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对台传播的思维转变与策略创新 口吴志润 (闽南日报社,福建漳州363000) 长期以来,由于方面的新闻管制等 摘要:长期以来, 怎么做好对台传播一 直是业界关注的难 要做好对台传播,除了要让信息及时人岛 外,还要确保人岛信息不失真、不被误读。过 原因,媒体对台传播受到诸多干扰,导 致民众无法完全知晓真实情况,闹 出了诸如“人吃不起茶叶蛋”等笑话。新 去,由于传播渠道受限,媒体主要考虑如何 把更多的信息传递人岛。如今,随着媒体技 点。新时期。随着信息 传播格局的改变。对 形势下,为了强化对台引导作用,我们 应该主动转变思维,创新策略,全面提升对 术的快速发展,利用新媒体传播对台信息不 再是一件难事。我们一定要摒弃“能把信息 台传播既迎来了新机 遇,也面临着诸多新 问题。为了适应形势 变化。强化对台传播 实效。本文提出了三 台传播水平。 传进去就不错了”的旧认识,准确掌握 走向,转变信息传播思维,确保人岛信 息不失真、不被误读。 2015年8月6日,宁泽涛在俄罗斯喀 山世锦赛上夺得100米自由泳冠军。消息传 思维:三大转变 新时期,对台传播的渠道日趋多 样,不再局限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 体,微博、微信、社交网络等新兴媒体,已成 大思维转变和策略创 新。 出,举国欢腾。但是,让人“搞笑”的一幕也出 现了,媒体《今日新闻》在报道中,竟然 将宁泽涛喊出的“我是中国人”改成“我是大 为两岸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在这种新的信 息传播格局下,某些媒体试图歪曲、编 造信息的空间被大大压缩了,但仍然不 断以隐蔽的手段和方法,制造许多失实的信 息,严重误导民众。为了适应新情况,进 一关键词:对台传 播思维策略 陆人”。这么令人振奋的消息,却被篡改成了 让人愤慨的失真新闻,且不说它有违新闻的 真实性原则,单就它造成的恶劣影响,需要 我们做多少工作才能挽回!足可见,确保人 步提高对台引导作用,我们应主动转 从“求进”转向“求真”。新形势新要求, 变三大思维。 岛信息不失真之重要性。 从“求面”转向“求效”。过去衡量一家媒 劳,导致抵触情绪的产生。此外,一些媒 体记者居高临下,颐指气使。有的记者 报道充斥着商业气息。公众利益 受到轻视 在技术手段日益发达的今天,直播 成为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运用比较多的 目播出的过程中,在屏幕下方滚动字幕, 竞猜遇害工人的袭击者。这种视生命为 儿戏的竞猜活动,引起了全社会对新闻 媒体职业道德底线的思考。另外,某些直 播新闻过程中大量穿插商业广告,弹窗 广告肆意推送,不仅使新闻报道的价值 在与采访对象交流时不能平等礼貌对 话,还有的记者为了满足受众的猎奇 心,报道中披露新闻当事人的隐私等 等,这些都是不尊重弱势群体的表现。 这样的新闻,缺少必要的亲和力,除了 对采访对象造成伤害外,还会使受众感 到厌恶。 报道方式,但一些媒体为了自身利益,在 新闻报道中充斥着浓重的商业气息。最 典型的事例,恐怕要数2004年某某卫视 在报道中国工人阿富汗遇袭事件时,节 大打折扣,也严重损害了受众消费新闻 产品的权利。■ (本栏编辑:秦明瑛) 2016,11期中国地市报人47 体对台传播的水平,主要看媒体的传播 幅面大小和受众的多少。让信息传播到 更广的地域、让更多的人接收到,是对台 传播所追求的两个主要目标。而在如今 的媒体环境下,每天涌现的信息不计其 数,只要网络能覆盖到的地方和人群,就 几乎都能接收到信息。在这种新情况下, 我们的目光就不能单纯聚焦在这两个目 标上了。 事实上,在当前的媒体传播格局中, 信息传播面广并不表明大家都接受,受 众多也不意味着大家都没有疑问。比如, 许多游客初到,会惊诧于台北 的市容市貌实在无法与北京、上海相媲 美。当大家发出种种感慨时,有些 导游会争辩说:“因为不能强拆,所 以道路弯曲、楼房老旧。”这种辩解看似 有理,实则十分可笑。城市的发展不是靠 强拆得来的,而是经济、社会等发展的必 然结果。显然,时下仍有一些民众对 的认知不准确。因此,我们进行对台 传播,必须追求宣传实效,而不能单纯追 求传播的幅面和受众的多寡。 从“求量”转向“求识”。众所周知,世 界上最伟大的传播是价值观的输出。要 使对台宣传效果最大化,我们就不能仅 仅满足于传播信息的数量,而要讲究信 息的“质量”,也就是要把我们的价值观 传递入岛,并与对方取得共识。 