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苦难辉煌》有感——追寻昨日苦难艰辛 方知今日辉煌不易
中心为每位党员送上一份 “厚礼”——金一南教授所著的《苦难辉煌》,我胡乱的翻看了几页,就放在家里了。几天后,接到父亲专门打来的电话,说:“你拿回来那本书你一定要看,比你看电视和手机上的东西强多了!你现在是在蜜罐子里活着呐。”我在稀里糊涂中挂了电话,才明白父亲已经把那本书读完了。父亲是位老党员,平日里喜欢看书,虽有智能手机,也仅会和外孙女视频,其他功能一概不会。我估摸着,父亲可能是看书极有感,才专门打电话给我。
而我,还是先搜索观看了《苦难辉煌》的十二集纪录片,而后我听从父命,拿起书本,再一次经历了一次苦难辉煌。初看起来平心静气,越看越急,赶紧读完,看完之后,我心潮澎湃,陷入沉思。
从1921年的五十多名党员,到如今的八千八百万党员,印证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今,在党的领导下走向了实现中华民族腾飞的道路,党和人民群众紧密相连共圆中国富强之梦。如今,在无数次苦难之后,我们在历史的长河里,再一次迎来了国家和民族的辉煌。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苦难辉煌》告诉我们党员,我们每一位中国人应该且必须铭记的这段历史:无数英雄用自己坚定的意志和信念,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无数的先烈用自己鲜血和生命,让党旗更加鲜艳。以史为镜,是让我们对历史多一份尊重、对文化要多一点思考,实事求是地认知民族的历史文化,在历史的长河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
有经常进行历史足迹的追寻,才能唤醒人们的民族精神,才能激发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厚积薄发。
学习党的历史,这本《苦难辉煌》不难为一本客观的参考资料,回顾中国党一路来的点点滴滴,一次次引领着历史的转变,不仅让人回味无穷,而更令人热血沸腾。因此,我们要以史为镜,铭记党史,不断的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端正自己的行为,明确自己的目标。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居安思危、永葆党员活力。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金一南教授在书中说道:“遵义会议请回来的不是一尊万无一失的神,而是一位随时准备坚持真理、随时准备修正错误的实事求是的人。伟人的与众不同,不是在于能够发出神一般的预言,而是在于能否随时修正自己的错误,采纳别人的正确意见。”而事实上,确实如此。同志曾多次提及自己所犯错误,说:“凡是犯的错误,直接的归我负责,间接的我也有份,因为我是。我不是要别人推卸责任,其他一些同志也有责任,但是第一个负责的应当是我。”这种正确对待错误的做法,并没有使他的形象受到损害,反而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拥护,反而使我们的政党走向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战争中,党人始终是顾全大局,不为私利,团结向上,在无数次锤炼中,浴火重生。
如书中描述:红军师长胡天陶被俘,一位红军师长在冰天雪地中身上只有几件打满补丁的衣服让敌军大吃一惊,在威逼利诱下胡天陶始终
只有一个字“不!”让敌人无可奈何;试想,我们如今的党人,重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即便不会再冒着林弹雨前行,也很难有人能渡此艰难。如果我们党员没有钢铁般的意志和信念,怎能做到《入党宣言》里的“对党忠诚”和“奋斗终身”这几个字?
掩卷沉思,明白了父亲说我“在蜜罐子里活着”的隐义,明白了苦难也是一种财富,明白了“砥砺前行”的意义。闭目沉思,老一代家用“忠诚、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证明了信仰的力量。而如今我们要继续传承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党人不朽的精神,将其发扬。视先烈为榜样,身体力行为主义奋斗,要经得住时代和社会的考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细细深思,我要学的,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