选文,了解李白“诗仙”名号的由来。 教学目标 2. 小组合作共读共议第二组选文,通过感情朗读、结合注释和译文等方式,感受李白的特点。 3. 为李白“画像”,形成对诗人的评价。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共读共议等方式多角度了解李白。 2. 形成评价。 热身:诗歌接龙 床前明月光, 。 , 。——《静夜思》 小时不识月, 。 , 。——《古朗月行》 朝辞白帝彩云间, 。 , 。——《早发白帝城》 一、话题引入 1.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聊聊天,聊一个人。 教学过程 当代著名作家、诗人余光中先生曾写过一首诗,其中几句写道: 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Q:读诗,你从这几句诗里获取了哪些信息? 预设:要喝酒、豪放、英雄、唐代人…… Q:猜猜他是谁。 2.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李白,看看你还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发现。
二、名号由来
1.从古到今,我们都称李白什么?——“诗仙” Q:你知道这个名号是怎么来的吗? 默读第一组两篇诗文,思考两个问题: (1)“诗仙”的名号是谁取的? (2)为什么他这样称赞李白? 2.班级交流。
(1)孟浩然称李白为“谪仙人”。(什么是“谪仙人”?) (2)因为李白的文采绝伦。
引读杜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3.李白一生创作了很多诗,现流传下来的诗有九百多首。他的诗篇能够流传千古,确实因为他有绝世的才华。“诗仙”的称号,是对他才华的肯定和赞美。(板书:诗仙——才华横溢) 4.杜甫的这一句诗就是对他最好的评价。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三、走近李白
1.其实在当时,李白的名气大除了诗写得好被称为“诗仙”,他还和另外几个人并称“饮中八仙”,又叫“醉八仙”,你们猜是为什么。
——好酒(板书)
李白的确喜欢喝酒,无论是在他自己的作品中还是朋友写他的诗篇中我们都不难看出这一点。接下来我们就通过酒来走近李白,了解李白,读懂李白,聊聊李白。 2. 共读:
(1)四人小组共读第二组选文,借助注释和译文,读懂诗意。 (2)小组共议:这是一个……的李白。勾出诗句,根据诗句说明理
由。
3. 共议、交流:
(1)李白一斗诗百篇——酒激发了李白的创作灵感和激情 长安市上酒家眠——好酒,自由奔放,不拘小节。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醉汉形象——可爱
Q:大概李白是喝醉了,才有如此胆量,连皇帝的召唤都不予理睬。你见过像李白这种喝多了谁都不认,谁都不怕的情况吗? 如此看来,李白也不过是一个可爱的平常人啊。 (2)独酌无相亲——一个人喝酒,孤独。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把明月和自己的影子当成朋友,孤寂忧愁。
Q:读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一人、一壶酒、一轮明月、一个孤影。李白月下独酌,面对明月与影子,似乎在幻觉中形成了三人共饮的画面。
Q:一个人喝酒通常叫“喝闷酒”,李白也一如常人,在孤独苦闷的时候借酒消愁,与明月共饮,与影子共饮。
让我们一起走进李白的内心深处,同感他的孤寂忧愁。齐读《月下独酌》。
(3)《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这首诗将李白的诸多性格展露无遗,你读出了什么呢? 出示: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洒脱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豪放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指名朗诵诗句。 Q:从这些诗句中你感受到什么? ——李白好酒、潇洒、豪放(板书) Q:李白天性豪爽,放荡不羁,这一点不仅体现在他的诗歌中,也体现在他喝酒上,引读:“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4. 对比、整合:这三首诗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同:都和酒有关。 异:《饮》杜甫写李白,表现他的好酒和才华以及醉酒可爱。 《月》表现了李白的孤独。 《将》表现李白的豪放洒脱,不拘一格。 五、评价 1. 今天我们读诗读文,穿越千年去认识这位大名鼎鼎的“诗仙”,我们发现李白原来不仅仅是一个名号,他是一个真实的人,和我们一样有喜有忧。那么在你的心中你最喜欢怎么样的李白呢?为什么? 交流汇报。 2. 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了自己对李白的认识。其实要了解李白,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阅读更多他的作品,阅读更多关于他的文章,去深入了解他的生平经历,他所处的时代,去理解他的思想,他的写作风格。 所以老师推荐余光中先生的诗歌《寻李白》,还有两本书《李白诗选》和《李白诗传》。 思维进阶 解说 选文说明: 李白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一位诗人,可以说是唐代诗歌乃至中国古诗的代表人物之一。要聊他,不容易。因为对于这样一位天才诗人,已经有无数的名家、大家评过、赏过他的诗,中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小朋友也都能随口朗诵出他的诗歌。那么我们还可以聊什么呢?我想,既然大家对于他的诸多名篇都很熟悉了,我们不妨来聊一聊他“诗仙”名号的由来,聊聊他和朋友,聊聊他的爱好饮酒,从另外的一些角度来了解孤独 豪放洒脱 聊聊李白 诗仙 好酒
