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周《西游记》周测20-35回(含答案)
《西游记》阅读周计划第八周(20-26 回) 第20回黄风岭唐僧有难半山中八戒争先
1.在黄风岭,唐僧被虎先锋用“ _金蝉脱壳一”计抓走。 2.黄风岭的妖怪住在黄风洞,名叫黄风大王(黄风怪)。 第21回设庄留大圣须弥灵吉定风魔
1.孙悟空是怎样知道灵吉菩萨能降服妖怪的?变成花脚蚊子飞进洞内,听妖怪自己说的。
第22回八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
1.沙僧原是天庭的_卷帘大将_,后因一打碎琉璃盏_被玉帝贬下凡间,在流沙河做水怪。
2.你可能从影视剧、动画片中见过各种各样的沙僧形象,那么从《西游记》原文看,流沙河里的沙僧是一个
怎样的形象?
红头发蓬松,蓝靛脸,圆眼亮似灯。鹅黄衣服,系白藤。脖子上悬挂九个骷髅,手里拿着宝藏。
3.沙僧前面还在吃人,转眼就成了取经的人。这让你想到哪一句佛家常用语?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第23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
1.“四圣试禅心”中的“四圣”指黎山老母_、南海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
2.菩萨们让猪八戒头顶手帕_撞天婚_,后来又让他试穿_珍珠嵌锦汗衫_。
3.在四僧试禅心时,师徒四人分别有怎样的表现?
唐僧与沙和尚信念坚定,谨守戒律;孙悟空看穿机关,严守戒律,诙谐风趣,推波助澜;八戒贪财好色,意动神摇,溜进后堂去撞天婚。
4.唐僧的三个徒弟分别在哪一回收的?作者为什么不安排一个接一个地收?
第十四回,第十九回和第二十回。如果一个接一个地收,情节上
会出现一些雷同,故事内容缺少变化。小说中每收一个徒弟都会让他有所表现,或展示能力,或与唐僧进行关系磨合。这样安排是作者匠心的体现。5.“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能安排在第十七回或第二十二回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在那两个章回三个徒弟还没有收完,师徒四人的取经团组合完毕后,进行全体测试才有意义。
第24回万寿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1.唐僧师徒四人到达一五庄观一时,清风、明月请唐僧吃一人参果__,这果子是他们用_金击子_打下的。
2.“那行者倚在树下,往上一看,只见向南的枝上,露出一个人参果,真个像孩儿一般.................
那果子扑的落将下来。他也随跳下来跟寻,寂然不见;四下里草中找寻,更无踪影。”选段中师徒四人西行到了哪里?果子敲落后为什么会无踪影?行者推到果树后,又是怎样让果树复活的?
五庄观(万寿山),这果子遇土而入。最后是让观音的甘露水让果树复活的。
3.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须臾,敲下两个果来,接在盘中,径至前殿奉献道:“唐,我五庄观土僻山荒,无物可奉,土仪素果二枚,权为解渴。”那长老见了,战战兢兢,远离三尺道:“善哉!善
哉!今岁倒也年丰时稔,怎么这观里作荒吃人?这个是三朝未满的孩童,如何与我解渴?
(1)研读这两个童子的语言,想象他们说这话时的心理。语言措辞谦敬,心里却对自家宝贝感到自豪,不无炫耀。
(2)唐僧的语言表现出他的什么性格特点? 慈悲心肠,不愿伤害心灵;见识少,不识仙家宝贝。
(3)唐僧居然看不出“果子”与“孩子”的区别,你认为这个情节可信吗?不可信,“果子”与“孩子”不可能一样,作者在这里有夸大之嫌。
可信,神仙家的东西肯定奇特,况且唐僧一听让吃这样的东西早
就害怕了,哪里还顾得上仔细观
看,分辨。
(4)这两个童子因为人参果被偷而大骂唐僧,你认为这样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对,因为人参果及其珍贵,现在被偷吃了,他们难免会特别生气。
不对,因为即使客人犯了再大的错,也需要尊重,需要想别的办法解决,责骂只会激化矛盾。
第25回镇元仙赶捉取经僧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1.孙悟空拿了瞌睡虫儿弹到清风、明月脸上,使他们酣睡。 2.五庄观的主人是_镇元大仙_,他两次用_袖里乾坤_的法术捉住唐僧师徒。
3.根据语段,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1)三藏道:“徒弟息怒。我们是出家人,休打诳语,莫吃昧以食,果然吃了他的,陪他个礼罢。何苦这般抵赖?”
