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
2019年安徽省⼴播电视⾏业职业技能竞赛复习⼤纲
(调幅⼴播、调频和电视⼴播、卫星传输)说明:
(1)本次考试分笔试和实操两⼤部分。
(2)笔试部分包括基础考核和专业考核。基础考核对应⼤纲中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专业考核对应⼤纲中的专业技能。(3)实操考核为调幅、调频(含CDR)和电视⼴播系统设备、卫星系统设备、仪器设备的操作使⽤和指标测量。1.基础理论1.1电⼯基础
(1)简单直流电路、复杂直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2)磁场、磁路及电磁感应;(3)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
正弦交流电是指它的⼤⼩和⽅向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的交流电
(⼀)周期交流电循环变化⼀周所需的时间,成为周期,⽤符号T表⽰,单位是秒(S)。(⼆)频率在⼀秒钟内交流变化的周期数,称为频率,⽤f表⽰,单位为赫,⽤符号Hz表⽰。由此可知,频率和周期互为倒数关系。即f=1/T 我国⼯业⽤电的标准为50Hz,因此,把50Hz的交流电⼜成为⼯频交流电。
交流电的电动势、电压、电流是随时间的变化⽽变化,因此,将交流电某⼀瞬间时的数值成为瞬时值,分别⽤⼩写字母e、u、i表⽰。将瞬时值中最⼤的数值称为最⼤值或者峰值,分别⽤⼤写字母加⾓标Em、Um、Im表⽰;交流电在⼀个周期内必然会出现两次最⼤值(⼀次正值与⼀次负值)和两次零值。(4)正弦交流电路的计算;(5)三相交流电路;
(6)单相半波、全波整流,桥式整流,三相半波、三相桥式全波整流;(7)电⼯测量的基本知识;(8)谐振电路;
(9)互感耦合电路及变压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电动机;(10)分贝的概念及计算⽅法。
分贝(decibel)是量度两个相同单位之数量⽐例的计量单位,主要⽤于度量声⾳强度,常⽤dB表⽰。分贝是较常⽤的计量单位。可表⽰为:
1、表⽰功率量之⽐的⼀种单位,等于功率强度之⽐的常⽤对数的10倍。2、表⽰场量之⽐的⼀种单位,等于场强幅值之⽐的常⽤对数的20倍。3、声压级的单位,⼤约等于⼈⽿通常可觉察响度差别的最⼩分度值。
1.2计算机基础(1)计算机的组成;
主要分为五个部分: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设备,输出设备。
(2)计算机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便⽤户、管理和控制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系统软件(或程序集合)。1、windows操作系统2、UNIX操作系统3.iso 系统
(3)数据库基础知识;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是由数据库及其管理软件组成的系统。数据库系统⼀般由4个部分组成:(1)数据库
(database,DB)是指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可共享的数据的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定的数学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具有较⼩的冗余,较⾼的数据独⽴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户共享。(2)硬件:构成计算机系统的各种物理设备,包括存储所需的外部设备。(3)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应⽤程序。(4)⼈员第⼀类为系统分析员和数据库设计⼈员:第⼆类为应⽤程序员,负责编写使⽤数据库的应⽤程序。第三类为最终⽤户,他们利⽤系统的接⼝或查询语⾔访问数据库。第四类⽤户是数据库管理员(data base administrator,DBA),负责数据库的总体信息控制。(4)计算机⽹络基础知识;
