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14卷第14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1 Medicine in Practice ・103・ 非营养性吸吮配合穴位按摩在早产儿 喂养中的临床应用 王九珍 ,王爱珍 ,张振宇2 (1.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儿科;2.江苏省泰州市中医院儿科,江苏泰州,225300) 关键词:早产儿;非营养性吸吮;穴位按摩;喂养不耐受 中图分类号:R 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_2353(2010)14-0103-02 随着围产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早产儿的存 活率逐年提高,其中营养条件的改善起重要作用。 虽然全肠道外营养可提供较充足的营养,但价格 昂贵,插管等技术复杂,要求条件较高,不便基层 单位推广,因此早产儿早期经胃肠道喂养尤为重 要。但早产儿因其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和神经肌肉 调节功能不成熟,开奶后极易出现喂养不耐受。 脉高营养补充。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加 用如下护理方法:非营养性吸吮:在每次喂养前 15 min给予吸吮未开孔橡皮奶头10 min,对吸吮 力欠佳者用橡皮奶头缓慢、轻轻地来回刺激口腔, 或用手指轻轻刺激口角、口唇,诱发吸吮反射出 现。穴位按摩方法:操作者修剪指甲,洗净并温暖 双手,双手掌涂上维生素E,两手分别从胸前外下 方向对侧上方交叉推进,然后从早产儿的左下腹 抚至右下腹,交替进行,以一手掌面按顺时针摩腹 15--30次,并在中脘穴按揉30次。脐窝神厥穴 处用手掌根部环形按摩,先顺时针15次,再逆时 针15次配合按摩;用拇指指腹旋推患儿拇指末节 螺纹面30次,以拇指甲掐四指第一指问关节横纹 处3~5遍,再以拇指面自患儿小指根推运起,经 小天心、掌小横纹到小指根15~30次,按揉下肢 的足三里穴15次。然后用食、中两指在脊柱两侧 自上而下轻轻按揉2~3遍,并重点在肝俞、脾俞、 胃俞处按揉,再用捏法从尾椎骨端捏至大椎穴3 ~本研究应用非营养性吸吮配合穴位按摩防治早产 儿喂养不耐受,使早产儿早13由肠道外营养过渡 至全胃肠道喂养,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6月~2008年12月在本科 NICU住院治疗的早产儿,符合以下条件:早产 儿、3O周≤胎龄≤37周,无任何并发症和其他疾 病,生后24 h入院,均需经胃管喂养。将符合以 上条件的早产儿共8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 40例,男l8例,女12例,平均胎龄34周,平均体 重1 560 g;对照组4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 胎龄33.6周,平均体重1 625 g。2组胎龄、性别、 体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5遍。 1.3观察指标 详细观察两组患儿平均每天体质量增长(出 院时体重一人院时体重/住院天数)、恢复出生体 质量时间、完全肠道喂养时间,睡眠时间,黄疸持 续时问;记录2组患儿呕吐、腹胀、胃潴留、呼吸暂 停的发生率。有下列指征之一的即为喂养不耐 对照组:按医嘱鼻饲早产儿配方奶,起始量为 20 mL/(kg・d),每2 h 1次,在10--20 min内利 用重力作用滴完。下一次喂奶前回抽胃管,检查 胃储留情况,若没有胃储留,则开始下一循环;若 抽出的为经过初步消化的白色奶汁,则还给患者, 并在下一次减去储留量;若抽出的奶汁已被胆汁 污染,则弃去,重新开始;若抽出的量符合胃储留 过多的标准,则停奶1次。若患者情况良好,加奶 速度一般为20 mL/(kg・d),逐渐加至全肠道营 养150 mL/(kg・d),在此之前,摄人不足量以静 收稿日期:2010—02—20 受【 J:呕吐、腹胀;胃内残余奶量超喂养量1/3; 胃残留量被胆汁污染;胃内有咖啡样物;呼吸暂停 发生率明显增多。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完成数据统计。