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学术盛会更无前——中国传播学会成立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综述

学术盛会更无前——中国传播学会成立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综述

来源:百家汽车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BAO HAl GUAN CHAO报海观潮 学术盛会更无前 中国传播学会成立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综述 2006 三 季晏 的名流和学子近200人在河北历史 名城保定济济一堂,共庆中国传播 学会成立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 会胜利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社会 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与河北大 学新闻传播学院共同主办,会议的 主题是“传播学研究:和谐与发 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常 务副院长冷溶研究员到会,并作了 (俭力推动中国传播学的和谐发展》 的讲话。保定王昆山、 河北大学校长王洪瑞到会祝贺。 中国传播学界的空前盛会 中国传播学会的全称是中国新 闻文化促进会传播学分会,是经中 国社会科学院主管部门批准、中华 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全国 性传播学学术团体。全国传播学研 讨会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 播研究所与国内著名高校联合主办 的全国性传播学学术会议,自1982 年以来已举办九次,已成为著名的 学术品牌会议。 对于学会的成立和全国传播学 研讨会的召开,冷溶给予了充分的 肯定。他在讲话中指出,新闻传播 学科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重要 学科。在当今世界信息化迅速发展 的背景下,随着传播媒介的长足进 步和传播方式的巨大变化,对新闻 传播学的理论研究和建设提出了新 的更高的要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冷溶在大会上发言 为此,他对从事新闻传播学研 的话语体系。我们的理论工作者, 究的学者提出了三点意见。首先, 要向着这样的方向努力。 从事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学者,要以 冷溶希望,中国传播学会要在 《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 以前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全国 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为指导,开展 学术资源和社会力量整合起来,进 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和实践。其次, 行宏观统筹和组织管理,开展系统 从事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学者,要以 的传播学的研究工作。 科学发展观统领新闻传播学的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 和实践,为落实“十一五”规划的 究所所长尹韵公研究员在开幕辞中 各项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强调,随着中国传播学会的成立, 作出贡献。再次,从事新闻传播学 中国传播学的研究必将站在一个新 研究的学者,要根据世界新闻传播 的起点上。今后,我们要将全国传 领域的新变化、新规律和新特点, 播学会这个很有价值的学术品牌打 以改革的精神,进一步深化新闻传 造得更加精粹。 播学的研究。