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优华占在大丰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王加凤
【摘 要】荃优华占系荃银高科用荃9311A与华占配组育成的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15—2016年在大丰区农科所试验种植,表现生育期适中,分蘖力强,株型适中,茎秆粗壮,耐肥抗倒,有效穗多,熟色佳,高产稳产.本文总结了其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期刊名称】《农技服务》 【年(卷),期】2017(034)012 【总页数】1页(P53)
【关键词】荃优华占;种植表现;高产栽培技术 【作 者】王加凤
【作者单位】大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 盐城 224100 【正文语种】中 文
荃优华占是安徽荃银高科种业份有限公司、中国水稻研究所、湖北荃银高科种业有限公司以荃9311A与华占配组育成的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1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176001)。大丰历年水稻种植以粳稻为主,为探索籼型杂交稻在大丰的适应性,2015-2016年大丰区农科所引进荃优华占等籼型杂交水稻品种,观察其适应性,从中筛选出适宜品种荃优华占并研究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荃优华占2015-2016年参加国家长江中下游中籼区域试验,全生育期135.2d,
比对照丰两优四号早熟0.7d。株高119.2cm,,穗长25.6cm,每667m2有效穗数16.2万穗,每穗总粒数207.3粒,结实率84.5%,千粒重25.7g。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2.9、3.8,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平均级5级,最高级5级;褐飞虱平均级8级,最高级9级;抽穗期耐热性1级;中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7.1%,长宽比3.1,垩白粒率5.0%,垩白度0.5%,胶稠度7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2%,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201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组绿色通道试验,平均每667m2产量714.9 Kg,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8.73%;2016年续试,平均每667m2产量653.32 kg,比丰两优四号增产9.38%;两年区域试验平均每667m2产量684.10 kg,比丰两优四号增产9.05%。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每667m2产量610.58 kg,比丰两优四号增产9.72%。
试验地点大丰区农科所试验田,2015年评比试验,三次重复,荃优华占平均每667m2产量634.3Kg/666.7m2,较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10.10%,居参试品种第一位;2016年为进一步考察荃优华占丰产性,示范种植荃优华占,面积333.5m2,实收349.2Kg,折合产698.4Kg/667m2,较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9.95%。荃优华占表现株型适中,叶色翠绿,叶片挺直,分蘖力强,繁茂性好,茎秆韧性强,成熟期秆青籽黄,熟相佳。田间未有倒伏、病害发生。
2015年全生育期134d,较对照丰两优4号早熟2d;2016年全生育期131d,较对照丰两优4号早熟4d。
成熟期取样考种,2年平均,株高120.4cm,穗长27.5cm,每667m2有效穗数15.2万穗,每穗总粒数251.8粒,结实率84.5%,千粒重25.7g。2016年抽穗期遇高温,荃优华占仍有75%以上的结实率,表现较好的耐高温性。
通过2年的种植,笔者总结荃优华占在大丰种植取得高产的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重视种子消毒,减少种传病害。浸种前晒2-3d或用25%咪酰胺浸种24hr,后按正常程序催芽。
(2)适期播种,培育多蘖壮秧。一般5月中旬播种,每667m2大田用种量1Kg左右,每667m2秧田播种量10-15Kg。
(3)适时移栽,栽足基本苗。秧龄30d左右移栽,机插秧秧龄控制在25d左右,667m2栽1.5万穴左右,穴栽1-2粒种子苗,667m2插基本苗8万左右。 (4)合理肥水运筹,搭建丰产苗架。多施有机肥,适当配施磷、钾肥。该品种较耐肥,一般667m2施15%三元复合肥25Kg、尿素10Kg作底肥,栽后5~7d(返青活棵后)结合施除草剂每667m2追施尿素10Kg,幼穗分化3~4期追施15%三元复合肥10Kg、氯化钾7.5Kg。前期干干湿湿促分蘖,每穴10个分蘖左右时排水晒田,多次轻烤,后期以湿润为主,收获前一星期断水,忌脱水过早。 (5)根据病虫预报,及时防治螟虫、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