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时期高校学生骨干队伍建设新探

新时期高校学生骨干队伍建设新探

来源:百家汽车网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新时期高校学生骨干队伍建设新探

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朱安宏

摘 要:高校学生干伍是高校教育管理中最基层组织的实施者,也是学生管理工作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他们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尤其在新媒体环境下,对高校学生骨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本文从高校学生骨干的作用、当下这支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加强学生骨干的选拔和培养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新媒体 学生骨干 队伍建设 新思路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7-0068

DOI:10.16534/j.cnki.cn13-9000/g.2016.1345

高校的学生骨干主要由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组成,他们是学校学生管理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们需要具备许多优秀的素质,包括学习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社会工作能力和领导力,他们既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对象,又是教育管理最基层组织的实施者,对他们加强创造性的选拔、培训和管理,有利于高校学生工作顺利有效的开展。

一、学生骨干的作用

学生骨干既是学生又是学生中的优秀者,他们不一定是学习成绩的佼佼者,但他们一定具备优秀的综合能力。他们是学生和老师的纽带,是学生中的领导,也是学生中的榜样,所起作用可以归纳如下。

1.先锋模范作用

学生骨干一定是学生群体中的优秀者,无论在学习、生活还是各项活动中都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他们可以引领广大学生积极向上,他们的行为举止可以起到文明示范作用。他们是学生中的领导者,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起表率作用。

2.桥梁纽带及协调作用

学生骨干是老师和学生的桥梁和纽带,他们可以把学校教育工作的各种信息传递给学生,也能及时了解和收集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向老师反馈。其间信息转达是否准确到位,是否婉转清晰,信息渠道是否畅通,学生骨干起到关键作用。

3.渗透作用

他们与同学共同学习和生活,对同学中细微的情况有充分的了解,能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学生队伍中,因此,要做好学生管理工作,不仅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专职政工队伍,还需要建设一支优秀的学生骨干队伍。

4.促进作用

学生骨干广泛分布于学校的各类组织和团体,例如党支部、学生会、团委、志愿者协会、各类社团、班级、团支部等。学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各项工作都离不开他们的协助,无论是学风建设、宿舍管理、就业工作、党团活动等等,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他们年轻活力、创新实干,对各项活动的开展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5.有利于学生开展创造性的工作目前,活跃在高校中的学生骨干都是“90后”,他们富有“叛逆”“自私”“特立独行”“前卫”“大胆”等个性,当然也极富创新精神。他们思维跳跃,他们紧跟时代的步伐,能为学生工作创造性地开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新时期、新问题

目前,高校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生骨干的选拔缺乏科学性;学生骨干的培养缺乏完善的体系和机制

・68・

以及缺乏对学生干部的监督和考核。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新时期下,高校学生骨干自身普遍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工作创新思路很多,但缺乏实干能力

随着多媒体、网络、手机等通信技术的普及,当今大学生比前辈们在同龄时期获取信息更快捷、获得的信息也更加丰富,因此在学生工作中,他们思维敏捷,创意很多。但就实际操作而言,缺乏耐心和毅力,实干能力弱。

2.个性鲜明,但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受时代影响,“90后”大学生个性鲜明,他们在思想和行为上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形成了特殊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有着较为鲜明的群体特点。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3.功利思想较重,缺乏奉献精神学生主动加入学生干伍,或申请入党,目的性更加明确,获取荣誉、获取对以后就业有用的学生工作的经历,获取优先入党的资格,获取更多的就业信息获取一定的领导权和管理权,获取一些物质奖励等,都成为他们功利思想的源泉。由于动机不纯,他们明显缺乏奉献精神,出现有事找、有事找会长,工作互相推诿的现象,无形中模糊了各自的职责,有许多学生干部成为光有头衔,没有实事的干部,削弱了其作用的发挥。

4.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弱,缺乏良好的群众基础

很多学生干部人际关系混乱,有的学生干部则事事拉拢讨好周围同学,做学生中的滥好人;有的则与班主任或辅导员关系很好,与同学关系疏远,以高人一等的身份自居,缺乏群众基础。

三、加强学生骨干队伍建设的几条新思路1.科学选拔

目前,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拔,往往在大一新生进校时,采取毛遂自荐,公开选聘的方式。这种方式缺乏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核,往往就仅凭学生的现场表现能力决定,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高校应建立完善的选拔制度,明确学生干部需要具备的条件,需要担当的责任,可以获得的荣誉以及对于工作失职或有违纪行为所接受的惩罚等。职责学生干部工作手册,明确各岗位需要具备的具体素质、任务和职责。然后采取报名——考核——测试——试用——正式聘任的流程。其中,考核采取面试、笔试、实际操作环节。测试主要是指一些性格测试和心理测试,完成以上环节后,试用期一个月,合格后方可正式聘用。

