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卫国是周公之弟康叔的封国,是商朝都城朝歇所在地;鲁国伯禽的封国,原来是商代重要的属国奄国所在地;齐国是姜太公吕尚的封国,是周公东征对象蒲姑所在地。西周的这些分封
A.依据严格的宗法等级 B.得到同姓子弟的支持 C.具有明确的政治目的 D.谋求权力的高度集中
2.钱穆认为,这种选拔方式骤看极合情理,然而切实施行中却存在毛病……读书求学,便有诸多,读书机会很不易得,但对于一个读书家庭来说却是极为简单的。因此,当时一个读书家庭,很容易变成一个做官家庭,而同时便是有钱有势的家庭。“这种选拔方式”是指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3.宋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原有的城市格局和制度曾作过一番努力。宋真宗曾加宽街衢,使“衢巷文袤,及禁鼓昏晓,皆复长安旧制”,但收效甚微。店铺侵占通衢大道的情况屡禁不止,到了宋徽宗时期,以征收“侵街房廊钱”的形式承认了这一行为的合法性。这反映出 A.宋朝的城市管理水平落后于唐朝 B.汉唐的坊市制度最终被宋徽宗废除 C.商业发展必然严重影响城市交通 D.商品经济的发展倒逼城市管理改革 4.王阳明说:“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哉!”王阳明旨在
A.强调正心诚意 B.倡导知行合一 C.论证心外无理 D.宜扬格物致知
5.顺治帝曰:“今后各衙门及科道各官本章,俱著于每日午时进奏,候朕披览,次日发下拟旨,以便详阅批发……尔等(大学士)职司票拟,一应章奏有成规者,尔等不过照例拟日,凡有改正者,皆朕亲裁……”顺治帝提到的大学士
A.是法定的一级行政 B.与明朝内阁有继承关系 C.负责审核政令参与中枢决策 D.只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6.下图是清财政税收结构变化示意图,图中1842年以后的变化说明
- 1 -
A.清放宽了民间设厂 B.盐税在税收中比例最大 C.清朝的对外外贸易增长迅速 D.小农经济快速走向解体
7.“盖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纵一时舍旧谋新,而根本思想,未尝变更,不旋踵而仍复旧观者,此自然必然之事也。“由此可知,陈独秀认为新文化运动 A.首要目标是“孔家店” B.必须政治与文学并重 C.应该大力倡导民主与科学 D.要力求“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8.“朕今涕泪以告先庙,慷慨以誓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数万口,孰若大张挺伐,一决雄雄。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至于五尺童子,亦能执干戈以卫社稷。”清朝颁布的《宣战诏书》针对的是
A.英国武力占领岛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日军袭击清军运兵船 D.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9.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輿论。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也说:“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其影响是
A.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序幕 B.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使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
10.1930年6月,决议认为“中国经济政治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同样
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根本的差别”“总的形势,都表明中国新的高潮已经逼近到我们的前面了”,并“有极大的可能转变成为全国的胜利”。这反映了当时 A.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模式 B.找到了中国的正确道路 C.试图打破国民的军事封锁 D.对形势的估计过于乐观
- 2 -
11.右图是著名画家米谷对某一时期国共两党军事斗争的描绘。蒋介石在短短三年中形象急
剧蜕变(由右至左),初期“意气风发”,进而“浑身受伤”,最后长刀换成了“匕首”。这一时期是
A.北伐战争期间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红军长征期间 D.战争时期
12.下表是1955年中国制定的《参加亚非会议的方案》中对亚非会议参会国的划分,这
一划分
A.为后来三个世界划分提供了依据 B.受到当时国际格局和冷战的影响 C.对参会国进行了客观公正的分类 D.表明了中国外交的日益成熟 13.1979年创办的《计划经济研究》学术期刊,1993年更名为《经济改革与发展》,1998年
又再次更名为《宏观经济研究》,这反映了我国理论界
A.开始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 B.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逐渐明确 C.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彻底放弃传统社会主义的研究
14.古罗马3世纪法学家莫德斯丁给婚姻下的定义是:“婚姻是男女间的结合,是神法和人法
的结合。”而《民法大全》则规定“如果没有当事人的同意,婚姻不能成立”,“任何人既不能被强迫缔结婚姻,也不能被强迫重新恢复一个业已离异的婚姻。”《民法大全》在婚姻法中体现的原则是
A.恪守罗马早期法学家对婚姻的定义 B.维护罗马贵族的婚姻自由 C.契约以当事人合意为生效主要条件 D.婚姻中男女双方地位平等
- 3 -
15.1760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任命他的老师布特伯爵为首相,用封官许愿、收买等方法在
议会中形成一个“国王之友”派,利用这个集团去打击辉格党,削弱辉格党的势力。这说明在当时的英国
A.立宪政体未能阻止王权滥用 B.责任内阁制名存实亡 C.议会高于王权原则尚未确立 D.国王试图平息政党政治危机
16.18世纪末,有个美国政治家认为,危险的野心多半为热心于人民权利的漂亮外衣所掩盖,
很少用热心拥护坚定而有效率的严峻面孔作掩护,该论断的意图是 A.主张国家权力要分权与制衡 B.呼吁美国人民正确行使个利 C.为强化联邦权力做辩护 D.论证民主社会导致多数人的 17.《党宜言》有7篇序言,均是根据历史的发展不断做的修改补充。如1872年序言:“这
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该序言认为原来的纲领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与此判断密切相关的是 A.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诞生 D.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工人运动 18.近代以来,牛顿的力学把天上和地上所有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统一起来,麦克斯韦的电
磁理论把电、磁、光的运动统一起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把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联系起来……。这说明,近代物理学
