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里的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 默读课文,能够联系课题,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写的事情。 3. 掌握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4. 能从文中找到关键语句,理解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感受作者在课文中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刨根问底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能从文中找到关键语句,理解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感受作者在课文中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刨根问底的精神。 教学准备
冯至的生平事迹,《表里的生物》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表”, 计量和指示时间的机械或电子的精密仪器。表里面是不可能有生物的,可在小时候的“我”看来却是有生物的。
课文紧紧围绕“表里的生物”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好奇,又善于思索的儿童的内心世界。让我们读一读这篇妙趣横生的文章吧!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第16课《表里的生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想想作者在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主要讲了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三、字词学习 1.读一读
嘀嗒 蝎子 蟋蟀 蝈蝈 蝉
2. 写一写
脆 拦 怖 玻 璃 蟋 蟀 3. 字词解释
洪亮:(声音)宏大,响亮。本课指钟楼的钟响起。
恐怖:感到可怕而畏惧。本课指“我”听父亲说表里有蝎子,以为蝎子是一种很恐怖的东西。
神秘:难以捉摸;高深莫测。 轻易:随随便便;轻率。
拒绝:不答应,明确地表示不愿意做或不愿意。 和谐: 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清脆: 声音清亮好听。
证实: 用人物、事实来表明或断定、证明。 钵(bō): 一种盛物品的器具。 唯恐: 唯独害怕(担心)。 单调: 单一;重复而缺少变化。 四、边读边思,体会情感
1. 指名读课文, 同学互评: 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2.自由读课文,想想作者在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主要讲了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3.文中出现了哪两个人物? ——“我”和爸爸。
4. 课文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我”和父亲的对话描写; ——“我”的心理描写。
5.默读课文,划分段落,说说每部分讲了什么?
① 第一层:1~6段:写“我”小时候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猜想父亲的表里有个生物关在里面。
② 第二层:7~18段:写父亲打开表盖让”我“看到了里面,并告诉我里面有个小蝎子,不能动。他的话证实了”我“的猜测。
③ 第三层:19~21段 “我”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这件事。 6. 在第一自然段中,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看法?
我”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鸟叫、狗吠、虫唱、钟声、琴声“这一系列的事实,然后通过自己的思考总结出来的结论。
第一段段意:写小时候“我”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7. 阅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段末句子是什么句呢?作者这样写表现了作者的什么品质呢?
段末句子是反问句。确信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表现了作者小时候是一个善于思考、善于观察的孩子。作者通过自己在生活中对发声事物的观察,得到了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的结论。 8.一天,我对父亲说: “ 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父亲立刻把我的手拦住了,他说: “ 只许听,不许动。” 停了一会儿,他又添上一句: “ 小孩儿不许动表。”
红色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含义?
语言描写:爱听这声音,想伸手摸一摸。父亲不允许“我”动,但是越不许“我”动,“我”的手指越想动,但是“我”不敢,因此心里很痛苦。
听到表声后,“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同时也证明了“我”是个好奇心强的孩子。
9.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 这句话采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心理描写。父亲的阻止不仅没有让“我”打消念头,反而觉得更加“神秘”。对表的好奇也与日俱增。可以看出“我”是个好奇心极强的孩子。
10.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心理描写。这个推断在“我”看来是顺理成章的。读到这里我们自然感到“我”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是那样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真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
11. 从课文中的哪些描写可以看出“我”对父亲的表充满好奇心?找一找用“ ”画出来。
可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走动,并且它坚硬的表盖里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滴答,滴答……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我对父亲说:“我爱听这表的声音。”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 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也一天比一天增加。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 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
12. 父亲再三禁止“我”不许动表,通读课文,找一找这样的话,用“ ”画出来。
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只许听,不许动。 小孩儿不许动表。
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 这就是叫你只许看,不许动。 五、主旨分析
课文通过写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六、课外拓展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描写人物的语言,不但要求做到个性化,而且还要体现出人物说话的艺术性。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言为心声”,不同思想、不同经历、不同地位、不同性格的人,其语言也是不同的。鲁迅曾说过:“如果删掉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能够让读者从“各人有特色的
谈话”中来“推见每个说话人”,这便是成功的语言描写。 如何使人物的语言成为人物形象塑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呢?
其一,语言要能显示人物的身份、职业、地位、经历。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行话运用适当,人物的身份便自然而然得到了介绍。
其二,语言描写要能够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是思想的直接体现,读者应该从人物独白中清楚地看到人物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行为的动机等等。而人物之间的对话,则应该随着情节的开展逐步表现不同性格的人物不同的感情,显示人物之间的内心交流。
其三,语言描写要性格化,符合人物的身份。要在描摹语态,叙写对话过程中表现出“这一个”的个性特征来。诸如阿Q的精神胜利,孔乙己的腐迂。做到从“有特色的谈话中”来“推见每个说话人”的具体性格。
其四,语言描写还应用来预示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或通过语言描写介绍环境或时代背景,或借人物之口作议论以深化主题,使语言描写成为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 【板书设计】
渴求知识,
表里的生物【教学反思】 不足之处
猜想有个生物关在表里 证实表里有个蝎子
不断探索, 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
教学不够灵活有效,教学机智有待提高。 改进措施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把爱注入学生心田,具体通过教学环节中的动作、语言、表情、姿态乃至眼神传递给学生,才能使学生体验到亲切、温馨、幸福的情感,因此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学生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起进一步求知的意念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