在全球信息化的背景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 下,面对西方发达国家媒体主导的 究所张昌东宣布了中国传 世界传播格局的现实,要繁荣发展 播学会领导成员组成名单:清华大 我国自己的新闻传播事业,成为先 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教授 进文化的代表,首先要努力构建我 任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 们自己的新闻传播理论,形成 播研究所所长尹韵公研究员任名誉 中国报业2006.05 4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报海观潮BAO HAl GUAN CHAO 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 研究所传播学研究室主任明安香研 究员任会长,中国传媒大学、华中 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 四川I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等全国著名高等院校 新闻传播院系的主要负责人和著名 学者任副会长。 本次大会与会的高校达60余 所;收到论文160余篇,经匿名评 审入选的学术论文80余篇;大会 主题发言3场,分会场发言研讨16 场,共计学术发言100余人次;是 历次传播学研讨会规模最大的一次 学术盛会。 学科前沿主题发言引人深思 在3场大会交流中,共有来自 国内外包括港台的14位学者作学 科前沿主题发言。代表们围绕新媒 体的传播研究、人际传播、政治传 播、国际传播、跨文化传播、传播 心理研究、国外广播电视新动态等 展开深入的探讨。既有学理性的追 问,也有方的切磋;既有传统 理论的深化,也有新问题的提出; 既有学界针对传播现象的思考,也 有业界对传播学理的反思。 尹韵公研究员作了题为 非 典时期新闻传播的再反足 的发言, 以全面把握事实,深刻理性反思的 专业精神和态度,对非典时期的新 闻传播进行再反思。提出,媒体既 要依法报道疫情公布,又要避免等 待期间的无法作为;新闻传播学者 要以严谨、认真、务实的态度来研 究重大突发事件,要多问几个为什 么,多做一些比较研究,多懂一些 法律知识,多思一些操作的问 题,以使我们的结论更符合现实一 些,更科学一些,失误更少一些。 明安香研究员作了《略论全球 传播格局》的主题发言,立足传播 学理论,阐述了自从第二次世界大 战以来,国际上先后形成的关于全 50中国报业2006.05 球传播格局的理论,如依附理论、 文化帝国主义理论、媒介帝国主义 理论、世界系统理论和关于建立世 界新闻传播新秩序的斗争等,分析 了这些理论的主要特征及其存在着 的各种不足和缺陷。并将新世纪全 球传播格局的主要特征概括为:一 极、多强和新兴传播国家多元并 存。他认为,正确地认识和分析当 今全球传播格局,是关系到中国在 新世纪如何制定和实施一个与之相 适应的、行之有效的全球新闻传 播、文化传播、传播的发展战 略。 美国/Ju,k1.I圣迭哥州立大学传播 学院院长威廉・伊迪(William Ead— ie)教授作了 国传播学学科发 展中教育、研究和专业培训之间的 紧张关系》的发言。 从学者的前沿专题发言中我们 看到,当前传播学界对定量研究的 方法再次引起高度的关注,有3位 学者从不同的侧面涉及该如何正确 看待和使用定量研究方法问题;对 大众文化的传播心理、视觉符号、 “播客文化”对大众的影响也是学 者们非常关心的话题。 分会场研讨学术探幽揽胜 会议期间共设有4个分会场, 以“传播学研究:和谐与发展”主 题为核心,围绕传播学理论研究、 传播效果研究、媒介经营与管理研 究、大众传播与文化研究、新媒介 研究、传播与和谐社会、媒介实务 与市场经济、媒介与妇女儿童研 究、跨文化传播研究等主题进行了 14场分组讨论和交流。另外,还开 设了两场关于新媒介研究和体育传 播研究的工作坊。近150名代表发 表了他们的见解。综述这些见解, 可将其归入四类:日探幽,日揽 胜,日究理,日精实。 其一,探幽。受众研究是传播 学界的基本话题,有学者从以“群 众”为接受对象的“群众”受众观 开始探幽,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 开始逐渐形成以个体为接受对象的 个体论受众观。认为,个体论受众 观与“群众”论受众观的差别体现 在哲学基础、道德基础和经济基础 等三方面。个体论受众观才是真正 彻底的受众本位理念。有学者将作 为新兴媒体的手机从技术、社会、 经济、文化方面来分析其演进过程 及动因,从而得出随着手机功能的 不断增多及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手机将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兼有个人 传播和大众传播的新媒体,在人们 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手机将在未来发展成为继网络媒体 后,以其更加互动、更加便捷、更 加人性化的优点,成为与人们生活 密切相关的新一代媒体。 其二,揽胜。有学者对1915— 1940年间兴起的美国社会学芝加哥 学派作了深入的阐释。认为,作为 一种具有人本主义色彩的传播研究 范式,从芝加哥学派的视角对传播 学的理论发展史进行重新思考,对 于传播学理论与学科的发展,范式 的转型与都具有参考意义。