A.为三次工业提供了科学理论 B.在发展中呈现出连续性和综合性 C.随着思想运动的发展而进步 D.与科学实验的成果存在密切联系 19.下表是二战后初期苏联对外贸易(单位:百万美元)表。这表明二战后初期
A.美苏间的贸易关系趋于恶化 B.西方国家持续扩大对苏贸易 C.苏联依靠西方恢复本国经济 D.东西方的格局日益明显
20.经济区域一体化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分支,深刻影响20世纪以来全球经济版图,
欧盟被认为是当今一体化程度最高者,但在应对欧债危机问题上,它却没有进行内部财政转移支付的法律依据和基础。这说明
A.欧盟缺少应对经济发展困境的能力 B.欧盟政治一体化滞后于经济一体化 C.欧盟各成员国间经济水平存在差异 D.欧洲央行的货币存在缺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60分。其中第21题12分,第22题14分,第23题
- 4 -
14分,第24、25题各10分。请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2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有的学者把明末反封建礼教称之为“启蒙思想”或“启蒙主义”;泰州学派的支系,主张“唯情主义”的大戏曲家汤显祖也被认为是“深具启蒙思想的人”,这就容易使人们错误地以为16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主张个性的运动类似于发生在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
我认为,上述两种运动不仅在表现形式,而且在实质内容上都有不同,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是以“唤起”理性为特征,而16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的运动是以唤起人们的情感释放为特征。前者的结果是:自然科学重大的突破,社会科学基础的建立和资本主义民主制国家的建立。后者的结果是:虽有少数思想家仍然坚持反对封建礼教,但在清军入关后封建礼教的强化和对批判礼教的文人学士无情的,使反对封建的礼教浪潮被打断了。
——汤一介《启蒙在中国的艰难历程》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明末李赞的哪些主张体现了反封建礼教和个性的要求?(3分)
(2)据材料并结合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和西方启蒙思想的相关史实,就材料中汤一介教授的观点写一篇小论文。(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22.(14分)近代以来,国人经历了由传统家国观念到近代国家观念的艰难转变。阅读下列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的君主统治形式实质上是“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为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民众对君主是顺从依附的状态,个利弱化隐蔽、国家(君主)权力强化突出。
——刘宗英《传统政治文化视角下地方主义行动逻辑分析》
材料二 王韬对西方政体形式作了研究后,认为中国欲谋富强“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梁启超提出:君、臣都是为人民办事者,君主好比店铺总管,臣相是店铺的掌柜,人民则是股东,国家真正的主人是人民。
——摘编自雷颐《孤寂百年——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十二论》
- 5 -
材料三 中国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
——孙中山《国家建设·民族主义》(1924年)
材料四 在抗战中迸发出来的是对新型国家的认同。这样的国家不仅是全民族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还要用新型的国家系统,理念和技术将其成员的热情、忠诚激发出来、组织起来,去为中华民族这一超越地域、等级、党派、性别的群体利益而奋斗。
——徐慧清《抗战对中国民众现代国家认同的建构》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传统家国观念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概括指出材料二中知识阶层新的国家观念。(6分)
(2)据材料三,孙中山认为国人的“国家观念”有什么不足?指出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主旨。据材料四,概括指出抗战中国人对新型国家认同的背景及新型国家的内涵。(6分)
(3)综合上述材料,从社会转型的视角指出近代国人家国观念演变发展的两条主线。(2分)
23.(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接受新自由主义是对那一时期经济不稳定的回应。公司利益集团认为凯思斯的干预方法对其不再有利,必须寻找其他出路,并找到古典自由主义,认为它至少可以为削减被看作是赢利障碍的计划提供理论依据。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和持续统治可以用世界资本主义竟争结构的变化加以解释,世界资本主义竞争结构的变化形成了至今仍然发展着的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特殊形式。资本主义这种变化了的竞争结构改变了大企业对于经济的政治立场,使大企业从国家管制资本主义的支持者变成反对者。
——摘编自[美]大卫,科兹《全球化与新自由主义》
材料二 20世纪70—90年代,是西方新自由主义的全盛时期。新自由主义信奉“市场万能论”,力推自由市场经济,解除对市场的和监管;削减社会福利;实行“大市场”和“小”。当新自由主义处在高峰期的时候,从2007年夏季开始,西方许多国
- 6 -
家先后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这是一次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系统性危机,这一切有力地证明,自由市场配置资源不仅没有达到最有效率的状态,而且相反,出现了西方经济学家所说的“市场失灵”,即市场配置资源无效率。
——摘编自吴易风《西方经济学中的新自由主义》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新自由主义兴起的原因。(8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70-90年代,美英等国为稳定经济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在西方国家的实践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24.(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九州之民,不均,风俗不齐。版籍之高下不足据,今一旦变之,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均矣。
——王安石《论五事札子》
材料二 熙宁四、五年(1071—1072)间,朝廷接连调整雇役细目,“今依仿府界之法,又令四等以下均出役;未几,又令只据税钱,不用等第;又今挪移补助。”其中的做法取自开封府、江南东西、福建等路的经验。梓路判官冯山说“自去年冬末已后,访问诸处,仅能成书,方议奏报,而旋有新制,……半年之间,改动者数四,官吏惶骇,不知定议,……然则役法何时而定耶?”
