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层住宅建筑不均匀沉降原因及加固效果分析

高层住宅建筑不均匀沉降原因及加固效果分析

来源:百家汽车网
壁 高层住宅建筑不均匀沉降原因及加固效果分析 陈冠东 钟华 韦明晓 广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柳州 545001 搞薹:针对某住宅建筑出现的不均沉降现象,根据原有及补充的勘察地质资料,采用试验手段测试既有工程桩承载 力,找出不均匀沉降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止沉、纠偏等处理措施。与此同时,分片调整桩基刚度,采用 PKPM软件模拟计算沉降,与实测结果比对验证数值模拟的合理性,为加固方案中补桩数量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关■词:建筑不均匀沉降;原因分析;处理对策;纠偏 中圈分类号:TU753.8 文献标志码:A DOh 10.14144/j.cnki.jzsg.2017.08.058 _ ̄malysi8 of Uneven Settlement Causes and Reinforcement Effect in High—Rise Residential Bu丑 D{g CHEN Guandong ZHONG Hua WEI Mingxiao Guangx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No.5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Liuzhou,GuanRxi 545001,China 1 工程概况及场地地质条件 沉降为155 ITlm(图2)。 1.1工程概况 背景住宅楼采用桩筏基础形式,地下结构1层,地 上23层,基础长度44.8 m,宽度14.8 m,采用PHC600一AB (130)预应力管桩,桩长30 ̄37 m不等,共施工121根 桩,桩基持力层为粉质黏土夹粉土,设计单桩承载力特征 值2 100kN。 在前期设计试桩过程中,发现试桩结果与预计有较大 12 13 出入,设计要求单桩极限荷载不小于4 200 kN,结果约有 图1测点布置及累计沉降 50%的试桩达不到设计要求,经过对现场进行补充勘察, 并请专家进行分析,原有桩端持力土层稳定性较差,建议 加长桩长更换桩端持力层。更换方案后对工程桩进行3根试 桩,桩长37 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桩端持力层粉质黏 土,最大加载量达到了4 700 kN。工程桩施工时根据静压桩 机压力表读数换算,压桩力都在2 100 ̄2 300 kN之间。 图2累计沉降三维示意 建筑封顶后出现不均匀沉降,前期测量测点为6个,频 率约为3次/月,发现不均匀沉降超限后在大楼主体结构北 1.2场地地质条件 侧增加2个测点,南侧增加2个测点,南侧地下车库外墙增 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 }J13个测点,共增加7个测点,加密观测大楼沉降,观测频 为二级,按规范综合确定本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第1次 率为1次,d。 勘探为拟建场地在深度55.0 m范围内的地基土,属第四纪 根据累计沉降观测数据(图1),大楼南侧平均沉 Q4、Q3沉积层,主要由黏性土、少量粉土组成,呈水平成 降75.4 mm,北侧平均沉降108.7 mm,南北沉降差为 层分布。按其沉积年代、成因类型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的差 33.3 mm,大楼基础宽度为14.8 m,大楼倾斜率为0.23%,超 异,可划分为第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出规范要求值0.2%。大楼向北侧、西侧倾斜,西北侧最大 ⑩等1O个主要层次。 为进行沉降计算,在第1次勘测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勘, 勘察深度加深至55 ̄60 m,将平均层顶标高在一49.2 m左右 的土层划分为第⑩层粉质黏土,青灰色,含云母、少量有 机质等,局部夹少量薄层粉土,可塑,土质较均匀,切面 较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⑩层粉质黏土用于桩基 2嘲l 2017・8・Building Conslrucllon 陈冠东 钟华 韦明晓: 高层住宅建筑不均匀沉降原因及加固效果分析 沉降计算的压缩模量可取E=l6.0 MPa。 ,O,l‘N 0 1 000 2∞O3Oo04000 5 0o0 00 2。.在加固纠偏阶段,再次进行补充勘察发现,在沉降量 较大的一边,也就是建筑的西北方,地质⑩层粉质黏土夹 粉土层顶埋深略有变化,深37 ̄40 m之间局部存在⑩A层软 塑状粉质黏土,桩长37 111,不能保证桩端进入稳定的持力 4.0 躺6.0 100 .12.。层;桩端持力层⑩层粉质黏土夹粉土层土质不够均匀,可 塑为主,局部存在少量软塑⑨B层粉质黏土,桩端下局部存 14.0 I a)CZ一001 0,I(N (b)CZ一002 在软弱下卧层,易产生不均匀沉降。 2 工程桩加载试验 为了找出大楼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决定对大楼既有工 程桩承载力进行现场抽检。单桩静载试验依据JGJ 106— 201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进行。方法采用在既有工 程桩桩位周围开孔将桩顶混凝土与底板脱离开(图3), 在既有工程桩桩位两侧植锚杆,用于试验时提供反力(图 4),加载和卸载应分级进行,按规范要求的方法进行加载 和卸载。 轧 长1 000 ’,/◆  . ● 型 图3载荷试验平面布置示意 试仪 压油泵 图4载荷试验剖面示意 终止加载条件:在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 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且桩顶总沉降量超过 40/11/1'1在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项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 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 h尚未达到相对稳定标准;已 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量;当工程桩作锚桩时,锚桩上 拔量已达到允许值;当荷载一沉降曲线呈缓变型时,可加载 至桩项总沉降量60 ̄80 mm,在特殊情况下,可根据具体 要求加载至桩项累计沉降量超过80 11''111'1。测试荷载一位移曲 线如图5所示,结果汇总于表1。 试验测试结果显示,既有桩基承载力偏低,达不到设 计要求。 o. : 兰 一21o…o…2 ~800—3 5。。 9O E 18 0 蓦27 0 36O 45.O 图5试验测桩荷载一位移曲线 表1既有桩承载力测试结果 3 沉降原因分析及加固纠偏处理对策 3.1沉降原因分析 根据原勘察报告、补充勘察报告,原桩基检测报告、 建筑结构检测、既有工程桩的检测、沉降观测资料、沉降 计算以及现场实际施工情况等综合分析,工程发生不均匀 沉降主要原因如下【 : 1)既有工程桩原位承载力测试表明,部分桩基承载力 不满足设计要求;由于承载力不满足要求,导致沉降不稳 定,故发生较大沉降。 2)工程分布有④、⑤、⑨粉质黏土层,呈软塑~可塑 状,强度低,软弱土层厚度较大,桩端持力层⑩粉质黏土 夹粉土地基承载力也相对不高,桩端下局部存在软弱下卧 层,造成桩基承载力偏低。 3)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资料显示,桩基施工速度较 快,且未跳打,桩基施工挤土、车辆动荷载和基坑开挖卸 载对结构地基土产生扰动,可能引起既有工程桩承载能力 降低。 综合以上原因,导致了工程整体发生较大沉降及南北 不均匀沉降。 3.2加固纠偏处理对策 针对大楼整体沉降偏大,且沉降不均匀的现状,考虑 采用补充锚杆静压桩的方法增大桩基承载力,控制大楼沉 降;通过对部分原混凝土管桩截桩迫降调整建筑不均匀沉 降。由于大楼沉降不均匀,且沉降仍在发展,为防止大楼 西、北侧继续下沉,危及上部结构安全,故先施工了应急 止沉桩(主要集中房屋内),以控制大楼倾斜趋势。 麓镑誊I・ ̄3olt・舶嗣 喝 陈冠东 钟 华 韦明晓: 高层住宅建筑不均匀沉降原因及加固效果分析 加固纠偏总体流程为: 1)在建筑物内部西侧、北侧新增部分应急锚杆静压钢 管桩,并通过锚杆与原结构筏板连接,阻止建筑物继续向 西、北方向倾斜。 