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学反思
洒坪中学 杨波
“分子和原子”这部分内容是九年级化学课程的一个很重要探究点,本课题在教材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节课以“水为什么会减少” “人进花园为什么会闻到花香”、“品红在水中的扩散”导出分子、原子等微粒的存在,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微观世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举数据、实验视频研究来说明分子很小、分子总在不断运动的、分子之间有间隔等性质;通过分析“氢气与氯气的反应”“氧化汞分子分解”等微观示意图及动画模拟,理解理解原子时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的含义,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 联系实际生活、生产中的一些现象,用分子原子的观加以分析,使学生学会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用课本理论知识来解释日常现象。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学会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编制的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育,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本节课教学过程设计紧凑,环环相扣,是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但会有部分学生感觉太快,特别是在用动画模拟演示化学变化的过程,而得出分子、原子的概念。这里应该再给学生多练习思考的时间。
本节课的内容,我们做老师的,应该掌握好度的把握,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可以介绍不同的程度,假若学生的能力比较强,基础比较扎实,可以多说一点,多解释清楚事情、真理的来龙去脉。但相反,能力一般的,基础比较薄弱的话,我们应该避免这些更难掌握的内容继续说下去该简单就简单,可以分化难点,把一些难点放在作业的处理里。至于其
他方面的话,还是能比较好地把握得到。例如,一节课的导入,内容的顺序安排,知识点之间的一环扣一环的衔接等等,都是基本上没有问题的。
通过这一节课,让我明白,上好一节课,真的要认真好好分析学生,包括他们的知识水平,他们的能力,他们的思维习惯,多举例子,多形象去表达出来,这样的话,学生会更加容易去掌握好一个知识点。假若,在这一节课中,这些知识点是比较难懂的,能简单化的话应该尽量去简单化。分子的性质、分子原子概念的讲解应该放在作业的处理里来讲解,巩固分子的性质和化解学生学习分子原子概念的难度。我觉得不应该:自以为学生会明白,多说一些,多挖深一些,他们会更加容易去接受,这些都是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说的,不是全部的学生都适用,否则,会使原来理解的知识更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