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开创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卓尼县委 杨晓南
今后五年,是卓尼进一步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也是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全县上下要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抢抓发展机遇,开创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
一、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
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用好国家支持藏区加快发展的,积极争取项目,全力改善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运输网络结构,使全县境内国省干线公路实现高等级化,形成“内活外畅”的县域公路网。启动实施九甸峡库区水运项目工程,建成卓尼至会川、卓尼至碌曲、卓尼至迭部二级公路以及麻路至麻布索那、多坝至一线天、柏林至中寨等三级公路,实现乡通柏油路、村通水泥路,提高路网通畅水平和通达深度,打破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启动实施新城区建设规划。按照《卓尼县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5年)》、《卓尼县新城区建设性详规》,以休闲广场、新城区道路、供水扩建、垃圾和污水处理、集中供热改造为重点,全面实施好新城区建设规划,加快以县城为重点的小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强水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病险水库加固、城镇防洪、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建设。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大力发展工业企业。以洮河干流和支流梯级水电站开发为重点,建成扎古录、如吾、小族坪等水电站,实现主要水电开发区域电网互联。实施农牧村电网改造工程,实现城乡电网同步升级。加强能源供应体系建设。大力推广沼气和太阳能等技术,实施农牧民柴薪替代工程、小水电代燃料
1
工程和天然气管道建设工程,改造传统能源结构,形成多能互补、稳定、安全、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基础电信网络、宽带通信、网络信息安全、无线电监测系统建设,完善应急通信系统。实施国道、省道移动通信无缝隙覆盖工程和通信村村通、移动网广覆盖工程、宽带通信工程,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二、全力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更加注重生态保护与建设,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加强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与建设。全面实施洮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建设、流域治理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积极争取生态建设项目,继续搞好草原防火、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与草原虫鼠害防治工作,建立完善的生态保护机制。加强草原、森林、水土流失监测能力及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预警防治能力,建立与保障高原生态系统安全相适应的灾害预防监控体系。加大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的全程约束机制,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强化环境污染防治,着力解决重点流域水污染、矿区环境污染、农村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依法强化土地管理,重视土地后备资源开发,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加强防灾救灾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县、乡、村三级防灾救灾应急体系和信息系统,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提高抗风险能力。
三、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立足现有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坚持科学谋划,创新发展模式,优化产业布局,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牧业。深入实施农牧互补战略,全力推进“一特四化”。以牦牛、藏羊专业化养殖为重点,加快推进养殖小区和联户牧场建设,扶持发展草产品、畜产品系列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建立专业合作社,打造和培育有形市场,延伸产业链条。稳步推进日光温室蔬菜种植,
2
建设蔬菜贮藏保鲜库,拓宽销售市场,打造高原绿色蔬菜品牌,把卓尼建成全州乃至全省重要的高原绿色蔬菜生产加工基地。做大做强高原特色旅游业。从项目、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积极培育和大力发展以原始森林、草原风光、红色旅游、民俗风情、宗教文化和库区观光为重点的高原特色生态旅游业。加强旅游景区规划、建设和管理,改善旅游业基础条件,完善景区内外配套服务设施,开辟精品旅游线路,开发精品旅游文化产品,力争把旅游业打造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以旅游业为窗口、为纽带带动餐饮、交通运输、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房地产开发等第三产业发展。积极培育壮大中藏医药产业。加快藏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适度扩大种植规模,积极鼓励支持藏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发展,着力打造中藏药材知名品牌,把藏中药材培育成新兴特色产业。发展民族特需用品加工业。支持发展唐卡、洮砚、藏族服饰、民族服装等民族特需用品、民间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加工业,挖掘手工艺品加工发展潜力。
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好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牧村建设为目标,加快实施农牧村水电路气房和通讯等设施建设,实现农牧村户户通自来水、户户安全用电、户户通广播电视,自然村通电话、通标准村道,解决农牧民饮水难、行路难、用电难、通信难等突出问题。加大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牧村危旧房改造力度,不断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全面落实强农惠农等各项民生,力求效益的最大化。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种养业,发展以农家乐、牧家乐经营,以山野珍品、经济林果、林下种植养殖和林产品加工等为主的富民产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和形式多样的农牧村服务业,扩大农牧村二三产业的就业容量,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加大扶贫开发和社会保障力度。加大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及扶贫资金和扶贫贴息贷款投放力度,实行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大力实施“阳光
3
工程”、“雨露工程”、两后生培训,加强农牧民的实用技能培训,不断壮大劳务经济。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制度。加强社会福利体系建设,加强城镇疏散场地和避难场所、救灾物资储备设施和救灾应急装备建设,建立和完善救灾应急体系。提升劳动就业服务能力。建立促进就业长效机制,完善和落实就业再就业,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完善各项就业援助,建立就业信息服务系统,提高就业服务水平。
