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儿童小肠MR成像临床应用评价

儿童小肠MR成像临床应用评价

来源:百家汽车网
磁共振成像2012年第3卷第3划Chin J Magn Reson Imaging,2012,Vol 3,No 3 随着MR快速扫描技术的进步,MR水成像已在 5 min,随后静脉注射山莨菪碱0.3 mg/kg ̄抑制肠蠕 胆道、泌尿道、迷路、椎管等部位得到了较广泛的 动,可得到良好造影效果。第1次口服对比剂量为总 应用。但有关儿童胃肠道MR成像的报道不多,其中 量的1/2,第2、3次分别口服总量的1/4量,对于用镇 特别是小肠,作为胃肠道最长的器官,因其走行弯 静剂的患儿,由于患儿处于镇静状态,最后一次对 曲,肠管常互相重叠,传统的胃肠道和内窥镜检查 比剂可以省略。不同年龄段口服对比剂剂量不同f表 仅能单纯地观察消化道腔内结构,并不能很好显示 1),对于不能喝水的患儿,可通过鼻导管注入对比 肠壁和肠腔外结构。虽然CTd'肠造影能清晰反映肠 剂。如果同时想观察结肠受累状况,第1次口服对比 壁和肠腔外的病变,但整个肠道扫描和多次复查须 剂的时间提前至检查前1.5~2.0 h,口服总剂量略有 接受大量射线,由于儿童对射线比成人更为敏感, 增加,患儿还需提前清洁灌肠。肠梗阻患儿不需服 因此不太适合儿童检查。而MRd'肠造影具有良好 用对比剂,通过肠管内潴留的大量液体,即可产生 的软组织对比度及三维成像能力,不仅可以观察黏 良好成像效果。 采用德国西门子Avanto 1.5 T超导型MR仪, 膜,同时能够分析肠管周围的改变,对软组织病变 显示敏感且无射线辐射,因此MR小肠造影对儿童 常规行MR冠状面和横断面常平扫,包括冠状面真 小肠病变的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价具有更为明显的优 稳态进动快速成像(TrueFisp;TR 3.69 ms,TE 1.85 势。笔者搜集并分析12例儿童MRd'肠造影资料,探 ms,反转角75。,层厚5 min,层间距0 mm),横断面 讨儿童小肠病变MR的临床应用价值。 1材料与方法 及冠状面T1wI(TR 1540 ms,TE 2.33 ms,反转角 l5。,层厚6 mrfi,层间距0 mln),T2wI脂肪抑制 序列(TR 2000.00 ms,TE 101.00 ms,反转角140。, 层厚6 mm,层问距0 mm),vibe超薄容积扫描(压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2月至2009年8月问, 经MRI检查且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小肠病变患儿共 12例,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最大1 5岁+11个 月,最dx2岁+8个月。其中Crohn病6例,十二指肠 球部慢性溃疡1例,十二指肠球部穿孔1例,胃肠吻 合121溃疡1例,小肠梗阻(柿石症)l例,小肠淋巴瘤 1例,肠套叠1例。临床症状表现为腹痛11例,腹泻 4例,腹胀2例,发热5例,腹部包块2例,黑便和血 便2例。 1.2 MR检查方法 脂)序列(TR 3.30 ms,TE 1.21 ms,反转角10。, 层厚1 mm,层间距0 mm);然后分别行T1WI横 断面及冠状面增强扫描,每个序列均带脂肪饱 和技术,增强采用MR对比NGd.DTPA,剂量0.2 ml/kg。所有序列患儿均在自由呼吸状态下进行 检查。 1.3分析12例小肠病变的MP,I表现 以肠壁增强后较邻近肠壁强化增加作为病变肠 管,分析病变累及小肠的部位、范围、肠壁厚度(厚 度>4 mm认为是肠壁增厚,肠壁厚度≥10 mm为 l )、增强后病变肠壁与邻近正常肠壁的 忠儿在检查前禁食、禁水4~6 h,并在检查当 重度增厚_信号强度差异,以及肠外并发症(蜂窝组织炎、炎 性肿块、脓肿和瘘管、后腹膜或肠系膜淋巴结肿 大等)。 2结果 2.1一般状况 日在静脉内放置留置针,对于不能合作的患儿在检 查前40 min给予水和氯醛镇静,剂量为0.5 ml/kg。