计算机⽹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络操作系统,⽹络管理软件及⽹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 [1]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5)互联⽹络在⼴播电视领域的应⽤。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电⼦技术的不断突破,⽹络技术得到不断的发展。
信息的传播直接影响到公众的⽣活,⽽⽹络技术以及⼴播电视都是传播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计算机⽹络可以将各个链路上的资源进⾏共享。随着多媒体业务的不断拓展,伴随的相关技术不断成熟,⽹络技术在⼴播电视业务中也得到开拓。1.3电波传播知识(1)电场、磁场概念;
磁场是⼀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磁场不是由原⼦或分⼦组成的,但磁场是客观存在的。磁场具有波粒的辐射特性。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体间的相互作⽤就是以磁场作为媒介的,所以两磁体不⽤接触就能发⽣作⽤。电流、运动电荷、磁体或变化电场周围空间存在的⼀种特殊形态的物质。由于磁体的磁性来源于电流,电流是电荷的运动,因⽽概括地说,磁场是由运动电荷或电场的变化⽽产⽣的。⽤现代物理的观点来考察,物质中能够形成电荷的终极成分只有电⼦(带单位负电荷)和质⼦(带单位正电荷) [1] ,因此负电荷就是带有过剩电⼦的点物体,正电荷就是带有过剩质⼦的点物体。运动电荷产⽣磁场的真正场源是运动电⼦或运动质⼦所产⽣的磁场。例如电流所产⽣的磁场就是在导线中运动的电⼦ [2] 所产⽣的磁场。
电场是电荷及变化磁场周围空间⾥存在的⼀种特殊物质。电场这种物质与通常的实物不同,它不是由分⼦原⼦所组成,但它是客观存在的,电场具有通常物质所具有的⼒和能量等客观属性。电场的⼒的性质表现为:电场对放⼊其中的电荷有作⽤⼒,这种⼒称为电场⼒。电场的能的性质表现为:当电荷在电场中移动时,电场⼒对电荷做功(这说明电场具有能量)。(2)⽆线电波及形成;
⽆线电波是指在⾃由空间(包括空⽓和真空)传播的射频频段的电磁波。⽆线电波的波长越短、频率越⾼,相同时间内传输的信息就越多。⽆线电波在空间中的传播⽅式有以下情况:直射、反射、折射、穿透、绕射(衍射)和散射。电磁波的⼀种。频率⼤约为 10KHz~30,000,000KHz,或波长30000m~10µm的电磁波,由于它是由振荡电路的交变电流⽽产⽣的,可以通过天线发射和吸收故
称之为⽆线电波。电磁波包含很多种类,按照频率从低到⾼的顺序排列为:⽆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及γ射线。⽆线电波分布在3Hz到3000GHz 的频率范围之间。在不同的波段内的⽆线电波具有不同的传播特性。频率越低,传播损耗越⼩,覆盖距离越远,绕射能⼒也越强。但是低频段的频率资源紧张,系统容量有限,因此低频段的⽆线电波主要应⽤于⼴播、电视、寻呼等系统。
⾼频段频率资源丰富,系统容量⼤。但是频率越⾼,传播损耗越⼤,覆盖距离越近,绕射能⼒越弱。另外,频率越⾼,技术难度也越⼤,系统的成本相应提⾼。(3)⽆线电波传播与极化;
对于⾃由空间,在⾃由空间中由于没有阻挡,电波传播只有直射,不存在其他现象。⽽对于⽇常⽣活中的实际传播环境,由于地⾯存在各种各样的物体,使得电波的传播有直射、反射、绕射(衍射)等,另外对于室内或列车内的⽤户,还有⼀部分信号来源于⽆线电波对建筑的穿透。这些都造成⽆线电波传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增⼤了对电波传播研究的难度。