计 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统计分析应用2样 本均数的t检验,计数资料用 检验,P<0.O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04・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第l4卷 2结果 2组患儿生长发育情况及睡眠时Is-]的比较见 篓 萎 表1 2组早产儿体质量增长、完全肠道喂养时间及睡眠时间的比较【;±S) 葛誓 . 快,睡眠时间长,平均住院时间短。 表1。实验组患儿达到完全肠道喂养时间短,生 与对照组比较, P<0.O1。 2组患儿喂养不耐受观察指标比较见表2。 实验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表2 2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观察指标比较[例(%)] 吸吮的早产儿在管饲开始后3 min可重新进入睡 眠,而未给予非营养性吸吮的早产儿则需1.4 min才能进入睡眠状态。这些说明非营养性吸吮 可使患儿获得理想的行为状态,患儿感到温暖和 安全,减少激惹,减少防御行为而减少能量的消 耗。因而,早产儿的睡眠时间增加,恢复到出生体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质量时间缩短,从而加快临床状态改善的进程,缩 短住院时间,减轻了患儿的家庭经济负担。 当代中医学认为,早产儿由于先天禀赋不足, 脾肾亏损,化失权致不思饮食、腹胀、呕吐等症。 通过特定穴的按摩如掐揉四横纹、运水人土法,按 摩中脘穴、足三里等,能治脾土,和气血,可达到消 食导滞、健脾和胃、镇静安神、生津活血之功效,从 而改善胃肠道血液循环,辅助调节胃肠动力,促进 3讨论 胎龄低于32 ̄34周的早产儿吸吮能力较弱, 吸吮和吞咽动作不协调,一般需要鼻胃管喂养。 早产儿有效的吸吮和吞咽要34 ̄36周才能成熟, 在此之前喂养则能引起误吸或呼吸暂停l2J。早 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其胃肠动力功能不 成熟,食管下括约肌张力不足,胃排空时间延迟及 肠道转运时间长,常常会出现胃潴留、呕吐、腹胀 等喂养不耐受现象,使其生长发育缓慢,有关疾病 胃肠蠕动,加速胎便排出 ]。同时注重穴位按摩 的手法和力度,顺经轻柔按摩为补,逆经重力按摩 为泻。本组采取补泻结合,腹部采用泻法有利于 的发病率高,护理困难,且住院时间长,花费高。 由管饲过度到经口喂养需要依靠吸吮功能的成 熟,吞咽、呼吸相协调的吸吮可以通过学习和练 胃肠蠕动,促进胃肠排空,增强小肠吸收功能,减 少胃潴留、呕吐等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韩静,周翔,王强,等.三种鼻饲喂养方式在极低出生体重 习。不能接受经口喂养的早产儿,在采用胃管喂 养时,给其吸空的橡皮奶头,称为非营养性吸吮。 非营养性吸吮,在不增加能量摄取的情况下,可训 早产儿肠道内营养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07,,22(4):204. 练吸吮和吞咽及其协调能力,可使胃排空加快,缩 短胃肠道转运时间;可能通过加快吸吮反射的成 熟,并且通过迷走神经增加肝、胆、胰等活动,调节 胃肠肽水平,刺激胃肠道的生长发育和成熟 ; 可促进胃肠道激素的分泌增加,使早产儿的消化 [2]周伟.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的预防和处理[J].实 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18):1463. [3]王鉴,陈晓霞,金皎,等.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生长发育 的影响[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22(9):677. [4]汪微,贺越.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J].齐 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1):1393. [5] 闺立云,于春,王新刚.穴位推拿辅助治疗早产儿喂养不 耐受22例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5):68. 能力逐渐增强,而提高喂养耐受性,更快地从胃管 喂养过渡到经口喂养,使早产儿体质量增长加快, 住院时间缩短[ 。有研究发现[引,给予非营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