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从“空壳村”到“共同缔造 典范村”的美丽蜕变(最新)
共同缔造既是新形势下践行群众路线的认识论与方,也是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加快推动社会转型的有效抓手,体现了抓发展与抓改革、抓环境与抓民生的有机统一。X年以来,在“美丽X共同缔造”战略的引领下,X区X村院前社,这一曾因城市建设而面临拆迁的闽南传统村落,再度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完成了从“空壳村”到“共同缔造典范村”的美丽蜕变。
一、主要做法
院前社坐落于X市X区西南部,是X行政村所属的一个自然村,全社共有常住户227户、人口754余人。近年来,随着土地征用与劳动力外流,村庄建筑损毁、集体经济衰落,闽台文化历史保护也受到严重挑战,一度被区列入村屯整体拆迁的议事日程。X年3月,在全体村民的共同争取下,该社成为“美丽X共同缔造”试点,并通过改善整体环境、发展合作经济、吸引青年回归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将一个旧、乱、脏的古老村庄缔造成了一个具备历史气息又不失现代风味的经典闽台生态文化村。
1.完善治理架构。大刀阔斧将治理架构调整为村民小组、自治理事会、济生缘合作社和群团组织等四大组织,通过分工配合,协商统筹环境整治和村社发展。村两委——村民小组主要负责宣传发动,宣讲“美丽X共同缔造”的含义,征集村愿,协调处理和进行反馈。自治理事会主要负责决策和统筹,下设老人会、监事会、乡贤理事会,29名成员均为村内有名望的党员、群众代表和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员,并由村主任担任理事长。济生缘合作社负责集体经济发展,盈利回馈给村社进行环境管理、传统节庆、赡养老幼,促进可持续发展。群团组织包括团支部、妇女互助会及其他组织,各司其责,结合自身定位,推动相关工作开展。
2.制定整体规划。在市区两级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X为院前社制定了整体概念规划和风貌提升规划,将村社空间划分为城市菜地亲子园、特色餐饮区、农副产品展销区、文化创意街坊、田园滨水景观区、古厝文化展示区和商业配套区等7大功能分区,进行街巷路网机构调整,形成2街7巷9点的路网布局,设计了串联城市菜地、面线馆、大夫第、古厝群、凤梨酥工厂等重要节点的游览观光路线,并提出了包括水系治理、庭院美化、建筑修缮、道路提升、村社绿化和市政改善在内的六大专项整治计划。在规划制定过程中,规划师采取驻村工作模式,登门入户了解村民诉求,并召开“规划说明会”,和村民共同讨共空间、公共设施等关键问题,由现场72名村民代表进行表决,
确保规划充分体现居愿。
3.整治村容村貌。以群众参与为核心,以房前屋后的大事小情为抓手,将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嵌入村民的日常生活。村两委成员带头发动亲朋好友共捐共建、募集资金;乡贤理事会入户动员村民走出“小家”局限,让位“大家”环境;“以奖代补”,通过资金、建材等多形式奖励,充分激发村民参与热情。据统计,整个村屯改造过程中,村民自发出让菜地、空地、猪舍、鱼塘等场所4800余平方米,投工投劳1000多人次,折合金额约400余万元。清理出来的空间不仅拓宽了村社道路,还打造出精致的绿化景观。同时,该社以“美丽村庄,清洁家园”建设为契机,在村内放置300个垃圾桶,垃圾车每天早晚处置垃圾,仅用三天时间便完成了“垃圾不落地”,原本脏乱旧的古老村落转变为景色宜人的田园村庄。
4.发展集体经济。15个青年村民自发成立的济生缘合作社,模仿网上“开心农场”的做法,通过置换、租赁等方式,将传统菜地改造为“城市菜地”。合作社为“地主”提供种子、肥料、农具,并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如果“地主”没有时间,还可以选择半托管模式,由村民帮忙打理,收获的蔬菜定期送货上门。这一模式不仅使每亩土地的年收入由过去的最高3万元增长到现在的8万元,还带动了摘蔬菜、磨豆浆、识农具、烤地瓜等附属娱乐项目的发展,有效促进了村民增收。随着合作社的日益壮大,吸引了大批外地企业的前来投资,如的“凤梨博士”黄来裕,在当地开办了首家凤梨酥观光工厂,进一步带动了观光旅游业的发展。通过整合城市菜地、保生慈济祖宫景区、古民居和对台文化交流等乡村休闲旅游资源,凤梨馆、陶艺馆、餐饮民宿等产业发展也风生水起,为村社提供了近200个就业岗位,促使了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者选择回乡创业就业。
5.推动闽台交流。作为“开台王”颜思齐的故乡,该村至今仍是颜氏族群聚居地,闽南文化与历史底蕴深厚,古代的私宅“大夫第”,私塾学堂改造的古民居“学仔埕”等39座古厝历史悠久,颜氏宗祠更是有着700多年的历史。通过修缮古厝,该村全力打造集闽台慈济文化和颜氏宗亲文化于一体的乡愁展览馆,并依托开台先驱颜思齐文化交流基地,举行两岸颜氏宗亲会“同祭开台王”大型活动,共同续修颜氏族谱,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一大盛事,不仅加深颜氏宗亲对同根同源的认识,更带动促进了两岸经济文化社会的共同发展。如X村与大学城乡基金会、中山大学、厦大台研院合作,将院前社作为试点,打造两岸社区;企业主动对接院前社,为合作社引入种子,设置果蔬种子供
