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中华中西医学杂志China and i Medic ̄Joum ̄2010年第8卷第6期 211篇,10O6例;1993年~1994年国内111种医药期刊中则 禁忌”等注意事项。 有380篇,1133例。重金属、含马兜铃酸的相关药材与复方 二、现代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引起的毒副作用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毒性是中药的 现代医药学家运用化学方法,从中药中提取分离出有毒 基本药性”。这句话说来有些危言耸听,但却是不争的事实。 成分,科学地揭示了“毒”的本质,为确定药物有无毒性提供 古代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了可靠的依据。认为含有毒性成分的中药,对人体有损害作 1毒即谓药 用。如巴豆的毒性成分主要是巴豆油、蛋白质和巴豆毒素, 在古代医药文献中“毒”与“药”不分,统称“毒药”。如 所以巴豆为有毒之品。 《淮南子·修务训》云:“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 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有毒中药可分为两种情况:一 十毒。”《周礼·天宫篇》云:“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 是有毒成份为非有效成份,如半夏、白果、苍耳子等都含有无 事。”直到明代仍有一些医家谓毒为药,如汪机说“药,谓草木 治疗作用的有毒成份,把它们去掉可以防止中毒;二是有毒 鱼禽兽之类,以能攻病皆谓之毒”,“景岳全书”中也有“是凡 成份也是有效成份,如川乌、草乌、雪上一枝蒿等含有的乌头 可辟邪安正者,均可称为毒药”。 类生物碱,马钱子的番木鳖碱,巴豆中的巴豆油等即是有毒 2毒即药物的偏性 成份,也是有效成份,如将其去掉则药效丧失。中药炮制具 秦汉时期,由于阴阳五行学说对医药领域的渗透,提出 有减毒或增效的目的。某些中药若使用生药又会引起中毒, 了以四气五味为主要内容的药性理论,毒指药物的偏胜之 因此通过炮制可降低有毒物质的含量以减少毒性。 性。在《素问》中有这样的记述:“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 现代医药学家认为毒药是指对机体发生化学或物理作 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用,损害机体,引起功能障碍、疾病、甚至死亡的物质。并把 《神农本草经》记载:“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 毒性分为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和特殊毒性(致 温、凉四气,及有毒、无毒。”并将365种药物分为上中下三 癌、致突变、致畸胎)。剧毒药,一是指中毒剂量与治疗剂量 品,主要是根据药物的无毒有毒来分类的,把攻病愈疾的药 比较接近,治疗用药时安全系数小的药物;二是指毒性对机 物称有毒,而可以久服补虚的药物看作无毒。张景岳云:“药 体组织器官损害剧烈,可产生严重后果药物 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药,是以气味之有偏也。盖气味之 尽管我国中医药的先贤对中药的毒性早有认识和机载, 正者,谷食之属也,所以养人之正气。气味之偏者,药饵之属 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和当时的科技水平的,故古代中医 也,所以去人之邪气。其为故也,正以人之为病,病在阴阳偏 对中药的认识多为表象和急性的。近年,国际上陆续报道了 胜耳……是凡可辟邪安正者,均可称为毒药,故日毒药攻邪 中药中毒事件,最引人注目的木通和防己引起的肾毒性和重 也。”张景岳论述,进一步解释了毒药的广义含意,并阐明了 金属毒性。因此,我们不但要对中药有全面、正确的认识,通 毒性作为药物性能之一,是一种偏性,以偏治偏是药物治病 过理论和实践来正确地认药、识药,熟知药性,通过辨证用 的基本原理之一 药,合理配伍,正确炮制,严格掌握用量,合理煎药,讲究服用 3毒即毒副作用 方法和时间、服用禁忌,同时在中药生长、加工和贮藏过程 魏晋以后,毒的含义逐渐专指那些药性强烈,服后容易 中,严防农药残留,重金属、放射性元素和微生物污染等才 出现毒副作用,甚至致人死亡者。如隋·巢元方在《诸病源候 能做到充分发挥中药的独特的疗效,抑制和减少中药的毒副 论》中提到:“凡药物云有毒及大毒者,皆能变乱,与人为害, 作用,达到安全使用中药的目的,与此同时,还要对中药毒理 亦能杀人”;唐《新修本草》在部分药物性味之下标明的“大 学进行理论化、系统化研究,进一步加深对有毒中药、有毒成 毒”、“有毒”和“小毒”,大多是指一些具有一定毒性或副作用 分含量及使用剂量、“十八反”、“十九畏”的认识,进一步对中 的药物。后来许多本草书籍在具体的药物项下,均有有毒无 药毒性成分和毒性机制做深入、系统的研究。 