降的平均值和沉降测试平均值基本吻合,且沉降分布情况 与加固前实测沉降基本吻合,可以认为模型能基本反映实 际沉降情况。 2)在建筑外部增加钢管桩,在原有基础侧面水平植 筋后浇筑混凝土,与原有基础浇筑为一体,此类桩主要分 布在沉降大的一侧,主要用于增加承载力,减小不均匀沉 降;在建筑室内增加锚杆静压管桩,前期通过锚杆与筏板 相连,后期与筏板浇筑为一体,此类桩在室内均匀分布, 主要减小整体沉降量。 3)根据大楼沉降、结构内力发展情况逐步截断部分原 结构管桩,新增保护桩与止沉桩,使建筑稳定、均匀地向 两侧回倾。 4)待建筑物回倾至设计值,封闭新增锚杆静压钢管 桩,补齐锚杆静压桩。 5)最后对原结构截断桩进行连接恢复。 4 补桩方案的制订方法及效果 在加固方案中需增加室外钢管桩与室内锚杆静压桩, 由于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故本项目先通过实测沉降数据 反推原有桩基的刚度,以此为基础,将补桩数量与实测刚 度加入模型,计算整个建筑的沉降情况,通过不断试算确 定补桩数量及分布,为加固方案的制订提供分析依据。 4.1原有桩基刚度的确定 为对后续地基处理的效果进行分析及预测,采用 PKPM软件对结构发生的不均匀沉降进行模拟,采用通过 调整桩基刚度实现。沉降测试显示,目前大楼东南角沉降 5.5 cm,东北角沉降8.1 cm,西南角沉降l1.5 cm,西北角沉 降15.5 cm,整体平均沉降约10.2 cm。计算时将桩分成4个 区块(图6),4个区块的桩刚度分别取130 000、190 000、 250 000、260 000 kN/m,底板下土层基床系数K不计(即不 考虑地基土的承载力)。 O0 kN/l ̄ .h'tI'[I 衙 刚kN度/r — 图6桩刚度分区示意 由原有基础沉降计算结果(图7)可知,底板沉降在 5.0 ̄15.2 13m之间,东南角沉降约5.2 cm(实测约5.5 cm), 东北角沉降约8.6 cm(实测约8.1 cm),西南角沉降约 12.2 cm(实测约11.5 cm),西北角沉降约15.2 cm(实测约 15.5 cm),平均沉降约10.0 cm(实测约10.2 cm)。整个沉 29《II 2017・8・Building Con ̄n 图7原有基础沉降计算结果 既有柱最大桩反力平均值为1 623 kN,均未超过既有 桩极限承载能力(2 520 kN)。其中东北角和西南角的桩反 力较大,均超过2000kN,东南角和西北角的桩反力较小, 在1 800kN左右。 4.2补桩方案的确定 为分析加固效果,在前面PKPM模型的基础上,楼内 新增锚杆静压管桩规格为 377 mm×12 mm,桩长37 m, 承载力特征值取为1 300 kN,桩刚度取210 000 kN/m,此 模型楼内补桩23根。外侧新增钢管桩规格为 529 mm× 12 mm,桩长37 m,承载力特征值取1 800 kN,桩刚度取为 288 000 kN/m,此模型楼外补桩44根,模型外基础通过在现 有基础侧面水平植筋后现浇成为一体。补桩分布及加固后 沉降计算结果分别如图8、图9所示。 。曩 呈管桩 ★室内补桩 — 室外补桩 图8加固补桩示意 图9加固后沉降计算结果 计算模型显示,完成补桩加固后,桩重心向西偏 移1.73 In,向北偏移0.15 rtl,整体向西北角偏移。由于 原大楼沉降就是向西北倾斜,重心往西北角偏,故整体 补桩结果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分析结果显示,底板沉降 在7.8~9.8 cm之间,东南角沉降约7.8 cm,东北角沉降 (下转第1297页) 王振亚: 绿色建筑技术在小型公共建筑项目上的实践 GB 50339—201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设计的原 表1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情况 则,本项目智能化系统包括有线电视系统、综合布线系 为实现绿色建筑而采取 单价 应用■ 应用面积 增量成本 统、安防监控系统、信息设备防雷与接地系统、楼宇自动 的关键技术或产品名称 控制系统。 地源热泵 200 1 143.96m2 1 000n 20万元 电动百叶帘外遮阳 2000元,m 67.88m 67.88Hl2 13.6万元 2.6.2二氧化碳监测 Co2监控 1 000元 个 4个 1 143.96m 0.4万元 本项目在人员密度相对较大且变化较大的房间,均设 雨水收集系统 加万用 1套 1 143.96m2 20万元 置了监测系统,新风与之相应控制,使Co2浓度始终维持在 垂直绿化 15元,株 28株 28株 0.042万元 卫生标准规定的限值内。 