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不稳定骨盆骨折急救的新进展

不稳定骨盆骨折急救的新进展

来源:百家汽车网
创伤外科杂志2019年第21卷第2期 JTraHmaSup,2019,VgL 21,]〇. 2• 157 •

• k

• 文章编号:1009 -42'7(2019)02 -0157 -03

不稳定骨盆骨折急救的新进展

黄明伟,丁颖威,孔来法

【摘要】骨盆骨折是常见的损伤,仅次于四肢和脊柱骨折,并发症较多,有较高的病死率。高能损伤所 致骨盆骨折逐年增多,且复杂而严重,临床处理困难。既往多采取非手术治疗,如骨牵引、骨盆悬吊、石膏固 定等方法,但病死率高达5% 和致残率。

【关键词】骨盆骨折;损害控制复苏;血管造影【中图分类号】

~20%,致残率为1.9% ~36. 6%

。随着对骨盆骨折认识的深人,近年来主张对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采取更加积极的治疗,早期评估、损害控制复苏、血管造影栓塞等新理念降低了病死率

R 683. 3 【文献标识码】A 【DOI】10. 3969/j. issn. 1009 -4237. 2019. 02. 020

Newprogresses inthe first aid for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

HUANG Ming-wei fDING Ying-wei fK0NG Lai-fa

(Emergency Center,Jinhua Municipal Central Hospital,Jinhua,Zhejiang 321000 & China)

【Abstract】 Pelvic fracture is a common injury just following limb and spine fractures. Its complications arecommon while the mortality is relatively high. Pelvic fracture caused by high-energy injuries has year and is often featured by complicated and serious conditions and a high difficulty of clinical treatment. In thepast,conservative treatments such as skeletal traction,pelvic suspension and plaster fixation were but the mortality rate were as high as 5-20% and the disability rate 1. 9-36. 6%. With more thorof pelvic fractures,more active methods have been advocated for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s in recentyears,and new concepts such as early assessment,damage control resuscitation ( DCR) and angiographic emboliza­tion have decreased the mortality and the disability rate.

【Key words】 pelvic fracture; damage control resuscitation; angiographic embolization

随着工业、建筑业、交通业的不断发展,高能量损伤患者 逐年增多,骨盆骨折属于高能量损伤的重要类型,发病率在

同时APC型提示血管介人治疗的可能性[4]。此两种分类方 法各有所长,临床上可本着适用性互补的原则,综合评估病 情,这样才能更准确地判断损伤情况及预后。

~ 3%,其中

30% ~ 50%为不稳定骨折。骨盆骨折病死率高达5% ~ 20%,致残率为1.9% ~36. 6% [1]。因此,骨盆骨折的早期急

救意义重大。现将近年来骨盆骨折急救的新进展作如下综

每年20.0 ~ 35. 2/10万,占骨关节损伤的1%

2

早期评估

创伤评估应该以系统的方式进行,是一个多学科的方

法。尤其针对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应尽早完善伤情评估[5]。

评估骨盆损伤的第一步是询问病史,包括损伤机制。结合损 伤机制能够提示患者可能出现的相关并发症。移位的骨盆 骨折块可能直接损伤尿道、直肠等邻近器官,需特别注意患 者能否排尿及是否有血尿,必要时进行诊断性导尿;肛诊同 样必不可少,检查时要注意指套是否染血。除对四肢、脊柱 及骨盆重点检查外,一定不要忽视可能伴有的脏器损伤(包 括腹部、胸部、颅脑创伤)[6]。首次评估按照高级创伤生命

1

骨盆骨折分类

通常将骨盆骨折分为两类:Tile分型和Young-Burges分

型。根据骨折的稳定程度及其移位方向,Tie所提出的分类 标准得到了学术界较广泛的认可。主要分为三类:A型或稳 定型骨盆环损伤;B型或旋转不稳定型骨盆环损伤;C型或垂 直及旋转不稳定型骨盆环损伤*2+。Y

ong等*3+在总结Tie

分类的基础上,以损伤机制为重点,将骨盆骨折分为侧方压 缩型、前后挤压型、垂直剪力型、复合应力型。Tile分型能够 较好的判断预后,其中C型病死率最高,达

支持(advanced trauma life support,ATLS)的原则,依照 ABC-

20% ~30%,而

DE等顺序进行,即呼吸道、呼吸、循环、功能残疾、暴露及保

温。首次评估时即可伴随清理呼吸道、气管插管、给氧、检测 血氧饱和度、建立静脉通路、保温等治疗措施。维持气道通 畅、呼吸支持和循环稳定是首要任务。血压偏低者,应积极 寻找低血压的病因,根据生理参数估计急性失血量,并指导 复苏需求。在评估的暴露部分中,仔细评估可以发现瘀斑、 软组织充盈、开放性伤口、肢体长度存在差异和肌肉骨骼不 稳定性。泌尿生殖道检查和直肠检查也非常重要。