毒的记载,并根据长期的临床经验记述了药物的适应症、炮 (收稿日期:2o1O—o4—22责任审校:周淑侠) 制方法、配伍用药的“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服药 中药柴胡中的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吴明芳 【摘要】对柴胡中的有效成分柴胡皂苷的组分及其药理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柴胡柴胡皂苷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综述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728—3655(201O)O06一O32—03 柴胡原名茈胡,20o0版《中国药典》收载为伞形科植物柴 胡,习称“北柴胡”或“狭叶柴胡”,还称“南柴胡”的干燥根,江 作者单位:湖南省汉寿县人民医院 中华中西医学杂志China and f0rei趼Medic ̄Journal 20l0年第8卷第6 33 · 苏地区习用柴胡为狭叶柴胡春季采收的带根全草,也称“春 柴胡”、“芽胡”。 构,研究发现:给小鼠口服柴胡皂苷0.2—2.O J(g后发现血 清中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1H)明显增高,而且腺体中的 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伤寒论》、《千金 翼方》、《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和剂局方》、《本草求真》等历 代医家名著中均有详细记载 。柴胡具有抗炎、保肝、解热、 镇痛等功效。临床用于治少阳症,肝气郁结所致头痛、月经 不调、痛经、气虚下陷症,感冒,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胆结石, 痢疾,胆汁返流性胃炎 J。 柴胡根中主要含柴胡皂苷,其次含有植物甾醇、侧金盏 花醇以及少量挥发油、多糖;地上部分主要含黄酮类、少量皂 苷类、木脂素类、香豆素类等成分。研究发现柴胡皂苷具有 A叫I前体、下丘脑中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生成激素(cRF) mRNA的水平也明显增高,并呈剂量依赖性,而柴胡皂苷a却 没有这种作用。柴胡皂苷是Na+一K+一ATP酶的有效抑制 剂,可引起血糖、A咖、醛固酮、加压素、皮质类激素等的明 显增高,加强糖、盐、水的代谢,同时产生抗炎、抗过敏、抗溃 疡、抗病毒等方面的效果 。 2.3保肝作用 柴胡皂苷的保肝活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降 低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保护细胞坏死,促肝再生;②、刺激 抗炎、抗病毒、抗肿瘤、调节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等作用。本文 对柴胡皂苷近年来的化学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柴胡中柴胡皂苷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柴胡皂苷结构均为五环三萜类齐墩果烷型生物,其苷元 分为7类不同类型:环氧醚(I)、异环氧双烯(Ⅱ)、12一烯 (Ⅲ)、同环双烯(Ⅳ)、12一烯一28一羧酸(V)、异环双烯一3O 羧酸(Ⅵ)、18一烯型(Ⅷ)。柴胡苷中一般只含葡萄糖、呋 糖、鼠李糖和木糖,除以上各种糖外还含有戊糖醇。至今为 止,共研究了该属20多种柴胡,从柴胡属植物中已分离出90 多种皂苷类成分,发现了40多种新化合物。近10年分离鉴 定的皂苷类为43个,文献报道较多的是柴胡皂苷a,b,c,d 等l3],皂苷绝大部分是从柴胡根中分离得到,地上部分分离 得的皂苷极少 ]。柴胡皂苷由于结构较类似,差别小,因此 般通过波普法鉴定。 2柴胡中柴胡皂苷的药理作用研究 2.1解热作用 薛燕等 利用大鼠腹腔注射柴胡挥发油、皂苷、皂苷元, 实验结果表明挥发油、皂苷、皂苷元都有解热作用。王胜春 等【6 对柴胡清热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柴胡不能直接抑制 由致热物质引起的体温中枢调节点所产生的热效应,但能抑 制病毒对机体的损伤,增加机体对抗原的处理。薛燕 认为 柴胡的解热是一种结果,是因为病原体的抑制或被杀灭产生 的结果。柴胡所针对的这些病原体所引起的疾病大多都有 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发热,而且病变会波及内脏,影响到肋 间神经、膈肌经,在临床上出现胸苦满,寒热往来等症状,如 痢疾、黑尿病、黑热病、回归热、布鲁菌病、急性血吸虫病、传 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肝炎等。 2.2抗炎作用 柴胡皂苷对角叉菜胶、右旋糖酐、5一羟色胺、巴豆油或 醋酸引起的鼠足部浮肿有明显抑制作用L8 J,在小鼠去除双侧 。肾上腺后,柴胡皂苷对腹腔注射醋酸造成的腹腔渗出有明显 的抑制作用。柴胡皂苷对许多炎症过程包括渗出、毛细血管 通透性增高、炎症介质释放、白细胞游走和结缔组织增生等 都有影响 J。