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粤科版4年级上册期中小学科学试卷(含答案)
粤教粤科版4年级上册期中小学科学试卷(含答案)
(答卷时间40分钟,全卷100分) 总分 题号 得分 评分员 一 二 三 四 一、填空。(每空 1分,共30分)
1. 植物的果实和( )成熟后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萌发生长。通常情况下,( )传播到远离母体的空间里,能有更大的生存机会。
2.由蚕卵孵化出来的( ) ,经过几次蜕皮后逐渐成熟并吐丝( )。经过( )天,( )在茧里发育成( )。( )破茧而出后,雌蛾与雄蛾交配、然后产下( )。
3.卵生是一种普遍的动物繁殖方式。( )、( )、( )、 ( )、鸟类等大多数种类的动物都是卵生动物。
4.鸟的繁殖过程包括( )、( )、( )、( )、( )、育雏等一系列行为。
5.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方法观察矿物质的特征。例如,将矿物在白色无釉瓷板上摩擦,观察( )的颜色;用( )矿物,观察它的( );将矿物分别与玻璃、金属物品和蜡块比较,观察其( )。 6.花岗岩中常有( )、( )和( )等矿物。
7.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的铁、铜等金属制品,其原料就是从( )、( )等矿物中提炼出来的。
8.花岗岩的颜色是( )色,有较粗的( ),很( )。 二、选择题(每小题 3分,共24分) 1.蚕的生命是从( )开始的。 A.幼虫 B.卵 C.蛾
2.利用植物的种子繁殖后代的是( )。 A.番茄 B.柳树 C.马铃薯 3.靠风来传播种子的植物是( ) A.椰子 B.蒲公英 C.樱桃
4.靠小鸟或其他动物来传播种子的( )。 A.车前草 B. 松子 C.睡莲
5.用手触摸岩石,我们感觉表面的( )。 A.颜色 B.纹理 C、粗糙程度 6.有多种深浅不同的颜色的是( )。 A.云母 B.长石 C石英 7.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
A.将岩石加热后,迅速放进水中冷却,然后在加热,冷却,反复多次,岩石会碎裂。
B.岩石互相碰撞、摩擦后不会碎裂。
C.植物的根系在岩石的裂缝中生长,不会是岩石碎裂。 8.石墨在生产和生活中可用于( )。 A.铅笔 B.眼镜 C.磷肥 三、判断题(每题3分,共24分) 4.刚孵出来的蚕宝宝很像蝴蝶。 ( )
5.鸡不是通过产卵的方式来繁殖后代的。 ( )
6. 在东北著名的鹤乡—扎龙自然保护区,美丽的丹顶鹤常常在春季翩翩起舞。它们通过洪亮的叫声、优美的舞姿等方式来传递情感。 ( ) 7.羊通过卵生来繁殖后代。 ( )
3.将岩石制成标本,能让我们更好地学习和认识常见的岩石。 ( ) 4.敲打岩石时,不用带上护目镜,很安全的。 ( ) 5.石英乳是白色,半透明或透明状,硬度不大。 ( )
6.由坚硬的岩石变为松软的土壤,通常都要经历漫长的过程。 ( ) 四、正确的写出蚕一生中的四个时期。(8分)
————— ————— ————— —————
五、简答题。(14分)
1.举例说明矿物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7分)
2. 鸡和猫繁殖后代的方法有什么不同(7分)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期中调研卷
参 一、填空 1. 种子 种子
2. 幼虫 结茧 10-15 蛹 蛾 蚕蛾 蚕卵 3. 昆虫 两栖类 爬行类 鱼类 4. 求偶 筑巢 交配 产卵 孵卵
5. 痕迹 手电筒照射 透光度 光泽度 6. 石英 云母 长石 7. 铁矿 铜矿 8. 浅灰 颗粒 硬 二、选择题
1. B 2.A 3.B 4.B 5. C 6.A 7.A 8.A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四、正确的写出蚕一生中的四个时期。
五、简答题。
1.石墨可以制作铅笔;石棉制作石棉瓦;石英应用在眼镜上;磷灰石可以生产硝磷酸肥。
2.尽管都是有性繁殖,前者是卵生,后者是胎生,前者是通过受精卵在体外经过一定的温度恒温孵化,后者在母体中通过受精卵发育成成熟个体分娩出来。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上第二单元第10课《岩石与矿物》教案