线极化波⼜有⽔平极化波和垂直极化波之分。电场的两个分量没有相位差(同相)或相位差为180度(反相)时,合成电场⽮
量是直线极化。当电场强度⽅向垂直于地⾯时,此电波就称为垂直极化波;当电场强度⽅向平⾏于地⾯时,此电波就称为⽔平极化
(4)中、短波、超短波电波传播特点。
中波传播⽩天天波衰减⼤,被电离层吸收,主要靠地波传播,夜晚天波参加传播,传播距离较地波远,它主要⽤于船舶与导航通信,波长为2000—200m 的中波主要⽤于⼴播。
短波传播有地波也有天波。但由于短波的频率较⾼.地⾯吸收强烈,地表⾯波衰减很快,短波的地波传播只有⼏⼗公⾥。天波在电离层中的损耗减少,常利⽤天波进⾏远距离通信和⼴播。但由于电离层不稳定,通信质量不佳,短波主要⽤于电话电报通信,⼴播及业余电台。
超短波传播由于超短波频率很⾼,⽽地波的衰减很⼤,电波穿⼊电离层很深乃⾄穿出电离层,使电波不能反射回来,所以不能利⽤地表⾯波和天波的传播⽅式,主要⽤空间波传播。超短波主要⽤于调频⼴播、电视,雷达、导航传真、
中继、移动通信等。电视频道之所以选在超短波(微波及分⽶波)波段上,主要原因是电视需要较宽的频带(我国规定为8Mllz)。如果载频选得⽐较低,例如选在短波波段,设中⼼频率fo=20MHz,则相对带宽f/fo=8/20=40%。这么宽的相对带宽会给发射机、天馈线系统、接收机以及信号传输带来许多困难,因此选超短波波段,提⾼载频以减⼩相对带宽。1.4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输送电磁能的线状结构的设备。⽤来把载有信息的电磁波,沿着传输线规定的路由⾃⼀点输送到另⼀点。传输线指的是能够传输电信号的连接器。
1.5⾼频功率放⼤器⼯作原理,功率合成与分配原理
⾼频功率放⼤器⽤于发射机的末级,作⽤是将⾼频已调波信号进⾏功率放⼤,以满⾜发送功率的要求,然后经过天线将其辐射到空间,保证在⼀定区域内的接收机可以接收到满意的信号电平,并且不⼲扰相邻信道的通信。⾼频功率放⼤器是通信系统中发送装置的重要组件。按其⼯作频带的宽窄划分为窄带⾼频功率放⼤器和宽带⾼频功率放⼤器两种,窄带⾼频功率放⼤器通常以具有选频滤波作⽤的选频电路作为输出回路,故⼜称为调谐功率放⼤器或谐振功率放⼤器;宽带⾼频功率放⼤器的输出电路则是传输线变压器或其他宽带匹配电路,因此⼜称为⾮调谐功率放⼤器。⾼频功率放⼤器是⼀种能量转换器件。1.6模拟信号数字化的基本理论(1)取样定理;(2)量化与量化误差;
(3)信噪⽐、量化级数与每个样值的⽐特数之间的关系。1.7技术安全(通⽤)(1)设施安全要求
地市所属发射台应达到⼆级保障要求,机房温度、湿度、防尘、静电防护、接地、布线及外部环境等应符合《中、短波⼴播发射台设计规范》(GYJ 34)、《电视和调频⼴播发射(转播)台(站)设计规范》(GY 5062)的有关规定,满⾜设备安全运⾏要求;机房应采取必要的防⿏、防⾍等措施。对机房等播出相关的重点部位应设置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天线区宜安装红外报警系统。发射台防护围墙、防雷
接地系统、通风采暖或空调系统的配置应符合《中、短波⼴播发射台设计规范》(GYJ 34)《电视和调频⼴播发射(转播)台(站)设计规范》(GY5062)的有关规定。(2)技术安全措施
⽆线发射台应具有⼀定的防御⾃然灾害能⼒,应根据当地地质、⽓候特点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宜建⽴应急、灾备播出机制,当发⽣特别重⼤灾害或突发事件,应能够尽快恢复重要节⽬的播出。(3)停送电、开关机和巡视设备的安全规定和要求
停送电、开关机和巡视设备的安全规定中要求:⾼压设备发⽣接地故障时,⼈体距接地点的安全距离:室内应⼤于4m;室外应⼤于8m,进⼊上述范围的⼈员应穿绝缘靴。如果⼿要接触设备外壳或构架还应戴绝缘⼿套。(4)测量和试验⼯作的安全规定(5)电⼒电缆和架空线路⼯作安全规定
停电的安全措施完成后,应⽴即在已停电的线路开关处悬挂“禁⽌合闸,线路上有⼈⼯作!”的标⽰牌。线路上多组⼈员同时进⾏⼯作时,标⽰牌的数量应与⼯作班组数相同。严禁约时停、送电。⼯作结束后,⼯作负责⼈做完质量检查,拆除所有的接地