血栓素、自三烯是主要的炎症介质,可引起血 小板聚集,研究发现:柴胡皂苷a显著抑制三磷酸腺苷诱发 的血小板聚集,与阿斯匹林作用相当,且以剂量依赖抑制内 源性花生四烯酸生成血栓素。柴胡皂苷d具有类甾环样结 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使内原性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③、降 低脱氢酶的辅酶细胞色素C还原酶的活性,降低激素样副作 用的反应;④、可以使巨细胞活性化,促进抗体、干扰素的产 生;⑤、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加肝糖原,降低过氧化脂质,促进 肝细胞再生;⑥、增强NK细胞和LAK的活性。林明栋等- l体外研究,首次发现柴胡分离组分CH一5(柴胡粗皂苷)能显 著抑制小鼠肝制备腺苷酸环化酶(AC)的活性,在一定浓度范 围内有明显量效关系。柴胡皂苷对CC ̄、D一氨基半乳糖、脂 多糖及卡介苗致小鼠慢性肝损伤均有显著修复保护作用,其 有效成分是柴胡皂苷Ⅲ、Ⅳ和Ⅷ。 2.4护肾作用 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的临床常见病, 25%可最终发展至肾功能衰竭。但是防治的措施十分有限, 目前临床多采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但这类药物存在较 大的不良反应,且用药时间较长,更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对这 种疗法并不敏感。柴胡皂苷d具有糖皮质激素的作用,而且 克服了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探索柴胡皂苷d对肾病的作 用机理,无疑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近年来,学者们在多种肾炎模型上观察了柴胡皂苷的药 物疗效。大鼠嘌呤霉素氨基核苷肾病模型,在给予柴胡皂苷 后,尿蛋白明显减少,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的下降都有明显改 善,并且’肾病大鼠尿蛋白排泄减少与给予柴胡皂苷的量成正 比,大鼠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排列及其底膜的不规则状态都 得到明显改善。有报道在研究对抗肾小球底膜(GBM)肾炎 模型的作用时,发现GBM肾炎大鼠服用柴胡皂苷后,均有减 少尿蛋白,改善低蛋白血症和高血脂症的效果,并有抑制血 小板凝集倾向,组织分析表明有抑制细胞增生,改善肾组织 病理变化的作用。在抗肾小球基底膜型肾炎“ 及Heymarm 肾炎n引的大鼠模型中,柴胡皂苷d在疾病早期、晚期2个阶 段给药,发现可减轻尿蛋白,降低血脂,减轻肾小球病理变 化;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酮、肾组织中糖皮质激素 受体(GR)均有所增高。提示柴胡皂苷d可能通过刺激Ⅲ,A 轴,增强糖皮质激素的功能,抑制花生四烯酸等代谢产物的 生成,从而抑制了炎症的发生。 2.5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自20世纪60年代起,人们就开始对柴胡皂苷的免疫调 节功能进行研究,发现柴胡皂苷对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以非 34· 苎 堕垦 壁垒 鱼 ic Jo a】2010年第8卷第6期 特异性免疫功能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体内外实验发现,柴 胡皂苷刺激下的巨噬细胞的扩展活性、吞噬性、溶菌酶活性 以及酵母菌的胞内杀伤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有所提高, 助。相信随着化学及药理工作的不断深入,柴胡皂苷的生理 功效将逐渐被现代化学和药理学研究阐明。 而且增加了巨噬细胞表面的受体活性。体外观察发现,柴胡 皂苷作用后的巨噬细胞内肌动蛋白微丝及I9一微管均呈广泛 参考文献 1.刘灿坤,李文涛。柴胡的本草研究.时珍国医国药,2006,10(1):40 9 致密分布,且巨噬细胞似具有增多的细胞表面突起、发达的 2.付慧琼。柴胡的运用.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13(1): 高尔基体和较大的胞浆空泡,提示在柴胡皂苷作用下巨噬细 3.贾琦,张如益。柴胡属植物中皂苷化学研究进展。药学学报,2005,24(12):961 . 胞的功能活化与巨噬细胞体内超微结构的改变有着重要关 系 。 4.刘沁虹,谭利,白焱晶,等。柴胡属植物皂苷近1O年研究概况。中 国中药杂志,2007,27(1):7 柴胡皂苷a、d、f可增加小鼠T、B淋巴细胞的活性及白细 5.薛燕,白金叶。柴胡解热成分的比较研究。中药药理与临床, 胞介素一2(IL一2)的分泌水平,柴胡皂苷a、d还可以使血浆 2008,19(1):11 中IgA、IgG、lgM水平提高,以柴胡皂苷d活性最强。柴胡皂 6.王胜春,赵慧乎。