小 肠MR水成像喝水方法为MR扫描前45~60 min开始 每隔15 min口服2.5%的等渗甘露醇溶液,一般分3次 服用对比剂,第1次在检查前45 ̄60 min,第2次在 检查前15~30 min,第3次为患儿进入MR扫描室前 表1患儿不同年龄组与口服对比剂剂量对照(m1) Table 1 Age and dose control in children with oral contrast agent(m1) ・189・ 磁其振成像2012年第3卷第3期Chin J Magn Reson Imaging,2012,Vol 3,No 3 所有患儿都能够口服等渗甘露醇溶液并顺利完 与胆囊间可见长Tl、长T2信号软组织肿块,形态不 成MR检查,服用后均无不适感,未发现并发症。 规则,边界不清,同时可看见十二指肠球部肠壁局 MR图像显示肠腔适度扩张,胃肠道内液体信号与周 限性黏膜变薄,似不连续,增强后受累肠壁及周围  围组织对比良好,结构清晰,均能满足诊断需要; 软组织肿块轻度强化。12例中Crohn病6例,十二指肠球部慢性溃疡、十二 2.2.5胃肠吻合口术后溃疡 指肠球部穿孔、胃肠吻合口溃疡、小肠梗阻(柿石 1例患儿术后有长期慢性消化道出血,MR小 症1、小肠淋巴瘤、肠套叠各1例。MR诊断结果与手 肠造影表现为吻合口黏膜增粗、毛糙,黏膜明显较 术病理相符。 2.2病变小肠MRI表现 2.2.1 Crohn病 660小肠Crohn病患JLMRI均能清楚显示病变 肠段,共显示16段炎症肠管,平均每例2.7个病变 肠段。MRI表现为增强后病变肠壁强化明显,病 变肠段肠壁增厚(厚度为5~14 mm),且多表现环 形增厚,肠壁厚薄不均,肠腔变窄(图1)。6例患儿 中病变累及第6组小肠(回肠远段)4例,累及第4、 5组小肠各1例,累及回盲部2例;同时累及结 肠5例,其中累及乙状结肠和直肠3例,累及 降结肠2例,累及盲、升结肠2例。肠管周围 形成蜂窝组织炎或炎性肿块2例,表现为受累 肠段旁肠系膜脂肪纤维增生、增厚,呈短T 1 高信号,肠间隙明显增宽。4例有肠系膜淋巴 结肿大,同时伴腹膜后淋巴结肿大3例,腹水 1例。6例中未发现小肠间、小肠结肠或小肠腹壁 瘘,但发现肛瘘1例。 2.2.2淋巴瘤 1例小肠淋巴瘤主要表现为小肠壁局限性不均匀 增厚,最厚处达l2 mm,而肠腔非但不狭窄反而增 宽,呈动脉瘤样扩张,增强后肠壁呈不均匀强化, 后腹膜淋巴结肿大不明显,近段肠管无明显梗阻 征象。 2.2.3肠套叠 1例为升结肠内息肉所致的回结肠套叠,MR水 成像清楚显示套鞘、套入部结构,近段肠管扩张, 远端肠管萎陷,增强检查显示周边套鞘部肠壁呈环 形强化,套入部的肠段呈团块状、不均匀强化,低 信号为肠系膜脂肪,斑点状强化影为肠系膜血管, 而套入部内的结肠息肉显示不确切。 2.2.4十二指肠球部慢性溃疡、穿孔 1例慢性溃疡表为局限性肠壁增厚、强化,表面 不规则,呈多发息肉状,表现为结节状软组织密度 影并有强化,突向腔内,导致肠腔明显变窄f图2), 与内窥镜及术中所见一致,近端胃腔扩张明显,上 消化道钡剂造影显示十二指肠球部梗阻征象,对比 剂通过受阻。1例十二指肠穿孔表现为十二指肠球部 周围为团片状软组织影包绕,特别是十二指肠球部 ・19O・ 邻近的远端小肠黏膜肥大,但吻合口无明显梗阻征 象,残余胃腔不扩张(图3)。 2.2.6小肠柿石症伴肠梗阻 1例小肠柿石症伴肠梗阻主要表现为肠袢聚集、 分布不自然,且近端小肠明显扩张,空肠的环行黏 膜皱襞清晰显示,T2冠状面上左下腹回肠内可见充 盈缺损,为等T2信号,呈卵圆形,并能较好地显示 萎陷肠管与扩张肠管的关系,近端部分肠腔内见多 发宽窄不等的气一液平面(图4)。 3讨论 3.1儿童小肠疾病诊断的现状 以往儿童小肠疾病的检查手段主要是口服钡 剂造影和小肠灌肠(small bowel enema,SBE)气钡双 对比造影,显示肠黏膜和肠管形态。由于小肠较 长,走行弯曲,肠管常互相重叠,常规口服钡剂检 查不能短时间、同时、全面显现整个小肠的形态; SBE需要插管,操作较复杂,且患儿比较痛苦,难 以接受,使得小肠双对比造影不能普遍开展。日前 国内外使用最多的推进式小肠镜是近年米丌展起来 的项目,可对成人小肠肿瘤进行诊断、活检及治 疗l2 J,但检查过程中患者极为痛苦,操作难度较大, 耗时较长,同时只能检查近端的部分小肠,并H+儿 科的应用报道罕见。