线,全部⼯作⼈员离开⼯作现场后,⽅可申请送电。⼀经申请送电,线路即视为带电,任何⼈不得再登杆⼯作,如需要再进⾏⼯作,应重新办理停电⼿续。(6)带电⼯作的安全规定和要求
(1)⼯作中应有专⼈监护,使⽤的⼯具必须带绝缘柄,严禁使⽤锉⼑,⾦属尺和带⾦属物的⽑刷,⼿掸等⼯具。(2)⼯作应站在⼲燥的绝缘物上进⾏,并戴⼿套和安全帽,且必须穿长袖⾐服。(3)作低压接护线⼯作应随⾝携带低压试电笔。(4)⾼,低压线路同杆架设,应采取防⽌误碰带电⾼压线路的措施。(5)上杆前应分清⽕线,地线,路灯线,并选好⼯作位置。断开导线时,应先断⽕线,后断地线;搭接导线时的顺序与之相反。⼈体不得同时接触2根线头。(7)本单位应急备播⽅案
1、值班⼈员确保出现异常情况时,⼯作⼈员在现场。⼀⽅⾯联系技术⼈员,另
⼀⽅⾯进⾏处理。 2、信号源出现中断,应⽴即按照信号源优先顺序切换备份信号源:信号源内容出现异常,应⽴即切换⾄备份信号源或试机信号。3、激励器⽆
功率输出时,应及时切换备⽤激励器:⽆备⽤激励器应及时倒换备机。4、发射机出现其它故障⽽⽆功率,过荷解除⽆法恢复时,要⽴即果断倒备机。 5、同轴开关倒换时,严禁在天线不到位时开机,如同轴开关故障应及时短接馈管降功率应急播出。6、外电⾼压缺相或中断时,如不能⾃动倒换应及时⼿动千预进⾏⾼压倒换。7、外电正常低压⽆输出时,如不能⾃动倒换应及时⼿动⼲预进⾏低压倒换。
8、在天⽓灾害中,如雷电等造成某⼀发射设备发⽣损毁,短时⽆法恢复播出时,应切断电源,⽴即启⽤备份发射系统,替代播出。1.8⼴播电视管理相关法规
(1)《⼴播电视管理条例》(令第228号);(2)《⼴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总局令第62号);(3)《⼴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相关实施细则。1.9⽆线电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民共和国⽆线电管理条例》(、令第128号);(2)《⼴播电视⽆线传输覆盖⽹管理办法》(总局令第45号);(3)《刑法》、《治安处罚法》中有关⽆线电违法⾏为处罚条款。
《刑法》第28“扰乱⽆线电通讯管理秩序罪”的相关内容修订为:“违反国家规定,擅⾃设置、使⽤⽆线电台(站),或者擅⾃使⽤⽆线电频率,⼲扰⽆线电通讯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
《中华⼈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该法第⼆⼗⼋条对⽆线电违法⾏为做出了处罚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故意⼲扰⽆线电业务正常进⾏的,或者对正常运⾏的⽆线电台(站)产⽣有害⼲扰,经有关主管部门指出后,拒不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的,处五⽇以上⼗⽇以下拘留;情节严重的,处⼗⽇以上⼗五⽇以下拘留。”1.10数字视⾳频处理技术(11)标清电视、⾼清电视定义
标清电视,是指分辨率达到720x576像素的标准,但还不⾜以称为⾼分辨率(High Definition)的电视系统。⾼清晰度电视源于“数字电视”技术,采⽤数字信号,拥有最佳的视频、⾳频效果。有三种显⽰格式,分别是:720P,1080 i,1080P(12)⾳视频信号的数字化
⾳视频信号的扫描、取样、量化和编码。(13)⾳视频压缩编码技术
将⾳视频采样数据压缩成⾳视频码流,从⽽降低⾳视频的数据量。有利于传输和运⽤。(14)⾳视频码流复⽤技术
复⽤器——将多个单节⽬TS流或多节⽬TS流,复接为⼀个包含这些码流内容的多节⽬TS流。⼀般,复⽤器还提供PID、
Service ID、Tansport ID、SI、PSI的映射和⽣成等功能。(15)数字视⾳频接⼝的类型和关键参数
