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战伤现场急救训练平台建设探讨

战伤现场急救训练平台建设探讨

来源:百家汽车网
·80·020年2月第18卷第1期 JournalofBethuneMedicalScience,Vol18,No1,February,2020白求恩医学杂志2

·军事医学·战伤现场急救训练平台建设探讨

孟庆斌,王军杰,王严标,杜妍洁,金士钊,边 巍

  [ 战伤现场急救;关键词]训练平台;卫生装备

[ R821  [ B  [DOI] 1016485/jissn20957858202001036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文献标志码]

  战伤现场急救是在复杂战场环境中,对负伤人法全部纳入平台建设,具体分为止血、通气、包扎、固

员实施最初救护的行动,是分级救治的起点。高效的现场急救可以极大地降低阵亡率和伤残率,实现“伤不当死不死、伤不致残不残”的救治目标。多国的战伤现场急救基本技术培训体系和考核建设,已从传统的教员带教方式发展为利用多种科技和信息手段的系统教学

[1]

。当前,我军战伤现场

急救训练平台建设尚不完善,

与实战化训练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为改善训练环境,统一训练标准,提高训练效果,必须重视训练保障的平台支撑作用。只有遵循战伤现场急救能力生成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对训练条件的体系化设计改造,才能促进训练质量的跨越式提升,保证战伤现场急救核心能力的快速生成。1 训练平台建设的基本构想

  战伤现场急救工作服从和服务于作战任务和战术行动的需要,遵循现代战伤时效救治、分类救治、分级救治要求,采用适宜的急救技术和器材对伤员实施急救,最终达到快速返回战斗岗位或恢复战斗力,以巩固战斗力和提升战斗士气的勤务要求。基于这种认识,战伤急救训练绝不仅仅是单一技术的训练,探索将作战、勤务、技术和装备训练有机融合,建设一体化的训练平台势在必行。因此,我们提出战伤现场急救训练平台建设的基本构想:按照“战斗化的卫生员、卫生员的战斗化”能力生成理念,以提高战伤急救核心能力为牵引,建设从单兵战术到班排战术、从军事技能到专业技能、从勤务到技术和装备的全链条、全要素训练平台。2 训练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

2.1 战伤急救技术模拟训练平台 目前常用战伤救治模拟方法有动物实验、高仿真模拟人、化妆伤员、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和实际战争环境模拟等

[2]

。战伤急救技术模拟训练平台将以上模拟方

作者单位:050081石家庄,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教保处通讯作者:边 巍,

Email:weibian2008@hotmail.com定、搬运和基础生命支持六个单项技术专修室、模拟伤情专修室以及虚拟战场综合救治专修室。每个专修室配备平板电脑,内置急救技术教学专题片、真实伤情影像等,受训者可自行点击学习查看数字教学资源。场地摆放用于现场急救技术训练用的器材实物和急救模拟人等。该平台满足教员讲授与受训者自学相结合、由理论学习到实际操作训练、由单一伤情到复杂伤情、由单项技术到综合技能、由个人操作到团队合作、由单纯技术到案例模拟的系统化教学训练,能够提高综合训练效果、提升受训者综合救治能力。

2.1.1 器材实物 针对“六大技术”的战时应用,成体系配套各军兵种的急救器材,特别是新型急救器材,主要包括旋压止血带、胸腔穿刺针、胸腔密封贴、骨髓穿刺训练套装、新型卫生员和军医背囊,以

及呼吸机、

除颤仪等各类急救设备。2.1.2 急救模拟人 该模拟人具备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心肺复苏及电除颤等战伤现场急救

基本技术训练与考核功能,

可用于战伤现场急救止痛、抗休克、气胸穿刺、液胸穿刺引流、腹腔穿刺、膀

胱穿刺、

胫骨穿刺、静脉穿刺、肌内注射等技术实际操作;具备各类伤口识别,伤口的局部洗消、清创缝

合以及瞳孔示教,烧伤深度识别与烧伤面积估算,心电、超声诊断等功能。整套系统可提供野战伤情判断、救护场景模拟,满足多种急救操作流程的训练和考核。2.2 卫生装备模拟仿真训练平台 鉴于我军研制配发的大型卫生装备价格昂贵且数量较少、实装训练消耗高,长期实装训练组织保障难度大、装备损坏故障率高,无法满足人人全系列、全流程操作训练等突出问题,我们提出了建设卫生装备模拟仿真训练平台。该平台以列装的野战卫生技术车辆基本结构、乘载员岗位任务、技战性能、展收方法、车内装备组成和技能操作、维护保养等为建设项目内容,通过

实体模拟、

网上虚拟仿真训练平台建设,实现野战卫020年2月第18卷第1期 JournalofBethuneMedicalScience,Vol18,No1,February,2020白求恩医学杂志2·81·