对 国外传播学研究的新动向方面,有 学者注意到,20世纪中期,在美国 的传播研究中,传播学者们在思考 传播媒介的影响与媒介的社会责任 时,开始从公共研究的视角, 评估影响传播的不同行为方式,尤 其是行为和的权力结 构与社会机制等如何作用于传播的 过程,以及作为公共决策结果的传 播的效用与影响。 其三,究理。对传播学究理的 探讨,主要集中在传播学本土化的 问题上。有学者认为,传播学的中 国化有两大任务:一是根据中国国 情,把国外传播学理论运用于中国 实践,解决中国的传播问题;二是 总结中国几千年的传播实践中所产 生的传播理论以丰富人类传播理论 宝库。并对如何完成第二个任务提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BAO HAl GUAN CHAO报海观潮 加强业内信息交流口本刊记者促进报业共同发展 杨丽娟 中国报业信息工作会议综述 由 暑 器 /公 喜 工作会议”于2006年4月21日至 26日在湖南省张家界市召开。本次 随着报业发展步伐的加快,报业间 的竞争日益加剧;同时,随着传播 技术的飞速发展,报业与其他媒体 尤其是新兴网络媒体的竞争也日趋 激烈。在这样的形势下,各报社要 就是要为报社领导者的决策,提供 及时的、准确的、有价值的、经过 认真分析的信息,从而保证报社领 导者的决策能够更加符合实际、更 会议的主旨在于“加强业内信息交 流,促进报业共同发展”。来自部 分省市报业协会、报业集团和报社 加科学、更具有可操作性。就像企 业的生产和发展离不开对市场动态 想及时把握机遇,确保决策的正确, 就离不开对各类信息的广泛收集和 准确解读。目前,进一步深化文化 改革的工作正全面展开。怎么 改?有哪些出台?有哪些经验 教 ̄Jtl?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这 的准确把握和对技术情报的广泛收 集一样,报社的经营和发展也必须 的代表共6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 国报业协会处常务赵连宏 把握报业市场的动态,掌握方方面 面的信息。 他表示,中国报业协会是全国 报业的行业组织,是为大家服务 的。服务的一个重要形式就是及时 出席了会议并发表了讲话。中国报 业协会办公室主任、本刊总编辑胡 怀福主持了会议。 都是报业各单位普遍关心的问题。 因此,信息工作对各报社经营管理 和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将日益显现。 进一步明确了信息 工作对报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性 一、为大家提供有用的信息。一方面, 我们要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广泛 他说,信息是报业的重要战略 资源和基础,是报社领导者决策的 收集各种与报业相关的信息提供给 大家;另一方面,也希望大家能及 赵连宏在讲话时指出,近年来 主要依据。信息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出两条思路:一是普通的思路,即 从全部中国古代、近代和当代文献 该解决的问题。 其四,精实。所谓精实,即精 生率环节,两者协同促成了影响力 经济的实现。有学者将假日报业的 发展与马克思有关闲暇时间的论述 结合起来,为当前开拓假日报业市 中系统收集、整理、提炼传播理 论;另一条是考察我国传统文化传 播者在传播过程中面临着什么特殊 困难、特殊矛盾,他们是如何克服 这些特殊困难、化解这些特殊矛盾 而取得传播效果的。对本土化的 “化”的理解,学者的观点也开始 于论而务于实。传媒产业的发展是 大家关注的热点。有学者分析,近 20年中国传媒业取得了巨大的成 就,但是面对新世纪的机遇与挑战, 场提供了某种理性思考。认为,国 内假日报纸缺的不是市场,而是相 传媒产业的当务之急是要从品牌建 设、改革、产业结构、媒介整 合、产业保护、人才培养等方面注 应的开拓休闲经济的意识和观念, 同时也缺乏相应的市场拓展手段。 报纸在发展假日报业市场中应该把 走向务实和冷静,甚至有点超前。 有学者提出,我们仿佛应该树立这 样一种观念:西方人正在解构的东 西,我们中国人也许正在建构之 中。处理好解构与建构的关系,或 重“可持续发展”,加速推进产业进 程。有学者认为,媒介的传播效果 可以用影响力经济的概念来进行一 定的分析。此概念的提出,使报刊 根本出发点放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上。报纸的职责就是要聪明地利用 “闲”来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引导 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改善人们的 生活方式,甚至创造新的文化价值。 (中国传播学会秘书处供稿) 的市场成功与否涉及到两个环节: 注意力聚合环节和广告商品购买发 许是我们在借鉴西方理论时首先应 中国报业2006.05 5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