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化育人 润物无声

文化育人 润物无声

来源:百家汽车网


文化育人 润物无声

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已步入了小康阶段,过上了殷实富足、安居乐业的生活。然而,在精神文明领域,整个社会的道德感,却在不断淡化、弱化,道德底线不断迁移、下滑。尤其是青少年,他们暴露出的情感淡漠问题、道德缺失问题更是令人忧心忡忡,令人痛心疾首。

他们有的自私、狭隘、唯我独尊;有的奢靡、浮华、虚荣;有的张扬、恣肆、狂悖;有的迷茫、无所事事、百无聊籁……更有的不能自拔,丧心病狂,铤而走险,以身试法,以致坠入犯罪深渊……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青少年问题已成为我们社会的主要问题,成为制约我们民族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成为能否建设和谐社会的问题。因此,正确研究、分析和解决青少年的思想问题,是一件关系民族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大事,它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那么,是什么原因影响了青少年,让他们堕落、沉沦至此的呢?我认为,困扰、制约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家庭因素。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他们首当其冲,成为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任教育者。因此,孩子没有教养,做家长的责无旁贷。然而,在这些家长之间,他们因为自身成长环境和文化差异的影响,他们的素质是参差不齐的。也正因如此,这些家长分为两类:明理的和不明理的。明理的自不必说,他们是能够胜任对孩子教育的职责的。而不明理的呢?不明理的家长分为三类:溺爱型、误导型、放养型。

溺爱型家长用情太深,往往对孩子的缺点视而不见,甚至当成优点,从而让孩子善恶不分,美丑不明。误导型家长从错误荒谬的教育观出发,认为孩子要有个性,认为张狂霸道就是个性,甚至怕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吃亏”,于是鼓励、纵容自己的孩子同别人打架斗殴,结果个性没养成,倒养成了“痞”性。放养型家长认为“树大自直”,让孩子水到渠成式发展,结果,孩子疏于管教,自由放任。久而久之,积重难返,等到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已经形成,一切已难以挽回。

其次,社会因素:当今社会是个信息社会,是个八面来风的社会。近在咫尺的,远在天涯的,国内的,国际的。其中不乏鱼龙混杂的、暴力色情的东西,如洪水猛兽般,一股脑儿地涌来,在他们心理尚未发育成熟,缺乏起码的是非分辨力和判断力的情况下,茫然失措,甚至误入歧途,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

最后,学校因素: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基地和摇篮。可是受近年来某种教育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成了片面的智力教育,注重了分数的教育,这就严重制约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针对上述几种情况,针对我们班学生实际,我经过慎重研究、科学定位,准确决策,确立了以“弘扬传统文化、塑学生健康人格”为核心的道德伦理教育。具体来说,我采取了如下措施:

第一,疏通家校渠道,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通过这项活动,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并以于丹的《论语心得》为依托,对家长进行“仁”、“义”、“礼”、“智”、“信”教育。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宽厚仁爱”、“礼义廉耻”明确什么叫“明智”、“诚信”。家长通过学习,更新观念,端正认识,从而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及时影响和教育孩子,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第二,建立并完善周末管理约束机制。在周末双休时,由家长负责禁止学生

拉帮结伙,东游西逛。而是转移其爱好,让学生就近成立兴趣小组,如:文学小组、唐宋诗词小组、歌舞演唱小组等等。通过这些措施的逐步落实,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也陶冶了情操,丰富并充实了校外生活。

第三,参加积极、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制定详细的计划,组织学生进社区、敬老院,调查了解孝敬老人的先进事迹,且布置学生写调查报告。利用清明节扫墓活动,缅怀先烈,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第四,充分利用学校的主题语文活动室。选几名文学爱好者,定期定时组织学习。通过背诵古诗词、搜集春联、优美散文欣赏等活动,以点带面、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此队伍中来,提高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从而提升人生品位。

第五,定期组织举办读书比赛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以应读内容为依据,进行知识竞赛,促进读书活动的落实。让学生在读书中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六,利用班会,对学生进行“八荣八耻”教育,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我让学生将“八荣八耻”的内容抄在后黑板上,让学生随时进行学习。而且举行比赛活动。以此促进他们对八荣八耻的理解。

第七,充分利用校园文化。通过学校创建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如:宣传栏、文化长廊、板报、壁画等,特别是壁画,内容广泛。有古今文化名人,世界各地名胜古迹。通过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润物细无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我经常让学生利用课间到校中心路认真阅读,他们通过学习,增加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也陶冶了情操。

第八,开展“感恩父母,奉献爱心”活动。让学生做到“三个一”即:做一顿饭,洗一件衣服,打扫一天卫生。通过这项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加深孝敬父母的美好情感。

总之,一年来通过以上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我们班的精神面貌有了巨大的变化。各种不良思想和坏习惯悄然消失。而健康文明之风正在形成。热爱劳动、尊重他人、助人为乐、朴实无华,崇尚节俭,充满了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为社会培养真正的、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是我们的目标。这个目标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