虽然宁泽涛喊出的“我是中国人”被 台媒篡改为“我是人”,但经过我们 媒体多方报道纠正,许多人逐渐认 识到其中的谬误。不过,让人意外的是, 由于宁泽涛俊朗的形象,加上其大气的 表现,许多人反而更加喜爱他,特别 是青年女网民,更是称他为“男神”,并期 望男青年向他学习。事实上,这就是 一种价值认同,一种两岸民众在对宁泽 涛看法上达成的价值共识。受此启发,笔 者建议我们媒体多在典型人物、热点事 件的报道上下功夫,以期两岸达成更多 的价值共识。 策略:三个创新 时下,各种社会团体活动较为 48中国地市报人2016,11期 频繁,诉求趋于多样,致使对台传播面临 着各种难题。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媒体 如何破解难题,强化对台引导作用, 积极创新对台传播策略,成为一个紧迫 的新课题。 用好新媒体。在当今的“互联网+” 时代,谁能抓住互联网,谁将在未来的发 展中取得主动地位。同理,在对台 引导上,如果我们能及时抓住互联网这 个媒介,把握好基于它之上的新媒体传 播规律,我们也将在对台传播上取得主 动,开创对台引导的新格局。 如今,新媒体已成为民众信息 交流的重要渠道,深刻地影响了社会舆 论走向,引起了各界的高度重视。 近来各界也掀起了学习新媒体的热 潮,主动加强与网民即时互动。一些知 名人士为了博取网民的欢心,甚至主动 在网上展示自己“可人”的一面。比如: 向来以硬汉形象示人的名人费鸿泰,在 新媒体上分享婚纱照、厨艺秀等。 因此,我们开展对台传播,也应积极 用好新媒体。每当有大事或者热点事件 发生时,我们应当及时介入,发出声音。 防止一些事件在新媒体上被扭曲传播, 演化为社会谣言。比如,曾经在媒体上 传得热闹非凡的所谓“人吃不起茶 叶蛋”等谣言。这种谣言,虽然十分可笑, 但它却在网络中广泛传播,严重影 响了民众对的认知。 对准接收人。在态势复杂 多变的今天,对台传播绝不能泛泛而谈, 更不能有以数量取胜的想法。海量的信 息未必就有海量的阅读量,也未必就有 引导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找 准对象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对台传播实 效。 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网民 也逐渐成为一支新兴的社会力量,悄然 地影响了民众的社会生活。因此, 要做好对台传播,我们就必须重视这股 新兴力量,认真研究他们的行为特点,从 而找出行之有效的引导办法。比如 2015年6月推出的卡式台胞证,一 开始有些网民不理解、不接受,但经 过我们加强在新媒体上的引导,反复说 明其好处——可省去每次进出的签证、 方便出行登记等,最后民众也渐渐 地明白了的善意。所以说,我们进行 对台传播一定要把准脉搏,对准信 息接受人,有针对性地传播信息,从而实 现对台高效引导。 做好新题材。好的新闻题材,往往是 直通心灵深处的感化剂、引导的引 力场。虽然社会运动历来热闹万分, 但深刻影响社会的主要因素还在于 文化。2015年3月4日下午,在全国两 会的分组讨论会时,**总参加 政协民革、、台联委员联组讨论时 说,除了原住民,去台的以闽南 地区为主,讲的就是闽南话。血缘相亲, 文源相同。闽南文化作为两岸文化交流 的重要部分,大有文章可做。① 事实上,人在日常生活中,主要 是以闽南话交流信息,闽南文化深入台 湾民众的精神世界。要做好对台传播, 我们媒体就不能忽视闽南文化的影响 力,而应努力挖掘闽南文化的积极因素, 全力做深做透。比如,马英九演讲时经常 先用一句闽南话“大家好”开场,目的在 于拉近与听众的心理距离。洪秀柱也常 用闽南语表达演讲的主题。这也是为什 么许多知名人士明明可以讲普通 话,却偏偏要用闽南语的原因。 应该说,多年来我们媒体在闽南文 化的应用上,已做了许多探索和实践, 但由于两岸行文习惯的不同,我们更 多地是采用普通话的语境进行叙述,较 少按照闽南文化的语言特点进行报道, 严重影响了民众接受信息的效率。 因此,我们应主动加强对闽南文化题材 的开发和应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对台传 播实效。■ 注释: ①杜尚泽:《**:两岸文化交流 大有文章可做》,人民网,2015年03月 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