数字视频接⼝的类型主要有HDMI,SDI,DVI。HDMI意思是⾼清晰度多媒体接⼝,是⼀种数字化视频/⾳频接⼝技术,适合⾳视频传输的专⽤型数字化接⼝,可同时传送视频和⾳频信号,这也是最常见的⼀种视频接⼝类型。SDI接⼝是“数字分量串⾏接⼝”。串⾏接⼝是把数据的各个⽐特以及相应的数据通过单⼀通道顺序传送的接⼝。DVI是电脑中最常⽤的接⼝,DVI可以传输数字信号,不⽤再进过数模转换。数字⾳频:1.S/PDIF(Sony/Philips Digital Interface,索尼和飞利浦数字接⼝)是由SONY公司与PHILIPS公司联合制定的⼀种数字⾳频输出接⼝。2.数字同轴(Digital Coaxial)是利⽤S/PDIF接⼝输出数字⾳频的接⼝。
光纤(Optical)以光脉冲的形式来传输数字信号,其材质以玻璃或有机玻璃为主。
光纤同样采⽤S/PDIF接⼝输出,其是带宽⾼,信号衰减⼩,常常⽤于连接DVD 播放器和AV功放,⽀持PCM数字⾳频信号、Dolby以及DTS⾳频信号。
1.11卫星⼴播电视信号的数字调制传输(1)数字调制技术基础(2)DVB-S标准(3)DVB-S2标准
1.12卫星⼴播电视数字传输中的关键技术(1)数字传输中的噪声失真(2)误码对数字⾳视频信号的影响(3)能量扩散技术
(4)常⽤传输差错控制编码(5)卷积和交织(6)字节到符号映射
(7)⼴播电视数字传输质量评价关键指标1.13⼴播电视信号节传基础(1)光纤传输基础、SDH光纤传输
光纤的原材料以玻璃为主,光纤通讯有良好的特性,如:保密性、容量⾼、速率⾼等。光纤线路传输特性的基本参数:包括损耗、⾊散、带宽、截⽌波长、模场直径。基本光纤系统的构架及其功能介绍:1.发送单元:把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2.传输单元:载送光信号的介质;3.接收单元:接收光信号并转换成电信号;4.连接器件:连接光纤到光源、光检测以及其它光纤。SDH是⼀种将复接、线路传输及交换功能融为⼀体、并由统⼀⽹管系统操作的综合信息传送⽹络,是美国贝尔通信技术研究所提出来的同步光⽹络(SONET)。
不仅适⽤于光纤也适⽤于微波和卫星传输的通⽤技术。可以传话⾳、⽂字、数据、图像和视频等。(2)微波传输基础、SDH微波传输
微波通信(Microwave Communication),是使⽤波长在0.1毫⽶⾄1⽶之间的电磁波——微波进⾏的通信。该波长段电磁波所对应的频率范围是300 MHz(0.3 GHz)~3THz。与同轴电缆通信、光纤通信和卫星通信等现代通信⽹传输⽅式不同的是,微波通信是直接使⽤微波作为介质进⾏的通信,不需要固体介质,当两点间直线距离内⽆障碍时就可以使⽤微波传送。利⽤微波进⾏通信具有容量⼤、质量好并可传⾄很远的距离的特点,因此是国家通信⽹的⼀种重要通信⼿段,也普遍适⽤于各种专⽤通信⽹。它介于⽆线电波和红外线之间,⼜可分为分⽶波、厘⽶波、毫⽶波、亚毫⽶波。微波通信系统由发信机、收信机、天馈线系统、多路复⽤设备、及⽤户终端设备等组成。
SDH微波:最新的微波通信设备,其数字系列标准与光纤通信的同步数字系列(SDH)完全⼀致,称为SDH微波。DH微波传输系统的⽹络管理(Network management of SDH microwave transmission system),指的是对SDH传输管理⽹络的管理系统和管理软件。SDH微波传输系统的⽹络管理可归⼊SDH传输管理⽹络的⼀个管理⼦⽹络。
(3)⼴播电视信号的IP化传输
现有的传输架构已经⽆法满⾜系统的发展要求,IP架构采⽤的是标准的封装模式,能够确保数据在不同平台之间的⾼效传输,使得⼴播电视系统可以在⾯对不同的观众时,提供更加可靠的节⽬分发,对当前单相传播的缺陷进⾏弥补和改
善,提升⾃⾝的竞争⼒。IP化的视⾳频传输主要是在对信号进⾏IP封装后,通过以太⽹传输,可以利⽤⼀根以太⽹线完成信号的传输,与SDI架构相⽐系统更加简单,功耗有所下降,⽽且传输距离远、可靠性⾼,也能够实现授权访问,具有相当显著的优势。
1.14电波传输基础(1)电波传播理论(2)天线的基础知识1.15安全播出
(1)《⼴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电总局令第62)号(2)《⼴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电视中⼼实施细则(3)安全播出保障涉及的主要⽅⾯(4)重⼤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建设2.专业知识
