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天狗》教案

《天狗》教案

来源:百家汽车网


《天狗》教案 1

学习要点

1. 结合五四运动对青年郭沫若的思想影响,深入理解本诗的思想内容。 2. 认识天狗形象的象征寓意。 3. 具体分析本诗的浪漫主义风格特色。

作品背景 《天狗》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中的名篇,最初发表于 1920年 2月 7日上海《时

事新报•学灯》。

1919 年,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勃勃的生机。旧道德、旧礼教、专 制政治与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 新事物、 新思想、 新文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 到热烈的崇尚与赞扬。倡导科学与民主,争取与自由,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 要求改造旧的社会、 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强音。当时诗人正在日本留学,虽身处异国他 乡,却时刻关注着祖国的命运。 五四运动的消息, 给诗人精神上以极大的鼓舞,诗人内心那 积蓄己久的爱国热情, 那压抑多时的争取个性、 民族和社会的强烈欲望, 如火 山爆发般迅速沸腾、燃烧起来。于是,

“在一九一九年的下半年和一九二0年的上半年,便

得到了一个诗的创作爆发期”(《创造十年》)。《凤凰涅槃》、《炉中煤》、《地球,我 的母亲》、《晨安》、《匪徒颂》等一批激情澎湃、个性鲜明、高扬着时代旋律的诗歌,都 是在这一特定历史阶段诞生的。《天狗》也正是其中的一篇优秀代表作。

天狗,本是民间传说中的事物,古人常常将月蚀现象称作“天狗吃月亮”。诗人在他的 一篇小说 《月蚀》 中,就曾经写到过他的家乡四川乡下在月蚀时击钟鸣鼓赶走天狗救出日月 的风俗:

“小时候每逢遇着日月蚀, 真好像遇着什么灾难的一样。 全村的寺院都要击钟鸣鼓,大 人们也叫我们在家中打板壁作声响。 在冥冥之中有一条天狗, 想把日月吃了, 击钟鸣鼓便是 想骇去那条天狗, 把日月救出。 这是我们四川乡下的俗传, 也怕是我们中国自古以来的传说。 小时读的书上,据我所能记忆的说:《周礼》《地官》《鼓人》救日月则诏王鼓,春官太仆 也赞王鼓以救日月, 秋官庭氏更有救日之弓和救月之矢。 《谷梁传》 上也说是天子救日陈五 兵五鼓,诸侯三兵三鼓,大夫击门,士击柝。这可见救日月蚀的风俗自古已然。北欧人也有 和这绝相类似的神话,他们说:天上有二狼,一名黑蹄(Hati),一名马纳瓜母(Managarm), 黑蹄食日,马纳瓜母食月,民间作声鼓噪,以望逐去二狼救出日月。”

思想内容 本诗主要通过天狗形象的塑造, 抒发了诗人否定旧的社会现实、 摆脱旧的思想束缚、 张扬个 性、追求的强烈愿望,集中体现出五四时期提倡科学、民主和自由的时代精神。 艺术特色 本诗在艺术上,充分体现出郭沫若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特色。

1. 比喻新颖生动。天狗本来只存在于民俗传说中,而诗人却将其拿来作为崇尚歌颂的 偶像。诗中的天狗形象,成为旧的时代、旧的传统、旧的世界的叛逆者的象征,成为吐故纳 新、具有无限能量的个性与新的世界、新的社会、新的未来创造者的象征。这一比喻手 法的运用, 既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张扬个性、 追求的强烈愿望, 又在诗歌意象上给人以耳 目一新的感觉。此外,诗人将“我”比作是“

都体现着当时崇尚科学的时代特点。

2. 想象大胆奇特。天狗的形象在传说中带有很大模糊性,而在诗中则具化成为有着无 限能量、充分得以了的个性“我”的形象。他一会儿把月来吞了、把日来吞了、把一切 的星球来吞了,一会儿成为月底光、日底光、一切星球底光,一会儿又飞奔、狂叫、燃烧, 而且在神经上飞跑、在脊髓上飞跑、在脑筋上飞跑,这都表现了诗人想象的大胆奇特。

X光线的光”、“如电气一样地飞跑”等,也

3. 感情奔放激越。诗中全篇都以“我”的口吻来写,诗人以天狗自喻,通过天狗气吞 宇宙的非凡之势来抒发内心豪情。诗歌自始至终贯穿着强烈的感情,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4. 讲究韵律和节奏感。这首诗在语言形式上也极有特点,诗人多采用简短的句式,并 将其与叠句、 排比等手法结合起来, 造成一种强烈的旋律、 急促有力的节奏和摧枯拉朽般逼 人的气势。此外,诗的语言自由而又大致押韵,可以看出诗人对韵律感的重视。

天狗》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分析“天狗”这一形象的 2、通过“三步阅读法”的学习,学会鉴赏新诗。

教学方法: 1、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文中“人物”的感情

2、通过拓展阅读法,延展课堂内容,发展学生思维。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五四青年节。 这是我们的节日。 我们青年人是只争朝夕、 奋发进取、 拼搏向上的。 这节课能和在座的青年人, 又是我们焦作最高学府的莘莘学子近距离接触。 老 师感到莫大荣幸。 我相信, 大家一定能吧我们青年的智慧和活力彰显相出来。 二十世纪二十 年代有这样一位青年。 他的名字很特殊, 取家乡两条河流的名字作自己的笔名, 他就是郭沫 若。今天我们就走近郭沫若,走近他的《天狗》。(板书课题) 二、解题