这位千古绝伦的大诗人。
这也就是本课选文和选诗的由来。“诗仙”这个名号最初源自于唐代另一位大诗人贺知章对李白的评价“谪仙人”,意思就是从天上贬谪到凡间的仙人。这是贺知章在读了李白的诗歌之后对他极高的赞誉,从此“诗仙”的名号就从唐代一直流传至今。杜甫也由此作了《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来记述这件事情。由此看出李白的文采确实千古绝伦,风格独特,他的诗歌流传千年而不衰被世代传颂就足以说明这一切。
但是,李白绝不仅仅只是一个符号,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才是我们这节课要聊的话题。我们将通过三首和酒有关的诗歌——
《饮中八仙歌》(杜甫) 《月下独酌》(李白) 《将进酒》(李白)
来走近李白,了解他的内心世界,由此建立起对他这个人的认识。我们将两组选文,通过朋友(贺知章、杜甫),通过他自己,从不同的角度来读他,从而建立起一个立体的,有血有肉的李白形象。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在《将进酒》一诗中李白的好酒、豪放不羁表现得淋漓尽致。酒之对于李白除了会友之外,还有另外两个作用,一是“催诗”,一是“解愁”。杜甫的《饮中八仙歌》生动刻画了当时八位著名的“酒仙”,其中李白就是“斗酒诗百篇”。酒使原本就生性豪放的李白更加的洒脱不羁,“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其醉汉形象也更贴现实,真实可爱。
教学设计解说:
本课选择了《群文阅读1+X读本》五年级下册的议题《聊聊李白》。 本课将选文分为两组,设计了4个目标:
1. 通过自主阅读第一组选文,了解李白“诗仙”名号的由来。
2. 小组合作共读共议第二组选文,通过感情朗读、结合注释和译文等方式,感受李白的特点。 3. 为李白“画像”,形成对诗人的评价。 针对每组选文的特点,分别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来达成目标。 开课通过余光中的诗歌《寻李白》种的诗句来引发学生对人物的猜测,同时也是对李白形象的初识,引发话题。学生对李白最大的印象应该就是他的名号“诗仙”。所以由名号引出第一组选文的学习。 第一组选文选择的是夏昆的《给孩子读唐诗》中的一篇文章,进行了改动,还有杜甫的一首诗《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节选)》。文章和诗歌都对李白“诗仙”名号的由来进行解说。这一组选文学生采用自读的方式进行学习,先读文,后读诗。引导学生抓住“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一句诗来理解李白的称号是因为他的绝世才华,他的风流文采。而同时代大诗人贺知章和杜甫对他的这样高的评价以及他本人流传千古的诗篇都足以说明他“诗仙”的名号实至名归。 第二组选文,学生通过共读三首古诗,围绕一个话题“酒”展开共议。从杜甫的笔下和李白自己的诗歌中来认识他,共议话题: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李白?学生读诗、品诗、识人,从多个角度丰富对李白的认识,李白不再只是一个符号——“诗仙”,他更是一个真实的人,他有他独特的性格,有他的遭遇,有他的情感思想,这些都是我们聊的内容。 《饮中八仙歌》杜甫生动刻画了唐代当时的八位“酒仙”的特点,李白最突出的就是“斗酒诗百篇”。这又与前面说到的他的绝世才华不谋而合,学习上前后映照,产生勾连。《月下独酌》乃李白“自述”,学生读诗联想画面,与李白产生情感共鸣,因“独”而邀明月和影子共饮,孤寂之感更甚。《将进酒》篇幅长且难度高,所以我们采用略读的方式来学习。学生从中找出写酒的诗句,结合注释和译文,感受李白之爱酒,他的豪放、洒脱,他的借酒消愁。老师引读诗句,学生感情朗读,感受李白的豪放不羁。 再将三首诗进行对比,寻找相同点和不同点,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评价。 这个过程中,并不是为李白贴标签,而是拉近我们与李白的距离,通过诗句去感受、体会、分析、对比、综合,最终形成对李白的多角度、多层次的了解,将李白还原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醉酒时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他孤寂苦闷时也借酒消愁,把明月和影子都当成陪伴自己的朋友,他失意时和朋友一起饮酒抒怀。所以,他不仅可敬,更是可爱! 学生通过两组选文从多角度认识了李白,最后对诗人形成评价,一个更加丰富的、立体的李白形象呼之欲出。但是要读懂李白,光靠一节课,读几首诗、几篇文章还远远不够。李白这个光辉的名字背后还有太多需要我们去发现和探索的东西,例如诗人所处的历史时代,他的经历、遭遇对他作品的影响等等。这一堂课,我们仅仅是为学生打开了了解李白的一扇门,更多的秘密和精彩还需要学生继续深入阅读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