2.1调幅⼴播(中、短波⼴播)
(1)什么是调幅,屏调、PDM、PSM、数字调幅、M2W调制原理
调幅(Amplitude Modulation,AM)。调幅也就是通常说的中波,范围在530---1600KHz。调幅是⽤声⾳的⾼低变为幅度的变化的电信号。
(2)发射台的组成:发射机、天线馈线、节⽬源、供配电、监控系统、冷却系统等
(3)屏调、PDM、PSM调制、数字调幅DX系列、M2W发射机的基本组成、⼯作原理和主要元器件的作⽤(4)发射机的主要技术指标及停、劣播界限
数字调幅中波⼴播发射机的监测显⽰电路可以按对故障的处理⽅式分解归类,根据处理⽅式的不同。外部连锁、门连锁、电缆连锁故障、风机温度故障、⾼压电源过压、⾼压电源供电(相位不平衡)故障、B+、B-稳压器故障、射频输出监测板+5VDC、-5V DC电源故障
停播的定义:凡由于⼴播电视设备发⽣故障或⼈为操作不当造成播出节⽬
中断,或其播出效果相当于节⽬中断者,均作为停播。劣播的定义:在⼴播电视节⽬播出过程中,由于设备故障或操作不当等原因造成显著影响节⽬播出效果,但未达到停播界限者,均作为劣播。(5)发射机指标调整、测试、运⾏、维护和故障处理
(6)发射机输⼊、输出功率、整机效率、调制信号⼀周期的平均功率的计算(7)常⽤天馈线的形式、结构、特点、主要技术参数及⼯作原理
(8)了解数字中、短波⼴播的技术特征、优点和传输系统基本构成(9)中波同步⼴播:基本概念、主要技术指标、同步⼴播发射系统组成(10)数字调幅⼴播系统优点、制式、发射系统组成2.2调频⼴播
(1)调频⼴播的特点
由于FM系统的抗⼲扰性能⽐振幅调制系统的性能强,同时FM信号的产⽣和接收⽅法也并不复杂,故 FM系统应⽤⼴泛。FM信号的传输带宽⽐调幅(AM)的宽得多,因此FM系统抗噪性能要优于AM系统抗噪性能。缺点:FM系统的频带宽度⽐振幅调制宽得多,因此系统的有效性差。传输距离短。
(2)调频制式(3)调频⽴体声制式
(4)调频⼴播发射机(单声道、⽴体声)组成、⼯作原理和主要元器件的作⽤
(5)调频⼴播发射机(单声道、⽴体声)系统主要技术指标及停、劣播界限(6)调频⼴播发射机(单声道、⽴体声)系统指标调整、测试、运⾏、维护和故障处理
(7)常⽤调频⼴播天馈线的型号、结构、特点、主要技术参数及⼯作原理(8)了解数字⾳频⼴播的技术特征、优点和传输系统基本构成
数字⾳频⼴播的技术特征:⼴播数字化的技术基础是数字⾳频⼴播技术。
数字⾳频⼴播是继调幅和调频⼴播之后的第三代⼴播,它全部采⽤最新的数字处理⽅式进⾏⾳频⼴播,有杜⽐降噪功能,具有失真⼩、噪⾳低、⾳域定位准的特点。
数字⾳频⼴播的优点:①抗⼲扰和噪声的能⼒强,⽆失真与噪声积累,
传输质量⾼。②传输可靠性⾼。③发射机功率可以降低。④节约频谱。⑤数字信号便于处理、存储、交换,便于和计算机等联接。数字信号容易延时和加扰。数字信号经过适当处理,可以通过计算机⽹络实现互联和资源共享。⑥便于实现多媒体⼴播。⑦数字化产品体积⼩、重量轻、功耗省、可靠性⾼、多功能和智能化。。传输系统基本构成:
(9)调频同步⼴播:基本概念、主要技术指标、同步⼴播发射系统组成(10)CDR数字⾳频⼴播技术特征优点和传输系统基本构成
CDR数字⾳频⼴播技术特征:1.针对调频和中波调幅优化的系统传输⽅案,2.灵活的频谱配置3.结构采⽤更⾼效的信道编码算法(LDPC)4.⽀持逐步演进的系统架构集成5.⾃主知识产权的信源编码算法(DRA)
有点:1.在保持基础设施和频率划分不变,尽量不⼲扰现有模拟⼴播的情况下,利⽤现有模拟⼴播频道之间的空闲频率资源进⾏数字⾳频⼴播,⼴播提供商和⽤户都可以平滑地过渡到数字⼴播
2.采⽤HD Radio技术,FM⼴播可以达到接近CD⾳质,AM⼴播的⾳质可以达到接近现有模拟FM⽴体声⾳质3.采⽤的数字传输技术,可以有效地消除多径、多普勒频移以及突发噪声等其他⼲扰对接收质量的影响
4.为更⾼级的数据和⾳频业务的产⽣提供了可能,如环绕⽴体声节⽬、⾳频节⽬点播、⾳频节⽬的存储/重放等传输系统基本构成:
2.3电视⼴播
(1)地⾯模拟电视⼴播发射机组成、⼯作原理和主要元器件的作⽤地⾯模拟电视⼴播发射机组成