柴胡的清热与抗病毒作用,时珍国医国药,20O7,9 苷d作用下,巨噬细胞的扩展性、酸性磷酸酶活性,化学发光 (5):418 等呈剂量依赖性增加。 7.薛燕。柴胡的解热作用药效学研究。中医药学刊,2009,21(11): 2.6抗肿瘤作用 1897 柴胡皂苷具有抗实体肿瘤细胞分子黏附,干扰肿瘤细胞 8.郭继贤,潘胜利。中国柴胡属l9种植物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s期DNA合成及蛋白质代谢,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2009,17(4):728。 等抗肿瘤作用 。夏薇等 l 研究发现,柴胡皂苷d不仅可 9.阴健,郭力弓。现代中药研究与临床应用。北京:学苑出版杜, 诱导 62细胞发生凋亡并下调其Bc一2表达,同时也能直 2008,542 接杀死肿瘤细胞。柴胡皂苷d的抑制作用随质量浓度增加 l0.周秋丽,张志强。柴胡皂苷和甘草甜素抑制Na十一K+一ATP酶 而增加,在药物作用1天后,5.0,7.5和10mg/L质量浓度的柴 活性的构效关系。药学学报,2007,31(7):496 胡皂苷d对K562细胞株平均抑制率分别是10.7%、15.2%和 11.林明栋,曾熙兰,胡本荣。柴胡分离组分对腺苷酸环化酶的影响 21.7%。国内近年来也研究了柴胡皂苷d对白血病细胞的 (二)。中药药理与临床,2OO6,7(4):17 影响,步氏等 观察了柴胡皂苷d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 l2.梁云,崔若兰。柴胡皂苷d治疗抗肾小球基膜型肾炎的实验研 究。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9,20(7):416 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观察此时细胞被阻滞在G。/G1期, l3.徐安平,崔若兰。柴胡皂苷d对实验性膜性肾炎疗效及作用机理 在前G1期出现明显的凋亡峰。 研究。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6,(6):215 3展望 l4.梁云,崔若兰。柴胡皂苷及其同系物抗炎和免疫功能的研究进 柴胡皂苷是柴胡的主要化学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 展。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8(7)446 应。柴胡皂苷对。肾病、肝纤维化、肿瘤的动物模型和细胞具 l5.步世忠,许金康,孙继虎,等。柴胡皂苷d上调人急性早幼粒白血 有防治作用,但确切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抗炎、调节 病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mRNA对细胞生长的影响。中国中西医 免疫系统有密切的关系。但柴胡皂苷在临床上的尝试还十 结合杂志,2007,20(5):350 分欠缺,有待进一步研究。 16.夏薇,崔新羽,崔清谭。柴胡皂苷d对K56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 关于柴胡皂苷的药用开发目前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改 用。北华大学学报,2006,3(2):113 进分离、提取工艺,以获得更多的有效成分;对生物活性大的 17.世忠,许金康,孙继虎,等。柴胡皂苷d上调人急性早幼粒自血病 柴胡皂苷进行结构或生化改造,以找到活性更强、更特异的 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mRNA对细胞生长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 合杂志,2008,20(5):350—352 化合物;加快柴胡皂苷成分的工业化生产及临床应用。进一 (收稿日期:2010—04一ll责任审校:董来红) 步研究柴胡皂苷的药理作用,明确有效成分和临床应用的对 应关系,对于现代临床应用中药及中西药结合应用有很大帮 针刺火罐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肩周炎58例 徐耀智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l728—365s(2oio)oo6—034—02 肩周炎的发病年龄大多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 多发病。也是针灸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笔者总结了一 男性,且多见于体力劳动者。祖国医学称之为“漏肩风”、“冻 下最近用针刺火罐、中药外敷治疗的58例肩周炎患者,疗效 结肩”、“五十肩”等,它是以肩关节疼痛为主的一种常见病、 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单位:441300湖北省随州市中医院针灸理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