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教学心得体会范文1
关键词:化学教学;衔接教学;插图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4-024-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对于如何在高一化学教学中进行初高中化学衔接,笔者也有一些心得体会,现和大家一起交流。
一、高一化学衔接教学的形式要多样化
总体上看,高一教材化学1和化学2的内容与内容有很多衔接点,但是这些衔接点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这些衔接点的分布情况,采用或集中或穿插的衔接教学方式。例如高一化学人教版化学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介绍了简单分类方法及其应用、分散系及其分类,这一节内容涉及初三化学所学的所有物质,因此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之前,可以先将初三物质分类的知识进行集中复习,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学习。而在进行有关钠的化学性质的教学时,就可以穿插复习初中所学的金属和酸以及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置换反应的规律。
高中化学教师对于初中教学内容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在进行衔接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另一种情况,教师认为学生本应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技能而实际上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学生并未具有,遇到这种情况就有必要停下来将相关的初中内容再做详细讲解,而不能只是简单的复习。笔者带的一个普通班基础相对较弱,对于给元素标化合价这样的能力都有问题,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教学时,笔者花了半节课的时间对初中的化合价相关内容进行了重新讲解,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高一化学新知识的获取要建立在已有化学知识的基础上
1.用已有初中化学知识来发展新知识
新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的,在高一化学衔接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利用已有的初中化学知识来发展新知识。
?里面还有哪些杂质?如何将这些杂质除去得到氯化钠?进而将学生引导到高一化学新知识的学习中。这样处理十分顺畅,考虑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而不是按照“先除不可溶性杂质、再除可溶性杂质,最后蒸发结晶得到精盐”的顺序按部就班的讲解。再如“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学生在初中已经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认识了氧化还原反应,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考虑到这一点,在复习了初中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Zn+CuSO4=Cu+ZnSO4、Zn+2HCl=ZnCl2+H2这样的反应没有得氧和失氧的现象,我们在高中化学中也称之为氧化还原反应,到底该如何准确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呢?通过举出这些学生非常熟悉但是又很“陌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来激发学生深入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兴趣,消除他们的畏难心理,顺利过渡到高中知识的学习中。
2.用已有初中化学知识来支撑新知识的学习
有些初中化学知识看似与高中化学内容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若能认识到它对高中化学学习的支撑作用,则能够很好地促进新知识的获取。
“物质的量”是高一化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很多学生觉得高一化学难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物质的量”相关概念和计算比较难。为什么要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把化学搞得这么难,不少学生抱怨。如果在进行与物质的量有关计算的教学时,能够适时的将初中以质量为基础的计算拿过来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到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给化学学习带来极大的便利,则能够平息学生心中的抱怨,促使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进行与“物质的量”有关的学习。
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很多的化学方程式,这些化学方程式大多是通过学生的反复记忆默写获得的。如果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利用好这些化学方程式,对于高中化学知识的学习也能够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比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讨论到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就可以让学生自己书写已掌握的化学反应(而不是老师给出),然后再进行分析。在用双线桥、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时,同样可以利用初中学过的这些反应来进行训练。用学生熟悉的反应而不是高中还没有学过的反应,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初高中化学的衔接,同时也可以消除学生对于高中化学的畏难心理。
三、高一化学衔接教学要利用好初中化学教材中的插图
初中化学教材中含有很多插图,这些插图或生动活泼,或直观简明,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高一化学教学中要重视初中化学教材的插图,适时的利用有的时候会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化合价的升降和得失电子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如何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呢?利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进行分析当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办法,但是如果能够将初三化学教材中的插图展示给学生,学生不仅感觉亲切,而且一下子能够理解为什么会有电子转移以及电子的转移是如何引起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的(见图1)。
离子反应是高一新学的内容,其实质到底是什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辅以学生熟悉的图2,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而且还能让学生感觉到“原来我在初中早就学过了”,进而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插图的使用不仅可以在课堂教学上,在作业布置中同样也可以合理利用。
。
参考文献
初三化学教学心得体会范文2
化学老师个人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人教社化学教材为载体,通过教学,使学生具备生活、生存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教学建议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学标高,明确重难点,注重因材施教。
。
3、重视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利用生活用具及可能获取的实验仪器,开展探究性实验。