胶囊内窥镜是简单易行的方 法,能够无创的观察小肠全段,获得整个小肠的影 像学资料,其主要用于不明原因的胃肠道出血,也 用于早期Crohn病的评估 J,其主要缺点是不能活检 和治疗,另外一 个风险是在肠腔狭窄处被滞留l4]。利 用钡剂及各种内窥镜的检查技术主要显示肠壁黏膜 和肠管形态,然而很多小肠疾病不但侵及肠壁向腔 内发展,而日|还穿透肠壁向Jj卒外浸润。近年米新的 影像技术(多层螺旋CT和MR1)的应用,能够较好的 显示肠壁、肠腔和肠管周围结构,为小肠疾病的诊 断提供了新的检查手段。 3.2儿童小肠MRI技术 小肠充分扩张是小肠MR成像的必要条件。叮 以通过口服对比剂(口服法MRdx肠成像)或通过鼻胃 导管注入对比剂(灌肠法MR小肠成像)两种方法来扩 张小肠 ],这些最初应用在成人的检查方法被改良 饭共振成像2012年弟3巷弟3别Chin J Magn Reson Imaging,2012,Vol 3,No 3 3.3小肠MR成像的优势 腔不但没有狭窄反而呈“动脉瘤样扩张”,增强后 小肠MR检查不但没有电离辐射,而且能够显 肠壁不均匀强化,呈“夹心面包样”改变,与淋巴 示肠管的精细解剖细节,提供肠管的功能和实时信 瘤的特征性表现相符。(3)小肠梗阻:小肠MRI检查 息,可以直接观察小肠壁的炎性变化,这些内在优 可利用梗阻后潴留液体来直接成像,相对于腹部立 势使其非常适合用来评估小肠疾病。(1)Crohn病是 位片及胃肠造影检查而言操作简单,诊断迅速,并 小肠MR检查的首要适应证,虽然口服钡剂造影和 且可以进一步明确梗阻部位及原因。由于患儿不需 CT小肠造影都可以发现和诊断病变,但由于两者 要口服对比剂,故减少了患儿痛苦。MR图像能够 均有电离发射,不适合患儿的多次反复检查,而且 显示肠梗阻时的管腔狭窄与扩张,肠袢的聚集或变 许多研究已经表明,MR检查对发现活动性Crohn病 形,还能显示粪石所致的充盈缺损。在一些肠粘连 非常敏感,比传统的钡餐造影包括灌肠法造影发现 病例中,T2WI上可以发现从高信号肠系膜脂肪中 率更高…]。尽管MRI空间分辨率不高,平扫不能显 示小肠黏膜的改变,但是增强扫描可以发现肠壁的 早期炎症变化 。另外,Siddiki等 的最近研究表 明,MR小肠造影的敏感度与CTd,肠造影并没有明 显的不同。对Crohn病的大量研究已经证实,增强 MRI检查结果与Crohn病的活动指数以及末端回肠镜 检查结果均存在相关性_1J。通过分析肠壁厚度与强 化程度时发现,MRI评估疾病活动性的结果与Crohn 病活动指数之间的相关性达91.0%,识别末端回肠 炎症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1.8%和100%_J 。MR 检查可以直接显示Crohn病的征象,这些征象包括 肠壁环形增厚、T2WI信号增高、肠腔狭窄、肠系膜 周围脂肪间隙增厚、肠系膜侧的血管分布增多(梳子 症1以及反应性淋巴结增大,增强扫描可以发现受累 肠壁及肠黏膜明显强化。另外还可以发现Chron病 的并发症,如瘘管形成等。本组6例患儿的MR图像 均清楚显示了病变肠段,MR平扫表现为受累肠段 的肠壁环形增厚,肠腔狭窄,其中2例可见肠系膜 周围脂肪间隙增生,4例可见反应性淋巴结增大, 1例显示肛瘘并在手术中得到证实,增强扫描后病 变显示更清楚,表现为受累肠壁明显强化。(2)小肠 肿瘤,MRI比CT更能发现小肠肿瘤,因为MRI可以 用多种不同类型的肠腔对比剂。小肠肿瘤有多种增 强特征,在应用中性肠腔对比剂情况下,CT虽然可 以很好的显示强化的肿块,但却很难发现肠管扩张 不理想区域的等密度肿块。选用阳性肠腔对比剂有 可能会掩盖肿块的强化。MRI检查中应用双性肠腔 对比剂可以弥补这缺点,在T2WI上,小肠肿块的信 号低于肠腔内的液体,这一特点有助于辨别无明显 强化的肿块。虽然缺少MRI检查对发现小肠肿瘤敏 感性方面的数据,但是有研究表明,MRI检查和胶 囊内窥镜对发现有临床意义的大息肉方面没有明显 差别‘” 。而且,MRI可以更好的定位,确定肿瘤范 围和肠壁侵犯程度。儿童小肠肿瘤相对于成人而言 比较少见,本组1例患儿为小肠淋巴瘤,表现为小 肠壁局限性不均匀增厚,最厚处超过10 mm,而肠 ・192・ 穿过的低信号的软组织束带。Regan等 卅未用口服 对比剂,使用半傅立叶采集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 (HASTE)序列诊断小肠梗阻,敏感度为90.0%,定位 准确率为73.0%,定性准确率为50.0%,认为MRI在 诊断肠梗阻的存在和定位上准确率很高,有临床应 用价值。