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饮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饮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百家汽车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饮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周敏 许玄 刘沙沙

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9年第15期

[摘要] 目的 探討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对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和饮食控制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2~10月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例,将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32例,采用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进行血糖监测,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血糖检测仪。在筛选访视和第 3个月随访时收集并完成患者相关资料采集。 结果 研究组血糖波动最大幅度、血糖漂移幅度均值及低血糖发生例次均小于对照组(P

[关键词] 2型糖尿病;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血糖自我监测;血糖;饮食

[中图分类号] R587.1;R473; ; ; ; ; [文献标识码] B; ; ; ; ;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9)15-0128-04

Application of scanning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 in blood glucose and diet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ZHOU Min XU Xuan LIU Shasha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0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canning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 on blood glucose control and diet control in type 2 diabetes. Methods Sixty-four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who were treated between February 2018 and October 2018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mong them, 32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monitored by scanning glucose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monitoring system and 32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blood glucose meters. Patients' data were collected and completed at screening visits and at the 3rd month follow-up. Results The maximum amplitude of blood glucose fluctuation, the mean value of blood glucose fluctua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hypoglycemia were lower in the study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numbers of days with blood glucose level meeting the standard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more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self-monitoring behavioral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the study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At 3 months’ follow-up, the TG, TC, HDL-C, and LDL-C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scanning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 can monitor blood sugar conveniently and timely, improve the enthusiasm and participation of patients to conduct blood glucose self-monitoring, and timely adjust the diet structure through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results, which is an effective means for monitoring and managing blood glucos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Key words] Type 2 diabetes; Scanning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 Blood glucose self-monitoring; Blood glucose; Diet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的疾病,除了常规的药物治疗外,仍需要进行长期的血糖监测[1],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以血糖自我监测为主[2]。合理的血糖自我监测可以及时观察血糖变化,以便患者对药物、饮食、运动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进而控制血糖水平甚至下调血糖水平[3-4],因此选择合适的血糖自我监测方式至关重要。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通过扫描传感器即可读取血糖数据[5-6],无需采血针,使用便捷,可获取最近8 h的葡萄糖数据和血糖变化趋势的预测,并可存储长达90 d的血糖数据,设计小巧便于携带。本研究选取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常规血糖仪作为对照,探讨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对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和饮食控制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10月在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例。纳入标准[7-9]:①经确诊符合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②年龄18~70岁;③了解试验目的、步骤,自愿参与试验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包括:①有可能影响血糖、血脂等指标检测的情况,例如伴有感染、手术、应激、心肺功能衰竭;②患者依从性差;③伴有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疾病者;④合并恶性肿瘤、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或脏器损伤者。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32例,采用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进行血糖监测,男17例,女15例,年龄34~67岁,平均(54.83±12.27)岁,糖尿病病程8个月~25年,平均病(12.54±3.04)年。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血糖检测仪,男16例,女16例,年龄36~70岁,平均(55.49±11.71)岁,糖尿病病程1~23年,平均(11.45±2.69)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2 方法

1.2.1 血糖监测; 研究组采用美国雅培公司生产瞬感辅理善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进行血糖监测,首诊医生制定诊疗方案,护理人员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患者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特点、操作流程、读取葡萄糖数据以及相关操作。对照组采用美国雅培公司生产的辅理善血糖仪,医生制定诊疗方案,护理人员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患者及家属血糖仪操作流程,血糖仪由医院统一提供。所有患者在初次访视后第3、7、14及30天随访,医护人员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诊疗方案,第3个月随访时收集并完成患者相关资料采集。

1.2.2 饮食控制; 初次随访时医护人员收集患者的病史、饮食习惯、运动习惯,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和糖尿病病情,为每位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营养师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饮食及运动方案,针对糖尿病患者开展日常饮食健康教育,指导患者的均衡膳食营养和运动健康。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鼓励患者维持健康饮食,调动患者家庭的监督与支持。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于筛选访视及3个月随访时采集相应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S)、血糖漂移幅度均值(MAGE)、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例次。

3个月随访时采集血糖自我监测行为评分和血脂指标。采用林佳慧修订的血糖自我监测行为量表[10-11],评价参与研究的2型糖尿病患者执行血糖自我监测的依从性、参与度以及积极性。该量表共10项内容,评分采用Likert 5级评分制,“完全没有做到”至“完全做到”五个等级分别代表1~5分,总分10~50分,用于评价血糖自我监测行为,总分越高表示患者血糖自我检测执行越为良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3个月随访时血糖相关指标比较