(2)地⾯数字电视⼴播发射机组成、⼯作原理和主要元器件的作⽤地⾯数字电视发射机主要由8个部分组成:调制器、⾃动切换与激励放⼤单元、末级功放单元、主控单元、电控及配电单元、开关电源、⽆源部件、冷却系统。(3)电视调制技术:VSB-AM、PSK、QAM、OFDM等调制原理及特点(4)电视⼴播发射机系统主要技术指标及停、劣播界限
停播的定义:凡由于⼴播电视设备发⽣故障或⼈为操作不当造成播出节⽬中断,或其播出效果相当于节⽬中断者,均作为停播。劣播的定义:在⼴播电视节⽬播出过程中,由于设备故障或操作不当等原因造成显著影响节⽬播出效果,但未达到停播界限者,均作为劣播。
(5)电视⼴播发射机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调整、测试、运⾏、维护和故障处理(6)常⽤电视⼴播天馈线系统的形式、结构、特点、主要技术参数及⼯作原理2.4卫星通信基础
(1)卫星通信原理
(2)⼴播卫星通信系统组成(3)⼴播卫星有效载荷指标体系
(4)⼴播卫星电波传播特点及相关技术应⽤(5)⼴播卫星常见⼲扰及应对
(6)⼴播电视卫星传输链路估算和系统设计2.5卫星⼴播电视传输技术
(1)同步卫星的基本概念及卫星有效载荷的主要参数(2)DVB-S卫星传输系统的组成及基本原理(3)地球站上⾏系统⼯作原理与链路构成(4)地球站卫星接收系统(5)卫星传输系统常见⼲扰(6)卫星⾬衰、⽇凌
(7)⼴播电视卫星传输链路计算
(8)卫星传输系统主要指标的测量及有关技术标准2.6⼴播电视地球站通⽤技术设施的原理及维护(1)卫星天线(2)⾼功放(3)上变频器(4)调制器
(5)常⽤节⽬源引接设备
2.7⼴播电视卫星地球站安全播出管理
(1)国家⼴播电影电视总局令第62号《⼴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及卫星⼴播电视地球站实施细则(2)⼴播电视卫星传输地球站环境、节⽬源配置、卫星传输设备和辅助设施要求3.专业技能3.1测量仪器的使⽤
⾳频信号发⽣器/分析仪(如:AP 2722、R&S UPV) 、调幅度测试仪(如:R&S FMAB)、频谱分析仪(如:Keysight
N9020A、N9030B)、调制度测试仪(如:R&S FMAB、R&S ETL)、CDR调制误差率分析仪(如:Keysight N9020A、N9030B、R&S ETL)、视频信号发⽣仪(如TG700)、视频测量仪(如VM700)、码流发⽣/分析仪(如 MTS430、DVM400)、⽹络分析仪(如Keysight 5071)、频率计(如Keysight 53230、53132)、功率计(如Keysight N1912)、电能质量分析仪3.2调幅⼴播发射系统信号的测量
调幅⼴播发射机信噪⽐、⾳频频率响应、谐波失真、杂散发射、载波跌落等指标的基本测试⽅法3.3调频⼴播发射系统信号的测量
调频⼴播发射机载波频率允许偏差、寄⽣调幅噪声、导频频率偏差、S信号中38kHz残留分量、失真、频率响应、信噪⽐、左右声道分离度等指标的基本测试⽅法3.4调频频段数字⾳频⼴播(CDR)发射系统信号的测量
调频频段数字⾳频⼴播(CDR)发射机频率准确度、相位噪声、带内频谱符合性、⼦带间功率均匀性、带外杂散、射频有效
带宽、峰值平均功率⽐、调制误差率(MER)等指标的基本测试⽅法3.5电视⼴播发射系统信号的测量
地⾯模拟电视⼴播发射系统输出信号功率、邻频道内外⽆⽤发射功率、图像载频、伴⾳/图像载频偏差及功率⽐、视频信号指标、伴⾳调制能⼒、⾳频信号指标等基本测试⽅法
地⾯数字电视⼴播发射系统输出信号功率(含稳定度)、⼯作频率(含准确度)、本振相位噪声、信号带肩、带内不平坦度、带外频谱特性(频谱模板)、调制误差率、邻频道内外发射功率、节⽬码流分析等基本测试⽅法3.6系统故障排查应急处置3.7测量仪器的使⽤
频谱分析仪(如安捷伦E4440)、信号发⽣器(如R/S SML)、码流分析仪(如R/S DVM400)、测试接收机(如Scopus)、波形监视器(如TEK WFM7200)3.8卫星发射射频信号的测量
传输速率、调制⽅式、FEC、输出功率、⼯作频率、发射功率稳定度、带内平坦度、三阶互调、-3dB带宽、-30dB带宽、杂散(带内)、杂散(带外)、频率偏差、相位噪声(@1kHz)等指标的基本测试⽅法3.9数字视频与码流分析的测量