五、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立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的长效机制,打牢教育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结构,不断提高义务教育水平,扩大寄宿制学校办学规模,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步伐,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争取国家和省上支持,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中小学公用经费和农牧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逐步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范围。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全面推行医疗卫生改革,完善新型农牧村合作医疗制度,改善基层医疗设施条件,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卫生医疗服务网络,提高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救治体系、中医药服务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加大地方病、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力度,提高医疗服务覆盖面和可及性。增强科技支撑服务能力。加大实用科技普及与推广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牧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发展新型农牧业服务组织,积极开展农牧业科技服务下乡活动,大力推广应用农牧业科技适用技术,提高农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服务能力。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实施“少生快富”工程,完善农牧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
4
系建设,积极推进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和谐发展。做好妇幼保健和优生优育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发展文体广电事业。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挖掘和保护觉乃民俗文化、自然生态文化、藏传佛教文化、土司历史文化和洮砚文化五大特色文化资源。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和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加大“西新”工程争取力度,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加快推进农牧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加强与广播影视数字化和数字电影院相匹配的广电中心建设。加强出版物市场监管,健全网络出版监管系统。
六、切实做好强基固本工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坚持发展稳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下大力气解决影响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突出问题,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大力弘扬各民族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的主旋律,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更加坚定自觉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坚定自觉地促进改革发展和社会和谐,为全县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进一步深化和巩固寺院法制宣传教育成果,全面贯彻落实藏传佛教寺院管理长效机制和党政领导干部联系宗教界上层人士制度,按照“聚人心、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的工作核心要求和“四个纳入、四个同等对待”的目标任务,统筹解决寺院僧人的突出困难,加强反反渗透斗争的前沿阵地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加强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细化维稳工作责任制,制定各项应急预案,形成维护稳定的长效机制;正确处理各类社会矛盾和利益纠纷,尽量把矛盾问题最小化,解决在萌芽状态。全面加强维稳专门力量建设。建立和完善、、、群众联防机制,提高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确保一旦有事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及时控制、及时解决。
5
七、巩固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凝聚科学发展的精神力量。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打牢谋发展、促和谐、保稳定的思想基础;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反斗争教育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自觉性与坚定性;努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不断提高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水平,为科学发展的创新实践提供思想保证。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领导干部驾驭科学发展的能力。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努力造就一支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善于开拓、埋头苦干的干伍,不断增强干伍的活力;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健全干部考核评价和管理监督机制,推进干部管理制度化、精细化;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着力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议事决策的能力、改革创新的能力、团结共事的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推动工作落实的能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巩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地位。以乡镇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选派大学生“村官”到农牧村党支部任职,选招优秀复转军人、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基层工作,全面优化基层干伍结构;不断改革和完善党内基层选举制度,积极推行“两推一选”、“公推直选”制度,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组织实施好基层政权“五小工程”、办公用房建设工程和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工程,不断强化基层保障建设;高度重视加强各类学校党组织建设和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提高学校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引导非公企业健康稳步发展;研究建立党内激励关怀机制,更好地发挥农牧村党员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弘扬新风正气,抵
6
制歪风邪气,反对弄虚作假,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切实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用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上,用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坚定不移地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工作方针,完善惩治和预防体系,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各项建设之中。深入开展警示教育,不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的工作领域;加强监督管理,严肃党纪国法,坚决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惩处分子;大力加强党风政风建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抓好反腐倡廉工作机制创新,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和规范运行;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抓好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环节,努力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斗争不断推向深入。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