本组1例为柿石症所致肠梗阻,在回肠内 显示了卵圆形等信号的充盈缺损,周围肠袢聚集、 分布不自然,近端小肠明显扩张,肠腔内见多发宽 窄不等的气.液平面,远段肠管萎陷。结合患儿有 吃柿子的病史,准确作出了诊断。另外,肠套叠是 儿童常见的肠梗阻病因,本组病例MRI水成像清楚 显示了套鞘、套入部结构,近段肠管扩张,远端肠 管萎陷,增强显示周边套鞘部肠壁呈环形强化,套 入部的肠段呈团块状、不均匀强化,周围环绕脂肪 信号,图像特征一目了然,很容易做出诊断。(4)其 他:本组有2例肠道溃疡的患儿,MR图像不仅清楚 显示了肠腔内的黏膜增粗、毛糙,还显示出肠壁及 肠周结构的信号异常,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其中 1例表现与胃镜相似。 本组资料(肠梗阻病例除外1表明大剂量口服等渗 甘露醇后小肠充盈满意,行MRI能全景式展示病变 小肠的肠腔、肠壁及肠外情况,病变显示清楚,临 床医师阅片方便,尤其重要的是MRI检查没有电离 辐射,减少了患儿的辐射危险,值得进一步推 。 参考文献 lReferencesl 『11 Paolantonio Ferrari R,Vecchietti F_et a1.Current status Of MR imagingin the evaluation of IBD in a pediatric population of patients.Eur J Radiol,2009,69(3):4 l 8-424. 【2]Swain Fritscher A.Role of video endoscopy in managing small bowel disease.Gut,20()4,53(12):1866—1875. 【3]Hara AK,Leighton JA,Sharma VK,et a1.Imaging of small bowel disease:comparison of capsule endoscopy,standard endoscopy,barium examination.and C Radiographics. 2005,25f31:697—7 11. 『41 Yamamoto H,Kita H.Enteroscopy.J Gastroenterol,2005, 40f6 :555—562. 『5]Fidler J.MR imaging of the small bowe1.Radiol C’lin NorthAm,2007,45f21:317—331. 慨 娠厩保2U12牛弟3吞弟3期Chin J Magn Reson Imaging,2012,Vol 3,No 3 [6】Carucci LR,LEVINE MS.Radiographic imaging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Gastroenterol Clin North Am. Differentiating ulcerative olitis from Crohn diease in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report of a working group of the North American Society for p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 and nutrition and the Crohn’S and colitis foundation ofAmerica.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2007. 44r51:653.674. Siddiki HA,Fidler JL,Fletcher JG,et a1.Prospective [13] comparison of state—of-the.art MR nd CT enterography ian smalI bowel Crohn’S disease.AJR Am J Roentgenol,2009. 