(1)PCR总抖动、PTS重复间隔、PCR重复间隔、PAT重复间隔、PMT重复间隔、码率等指标的基本测试⽅法
(2)信号幅度、上升时间(20%-80%)、下降时间(20%-80%)、上升和下降时间差、抖动(100kHz滤波器)、上升沿过冲、下降沿过冲、直流偏置等指标的基本测试⽅法3.10卫星接收信号的测量
(1)输⼊L-BAND的RF频率适应范围、捕捉信号的频率范围、输⼊电平的适应范围、输⼊反射损耗、LNB极化切换电压范围、符号率、Eb/No门限值等卫星接收射频测量⽅法
(2)卫星数字电视接收接收设置与节⽬监测3.11系统故障排查应急处置附录参考标准
(1)GY/T 225-2007《中、短波调幅⼴播发射机技术要求和测量⽅法》(2)GY/T 169-2001《⽶波调频⼴播发射机技术要求和测量⽅法》(3)GY/T 154-2000《调频同步⼴播系统技术规范》
(4)GD/J 059-2014《调频频段数字⾳频⼴播⾳频编码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法》
(5)GD/J 060-2014《调频频段数字⾳频⼴播复⽤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法》(6)GD/J 061-2014《调频频段数字⾳频⼴播激励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法》(7)GD/J 062-2014《调频频段数字⾳频⼴播发射机技术要求和测量⽅法》(8)GD/J063-2014《调频频段数字⾳频⼴播专业接收解码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法》(9)GY/T 177-2001《电视发射机技术要求和测量⽅法》
(10)GB 20600-2006《数字电视地⾯⼴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11)GB/T 28435-2012《地⾯数字电视⼴播发射机技术要求和测量⽅法》(12)GY/T 5088-2013《电视和调频⼴播发射天馈线系统技术指标及测量⽅法》射频(13)《C频段卫星电视接收站通⽤规范》(GB/T 11442)(14)《卫星数字电视⼴播信道编码和调制标准》(GB/T 17700)(15)《卫星数字电视上⾏站通⽤规范》(GY/T 146)(16)《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站通⽤技术要求》(GY/T147)
(17)《卫星数字电视接收机技术要求》(GY/T148)
(18)《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站测量⽅法——系统测量》(GY/T149)
(19)《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站测量⽅法——室内单元测量》(GY/T150)(20)《卫星数字⼴播电视地球站运⾏维护规程》(GY/T 182)⾳视频
(1)《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信息的通⽤编码第1部分:系统》( GB/T 17975.1)(2)《数字电视图象质量主观评价⽅法》(GY/T 134)
(3)《电视中⼼播控系统数字播出通路技术指标和测量⽅法》(GY/T 165)(4)《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编码器、解码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法(GY/T 212)(5)《数字电视复⽤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法》(GY/T 226)(6)《⼴播电视先进⾳视频编解码第1部分:视频》(GY/T257.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