2.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

对学生骨干的培训本着全面、系统、高效、特色的原则。

・教育理论研究・

主要从思想政治、团结合作精神、创新意识、领导力、责任感等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培训方式要打破原有的授课、讲座等单一形式,采取团体素质拓展、心理团体咨询等多种创新方式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训。培训时间为开学初或学期末。

3.合理公开的奖励机制

为学生骨干设立合理公开的各级奖励,省级、市级、校级、院级、班级均针对学生干部设立专门的荣誉: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党员,优秀团员等,其他奖项在同等条件下,本着学生干部优先的原则,激励广大学生干部的工作热情。每次获奖名单需要在班级、学院、学校进行张榜公示,也要通过网络平台予以公示表扬。

4.对学生骨干加强监督和考核

建立学院、班级、支部层次分明的监督及考核体系。利用网络平台,设立学生干部监督意见邮箱,接受广大同学的不记名意见和建议。对于工作不负责,造成不良影响,没有工作成绩、民主评议不合格或违纪行为的学生干部予以除名。

5.为学生骨干拓展发展其能力的空间

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团委、学生会、各种社团、协会、学生党支部的主导作用,根据时代的发展特点,不断创新,为学生骨干发挥作用提供丰富的载体。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干部下街道、下企业、下农村、下进行参观、实习或慰问演出,热心社会公益,通过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等活动推动学生骨干的成长、成才和成功。

6.善于运用“人本理念”加强对学生骨干的教育和管理重视学生骨干的个人价值,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对学(上接第72页)

行的制度无法得到有效监测,部分形同虚设的制度也无人重视,严重影响教学管理制度的执行力,挫伤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妨碍了日常教学管理和二级教学管理进程的推进。

四、完善学院二级教学管理的建议1.合理分配教学管理职责

学院应该明确二级教学管理的目标是建立教务部宏观、以系部为中心的教务管理运行机制。进而据此审核二级教学管理职责清单,重新划分教务部和系部的教学管理权限。也许教学管理权限的下放无法一步到位,但也应根据最终的职责清单制定教学管理权限下放的时间表。合理分配教学管理职责,充分重视调动系部教与学的积极性,深入调研、广泛征求系部领导和教学秘书意见,结合各系部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下放教学管理的权限,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整体水平。

2.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推进二级教学管理,健全教学管理制度,一方面要求教务部建立宏观制度,另一方面督促系部结合实质情况制定教学工作规范和教学管理制度。教务部的宏观控制制度建立的目的是为了使系部教学管理工作不偏离学院工作的中心,发挥学院对系部办学方向、办学质量的宏观和监督作用,进而为建立科学、全面、规范、高效的二级教学管理体系奠定基础。因此,教务部的宏观控制制度主要包括对系部教学管理的过程监控、教学效果评价以及质量评估等。各系部方面,应充分认识到制定教学工作规范和教学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磨刀不误砍柴,虽然教学秘书日常工作较为繁忙,但根据本系部教行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教务部下放的权限,制定符合系部实情的教学工作规范和具体、明确、执行力强的教学管理制度,能大大提高系部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生骨干的教育和培养注意因材施教,重视个性发展,为他们尽可能多的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对学生干部充分信任,经常与他们交流思想,交流情况,沟通信息,研究工作,经常认真地听取他们对情况的分析和某些工作的意见,使其有一种责任感,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工作热情。

四、结束语

“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面对新时期的新一代青年,高校学生骨干是这支青年队伍中的佼佼者,是今后社会的中坚力量。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和管理,不仅有利于高校有效顺利开展各项学生工作,也是一件利国利民、意义深远的事情。

参考文献:

[1]曾文辉.人本理念在高校学生干部培养中的应用刍议[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

[2]黄 燕.文化视野下的中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3]荆伟伟,闫晓燕.高校学生干伍的建设研究[J].中国职工教育,2013作者简介:朱安宏(1983—),女,江苏镇江人,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3.二级教学管理的沟通与协调机制

学院二级教学管理是教务部和系部教学管理的动态有机结合,因此从长远发展看来,搭建教务部和系部的有效沟通平台,形成良性的协调机制尤为重要。首先,各系部确定教学管理工作负责人与教务部管理人员进行对接;其次,建立教学例会制度,各系部教学负责人定期向教务部反映二级教学管理推行的效果、分享优秀教学管理经验等,通过会议讨论交流的形式形成各种教学优势资源协作机制;再次,对于各系部在日常教学管理中面临的突发问题,亦能由教学负责人及时向教务部管理人员反映,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始终保持教学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参考文献:

[1]于 涛.构建学院院系二级教学管理体系探讨[J].扬州大学学报, 2015

[2]薛国珍.高校推进二级教学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

[3]胡海兵.关于完善学院二级管理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 2012

[4]黄 莉.关于高校院级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2

作者简介:伦妙兴(1988—),女,广东东莞人,研究实习员,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财务与会计系办公室副主任,主要从事高教管理研究

・6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