2002,3 l(1):93—117. 『7]Darbari A,Sena L,Argani et a1.Gadolinium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a useful radiological tool in diagnosing pediatric IBD.Inflamm Bowel Dis.2004. 1 0f21:67—72. 『8]Essary B,Kim J,Anupindi S.Pelvic MRI in children with Crohn’S disease and suspected perianal involvement. Pediatr Radiol,2007,37f2):201—208. 193(11:l13.121. Laghi A,Borrelli O,Paolantonio P.et a1.Contrast [14】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the terminal 『9]Durno CA,Sherman P’Williams T,et a1.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o distinguish the type and severity of pediatric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J Pediatr ileum in chilren width Crohn’S disease.Gut,2003,52(3): Gastroenterol Nutr,2000,30(2):170.174. [10]Negaard A,Paulsen Sandvik L,et a1.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mparison between two MRI studies of the small bowel in Crohn’S disease.the oral contrast method nad MR enteroclysis.Eur Radiol,2007,1 7f9):2294.230 1. 『l1 1 Schreyer AG,Geissler A,Albrich H,et a1.Abdominal MRI after enteroclysis or with oral contrast in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or proven Crohn’S disease.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2.2(6):49 1.497. 『121 BousvaroS A,AntoniOli DA,COlletti RB,et a1. 393.397. 【151 Caspari R,Von Falkenhausen M,Krautmacher C,et a1. Comparison of capsule endoscop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or the detection of polyps of the small intestine in patients with 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or with Peutz—Jeghers syndrome.Endoscopy,2004,36(1 2): 1054.1059. [16]Regan F’Beall DP,Bohlman ME,et a1.Fast MR imaging and the detection of small bowel obstruction.AJR Am J Roentgenol,1998,170f61:1465—1469. ・19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