4、加强化学学习过程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三、具体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2)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化学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
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节约药品。
(5)积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
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应,灵活多样。;活动方式可采取做趣味小实验、举行知识讲座,化学竞赛和专题讨论,或组织学生制作教具,进行参观访问等。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化学老师个人工作计划2
新学期伊始,我也走上了教学工作新的征程,本学期我担任的是高二18、20班的化学教育教学工作。在宜中新课改的“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下,要培养出具有德才兼备的优秀学子,本学期我打算从高考研究、课堂实效、习惯培养、提优补差四个方面出发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学生的基本素质。
一、深入研究高考
;;③即时反思、总结,将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记录下来,过一段时间进行整理,形成一套自己的方法。
二、紧抓课堂实效
1、深入研究教材,梳理每节课的知识,明确每节课的重难点,对把握不是很准确的知识要及时与其他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确保给学生的是最准确的。其次,要多阅读一些名师对教材的经典分析,从中取其精要,理解、领悟、融汇变通,使之成为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2、明确课堂教学目标,科学引导学生学习。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对学习重难点要进行简明扼要的讲解和引导,做到学生不会的一定要讲,学生通过讨论、探究能会的尽量不讲,学生自己独学会的绝对不讲。在课堂三环节中要时时明确自己“引导员”的身份,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学、群学的能力和知识探究的能力。
3、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注重实效,不能崇尚标新立异,无效活动占据了课堂太多的时间。例如,有的教师为了创设一个情境就占据了课堂许多时间,而情境本身又不能给学生以有价值的思考,也未能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又如,有的教师不明确小组合作学习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对于简单的问题,也要求学生合作讨论。学生之间在缺乏合作训练、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的背景下,应付式、被动式地进行“讨论”,缺乏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层思维的交流和碰撞。
4、课堂要完善现有的激励机制,使激励变得合理、科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现在我们学校几乎所有的班级都有针对课堂的考核制度,这些制度是否真正的起到了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的作用,是否达到了我们所预期的效果,这个我保持怀疑态度。主要问题不是制度合不合理,而是制度定下来了,考核结果出来了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考核结果也就泡汤了。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建立或完善相应的奖惩措施,让考核落到实处。如在每周或每月考核结束后对考核出色的小组或个人进行相应的表彰,同时对表现不好的要进行批评。
三、培养良好习惯
良好的习惯,成功的基石。一个良好的习惯,不仅对现在的学习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而且对今后上了大学步入社会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来说至关重要也是我本学期工作的重点。
1、书写习惯的培养。首先,学生在黑板上展示时要提出规范性要求,如书写要整齐、字迹要工整。其次,对学案及荟萃本上的`书写也要规范。
2、计划习惯的培养。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升入高二的学生现在知道了学习,但是没有合理的规划,平时学习目不明确,动力不足。本学期我准备引导学生以即时目标——短期目标——长远目标为主线,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同时,要不定期的检查、督促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
3、要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利用时间。现在学生每天平均有3至4节自习课,但还是在晚上放学前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应该指导学生合理的分配时间,同时,要提高学习效率,其次充分利用课余的零碎时间,如课间10分钟记5个单词,三提前做几道题等。
四、提优补差
我所带的两个普通班的情况基本如下:与上学期相比,这学期开始就明显的感觉学生的学习状态有很大的转变,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如学生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好;学生偏科现象和差生多的现象较为严重,对班级学习氛围的营造和班级整体发展有很大的阻碍。
1、即时训练。经与班组的其他老师商量,我打算利用每天的三提前时间15-20分钟,让学生完成一套即时训练题,学生通过对学、群学解决疑难问题,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
2、利用课余时间对偏科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对自己薄弱的科目进行强化。
3、给差生每天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教师指导完成。
以上就是我对本学期的基本规划,不到之处请批评指正。
化学老师个人工作计划3
①.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
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②.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今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
今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④.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学校虽然还么有实施化学新课程标准,但老师们都已开始研究新课程的特点,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要提前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⑤.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听完课后能与上课老师及时进行交流,提出不足之处,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⑥.加强实验教学,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因而这一部分相对得分较高。
⑦.理直气壮抓好学有余力、有特长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给有特长的学生创造发展个性的氛围,鼓励他们冒尖,脱颖而出,为将来培养专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⑧.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吸取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