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教育活动”特色建设,促进师幼共同成长
“地域文化教育活动”是我园在长期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与众不同的园所特色。在近几年来,我园加强“乡土文化教育活动”特色项目建设,从幼儿园实际入手,在环境、管理、教研、培训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推进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和幼儿的共同成长。
乡土资源,顾名思义,即本乡本土所特有的资源,包括乡土材料,乡土文化等,随着我园课题《农村幼儿园活动材料开发与管理》课题的结题,如何进一步开发利用乡土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引起了我们的思考。经过开学初精心梳理领域课程后,我们进行整理和收集教育资源。充分开发乡土资源充实我园的课程内容,创设我园的环境、设置各种游戏,开展各类教学活动,让幼儿走进社区、走进家乡的人文海洋。
一、 利用乡土材料,创设幼儿园环境
幼儿园环境有三种功能:1.体现幼儿园的本土文化。2.与幼儿能产生积极互动。3.有较强的审美功能。围绕这三方面的内容,我们分别选用了可操作的,有地域特点的乡土资源进行设计,通过师幼合作、加工成各种空间装饰物、墙面装饰物,布置幼儿园的大厅、走廊、过道、楼梯、横梁等各处环境,彰显幼儿园乡土文化特色。环境创设中充分利用乡土资源,突出本地特色:整体规划、分区创设、突出亮点。我园整体环境创设的形式和色调上透露传统、古朴风格,但内容上却不失童真童趣。例如:一楼主走廊我们以“南朗城乡建设为主题”左边以“南朗民间活动崖口飘色”为主题;右边以“南朗渔业”为主题;对面以“南廊饮食”,上面二楼以伟人孙中山精神中的“博爱”、“”“勤学”等精神进行特色主题教育和环境创设。让幼儿了解自己的家乡,以此来激发幼儿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美好情感。
二、 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开展游戏活动
我们力求创设适宜的环境,满足幼儿“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喜好,以农村的人、事、物来熏陶孩子,丰富孩子的感性经验,培养孩子乐于探索、乐于创造、萌发审美情趣,促进其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例如:我们在角色游戏室创设“南朗小吃一条街”、“崖口飘色服装秀”、“理发店”、“废物利用购物店”等,美术室中提供的生态材料例如:不起眼的干草、麦秸、芦苇、瓜壳、大米、豆类、贝壳、海螺、海贝类、粽叶、海草等等。这些材料的来源也是通过幼儿和家长的力量从生活中收集而来,使得孩子和材料间更有亲切感,让孩子在浓浓的乡土气息中,无拘无束,尽情探索,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着对乡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滋生依依乡土之情。
三、 利用乡土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拓展主题内容
《幼儿园指导纲要》也明确提出“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以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灵活运用集体活动与个别活动形式,为幼儿提供活动的机会”,因此,我们充分挖掘身边的乡土资源开展各类主题教学活动,让幼儿的生活、学习领域引申到自然、社会的广阔空间,教学活动涉及幼儿园课程的各个领域。我们充分利用南朗的乡土资源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有科学活动:《我爱家乡》、《有趣的种子宝宝》、《农村的车》《端午节》、《身边的动物》综合活动《中秋节节家乡的饮食》语言:《学说家乡话》、《名人故事》美术活动:玩泥:《做中秋节的食物》、《做元宵的食物》绘画《家乡的海产品》、《家乡的建筑》、《树叶宝宝》、《我们的花市》手工《家乡的农产品》、《变废为宝》、《包粽子》、《制作飘色服装》社会:《奇妙的落叶》、角色游戏《菜市场》、《民间风俗活动》体育:《海底采宝》、《跳格子》、《踩高跷》、《造房子》音乐活动:《跳格子》、《捕鱼》、《拾豆豆》、《我爱吃水果》、《爬长城》、《快乐节日歌》等乡土课程贯穿在一日活动的各环节。
南朗镇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