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六 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内容 本单元将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以及平均数。 2、单元教材分析 之前已在简单统计活动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将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折线统计图。教科书主要是结合学生的实践活动及统计过程引导学生展开学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3、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整理的过程,掌握简单的方法,并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2.体验数据收集、整理 、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3.初步认识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能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进行简单分析。 4.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四、单元教学重点 1.能进行数据整理,并用适当的统计图表示。 2.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五、单元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预测。 七、单元教学进度计划 总课时数: 6 节 起止时间 第13周 第13周 第13周 第14周 第14周 教学内容 生日 栽蒜苗(一) 栽蒜苗(二) 平均数 练习六 节 次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2课时 年 级 课型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活动 自学感悟: 四 长安南路小学课时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册数 总课时 下 册 47 新授课 生日 1、 经历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 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将数据在统计图中表示出来。 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能发现统计图中的数学信息。 多媒体课件。 学生活动 补充修订 班里同学的生日分别在什么季节,一起来调查一下吧。 调查并整理本班同学1、说说你准备如何调查。将调查整理的结果在下图的生日。 中表示出来。(课本83页格子图) 2、说一说,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合作探究: 1、下面呈现的统计图就是条形统计图。 2、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一个人,我能自主完成。 3、通过观察这个条形统计图,我发现了: 巩固练习: 交流调查方法。 完成统计图 从统计图中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完成巩固练习题及拓展延伸题。 完成课本84页“练一练’。 拓展延伸: 数学《练习册》上的练习题。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年 级 课型 教学内容 四 学科 数学 册数 总课时 下 册 48 生日 条形统计图 长安南路小学课时教学设计
新授课 栽蒜苗(一) 1、通过结合实验数据画统计图的活动,体会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个教学目标 单位量的必要性和灵活性。 2、理解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所表示的各种信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活动 问题导入: 理解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所表示的各种信息。 依据收集的实验数据,合理确定统计图中1格所表示的单位量。 多媒体课件 学生活动 将每个人记录的蒜苗生长情补充修订 四(1)班每个同学都栽了一盘蒜苗,将每个况在小组内交流,并说说准人记录的蒜苗生长情况在小组内交流,并说说备如何整理数据。 准备如何整理数据。(出示教材85页情境图) 合作交流: 小组内汇报自己观察、记录蒜苗生长的情况,然后将数据填入统计表中,并制成条 1、先请大家在小组内汇报自己观察、记录蒜形统计图。 苗生长的情况。 2、请同学们将记录的蒜苗生长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并制成条形统计图。 (1)1格表示1厘米,不够画怎么 办? (2)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3)从条形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巩固练习: 课本86页“练一练” 拓展延伸: 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题。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年 级 课型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四 学科 数学 册数 总课时 下 册 49 栽蒜苗 交流是是怎么画的,从统计图中发现了什么? 完成巩固练习题及拓展延伸题。 长安南路小学课时教学设计
新授课 栽蒜苗(二) 1、 经历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 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掌握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能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准备 教师活动 问题导入: 多媒体课件。 学生活动 补充修订 出示笑笑栽的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 自学感悟: (1)认一认,说一说,下面这幅图是怎样得到的? 认一认,说一说,这幅图 (2)观察折线统计图,说一说这几天蒜苗的整是怎样得到的? 体生长情况是怎样的? (3)想一想,哪段时间蒜苗长得最快? 合作探究、汇报点评: 1、学生进行解答。 2、组织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3、探究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1)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作为横轴、纵轴。 (2)用一定的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绘制成格子图。 (3)在格子图上描点。 (4)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巩固练习: 完成页“练一练”。 拓展延伸: 自主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栽蒜苗(二) 观察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 探究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完成巩固练习题及拓展延伸题。 绘制的折线统计图 导学反思 长安南路小学课时教学设计 年 级 课型 四 学科 数学 册数 总课时 下 册 50 新授课 教学内容 平均数 教学目标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 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师活动 自学感悟: 呈现教材90页例题,淘气能记住几个数字? 分析:已知淘气5次分别记住的数字的个数,要求根据每次记住的个数判断淘气能记住几个数字。 合作探究: 淘气每次记住的数字的个数不同,不能用某一次记住的个数表示淘气记住数字个数的情况,可以用这5次记住数字的平均数来描述淘气记住数字个数的情况。 方法一:移多补少。 方法二:求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求出5次记住数字的总个数,用5次记住数字的总个数除以次数,就是平 观察情境图,看懂统计表。 交流淘气能记住几个数字? 探究求平均数的方法。 学生活动 补充修订 均每次记住数字的总数,根据平均数=总数÷总个数,列式为: (5+4+7+5+9)÷5=6(个) 深入理解平均数。 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 巩固练习: 课本第91页的“练一练”。 拓展延伸: 自主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长安南路小学课时教学设计 年 级 课型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活动 四 复习 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 对第六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和整理。 会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整理。 针对知识点提出问题。 纸卡。 学生活动 补充修订 学科 数学 册数 总课时 下 册 51 平均数 平均数=总数÷总个数 小结求平均数的方法。 完成巩固练习题及拓展 延伸题。 自学感悟: 自己先对六单元所学的知识,在自己的脑子里进行简单的整理。 合作探究: 梳理本单元的知识点。 1、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整理到的知识,组长做记录。 展示交流 2、 针对知识点在小组内提问题,然后由其他同学进行解答。 汇报点评: 针对小组内的交流,进行全班的交流, 1、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整理(学生说,教师板书)。 提出问题 解答问题 2、针对知识点提出问题,有班内同学解答,教师及把整理的知识点记录在课本时鼓励。 巩固练习: 把整理的知识点记录在课本上。 拓展延伸: 课下把自己所提问题写出来全班交流一下。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长安南路小学课时教学设计 年 级 课型 教学内容 四 学科 数学 册数 练习课 练习六 总课时 下 册 52 整理与复习 上。 整理所提的问题,全班交流。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活动 自主练习: 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第六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和整理。 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件。 学生活动 补充修订 完成练习六的1、2、3、4题。 第一题(2)答案不唯一。 喜欢看动画片的学生最多,喜欢看科普的学生最少。 第二题。 (2)第一名:3号选手 第二名:2号选手 第三名:1号选手。 第五题: (2)答案不唯一。 从图中可以看出笑笑踢毽子的个数最多,乐乐踢毽子的个数最少。 第六题: (1)6小时 (2)37.5摄氏度 (3)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摄氏度。 (4)从体温看,这个病人的病情逐渐好转。 完成练习六的5、6题,然后反馈交流,订正改错题。 完成拓展延伸题。 完成练习六的1、2、3、4题,然后反馈交流,订正改错题。 拓展延伸: 完成练习册上的题。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练习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