节水喷灌 2o元,m 727.26 m2 727.26 m2 1.4万元 2.6.3分项计量 导光筒 9000元,个 4个 250 3.6万元 根据本项目自身特点进行设计,对公共照明、空调、 合计 59万元 单位建筑面积增量成本 515.7元,nI 水泵等能耗进行分项计量,不仅有助于及时发现能耗过高 或运行不合理的设备或系统,还可作为节能技术应用成效 “节地、节水、节材、节能”的基础上,还充分考虑到了 的客观评价依据。 建筑物运营阶段的绿色维护,体现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 行业前瞻力,为企业迅速适应并引领绿建新政提供了较好 3 成本控制与分析 的技术支持与业绩积累。 由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情况(表1)可知,本项目为 实现绿色建筑而增加的初投资成本近60万元,根据设计阶 ☆☆参考文献☆☆ 段测算,绿色建筑每年可节约的运行费用为28 633.2元。自 【1】吴硕贤.绿色建筑技术要点及推行绿色建筑的建议措施【J】.建筑学 项目于2013年交付后,除最初的2年运行费用较高之外,自 报.201 1(9):1—3. 第3年起每年节约的运行费用已超过预期,并有逐年上升的 【2J黄璞洁,许伊那.绿色建筑技术在暖通设计中的应用[J】.节能技术. 趋势,尤其在节省空调费用及水费方面表现突出。 201 2.30(4):357—360. 当前,上海正在着力打造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 f3J冯雅,高庆龙,钟辉智.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化与结合 之城,立志建成一座“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的“令 【J】.南方建筑.201 5(2):1 6—20. 人向往的卓越的全球城市”。本项目建设方在5年前即以 【4】荆可歆.解析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优化结合【J】.建筑设计管理, 较高投入探索先进绿建标准,通过小型项目先行先试,在 201 6(3):92—96. (上接第1290页) 5 结语 9.2 em,西南角沉降约8.2 em,西北角沉降约9.2 cm,平均 1)通过本工程事故的原因分析,桩端下局部存在软弱 沉降约9.1 em。最终补桩模型沉降得到控制,且沉降分布 下卧层,桩承载力不稳定以及不足是发生不均匀沉降的主 较为均匀,最大沉降差为2 cm,也满足规范规定的变形差 要因素,设计持力层上方分布有厚度较大的软弱土层,且 不大于0.2%的要求。 持力层土质承载力不高,造成了桩基承载力偏低。 同时既有桩最大桩反力平均值为l 200 kN,较原模型 2)桩基施工顺序、施工速度以及基坑开挖对地基土产 减小26%,不超过承载能力特征值1 260 kN。新增楼内锚杆 生扰动,也可能引起工程桩承载能力降低,需要对此引起 静压桩桩反力在8o0~l 500 kN之间(平均值约1 200 kN, 足够的重视[2]。 不超过承载能力特征值l 300 kN)。新增楼外钢管桩桩反 3)可以采用建筑基础分区调整桩刚度模拟不均匀沉 力在1 500 ̄1 850 kN之间(平均值约为l 650 kN,不超过承 降,并用于补桩加固后的沉降分析,确定补桩数量。虽然 载能力特征值1 800 kN)。 数值分析与实际的加固工况有差异,但分析结果可靠,简 4.3加固效果 便易用,其中桩基刚度取值需要更深层次的探讨。 采用以上分析方案确定补桩数量与分布,补桩工程结 束后,根据3个月的实测数据,工后沉降底板沉降在0.6~ ☆☆参考文献☆☆ 1.1 el'rl之间,东南角沉降约1.0 em,东北角沉降1.1 cm, …曹瑞钠.张海东.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原因分析 .工程勘察.2013 西南角沉降约0.6 cl'r/,西北角沉降约0.8 cm,平均沉降约 f1):114—119. O.875 C//I,最大不均匀沉降量为0.5 Cl/"l,沉降趋于稳定,加 I2】陈大川,唐利飞.郭杰标.某住宅楼不均匀沉降事故的分析及处理 固效果显著。 【J].工业建筑,201 1,41f4】:136—139. 1lllIT・139tl・fall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