应中心;环保无公害协会主动邀请合作社人员到参观交流;台大设计学院也主动派出专人来对接古厝改造,等等。
二、几点建议
当前,“幸福X共同缔造”行动已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启动,我区也提出了打造幸福X共同缔造行动示范区的工作目标。街道边台村作为农村试点,其建设成效相比城区试点更能凸显我区亦城亦乡的自身特色。借鉴X村院前社的成功经验,对推进边台村试点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要强化规划设计,发挥引领作用。近年来,虽然我区编制完成《“三规合一”城乡总体规划》,形成了覆盖全域的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体系,改变了城乡规划分割、建设分治的状况,但整体来看,规划仍限于区级宏观层面,未能深入基层街道、村屯。个别街道也曾提出制定区域性发展控详规划,但在其后的工作过程中,由于不同原因,均不了了之。建议以推进“幸福X共同缔造”试点建设为契机,为边台村与街道制定符合实际的区域规划,明确发展定位、空间布局以及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重点内容,构建从全域到局部、从综合到专项,定位明确、衔接有序、指导到位的规划体系。尤为重要的是,规划制定要坚持、群众和规划单位三方互动,决不能以决策代替群众意愿。
二是要建强基层组织,推动村民自治。从院前经验来看,在社党支部的领导下,四大组织分工协作、各司其责是促使其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对比之下,我区部分村屯也成立了村民理事会等自治组织,但发挥作用并不明显,有的甚至沦为村两委的附庸。建议健全村级组织体系,加强村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村务监督组织等组织配套建设,理顺各组织之间的权责关系,选好配齐领导班子,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边台村可探索出台激励,真正把老党员、老干部、德高望重者及热心公益事业的村民吸纳到自治组织中来,发挥其在推动发展、服务村民、促进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要通过有效引导,推动村内大事小情村民提、村民议、村民办、村民评,改变自上而下的治理模式,实现村民“当家作主”。
三是要充分宣传发动,凝聚思想共识。在我区的广大农村地区,农民自己院内干净整洁、院外公共区域无人管理的情况屡见不鲜。在农村地区推进共同缔造,最为重要的就是要解决好广大农民的观念转变问题,但囿于小农意识和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要比转变城市居民的思想观念更加困难。建议以边台村为重点,综合运用网络平台和实体宣传阵地,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发动工作,让
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理念熏陶,可定期公布村庄整治前后的对比照片,使村民更直接地感受到共同缔造所取得的成效,提升参与共同缔造的热情。此外,可适时组织村缔造队骨干、“两委”成员、农民代表等群体,到X市进行近距离考察学习,充分借鉴其发展模式和经验,不断创新共同缔造的开展路径。
四是要加快农业转型,夯实产业基础。“仓廪实而知礼节”,院前社成为共同缔造典范村,离不开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没有产业支撑,共同缔造只能是空中楼阁。客观来看,我区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四环外,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民生改善,仍与城市近郊存在着较大差距,开展的宜居乡村建设也相对层次较低,仅停留在改造村容村貌的层面,缺少产业与文化支撑,这对我们日后全面推进共同缔造或将造成不利影响。当前,边台村以“X市富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引领,在高效设施蔬菜种植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不俗的成绩,打造出“喜利妈妈”这一省级名优品牌,建议在土地流转、资金信贷、项目审批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该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推动经营项目向旅游休闲、生态观光、农事体验等领域拓展,拉动全村产业升级、村民致富。同时,建议深挖该村锡伯族民俗文化资源,开展民族特色经营,力争建成具有民族地标功能的特色村寨,并与蒲河、永安桥等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及温泉资源连点成线,形成富有地区特色的观光旅游线路,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生态和旅游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