生技术车辆与一线救治装备伴随保障能力虚实结合

模拟训练,以解决我军新型卫生装备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与及院校教育训练效率偏低之间的矛盾。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卫生装备模拟仿真训练平台,实现卫勤训练在虚拟条件下的人机交互、反复训练,能够解决卫生装备在训练使用中的人装配备比例低、装备训练成本高、人装结合时间长等问题,从而改善卫勤训练方法手段、提升训练效益。2.3 环境模拟仿真训练平台 该平台分为地上、地000平方米。地上部分通过信下两层,建筑面积约6

兵交战系统,可满足机步分队进攻战斗背景下单兵

自救互救、卫生战士和装甲救护组急救与后送,营救护站展开、撤收与跟进等卫生排多个科目的卫勤实

演)练。利用该平台,可以使受训者在团队战化训(

合作的基础上和近似实战的环境下合理利用装备器

材,动态逼真地锻炼战伤现场急救技能,真正形成实战化的卫勤保障能力。2.5 卫勤训练信息管理平台 通过有线和无线方式将场区视频监控、演训数据等信号传输至导调指挥楼,实现战术背景下的卫勤救护训练信息的管理息化手段实现卫勤训练在虚拟条件下的人机交互、反复训练,从而改善卫勤训练方法手段、提升训练效益。地上平台可通过投影画面虚拟与实景模拟相结合,模拟风、光、雨、雷、电、雾、雪及夜间等多种环境,整个过程由计算机自动控制,一键式操作。同时,在场馆内配备感应式地物,地物具有距离、红外和各种特征信号的自动识别及反馈输出功能,与影像实现互动。此外,还配备投掷类武器,如爆震弹、烟雾弹、强光弹、手榴弹、战术手电等模拟设备,在仿真场景下进行实时互动。地下部分建设若干模拟通道和舰船舱室,满足坑道作战、城市巷战以及舰船狭窄空间内战伤现场急救技能的训练。通过实弹训练射击系

统,

即影像目标显示系统、实弹(激光)射击系统、移动战术靶系统、自然环境模拟系统、控制系统、训练评估系统、安全防护及消音(通风)系统等,可实现空预习与射击瞄准训练、

射击成绩考评与分析、实景射击训练等训练功能,

使受训者在反复的训练过程中,感受并适应不同环境,学会冷静分析形势,有

效开展行动,提高形势判断、战术意识培养等方面的综合技能。2.4 卫勤实战化综合训练平台 战伤现场急救训练,整体上看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单项与

综合训练混乱,

战术训练与战救技术训练脱节等问题,缺乏实战化条件下结合战术、装备、环境的综合

训练,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也不规范统一[3]

。基于这种现状,参照单兵战术训练场和机(摩)步分队战术训练场建设标准,从卫勤训练需求和军兵种特点出发,组建战场环境构设系统。训练场全区为起伏不平坦地域,种植各类植被,设有沙地、泥地、土埂、弹坑、防坦克三角锥、防坦克壕、碉堡、暗堡、模拟建筑、战壕、交通壕、集团堡、断崖等地形工事。依托实

分析。主要集成卫勤救护实兵训练系统、信息传输

系统、

音视频采集系统、导调指挥控制系统,搭建机步分队战斗背景下火线救治、前接后送、救护所展开等实战化训(演)练信息保障平台,可实现实兵对抗、态势分析、实景播放、导制、远程评判、复盘检讨等功能。3 结 语

  根据战术行动特点和分级救治需求,将战伤现场急救阶段分为战术一线交火区救治、战术一线非交火区救治、战术一线后送救治三个阶段。在不同阶段,由相应人员采用适宜救治技术对伤员实施救治,确保伤员在正确时间、合适地点得到适宜救治

[1]

。战伤现场急救训练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可以

满足各层级受训者各阶段战伤急救训练的需求,进一步丰富完善了组训理念和组训方式,为开展单兵技术、

综合应用、实战检验提供了成体系的平台支撑。从需求和发展两个维度来看,

平台建设还应当着重考虑特殊条件下战伤急救训练的迫切需

要,重点建设包括寒区、热带、高原、山地、丛林、荒漠、海上,以及坦克、装甲、舰艇、坑道等条件下的训练平台,不断丰富和完善战伤急救训练的环境和条件。

【参考文献】

[1] 王冠杰,王锐,陆洲,等.国内外战(现)场急救技术培训发

展现状[J].人民军医,

2018,61(6):497499.[2] 宗兆文,秦昊,包俊强,等.可穿戴式战伤训练模具在非医学专

业院校学员战伤自救互救培训中的应用[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17,31(9):616618.[3] ,楼铁柱,天喜.美军战现场急救新理念、技术和装备研

究[J].医疗卫生装备,

2015,36(3):113115.(20191118收稿 20200117修回)

(本文编辑 张 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