反映了唐僧诚实的特点。
(2)八戒道:“阿弥陀佛!既是偷了四个,怎么只拿出三个来分,预先就打起一个偏手?表现了猪八戒贪吃,胡乱猜忌,不看场合的特点。
(3)行者道:“先生又差了。偷果子时,我不知,他在殿上与你二童讲话,是我兄
弟们做的勾当。纵是有教训不严之罪,我为弟子的,也当替打。再打我罢。”
表现了行者勇于承担责任,关爱的特点。 第26回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活树
1.在五庄观,孙悟空用金击子咱人参果树上共打了四个人参果。 2.最后是_观音菩萨—复活了人参果树。
3.一镇元子―开“人参果会”,款待观音与诸仙,并与一悟空一结为兄弟。
4.孙悟空为救活果树,想了哪些办法?
到蓬莱仙岛向福禄寿三星求方,到方丈仙山求东华帝君,到瀛洲
海岛求九老,最后找来观音救活了果树。
名著周测八
1.根据你的阅读经验,补充歇后语。 (1) 孙悟空的金扌匝棒 - -能大能小 (2)孙悟空遇见如来佛- ——逃不出手掌心 (3)猪八戒照镜子一一里外不是人 (4)猪八戒背媳妇费力不讨好 (5)猪八戒吃人参果- -全不知滋味
2.在“木叉奉法收悟净”中,悟净住在什么河里?最后师徒是怎么过的此河?
流沙河。悟净将颈上挂的骷髅取下,用索子结作九宫,把菩萨的葫芦放在当中,做成一只
船,引唐僧渡过流沙河。
3.从下面语段中可以看出猪八戒的什么性格特点?
正说处,八戒又跑进来,扯住福星,要讨果子吃。他去袖里乱摸,腰里乱吞,不住地揭他一副搜检。三藏笑道:“那八戒是什么规矩!”八戒道:“不是没规矩,此叫做“翻翻是福” 三藏又叱令出去。”那呆子出门,瞅着福星,眼不转睛的发狠。福星道:“夯货!我哪里恼了你来,你这等恨我?”八戒道:“不是恨你,这叫做“回头望福”。”那呆子出得门来,只见一个小童,拿了四把茶匙,方去寻锺取果看茶;被他一把夺过,跑上殿,拿着小磐儿,用手乱敲乱打,两头玩耍。大仙道:“这个和尚,越发不尊重了!”八戒笑道:“不是不尊重,这叫做“四时吉庆。”
八戒顽皮,懂很多民间风俗,希望能够讨得好兆头。 《西游记》阅读周计划第九周(27-35回) 第27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1.白骨精先后三次分别变为_村姑_、老妇__、老翁__来哄骗唐僧。 2■从本回中你了解到唐僧是个什么样的人?
唐僧是一个不辩妖魔,不辨是非,耳根子软,立场不坚定的人。 3■读完本回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我们不要被表面现象、虚情假意、伪善的一面所蒙骗;有人表面是虚伪的,内心是阴暗的,会利用各种卑鄙的手段,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遇事要冷静分析,不轻信怀疑,不听从挑唆。
第28回花果山群妖聚义黑松林三藏逢魔 1■唐僧在黑松林被黄袍怪抓住了。 2■黄袍怪住在_碗子山波月洞__。 3■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看他岀了松林,往西行经十余里,更不曾撞着一个人家,真是有狼虎无人烟的去处。那呆子走得辛苦,心内沉吟道:“当年行者在日,老和尚要的就有。今日轮到我的身上,诚所谓当家才知柴米价,养子方晓父娘恩。公道没去化处。”却又走得瞌睡上来,思道:“我若就回去,对老和尚说没处化斋,他
也不信我走了这许多路。须是再多幌个时辰,才好去回话。也罢,也罢,且往这草科里睡睡。”呆子就把头拱在草里睡下,当时也只说朦胧朦胧就起来,岂知走路辛苦的人,丢倒头,只管睡起。
且不言八戒在此睡觉,却说长老在那林间,耳热眼跳,身心不安,急回叫沙僧道:“悟能去化斋,怎么这早晚还不回?”沙僧道:“,你还不晓得哩,他见这西方上人家斋僧的多,他肚子又大,他
管你?只等他吃饱了才来哩。”三藏道:“正是呀,倘或他在那里贪着吃斋,我们那里会他?天色晚了,
此间不是个住处,须要寻个下处方好哩。”沙僧道:“不打紧,,你且坐在这里,等我去寻他来。”
三藏道:“正是,正是。有斋没斋罢了,只是寻下处要紧。”沙僧绰了宝杖,径岀松林来找八戒。
(1)从第一段可以看出八戒的什么特点? 能力不高,耍滑偷懒。
(2)第二段中,通过沙僧、唐僧对八戒的猜测可以看出什么? 沙僧、唐僧比较了解八戒;师徒、兄弟间不是彻底的相信,彼此间有猜忌。
第29回脱难江流来国土承恩八戒转山林
1.黄袍怪的妻子是_宝象_国的三公主,名叫_百花羞—。 2■阅读下列语段,分析八戒形象。
此时诸神都在宝象国护定唐僧,所以二人难敌。
那呆子道:“沙僧,你且上前来与他斗着,让老猪出恭来。”他就顾不得沙僧,一溜往那蒿草薜(b i)萝,荆棘葛藤里,不分好歹,一顿钻进;那管刮破头皮,搠(shu b刺)伤嘴脸,一毂辘睡倒,再也不敢出来。但留半边耳朵,听着梆声。
猪八戒撒谎逃脱,没有合作意识,不顾兄弟情义。 第30回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
1.黄袍妖怪用法术把唐僧变成了_斑斓猛虎_。 2.白龙马变作__宫娥一刺杀了黄袍妖怪。 3.小白龙为救恳请八戒去请_孙悟空—。 4.题目中“意马忆心猿”是什么意思?