Young-Burges分型更倾向于指导制定治疗方案。压缩型 (LC ) III型或分离型$ APC ) III型倾向于提示有输血的必要,

基金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2016ZHB035) 作者单位:321000浙江,金华市中心医院急诊医学中心 通信作者:黄明伟,E-mail:jhhmw@aliyun. com

• 158 •创伤外科杂志2019年第21卷第2期 JTraUmaSUD,2019,VaI.21,N〇.2

X线和CT是骨盆骨折常用的影像学检测手段。对于前 后方挤压型骨盆骨折,X线片可快速显示骨盆环的严重畸形 或不稳定,其敏感性为78. 9% ;而CT能够把后环的损伤情况 更好显示出来,其敏感性为93% %甚至高分辨率CT可100% 确诊骨盆骨折[7]。早期影像检查有助于识别出血的潜在来 源。创伤重点超声评估法$ FAST)可在进行其他复苏时快速 识别出血部位,且不延后CT检查的时间[8]。联合胸部X线 和B超检查,可以快速识别和排除血气胸。临床上,神志欠

清的患者腹部体检可能是阴性的,但使用腹部超声可以准确 地识别腹腔内出血。

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游离骨折端容易损伤盆腔脏器,甚至 是腹腔血管,造成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是导致血流动力学不 稳定的重要损伤因素。根据血流动力学状态,可分为稳定 型、临界型、不稳定型和极端不稳定型。目前临床上结合低 血压$收缩压< 90 mmHg)、酸中毒$剩余碱<

-6mmol/L)、

需大量输血(伤后6h内需输4 ~6U或以上的浓缩红细胞)可 提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9]。骨盆骨折的早期评估还需关注 血清乳酸水平、低体温、创伤性凝血病等方面。乳酸水平的 变化可较血红蛋白对出血更加敏感,以及影响其检测的因素 较少。同时高乳酸水平提示高病死率[10]。低体温及创伤性 凝血病可认为是继发于难以控制的大出血的严重并发 症[11]。人体体温低于36U就可导致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 化,其中凝血功能紊乱首当其冲。并且大量出血、创伤应激 导致凝血因子丢失及耗竭均可引起凝血功能紊乱[12]。

3骨盆骨折的急救措施

3.1液体复苏液体复苏一直是骨盆骨折伴失血性休克急

诊急救治疗重要手段。其目的是为了使血容量尽快恢复,促 使组织的血液灌注稳定,以避免缺血、缺氧的症状出现。目 前关于液体复苏的“理想”公式尚存在争议。创伤后的大量 晶体输注与腹腔间隙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 衰竭和凝血功能障碍有关[13]。因此,更保守地输注晶体液 成为损害控制复苏的研究焦点。但是对于此类液体复苏方 式对患者机体综合状态影响的研究仍不足够,有待进一步探 讨。

血制品管理是液体复苏中重要手段。创伤诱发凝血病 可增加输血需求和病死率风险,在纠正酸中毒、低体温前,血 液稀释对凝血功能影响较大[14]。传统上,创伤后凝血病被 认为是凝血因子功能失调和被稀释的结果;目前研究认为这 种现象更复杂地破坏了促凝、抗凝、血小板、内皮和纤溶之间 的平衡。在复苏期间,最佳的输血成分比例仍不确切。需要 大量输血时,目前专家共识推荐两个方案,方案一:红细胞、 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6:4:1输注;方案二:红细胞、新鲜冰冻 血浆、血小板1:1:1输注。暂无足够证据证明哪个方案更有 效[15]。近年来的研究中,需要大量输血进行复苏的患者,按 以下比例输血病死率有所下降:血浆:红细胞> 1: 2,血小板: 红细胞为1:1,干冷沉淀:红细胞为1:1[16]。在一项前瞻性 研究中表明,在出血死亡患者中,增加血浆、血小板比例可作 为降低6h死亡风险的预测因子[17]。

