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 文艺生活LlTERATuRE LIFE 艺术广角 佛教文化与陶瓷艺术妙智互照 陈棣 (江西省景德镇市纳嘉隆陶瓷有限公司,江西景德镇333000)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佛教文化与中国千年陶瓷文化的巧妙结合并深度融合,运用中国陶瓷工艺——高温颜色釉 进行的以佛教人物绘画为主要表现方式,详细地说明了高温颜色釉窑变这种极具高难度的陶瓷工艺创作表现手法。 关键词:佛教;陶瓷;绘画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4—0033—01 一、佛教文化与陶瓷文化的相得益彰 好愿景。 佛教于东汉末年传人中国,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广为盛行。 在进入到陶瓷艺术创作的领域时,笔者大胆选择了少有 佛教的传人,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产生了广泛 人问津的高温颜色釉人物画创作。虽然已经有陶瓷大师创作 影响;佛教起初的传播不是靠深奥的教义,是通过图像和宗教 的大色块高温颜色釉作品珠玉在前,但小色块尤其是以细致 仪式,因此瓷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代表,以变幻莫 的工笔手法着色的高温颜色釉作品却鲜有人问津。我选择的 测的艺术造型而被大众所接受、所传播、所收藏。佛教作为一 第一个高温颜色釉主题,就是在所有人看来都是难度最高的 种意识形态,借助陶瓷渗透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国陶瓷因佛 人物瓷版画。 教文化而丰富多彩,促进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在瓷板画烧制过程中,因其无圆周张力,所以比瓷瓶、瓷 佛教文化与陶瓷文化的结合,多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 盆等更难完成。在瓷板上绘画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瓷有一定 面,与佛教文化有关的纹饰、元素广泛地应用于陶瓷艺术创作 硬度,色釉又会因高温而变色,尤其是经过火烧后的色釉,人 中。如,1990年在浙江出土的三国越窑瓷罐,明显受佛教影 物曲线、姿态、表情会因为色釉的窑变和高温而发生变化,因 响;这件越窑青瓷,直口、平唇、斜肩、鼓腹、平底微内凹;肩部 此特别考验过硬的工艺。在1300多度高温下,瓷板画形成变 是联珠纹,斜方格网纹,间隔弦纹组成的花纹带,肩两旁置竖 化莫测、立体丰富的肌理,窑变的色块在不同光线下能显示不 耳一对,另两旁堆贴小佛像各一个;佛像结跏趺坐,螺发肉髻, 同的色彩。这种色釉片段的运用与中国水墨的体貌在形式上 脸部方正,身披袈裟,双手置胸前,执佛珠一串,上有头光一 是吻合的,在内涵上也是默契的。 圈。在南京市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越窑青瓷,高6.7公分,在壶 在选择人物画的题材时,我以自己对佛教的虔诚之心和 的两耳之间印贴坐佛像各一尊,后有佛光,下置莲座。另外, 对陶瓷艺术的无限热爱,尝试了此前在瓷板创作基本为空白 1956年在浙江董窑出土的东晋青瓷上发现有刻划莲花瓣纹 的33联幅的大型佛教造像套画。 的标本,其特征是将莲瓣纹刻在碗的外部。这说明东晋以后尤 《法华经・普门品》提供了观音菩萨为摄化世间而有三十 其是南北朝时期,佛教艺术世俗化,佛教已深深渗透到人们的 三种变相的义理依据,人们心目中所诉求雍容华贵的美人原 El常生活中。