1. 学生展示预习内容:郭沫若先生的生平 2. 出示多媒体投影

郭沫若 (12-1978) ,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四川乐山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 学家、诗人、剧作家、思想家 . 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文化界公认的领 袖 . 他青少年时代接触了大量古典文学,喜欢屈原、李白、苏轼等的诗,受到浪漫主义影响。 1914 年春赴日本留学 , 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 歌德、莎士比亚、 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天狗》,《凤凰涅磐》,《地球,我 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

1921 年 6 月,他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 , 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 拓了新一代诗风。

1. 、学生齐读,读准字音 明确:啮(ni e)脊髓(j i su i)

2、学生自由诵读,获得诗歌最初的整体感知 明确:可能是焦灼的、 三、三步阅读法

(一)整体感知,初读感受 躁动的、疯狂的

3、教师提问:这首诗美吗?像不像诗? 4、 学生思考,交流 (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1、学生展示预习内容:“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

2、出示多媒体投影 作为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四提倡, 四反

含义。

对”而进行的 具体实践活动。 前期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后期则由先进的知 识分子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题。即: ⑴、提倡民主,反对。 ⑵、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919 年,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勃勃的生机。旧道德、旧礼教、政 治与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 新事物、 新思想、 新文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到热 烈的崇尚与赞扬。倡导科学与民主,争取与自由,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要求 改造旧的社会、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强音。

3、教师重点介绍诗人创作本诗时期的思想状况,做到“知人论世”,出示多媒体投影 1921 年,他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酝酿成立了创造社。后又结集出版的诗集有《星空》、 《瓶》和《前茅》等。 1926 年参加北战, 1927 年加人中国党。他的思想逐步完成了从 民主主义向马克思主义的飞跃。 1928 年初,在上海创作了他的第五本诗集《恢复》。 1928 年到 1937 年,郭沫若日本,潜心研究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学,撰写自传、散文和历史 小说等。抗战爆发后,郭沫若别妇抛雏,归国请缨,为抗日救国奔走呼号,并以强烈的爱国 热情和借古讽今的原则写了《屈原》 等六部历史剧, 紧密配合了现实斗争。是继鲁迅之后我 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4、 怀着改造社会和振兴民族的热忱, 郭沫若以饱蘸激情的如椽之笔, 积极投身运动中。 那么,在这首诗中,“天狗”有什么样的行为?这种行为的内涵是什么?(出示投影) 5、 学生再次自由诵读,并思考屏幕上的问题。 6、 大家相互交流,合作探究,展示合作成果。 明确: “吞”表现“天狗”气势磅礴,力量万钧, 五四要求“扫除旧的一切”的时代精神相吻合。

“飞奔”、“狂叫”、“燃烧”、“剥”、“食”、“吸”、“啮”表现“天狗”追求自我 ,自我,“天狗”的自我意识已经觉醒,而且更加敏锐。

“爆了”表现“天狗”自我新生的生命特征。 小结:郭沫若借助“天狗”这一形象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我”消灭旧事物,创造新世 界; “我”自我,自我,自我新生。应和着时代精神,郭沫若挣脱“格律诗”的束 缚,开创了自由诗体的新诗。 前边思考题“这首诗美吗?” (美) ,“像不像诗?” (像) , 这正是郭沫若汪洋恣肆时代情感的自由宣泄。 (三)置身诗境,我诗共鸣

1、 本诗每句以“我”字为领字,层层推进,构成排比句式。 《天狗》的抒情气氛犹如疾风 骤雨,犹如火山爆发。置身如此诗境,我们的思想也随着一路狂奔,一路呐喊。 2、 思考“我”是谁? 学生自由活动,讨论并归纳

明确: 大“我”:是一个五四时代追求精神自由与个性的新人 . 小“我”:是大时代中热忱、坦荡、叛逆的诗人。

3、 学生有感情的诵读全诗。

四、课堂练习 利用“三步阅读法”,赏析郭沫若另一首诗《炉中煤》。(出示投影) 1、 首先大家用心齐读,获得诗歌最初的整体感知。 明确:抒发爱国情怀,眷恋祖国的情绪 2、 诗歌是借助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 就像花的芬芳寄托于花朵一样。 本诗有哪些形象?象 征意义是什么?

明确:( 1)年青的女郎 炉中煤 (2)年青的女郎象征受过五四运动洗礼后,充满生机,蓬勃向上的祖国 炉中煤象征作者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火热激情

3、 大家再次齐读,感悟作者眷恋祖国的一片深情 结束语:郭沫若虽已逝去,但他那不朽的爱国精神却流传下来,我们青年人,不仅要发扬光 大这种爱国精神,还要有“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的豪情壮

展示“天狗”消灭旧事物的豪迈气度,和

志,敢做新时代的“天狗”。 五、布置作业

1 反复有感情的诵读《天狗》、《炉中煤》。 2 课下阅读《女神》诗集 板书设计

时代

/ \\ / \\

天狗 —— —— 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