3.2

损害控制外科不稳定骨盆骨折等是严重创伤应用损

害控制外科的主要领域[18]。其策略是提倡早期进行“最佳 手术”,而不是“最大化手术”。按照其理论,严格按照三个 步骤进行治疗。第一,早期采取简单清创,不稳定骨盆骨折 临时固定,快速有效的措施控制出血%第二,转人EICU治疗, 重点纠正“死亡三联征”;第三,病情稳定后二期行确定性骨 折内固定术[19]。在控制出血环节中,氨甲环酸$TXA)往往 是临床医师院前急救常用的止血药物,能够减少后续复苏过 程中的输血需求[20]。一项创伤患者大型随机安慰剂对照试 验显示,TXA组在28d内病死率降低了 1. 5%,大出血率降低 了 0. 8%。在收缩压< 75mmHg的患者中,TXA组的28d病 死率降低了 4. 5% [21]。该研究组次年研究发现,对严重创伤 出血患者TXA使用越早效果越好,伤后1h内是使用TXA的 最佳时间,TXA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创伤患者出血导致的病死 率[22]。但是目前3h内死亡的创伤患者人数仍居高不下。 在损害控制复苏的大规模输血方案中,这些药物作为辅助治 疗的确切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

在没有其他主要出血源的情况下,骨盆内出血应迅速得 到解决,这是损害控制原则中重要的一环。骨盆环的固定最 终目的是提高骨盆的稳定性,控制骨盆容积,减少骨盆出血, 是急诊阶段的重要治疗手段,适用于前后挤压型损伤,一般 侧方挤压型损伤模式将不会受益,有进一步加重骨折端对位 不良的风险。几种方法比如抗休克裤、骨盆带固定、骨盆C 形钳固定、骨盆外固定器固定等,可用于骨盆环的固定,进而 控制出血。

抗休克裤是历史上用来治疗急性失血的一种初步手段, 但未发现降低病死率、住院时间或重症监护时间,已被淘汰。 骨盆带是一个简单、无创、经济高效的方法,对不稳定的骨盆 环提供压缩固定,进而达到稳定骨盆环及控制出血的目的。 从院前到院内急救阶段都可以应用,对怀疑骨盆骨折的患者 应该尽早应用。针对不同类型骨盆骨折,骨盆带理想的受力 点都在大转子处,因为这个位置缩小骨盆所需的张力最 小[23]。骨盆内静脉出血在没有骨盆带的基层医院,可使用 床单等简单物品对骨盆进行临时固定,同样可以起到控制出 的

骨盆外固定支架和C形钳固定均是对骨盆骨折的直接 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适用于多数骨盆骨折;前路骨盆外固 术 有

不稳

伤,

力, 有

于填塞。但对于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前环的内旋闭合可 能会加重后环的移位和出血,此时要考虑选择骨盆C形钳固 定[5]。但是临床上骨盆C形钳固定技术上更困难及更费时 间。这些装置通常最好在手术室使用,可避免减少最初的评 估和复苏阶段的宝贵时间。因此,对于不稳定骨盆骨折患 者, 应当 速应用 单及快速地骨

3.3

血管造影栓塞止血血管栓塞是最有效的处理骨盆骨

折动脉出血的方法,具有快速、微创、止血准确等优点。骨盆 骨折在早期机械稳定和适当的液体复苏治疗后,仍有或怀疑

力学不稳 的患者应

管造影。 但

创伤外科杂志2019年第21卷第2期 J TraUmaSUD,2019,Vol. 21,]〇. 2• 159 •

损伤且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应考虑立即剖腹探查。 [10] Martinez F,Alegret N,Carol F,et al. Pelvic fracture in the patient

然而,血管造影对静脉源性或骨折部位出血是无效。静脉出 血约占骨盆出血的85%。血管造影需要额外的资源和专业 人员,来应对造影过程中突发情况。此外,它也可能延迟并

发症的治疗。H

i等[24]报道48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损 伤患者中12例患者行血管造影栓塞,平均用时3h 55m.,总 病死率为41. 7%。因此,血管造影的时间对整个复苏过程以

及患者预后的影响仍需进一步探讨。

3.4

骨盆填塞止血骨盆填塞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出血控

制方法。作为血管造影的替代方法,这种技术在欧洲已较广 泛使用[25]。骨盆填塞对静脉源和较小的动脉出血有效,并 为直接结扎提供了机会。填塞部位通常是骶前和膀胱旁区 域,主要通过直接压迫而止血。骨盆环的稳定有利于骨盆填 塞止血。根据不同骨盆损伤模式,骨盆填塞联合外固定或骨 盆钳应用大大地增加止血率。骨盆填塞并非没有缺点。相 对而言,盆腔填塞比血管造影更具侵袭性,可能发生感染并 发症风险更高。盆腔感染率高达15%,盆腔间隙感染更常见 于需要重复填塞的患者。因此,盆腔填塞的应用受限。

尽管关于某些治疗方法的最佳作用和时机,特别是血管 造影和盆腔填塞的争论仍在继续,但是治疗的目标是明确 的。对骨盆环骨折的严重损伤性低血压患者的诊治是围绕 多学科治疗,以迅速停止潜在的致死性出血,稳定骨盆,并实 施恰当的复苏以增加存活率。参考文献:

[1] 胡健,禹宝庆.骨盆骨折的手术人路及其选择[J].中华创伤杂

志,2014,30(1):30 -32.