——摘编自黄敏捷《北宋熙丰时期的役钱征收与地方权限》
材料三 邓绾言:“昨者朝廷免役率钱之法,初且用丁产户籍,故诸路患其未均,相继奏陈,各请重造,多于改造矣。”正因为朝廷与地方就役钱计征事宜反复商议并由朝廷让步,遂取得“法虽不同,大约己定,而民乐输矣”的效果。
——摘编自黄敏捷《北宋熙丰时期的役钱征收与地方权限》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谈及的是变法中的哪一项内容并要达到什么目的?(2分)
(2)据材料二指出朝廷在变法过程中采取了什么做法,出现了什么问题?结合材料三指出这一问题是如何解决的?(6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分)
- 7 -
25.(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伦威尔在他建立新模范军的时候,不论阶级出身和社会地位,一律行赏,但后来当平等派提出普选权的要求时,克伦成尔却竭力加以反对。他在一次向议会发言时说,穷人就是坏人,并且说,如果共和国注定要受苦受难的话,那么在富人之下受苦,比在穷人之下受苦更好一些。
——王觉非《欧洲史论》
材料二 如果说在危急关头,克伦威尔的宝剑曾拯救了议会事业的话,那么毕竟他在历史面前是一个以独载和军事统治者面貌而出现的,他作为士兵和政治家的全部品质,却是和英国人民的天性永不协调的。
——丘吉尔《英国民族的历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克伦威尔对民众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6分)
(2)指出材料二中丘吉尔的观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人民的天性”指什么?(4分)
- 8 -
江苏省苏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
历史试题参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21.(1)主张: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批判“存天理,灭人欲”,强调人的正当私欲;人不能脱离基本物质生活空谈仁义道德。(3分) (2) 论点 启蒙运动 ①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1分); 表现形式和实质内容不同(1分) ②自然科学重大突破的情况下,以科反封建礼教运动 ①资本主义发展处于萌芽时期(1分); ②顾炎武提出经世致用思想,王夫之提学的理性来唤醒人性的理性(1分); 出了唯物思想,以唤起人们的情感释放③为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构建提出了天赋、三权分立等基本原则(1分)。(任答两点即可) ①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社会科学为特征(1分); ③黄宗羲抨击封建君主制度,提出一些民主思想(1分)。(任答两点即可) 结果不同基础建立(1分); 虽有少数思想家仍然坚持反对封建专(1分) ②美国、法国等国发生资产阶级,制礼教,但在清军入关后被打算(1分)。 建立民主制国家(1分)。 22.(1)内容:家天下(家国一体),皇权至上(2分)
原因:宗法制度的影响;儒家思想影响(2分) 观念:君民共治;人民主权(2分) (2)不足:缺乏民族精神(1分)
主旨:中国民族自求;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2分) 背景:民危机空前严重;全民族团结抗战;(2分)
内涵:国家是全民族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着;国家要组织民众为中华民族群体利益奋斗
(1分,任答一点即可)
(3)主线:从国家向民主国家,从家国一体到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转变。(2分) 23.(1)原因:西方国家出现“滞胀”,凯愿斯主义失灵;“福利国家”制度使国家财政不堪
- 9 -
重负;世界资本主义竞争结构的变化,垄断资本家反对国家对经济的管制(8分)
(2)措施:减少国家干预,发展“混合经济”;减少开支,缩小“福利国家”规模;(4
分)
影响:对经济恢复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给西方国家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2分) 24.(1)内容:免疫法(募役法)(1分)目的:农时不夺而民均(1分) (2)做法:不断将各地上报的成功经验推行全国(2分)
问题:造成朝令夕改的问题(2分)
措施:朝廷与地方就役钱计征事宜反复商议并由朝廷让步(2分)
(3)改革要因地制宜:改革的原则性与地方的灵活性有机结合;改革要试点先行,稳步
推进;改革不可朝令夕改。(2分,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25.(1)变化:从不论阶级出身和社会地位一律行赏变为主张富人统治,反对普选权。(2分)
原因:建立新模范军时,为推翻封建王权,需要以“平等”激励民众(2分)夺取
政权后,为维护资产阶级、新贵族利益及统治而压制民众(2分)
(2)观点:认为克伦威尔虽曾拯救了议会,但他的军事统治与英国传统冲突。(2分)
天性:追求自由、平等;有法治观念(2分)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