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Ⅰ单元测试
第五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天主教会规定统一的《圣经》版本的目的是( )
A.进一步钳制人们的思想
B.为了思想
C.为了繁荣各种文化
D.为了传播各种先进文化
2.下列人物、思想或者举动被称作宗教‘舁端”的是( ①法国“纯洁派”
②主张教士用民族语言传教
③英国人胡司把《圣经》由拉丁文译成英文
④加尔文在法国宣传路德的主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Ⅰ单元测试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天主教会为拓展自身的势力,发动了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的“十字军东征”。天主教所指的“异教”主要是指 ( )
A.东正教 B.教
C.犹太教 D.佛教
4.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继任后,颁布敕令:罗马天主教会系由上帝独自创立,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这体现了 ( )
A.教权高于王权 B.王权与教权平等
C.王权高于教权 D.教权与王权互不干涉
5.在中世纪的欧洲,文学作品的题材大多是 ( )
A.宗教 B.现实生活
C.社会改革 D.英雄人物
6.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
A.文4乙4-复兴使人文主义深入人心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Ⅰ单元测试
B.罗马教廷与西欧各国王权的矛盾激化
C.世俗封建主要剥夺天主教的经济
D.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
7.对中世纪出现的“异端”运动认识不正确的是( A.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的挑战
B.反映了金融资产阶级的要求
C.为16世纪的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础
D.是中世纪时期反封建斗争的主要形式之一
8.西欧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根本原因是 ( )
A.人手工部门的发展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生产力发展与技术进步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Ⅰ单元测试
9.闵采尔农民的进步意义在于 ( )
A.推翻了天主教会在德意志的统治
B.建立了人人平等的“千年王国”
C.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
D.沉重打击T X~教会和封建势力
10.下列关于16世纪初德意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经济有了较显著的发展
B.封建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
C.资本主义萌芽还未出现
D.被称为“教皇的奶牛”
11.宗教改革从德意志开始的主要原因是 ( )
A.德意志处于状态
B.天主教会成为德意志社会矛盾的焦点
)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Ⅰ单元测试
C.德意志爆发了闵采尔领导的农民
D.马丁·路德的改革方案深入人心
12.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的直接原因是( )
A.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B.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阻碍了经济发展C.教会在德意志大肆搜刮财富
D.马丁·路德受人文主义的影响
13.中世纪欧洲的基本政治状况是 ( ①封建割据严重
②封建王权衰弱
③天主教会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④世俗王权与教会神权处于绝对对立状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Ⅰ单元测试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下列对中世纪西欧天主教会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人民大都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国家的臣民,又是教会的子民
B天主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他们利用各种手段聚敛财富
C 14、15世纪的天主教会得到西欧各国王权的积极拥护
D.封建王权服从于教权
15.下列对马丁·路德的新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新教不再以《圣经》为权威
B.新教脱离了教皇的管辖
C.新教简化了宗教仪式
D.新教允许神职人员结婚
16.下列关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摧毁了德意志的封建势力
( )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Ⅰ单元测试
B.有力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
C.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D.促进了德意志民族文化的发展
17.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在教会组织方面的主张是( A.主张神职人员可以娶妻生子
B.主张“因信称义”
C.强调王权高于教权
D.主张保留“圣礼”七项
18.“因信称义”中“义”的含义是 ( )
A.指上帝面前灵魂得到拯救的人
B.指被教皇免罪
C.指简化宗教仪式信仰上帝
D.通过赎罪券信仰教皇
)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Ⅰ单元测试
19.在教义方面亨利A.世宗教改革的内容不同于加尔文教主张的是 ( )
A.没收天主教会的土地
B.保留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
C.先定论
D.因信称义
20.英国国教 ( )
A.在玛丽一世时一度恢复
B.就是天主教
C.是英国民族教会
D.必须服从罗马教皇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当钱投入钱柜叮当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的正道。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Ⅰ单元测试
——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二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三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材料四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高喊:‘罗马教廷该死!\"’
——斯大林《宗教改革和伟大农民战争时期的德国》
请回答:
(1)材料一的论述针对的是什么事件?(5分)
(2)材料二中路德的要求反映了什么问题?(5分)
(3)材料三中,路德阐述了什么观点?(5分)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Ⅰ单元测试
(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5分)
22.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比较一般的历史的运动常有宗教色彩,甚至在教传播的范围内,具有真正普遍意义的也只有在资产阶级以往的解~-'1-争的最初阶段的历史,即从13世纪起到17世纪才常有这种宗教色彩;而且这种色彩……要用以往的整个中世纪的历史来解释,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3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的大胆的分子的要求。……加尔文教却在荷兰创立了共和国。
——据恩格斯的评论
材料二加尔文提出上帝从创世纪以来,就把世人分成“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是人的意志无法改变的。但是……并不意味着徒可以对他们在世上的行为漠不关心,谁是“选民”,谁是“弃民”,可以通过上帝的呼召体现出来。人在现世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就是 “选民”和“弃民”的标志。
材料三 日内瓦的教会和组织都是按照加尔文的设想组织起来的。教会设立四种职务:长老、牧师、教师、执事。长老一般是富有的市民,由世俗信徒选出。……执事是由信徒选举产生的不脱产的协助长老和教师的教会管理人员……教会的权威机构是长老会或称宗教法庭,由长老12人和牧师5人组成……每星期四举行一次例会。……的最高机构是大议会和小议会,由市民选举产生。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编》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Ⅰ单元测试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资产阶级“斗争的最初阶段”采取何种形式?为什么?(5分)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恩格斯为什么称“加尔文的信条只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的大胆的分子的要求”?(10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宗教改革的影响。(5分)
答案:1,A 2,B 3,B 4,A 5,A 6,D 7,B 8,C 9,D 10,C 11,B 12,A 13,B 14,C 15,A 16,A 17,C 18,A 19,B 20,C
21:(1)1817年,罗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2)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与掠夺,建立适应其发展需要的新教会。
(3)路德认为人只要信仰上帝,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而不是靠善行来赎罪。
(4)德意志各阶层同罗马教皇的矛盾十分尖锐,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意志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得到了各阶层的支持。
22:(1)反对天主教神学的形式。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是封建主阶级进行精神统治的有力工具。
(2)加尔文信条中的以成功与否确定“选民”和“弃民”的标准,进一步否定了教会的权威。体现了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激烈竞争中的胜利者的要求,鼓舞了新兴的资产阶级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Ⅰ单元测试
进取精神;加尔文建立的日内瓦教会和机构,是民主、共和的,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激进派反对君主制度的要求。
(3)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成为后来资产阶级的施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