[2] Tile M,Pennal GF. Pelvic disruption: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J].

Clin Ortliop Relat Res ,1980 , (151) :56 - .[3] Young JW,Burgess AR,Brumback RJ,et al. Pelvic fractures: value

of plain radiography in early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J]. Radi­ology ,1986 ,160(2) :445 -451.[4] Halawi MJ. Pelvic ring injuries: emergency assessment and manage-

ment[ J]. J Clin Ortliop Trauma,2015,6(4) :252 -258.[5] Langford JR,Burgess AR,Liporace FA,et al. Pelvic fractures: part

1. Evaluation classification,and resuscitation [J]. J AmAcad Orthop Surg,2013,21(8):448 -457.

[6] 张连阳•多发伤的紧急伤情评估策略[J] •创伤外科杂志,2010,

12(1) :1 -3.[7 ]吴茂铸,倪淑红,应琦,等.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骶骨骨

折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26(12):17 - 1791.[8 ]陶杰,吴晓波,陈重,等.急诊床旁创伤重点超声评估结合区域脏

器重点超声检查在闭合性腹部创伤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杂 志,2014,30(2):138 -141.

[9]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急诊处

理专家共识[J] •中华创伤杂志,2015,31 (12):1057 - 1062.

with multiple injuries : factors and lesions associated with mortality [J]. Emergencias,2018,30(2) :91 -97.[11] De Robertis E,Kozek-Langenecker SA,Tufano R,et al. Coagulopa­

thy induced by aci(dosis,hypothierniia and hypocalcaemia in severe bleeding[ J]. Minera Anestesiol,2015,81 (1) :65 - 75.[12] 禹宝庆,周海燕.不稳定骨盆骨折处理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

华创伤杂志,2014,30 (1 ): 12 - 14.

[13 ] Guo WA. The search for a magic bullet to fight multiple organ fail­

ure secondary to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and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J]. J Surg Res,2013,184(2) :792 -793.[14] Wohlauer MV,Moore EE,Droz NM,et al. Hemodiliation is not criti­

cal in the pathiogenesis of the acute coagulopathiy of trauma [ J ]. J Surg Res,2012,173(1) :26 -30.[15 ]文爱清,张连阳,蒋东坡,等.严重创伤输血专家共识[J].中华

创伤杂志,2013,29(8):706 - 710.

[16] Holcomb JB,Zarzabal LA,Michalek JE,et al. Increased platelet:

RBC ratios are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survival after massive transfusion[ J]. J Trauma,2011,71 (2S3) :S318 - 328.[17 ] Holcomb JB,Del Juncc DJ,Fox EE,et al. The prospective,observa­

tional , multicenter , major trauma transfusion (PROMMTT) study :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a time - varying treatment with compe­ting risks[J].AMASurg,2013,148(2):127 -136.[18] 党伟,刘红升,曹阳,等•严重多发伤的急诊救治分析[J] •创伤

外科杂志,2014,16 (5 ): 390 - 392.[19] 支中正,禹宝庆,敖荣广,等•骨盆骨折急救的研究进展[J]•中

华创伤杂志,2016,32(12):1137-1141.

[20] 都定元.院前创伤急救进展:新研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创

伤外科杂志,2012,14 (4 ):292 - 296.

[21 ] Shakur H,Roberts I,Bautista R,et al. Effects of tranexamic acid on

death,vascular occlusive events,and blood transfusion in trauma patients with significant haemorrhage ( CRASH-2) a randomised, placebo - controlled trial[ J]. Lancet,2010,376 (9734) :23 - 32.[22] Roberts I,Shakur H,Afolabi A,et al. The importance of early treat­

ment withi tranexamic acid in bleeding trauma patients : an explora­tory analysis of the CRASH-2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 J ]• Lan- cet,2011,377(9771) : 1096 - 1101,1101e1091 -1092.

[23] 张连阳•骨盆骨折大出血救治的外科技术[J] •创伤外科杂志,

2015,17(1) :1 -4.

[24] Hou Z,Smith WR,Strohecker KA,et al. Hemodynamically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 management by advanced trauma life support guide­lines resialts in high mortality[ J]. Orthiopedics,2012,35 (3 ) :e319 -324.

[25] •严重骨盆骨折早期外科止血技术的相关问题[J]•中华

创伤杂志,2017,33 (11 ):974 - 976.(收稿日期:2018 -06 -20;修回日期:2018 -08 -03)

(本文编辑:秦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