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0年高考浙江卷文综地理部分试题及解析

2010年高考浙江卷文综地理部分试题及解析

来源:百家汽车网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选择题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右图为欧洲部分地区略图,图中四条线是重要的地理界线。完成1~2题。 1.哪一条界线可能是1月0℃等温线?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甲;盛行风、洋流 B.乙;纬度、地形 C.丙;经度、地形 D.丁;盛行风、纬度 2.“这里地质活动活跃,石灰岩层受板块挤压而变质成大理石”,此叙述所指的地区,可能接近的界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为西亚三个城市的气温、降水量图。完成3~4题。

3.不论降水量多寡,三地都冬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冬季

A.风带南移 B.受印度洋影响明显 C.信风强盛 D.暖流带来的水汽多

4.耶路撒冷与喀布尔的夏温相当,但冬温相差约10℃,影响喀布尔冬温较低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 B.地势 C.洋流 D.人类活动 读图,阴影部分为四个农业区。完成5~6题。

5.甲、乙、丙、丁的主要经济作物依次是

A.茶叶、咖啡、棉花、橡胶 B.甘蔗、棉花、柑橘、葡萄 C.棉花、黄麻、香蕉、可可 D.花生、大豆、茶叶、棉花 6.四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均属于

A.自给型农业 B.混合型农业 C.热带种植园农业 D.集约型农业

图4是某地地形图,MN、PQ是地形剖面线。①、②是水库,若从中选择一个作为自来水厂的水源地,其条件是自流引水且工程建设费用最小。完成7~8题。

7.M→N、P→Q对应的地形剖面图和应选择的水库分别是

A.甲、乙;① B.乙、甲;② C.甲、乙;② D.乙、甲;①

8.Z村拟建一座玻璃温室大棚和一家污水处理厂,应依次布局在

A.③④ B.④⑤ C.⑤⑥ D.③⑥ 某市泥石流易发生在下列三项条件都同时具备的地方:(1)河道;(2)陡坡;(3)大量松散土石分布。该市的地理信息经数字化后,处理分析得出表4,如图5。读图5、6,完成9~

10题。

9.图6中,符合该市河流流向的选项是

A.a B.b C.c D.d 10.该市易发生泥石流的区域是

A.甲、庚 B.丙、庚 C.乙、丁 D.戊、辛

11.读右图,某经线上有一点M,虚线为过M点地面垂直线,L1、L2分别是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线。当角α、β之差小于6°时,M点的纬度范围是 A.3°N~3°S B.6°N~17.5°N

C.3°N~17.5°N或3°S~17.5°S

D.17.5°S~23.5°S或17.5°N~23.5°N 12.(30分)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①地建设航天发射基地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6分) (2)图中②③两地湿地广布,请分别简述其成因。(10分)

(3)据报道,近年来④地所在区域非法牧场扩张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你认为主要有哪

些负面影响?(6分)

(4)简析图中60°经线东西两侧所示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特征和原因。(8分) 13.(26分)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科学院构建的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体系,由生存、发展、环境、社会和智力五个支持系统组成。其中生存支持系统与生存资源禀赋(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农业投入水平、资源转化效率等有关。发展支持系统与区域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等)、区域发展成本等有关。下图是1995~2007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趋势图,表6是2007年中国东、中、西部发展支持系统评估表。

(1)说明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主要是由哪些支持系统的变化来驱动的?(4分)

(2)中国生存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试从农业角度简析其原因。(6分) (3)中国环境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简析其原因。(6分)

(4)中国东、中、西部的发展支持系统存在着差异,请从三次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角度给予说明。(10分)

1、A 2、B 3、A 4、B 5、B 6、D 7、C 8、D 9、A 10、D 11、A 12.(1)有利条件:纬度低,海运便利,地形平坦开阔,人口稀少等。 不利条件:天气多变。

(2)②地河流落差小,地势低平;水位季节变化大;沿河多沼泽。 ③地处于河口三角洲;水网密布;多滩涂。

(3)热带雨林被大面积砍伐,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温变暖加剧。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增加等。

(4)东侧:沿海,航运便利;西侧:安第斯山区,地势较高,气候较凉爽。 13.(1)呈上升态势;发展、智力和社会三个支持系统

(2)2003年前徘徊波动,2003年较快上升,2004年后平稳发展。农业投入水平增加,资源转化效率提高,农业取得成效。

(3)变化缓慢,近几年有所下降。但基本保持稳定(或尚未持续恶化)。原因: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环境冲击部分得到缓解和遏制(或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取得一定的成效)。

(4)三次产业结构差异:东部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中西部农业占较大的比重。

工业结构:东部以轻型和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西部以重型产业为主。中部呈过渡性特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