“意马”之白龙马,“心猿”之孙悟空,意识是白马想请回孙悟空就。
第31回猪八戒义释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
1.黄袍妖怪是天上—二十八宿中的奎星—神仙变的。
2.从猪八戒后来使用激将法请来孙悟空,可看出猪八戒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猪八戒是一个粗中有细的人,知道
悟空自尊心强,就利用激将法请他出山。 3.“孙行者智降妖怪”中的“智”体现在哪里?
孙行者让猪八戒、沙僧将黄袍妖怪诱骗回洞,自己变作公主,探他底细。后将黄袍妖怪打得败逃,寻不见他时,想到他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该来自天宫,于是就到天庭询问玉帝,得知二十八宿中奎木狼星私自下凡为妖。悟空不用动手,玉帝就派人将其寻到,押回天庭。
第32回平顶山功曹传信莲花洞木母逢灾
1.平顶山莲花洞里的妖怪是金角大王、银角大王。 2.莲花洞妖怪寻找唐僧师徒的方法是_画影图形_。
3.悟空捉弄八戒,第一次变作蟭蟟虫,第二次变作_啄木鸟—啄猪八戒。
第33回外道迷真性元神助本心
1.妖魔派_精细鬼_和_伶俐虫_拿—羊脂玉净瓶_和_紫金红葫芦_去捉孙悟空。
2.悟空在一哪吒三太子_的帮助下演示“装天”,用_假葫芦_换了真葫芦。
3.银角大王用什么法子抓走了他等人?
变成跌折腿的道士,让悟空背,施法术移来三山压住悟空,然后打败沙僧,捉走唐僧,沙僧。
第34回魔头巧算困心猿大圣腾那骗宝贝
1.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的五件宝贝分别是__羊脂玉净瓶、紫金红葫芦、幌金绳、七星剑、芭蕉扇—。
2.去压龙山请老妖的两个小妖叫_巴山虎_、_依海龙_。老妖是个_九尾狐狸_精。
第35回外道施威欺正性心猿获宝伏邪魔
1.孙悟空各用什么收了银角大王、金角大王?这让你想到了什么成语或俗语?用紫金红葫芦装了银角大王,用
羊脂玉净瓶装了金角大王;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玩鹰的反被鹰啄了眼。
2.孙悟空为哄骗妖怪,给自己起了哪几个名字?最后被谁说破? 孙行者、行者孙、者行孙。被猪八戒说破。
3.平顶山的两个妖怪最后被谁带走了?他们的本相分别是谁?他们为什么在此拦路?他们手中五个宝贝有什
么来历? 被太上老君带走。
他们的本相分别是太上老君的两个童子,一个是看金炉的童子,一个是看银炉的童子;菩萨为了试探唐僧师徒取经的决心,像太上老君借来金银二童,变作妖怪磨砺唐僧师徒取经的决心。
五个宝贝都是老君的用具,葫芦是盛丹的,净瓶是盛水的,宝剑是炼魔的,扇子是搧火的,绳子是一根勒袍的带。
名著周测九
1.关于《西游记》有这样的儿歌:阳光灿烂猪八戒,百变猴头孙悟空,憨厚老成沙和尚_,阿弥陀佛是_唐僧
_。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若问是谁撰此文,淮安才子_吴承恩__。
2.补充句子:
(1)当家才知柴米价,_养子方晓父母恩__。 (2) _知恩不报非君子—,万古千秋作骂名。 (3)千日行善,善犹不足;一日行恶,恶自有馀。 (4)_鸟尽弓藏__,狗烹兔死。 (5)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_。 (6)一人逢喜事精神爽_,闷上心来瞌睡多。 3.孙悟空被逐回花果山,后来去请他的是八戒。
4.“大战平顶山”中,孙悟空第二次救,给自己起的名字叫__C___。
A.孙行者 B.行孙者 C.者行孙 D.行者孙
5.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原来是_太上老君__的童子。 6.白骨精没有变成一D_去骗唐僧。 A.村姑 B.老妇 C.老翁 D.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