此后,象征吉祥、美好的莲花图案,越来越多地在 来也是观音法相的一种智慧性的点化;而《无量寿佛经》里面 陶瓷造型上出现。清代以后,粉色的盛行,莲花图案成为茶具、 描述出的华藏世界诸相,亦揭示佛教心灵是如此地华瞻与富 餐具中识别率最高的造型之一。 有:“无量寿国,其诸天人,衣服饮食,华香璎珞,绘盖幢旖,又 另一方面,随着陶瓷技艺的提高,尤其在清末民初以后, 以众宝妙衣,遍布其地,一切天人践之而行。……以金缕真珠, 景德镇的瓷雕出现了以栩栩如生的观音、如来等佛教陶瓷造 百千杂宝,奇妙珍异,庄严校饰。周匝四面,垂以宝玲,光象晃 型。这些陶瓷作品以锥拱、玲珑、镂雕为主要技法,在人物雕塑 曜,书极严丽。柔软光泽、馨香芬烈。又众宝华,周满世界。” 方面则吸收西洋雕塑技法,人物衣纹及人体结构改变了以往 笔者遵循经义和经图的规制,去塑造33体观音华丽而又 呆板单调的风格,更显生动活泼,色彩也更加明艳丰富。许多 高贵的人物形象。在作品的构思过程,笔者将其基础的形象以 信奉佛教的家庭,往往在居室中供奉上这些陶瓷雕塑的佛像, 魏晋造像的庄严法相作为参照,以满足宗教造像的严谨法度, 用于寄托自己对禅宗的理解和对信仰的崇敬。 其中各个观音变相的形象内容,则遵循着早唐佛教密仪所要 二、高温颜色釉瓷板画与佛教文化妙智互照 求的诸多姿态和手势契印,不敢有一丝一毫的任意作为,因为 景德镇的陶瓷文化艺术历经1700多年的历史,现已达到 在佛教徒看来,这些姿态和契印无不具有诸多不可思议的大 相当高度,把有着2000多年的佛教义理与同样具有悠远历史 力功能在其中,观者往往视之为其中蕴藏着无畏金刚之浩大 的陶瓷有机地融合,可谓慧光相映,妙智互照。 力场的秘密。浓郁而又强烈的宗教情怀以此而得与建构起来。 笔者认为,美轮美奂的高温颜色釉艺术所特有的厚重历 以此同时,笔者又选取了大唐人物绘像的丰腴高贵和艳 史感所呈现的宏大穿透力和影响力,与高远圣华的佛教文化 丽粲华风格,亦交织了宋代人物绘像的飘逸雅致和简淡清逸 高度融合,其所达到的艺术意境将远远超出所有人的初衷与 的意匠经营,配合其意绘与工写的笔法,亦辅之以敦煌画像和 设计。通过这些璀璨之极的瓷艺技法,实现经书上面的那些美 唐卡画像的瑰丽色彩,将一幅幅庄严崇高的观(下转第55页) 33 2013一O5 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文艺研究 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上起到很大的作用,有一个虚静的心态,自 事物有更加清晰明确的认识,更有利于自身的发展。更重要的 然心态平和,心胸豁达。从这方面老看,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 是,心态平和之人,能及时排除内心压力和障碍,对自己的健 或多或少的提倡虚静的状态,或许提出的方法不同,含义不 康也是有很大益处。 同,但是目的最终是相同的,就是为了使信教者有所信仰,内 庄子提出的虚静,经过历代文人的完善和发展越来越符 心有所依靠,安于内心,心态平和从而达到人与人之间彼此的 合文艺创作的规律。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我们更 和谐。佛教一心向佛,打禅的方式更是让信仰者闭幕冥思,安 需要庄子的虚静说,提高自身内在的修养,大力建设和谐社 于内心,静静思考,看透本质,从而达到虚静的状态。教 会。对于像庄子的虚静思想这样的中国传统文化财富,我们应 向阿拉真主的祷告也是让人心境平和的方式。教的祷告, 该评判继承,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以及向牧师的诉说都是排除内心压力、杂念从而达到内心虚 静的方式。虽然所信仰的宗教不同,但是若能都达到本宗教所 参考文献: 提倡的虚静的状态,那宗教纷争也将减少,战争也随之减少, [1】庄子.