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国际组织与跨文化交流——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的任职能力培养

国际组织与跨文化交流——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的任职能力培养

来源:百家汽车网
国际组织与跨文化交流21世纪是全球化的时代,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在国际治理中,社会组织应通过加入国际组织、提供联合国咨商和积极参与国际论坛等方式参与全球治理。中国的社会组织应该如何走出去?如何在国际治理、全球治理中发挥13亿人口大国的作用?联合国是最重要的国际组织之一,中国是联合全理事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在联合国系统内工作的中国籍职员有450位,他们每日穿着笔挺西装、得体套裙,拿着公文包在万国宫穿梭。那么,成为优秀的联合国职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在党高度重视我国全球治理人才队伍建设的背景下,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的全球治理人才培育项目是如何把“站在中国看世界”与“站在世界”两种视角有机结合起来,为国家培养和储备一批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的高素质全球治理战略人才的?在全球联系日益紧密的时代,跨文化交际者又应该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本期“特别策划”就以上问题与读者共同探讨。2018年5月24日,天津大学举办迷你“世博会”(游思行 摄)责任编辑:李艺雯」INTERNATIONAL TALENT9

「特别策划IN FOCUS

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的任职能力培养文/王庆林21世纪是全球化的时代,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面对这样的形势,认清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方向,顺应历史的发展趋势,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是我们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的必然选择。 什么是全球治理体系**总在十九大报告中给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八个明确。其中第四个明确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第七个明确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两个明确合到一起,就是要建立国内和国际的现代治理体系,也就是现代完整新型的全球治理体系。现代治理体系包括国内和国际两部分。国内现代治理体系就是要建立一种既适应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又能和全球治理体系相对接的治理体系,国际治理体系就是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的国内治理是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新型的国际治理是按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现代治理体系应该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治理体系。依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现代的治理体系必须与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相适应。据统计,2016年我国GDP的60%、税收的60%和新增就业的90%是民营经济提供的。这样的经济基础,要求一种新的,强调在党和领导下,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和发挥作用实现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充分发挥民间作用的治理模式和治理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和完善。这就是十九大报告所讲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社会组织一方面利用非组织自身的行业资源、人才资源和行业资本,开展本行业的治理;另一方面,社会组织也可以通过咨商、建议等方式来影响,开展工作、实现目标。在国际治理中,社会组10国际人才交流

织也应通过加入国际组织、提供联合国咨商和积极参与国际论坛等方式参与全球治理。中国的社会组织如何走出去,如何在国际治理、全球治理中发挥与我们13亿人口大国相适应的作用,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科学界的国际组织根据国际组织协会联盟(The Union of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s (UIA))的《国际组织数据库》公布的2017/2018年数据,全球国际组织机构已发展到69340个。针对近7万个国际组织的专门调研,梳理出了3000多个重要的科技组织。其中医学类的国际组织占比最多,达到36%。我们还对各个国家国际组织总部的数量进行了梳理,发现美国、英国、比利时、法国、瑞士这些国家国际组织总部的数量都远远超过中国。美国国际组织总部的数量比中国的10倍还多。一个国际组织的总部是这个组织的治理中心。一个国家国际组织总部数量,体现了这个国家在国际治理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可见,我国在非组织方面还有很多有待提高和改进发展的地方。中国人在联合国里面任职情况可能比较乐观,但是在非组织中的任职情况还有较大的差距。比如在我们梳理的3000多个国际组织中,美国人担任的有200多个,中国人有57个。我们不仅在总部数量、高级职务任职数量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在任职人员的任职能力方面差距可能更大。这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国际组织的运行规则比较简单,一般都是根据章程来确定它的会员制度、选举制度和最高权力机构及运行机制。国际组织一般有个人会员和组织会员,也有两种会员混合的组织。在工作机构里,通常由权力机构委托行政机构来执行。科学界最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是国际科学理事会,由140多个国家的会员和30多个国际联合会构本文作者在第六届“国际化人才之路”论坛做主旨演讲成。它的发展方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融合。对此,我们也面临着怎样适应国际变化的问题,目前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处理这样的问题。另一个比较有名的是美国科学促进会,为1000万以上的科学家服务。它有262个组织成员,会员来自90多个国家。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 IEEE)有来自160多个国家的40万的会员。不是特别大,但它的国际影响力很大。它的运行模式非常有效,运行经费达到了6亿美元。它的会费收得少而补贴多,经费运行处于良好的状态。这些组织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的。 国际组织任职能力培养培养国际组织任职人才,特别是领袖人才,必须考虑四个方面的问题:国际治理的理念、全球观念和思路、先进的思想引导、科学务实的工作作风。首先要有国际治理的理念。到国际组织任职是参与全球治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领导着210个全国学会,分为理、工、农、医和交叉五大类。我们现在讲国际组织工作全面发展,就是要把这五大类的科技组织都推到国际去,都参与国际治理。我们提出了构建「责任编辑:李艺雯」IN FOCUS特别策划

国际组织工作三级体系的概念,就是要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及其全国学会和国际民间组织建立关系,并通过国际组织参与联合国层面的工作、参与全球治理。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必须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中国的社会组织也应该在相应的层次和相应的位置上发挥作用。其次要有全球观念和思路。全球治理不能仅从中国的立场出发,还要考虑全球问题和公共问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参加国际组织就是和联合国资商体系相结合的。我们设立了三个咨商专门委员会,第一是信息通信和互联网,第二是生命科学和健康,第三个是气候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专门提到了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和气候变化。因此,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在这方面的工作是能够服务国家大局的。同时我们还积极参与了中非合作论坛,“一带一路”民间组织大会。这些都是国际治理。第三,要有先进的思想引导。要提高自己的影响力,要得到很多伙伴的支持,必须有先进的思想和理念作为引导。如果没有先进思想作为引导,那么在社会治理中如何领导国际社会向前发展?向哪个方向发展?因此在任何一个组织,在取得领导权后,都要有先进的思想来引导,推动这个组织不断地发展,才能够获得真正的领导权。比如2017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推荐的人选已获得了国际科学理事会、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世界工作者联合会、太平洋科协理事会、亚太工作者联合会、亚洲科协理事会的副职务。到了2019年,我们将会在四个组织中担任职务。如何引导这些组织进一步发展是关键问题。我们做的工作一定要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最后,要有科学务实的工作作风。中国人在国际组织任职的不少,科学务实的作风仍需要提升。正如习总强调的,中国秉持共商共享共建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这才是能够正确地在国际组织中行使治理权的基本要求。如果没有这样互相平等的观念,在国际组织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如果没有一律平等的理念,没有先进的引导思想,在国际组织中就不能真正发挥领导的作用,让别人自觉自愿发自内心地支持我们。愿意和我们共同前进,才是真正的软实力。(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INTERNATIONAL TALENT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