3个月访视,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糖波动最大幅度、血糖漂移幅度均值以及低血糖发生例次小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的血糖自我监测行为得分比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3个月访视时,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自我监测行为总分分别为(42.24±7.06)和(29.22±8.56)分,研究组患者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研究前后的血脂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初次访视时TG、TC、HDL-C、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随访时,研究组患者的TG、TC、HDL-C、LDL-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调查结果显示,全球约有4.25亿的糖尿病患者,到204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有近7亿。我国是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约1.14亿,其中2型糖尿病占85%~95%[12-13],因糖尿病所致死亡人數以及医疗费用支出日益增加,对社会及患者家庭的负担日趋严重[14]。目前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包括注射胰岛素、口服降糖药、饮食控制及运动锻炼等[15],目前无法从根本上治愈糖尿病,其治疗过程是终身、缓慢的,仍需要长期的血糖监测,控制糖尿病的进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维持血糖稳定是控制糖尿病的直接目标,血糖监测是实现该目标的有效手段,通过血糖仪监测的血糖数据,对现阶段药物剂量、膳食结构、运动模式及强度进行评估,进而做出相应调整[16-17]。根据《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年版)[18]中关于血糖监测的治疗原则,使用口服降糖药的患者,每周监测2~4次血糖;采用基础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治疗平均每周至少监测血糖3次;采用多次注射胰岛素或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平均每日至少监测血糖2次。对于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每日需要监测血糖至少4次[19]。虽然常规的血糖仪可以快速获取血糖数据,属于有创监测,不利于患者血糖自我检测的积极性。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操作简便、数据具有良好的准确性[20],结果观测方便快捷,可显示血糖波动趋势,并提供血糖波动预判的依据。

本研究研究组采用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进行血糖监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糖仪进行血糖监测,并根据血糖监测情况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构。经过90 d的观察,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值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可便捷、及时的监测血糖,提高患者血糖自我监测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并通过血糖监控结果及时调整饮食结构,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监测和管理的有效手段。由于本研究样本量及监测周期有限,需要进一步开展更大样本量以及更为长期的临床试验,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自我监测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 封玉琴,叶明浩,瞿华萍,等.上海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及影响因素[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6,(6):63-66.

[2] 吴佳玲,程康耀,吕伟波.自我血糖监测的国内外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护理杂志,2017,(21):35-39.

[3] 栗华,朱俊卿,谢晨.自我监测血糖在糖尿病自我管理中的作用与推广障碍[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0):2486-24.

[4] 贺彩玲.糖尿病患者日志在诊疗和自我管理中的作用效果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5,(5):601-602.

[5] 俞孝芳,张龙,张赛飞,等.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动态监测的组织液葡萄糖与毛细血管快速血糖的相关性[J].浙江医学,2018,40(11):1217-1220.

[6] Danne T,Nimri R,Battelino T,et al.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on use of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J]. Diabetes Care,2017,40(12):1631-10.

[7] 杜兆霖.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期间行个体化护理的应用效果[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 39(1):4-6.

[8] 张雪莲,黄希红.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在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20):42-43.

[9] 杨晶,李菁,周立新,等.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血糖波动现状的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 45(10):53-55.

[10] 宋欢,高明霞,柳韦华.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信念与血糖自我监测行为的相关性分析[J].护理学报,2016,23(18):12-16.

[11] 宋欢,高明霞,柳韦华.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自我监测行为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6, 43(23):4325-4327,4336.

[12] 汪会琴,胡如英,武海滨,等.2型糖尿病报告发病率研究进展[J].浙江预防医学,2016,(1):37-39.

[13] Cho NH,Shaw JE,Karuranga S,et al. IDF diabetes atlas:Global estimates of diabetes prevalence for 2017 and projections for 2045[J].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2018,138:271-281.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4] 白灵,刘金凤,周明群.床头贴心卡对住院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医患沟通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2015,15(15):245-247.

[15] 阚卫军,李清,刘红星,王苹,等.2型糖尿病治疗新进展[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13):1547-1550.

[16] 宋欢,高明霞,柳韦华.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信念与血糖自我监测行为的相关性分析[J].护理学报,2016,23(18):12-16.

[17] 吴佳玲,程康耀,吕伟波.自我血糖监测的国内外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护理杂志,2017,(21):35-39.

[18] 中华医学会.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年版)[J].糖尿病天地(临床),2016,10(5):205-218.

[19] 郭月环,陈晓莲,钟晓娟.德国罗氏血糖仪与日立71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糖测定结果比较[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19):96-97.

[20] 罕若林,周华丽.扫描式葡萄糖检测系统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0):19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