庄子・在宥. 世界也变的更加和谐。心态平和,心胸豁达更像是中国人的传 【2】庄子.庄子・天道. 统美德,这与“中庸”也有相似之处。心态平和之人必然受到别 【3]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修订本)【M】.北京:北京大学 人喜欢和赞同,因此他的交际圈便非常的广。心态平和之人对 出版社,2011年. (上接第33页)音造像绘制成为既华丽庄重又优雅飘逸的人 等取之的灵感,将其丝丝入扣地契合在自己的个性创作中。这 物群像,大众观之则感欢喜愉悦,行家赏之则觉其意蕴宏深、 种种崭新而浪漫的时空语言,在高温颜色釉的烘托与渲染下, 创意湍飞。 呈现出一种强大而震撼的气场。 三、高温颜色釉瓷板佛像的美学景深 在笔者的33体观音瓷板画中,高温颜色釉被赋予了宝石 “土火凝其质,心智化为神”。不可思议的“窑变”肌理,所 般的魅力。33体造型在平面的瓷板上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神 有一切用无温、或者中温原料绘制的绘画作品,不论是哪种类 奇而饱满地呈现出立体灵动的形象。观音的眼睛生动而传神, 型,都不可能与火、矿交织而出的高温色釉相媲美。其间33体 似乎洞穿世间万物。光洁而细密的发丝,繁复而层叠的华丽服 观音瓷板画的每一轮圆光其实就是一轮如镜如玉、斑驳泛光 饰,在线条和色釉的精巧布局中,熠熠生辉。身上的佛珠晶莹 的宝轮,每一条飘逸的饰带其实就是流动的琉璃宝光,圣像上 如玉,似乎在缓缓流动,宛如翡翠般散发出温润的色泽。闭上 面那一件件曼妙的饰物,不啻如钻饰一般,摇曳着光彩,闪烁 眼睛,将手指缓慢地触及瓷板,人物的每一个细节,画面的每 出无尽的窈窕光韵。 一处布局,都在釉彩玲珑有致的挥洒中,如浮雕般迅速而清晰 高温颜色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经温度极高的窑火 地映衬在脑海中。 煅烧之后,其“窑变”幻化出来那般万千璀璨如珠如玉如凝如 2009年,笔者作为山东陶瓷艺术大师特邀与景德镇20 脂的灿润光华,无疑便是《无量寿佛经》所描述的那些不可思 多位老中青三代艺术家代表,为首届世界佛教论坛虔诚创作。 议华藏境界的实物再现。其中那些“光象晃曜,柔软光泽”的肌 “土火凝其质,心智化为神”,上海龙华古寺的照诚大和尚为 理细节,配合着庄严法相之中那些飘逸的衣裙纹饰,那些多样 《首届佛教陶瓷艺术展》的题词,高度概括了陶瓷圣像绘制的 丰富的颈项间的圆光,又有圆光中的化佛菩萨,那些繁复的天 特质。陶瓷釉料研究专家杨静荣先生等专家认为,《三十三观 冠以及其中的多彩化佛菩萨,乃至那些诸多华丽的璎珞、头 音圣像》若多窑变细节以及人物画阿娜多姿的造型,确实把 饰,豪华的裳衣、曲柔的饰带、耳环、腕钏以及各型各式的法 “妙色观自在”的佛教艺术的崇高美学观念予以了实现。 器、宝器,座下的莲花辐轮,等等,不仅传达出艺术家对于诸多 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湛如法师在看了这些作品之后这 古典人物纹饰的知识和想象力,同时也将颜色釉“窑变”的魅 样评价:“从佛教的角度看,这些作品‘如理如法’,精美绝伦。” 力通过这些细节而实现得淋漓尽致。 在见多识广的业界人士看来,每一件作品都具有独创性和不 与许多出新的佛教陶瓷相比,笔者以近乎写实的人物形 可复制的唯一性,充分展示了佛教文化的宏大力量和景德镇 式来表现这类题材,似乎并不占优势。但笔者却用“加减法”的 在艺术陶瓷制作上的世界顶尖工艺水平,同时也成就了-- ̄tL 概念在这种并不讨巧的创作中,吸纳了中国古典人物画和西 当代为数不多的瓷艺精品。 方绘画色彩的精髓,结合从敦煌壁画、马王堆彩漆画、汉画像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