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糖业
看广西糖业实现三变
经
过50多年的努力,广西食糖的产量已占全国总产量的61%,连续13年稳居全国第..
一,并在世界糖业中占有重要位置,为保证和稳定全国食糖供应做出了贡献。我国
是食糖消费第二大国,而我国的食糖供给一直是产不足销,每年的进口量从几十万吨到几百万吨。正是由于广西糖业高速发展,产量激增,在国际糖价处于高价位时,我国可以减少进..口量,充分保证国内食糖的有效供给。
广西糖协秘书长张鲁宾认为,广西糖业之所以在过去十年有较快发展,关键在于走出了....企业重组、循环经济及订单农业三步好棋。
1.企业重组提升竞争力 在开展制糖企业重组之前,广西有大小糖厂96家,既有日榨万吨的大糖厂,也有日榨..能力不到1000吨的小糖厂。从1997年开始,广西开始鼓励企业间进行兼并联合,组建大型..糖业集团。经过努力,组成了15家大型企业集团。多元投资主体的产权结构,使原来分散的制糖企业经过联合,走上了集团化发展道路。15户大型制糖企业集团占有糖厂68家,占广西糖厂总数71.6%,总日榨能力32万吨,占广西的88%,产糖531万吨,占广西总产......糖量的90.3%。
此外,广西通过结构调整,联合重组关停了一批原料不足、生产能力落后的糖厂,桂东、..桂北已基本退出了糖业生产,桂东南也进行了调整优化,糖业生产的重点集中到桂中、桂南和桂西地区。与1999年/2000年榨季相比,目前糖厂减少了15家,总日榨能力提高了10万吨,平均日榨蔗能力提高了1200吨,基本淘汰了15吨以下的小型锅炉。
此外,各大糖业集团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培育了一批知名品牌。在全国7个食糖名牌产品中广西占3个,分别是南宁糖业的云欧牌白砂糖、凤糖生化的网山牌白砂糖、..东糖集团的QT牌白砂糖。全国11个食糖免检产品中广西占3个,分别是南宁糖业的云欧..牌、明阳牌白砂糖和永鑫华糖的晶龙牌白砂糖。
2.循环利用创造综合效益 在糖业完成产权制度和经济改革后,广西积极以产品结构调整为重点,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使制糖工业转变为资源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目前,广西食糖品种不..
断拓宽,由原来单纯生产白砂糖、赤砂糖拓展到原糖、精制糖、绵糖、低聚糖等新领域。此外,广西制糖企业根据目前..求,在进行可行性分析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从最初的甘蔗叶养牛,造酒精,再到滤泥生产复合不仅把过去堆积成山的甘蔗发电源,还最大效率地延伸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正在逐步打造一个制糖业的到甘蔗渣发电,到废糖蜜制肥用于种蔗,广西制糖企业..叶、甘蔗渣变成了饲料源、了企业产业链,形成了一个
较为完整的工业生态体系。此外,通过甘蔗循环经济链,
这些制糖企业的产品也从过去单一的蔗糖生产,增加到了纸张、纤维板、酒精、化肥、饲料等20多种副产品。目前,广西利用蔗渣造纸能力已超过了25万吨,在建和规划的年造纸能..力有望达到100万吨以上。
第 1 页 共 2 页
全国第一
3.订单农业保护蔗农利益 “糖料蔗订单农业合同制”的出台,使“白条”现象逐渐被消灭。制糖企业与蔗农双方通过签订合同来明确各自的责任和利益。合同的核心内容有预付糖蔗收购定金,保价收购、价格联动,甲方是蔗区建设和投资主体,蔗农是糖厂的合作伙伴,甲乙双方对蔗区实行共建、共管、共享等等。
2005年/2006年榨季订单农业模式普遍推行,“企业+基地+农户”联合体实践成效良好。大多数糖厂积极支持甘蔗生产,采取以预付定金等方式提前向蔗农支付购买农用物资的现金,帮助蔗区改善田间水路设施,引进和推广甘蔗种植良种良法,以补贴或低价的方式扶持蔗农购买良种、化肥、地膜和深耕深松,支农力度明显加强,有力地促进了“吨糖田”基地的建设,初步实现了工业反哺农业的可喜局面。
目前,广西已基本淘汰..了低产、低糖的品种,甘蔗每公顷产量达70吨以上,糖分达13.5%以上,接近先进产糖国的水平。同时,总结形成了广西甘蔗集约化..生产的“六化”模式,即基
地化、良种化、机械化、水利化、智能化、契约化,尤其是探索创新了订单农业、糖价与蔗价挂钩联动。2005年/2006
年榨季制糖企业共分三次提前兑现联动蔗款,每吨甘蔗累计向农民支付现金280元,溢价达70元。通过确定甘蔗保底收购价来保证农民的基本利益,蔗糖联动让农民分享糖价上涨的好处,有效调动了蔗农种蔗、砍蔗、售蔗的积极性,为加快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基础。
糖料总产量前5位的地区与比重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广西云南14.15%8.93%广东61.22%3.87%海南3.27%
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