粤教粤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0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岩石与矿物》 一、知识与技能: 1、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和云母三种矿物组成。 2、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3、不同矿物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和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 1、利用放大镜观察花岗岩的结构,并了解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的特征,并比较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目标 它们的特征。 2、通过阅读资料,了解一些矿物的形态特征和用途,从而为如何观察和描述矿物做好准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矿物观察研究的兴趣。 2、认识到矿物与岩石是组成地壳的重要物质,与人类关系密切。 3、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描述是十分重要的。 重点 难点 通过观察花岗岩,认识到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观察、辨别花岗岩中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的形态,并与花岗岩进行对比,从中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本节课通过预设情境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进而导入新课。 琪琪和思思到建材商店选购建材,她们发现了一块花岗岩,看到上面颜色不一的颗粒,产生问题:走进情境 花岗岩中的不同颜色的颗粒是什么? 2、它们来自哪里呢?引入岩石。我们给它们起一个新的名字——矿物(板书)。岩石与矿物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3、板书课题:10、岩石与矿物 讲授新课 活动一:花岗岩里的小颗粒 1、回顾: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对岩石进行观察呢? 观察方法提示: 思考 板书课题 对前面学过的 活动一首先回顾观察岩石的方法,然后明确本(1)看一看——用肉眼或者借助放大镜观察:知识进行回顾 环节的观察任颜色、形状、花纹、透明度、颗粒的大小 (2)摸一摸——用手摸:感受岩石的光滑度 (3)掂一掂——用手掂:感受岩石的重量 (4)刻一刻——用指甲或者钥匙刻画:感受岩石的软硬 (5)闻一闻:用鼻子闻:感受岩石的气味 2、任务:花岗岩里有哪些不同颜色的颗粒,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3、步骤: 明确任务 务,借助放大镜观察碎石中包含的颗粒特征。 (1)将花岗岩放入布袋里,用小锤敲开。 (2)用放大镜观察断面,找出花岗岩里不同类型的颗粒,了解每种颗粒的主要特征。 (3)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特征。 注意事项:敲打岩石时要戴上护目镜,不要砸到手。 4、汇报与交流。 5、花岗岩里的颗粒主要有以下几种: 黑色颗粒:反光能力较好,片状,用力挤压后会分层。 乳白色或肉红色颗粒:反光能力差,块状或长条柱状。 白色、透明的颗粒:反光能力较好,块状。 6、讨论:花岗岩敲成小碎石后,它们还是花岗岩吗? 花岗岩敲成小碎石后,还是花岗岩。因为构成小碎石的成分和原来的花岗岩一样。 活动二:岩石里的矿物 1、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矿物的种类很多,石英、云母、长石都是常见的矿物。 2、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方法观察矿物的特征。例如: 了解步骤 交流 指名说说自己的发现 小组交流讨论 指名读 交流 活动二首先利用多种方法观察石英、云母、长石的特征,并将这些矿物与花岗岩里的颗粒进行比较,得出花岗岩中常有石英、云母和长石等矿物的结论。 透光度:用手电筒照射矿物,观察它的透光度。 3、矿物的条痕颜色 矿物在白色无釉瓷板上摩擦留下的条痕颜色是辨别岩石的重要依据之一。同种岩石,由于含有不同的杂质而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但它们的条痕颜色一般都是一样的。 4、如何辨别矿物的光泽度 交流 出示金属、玻璃、蜡烛光泽效果图 将矿物分别与玻璃、金属制品和蜡块比较,观察其光泽度更接近于哪种参照物的光泽。 5、任务:观察矿物标本,了解石英石、云母和长石的特征,并将这些矿物与花岗岩里的颗粒进行比较。 名称 颜色 透明度 石英 云母 长石 我的发现: 6、学生借助手电筒进行观察,注意:手电筒的光不要直射眼睛!!! 7、交流与汇报。 8、石英、云母和长石的特征 名称 颜色 条痕 光泽 形状 硬度 其他 石英 半透明或透明 白色玻璃块状或柱状 很硬 光泽 形状 硬度 其他 交流 明确任务 学生观察 交流 交流石英、云母和长石的特征 条痕 光泽或 烛光泽 云母 黑色或褐色 白色略带浅绿色条痕 玻璃光泽或接近金属光泽 片状,容易分离 很软 表面光滑 长石 乳白色或肉红色 白色玻璃块状或柱状 很硬 条痕 光泽或蜡烛光泽 9、对比观察花岗岩里的主要三种颗粒和云母、对比观察 石英、长石的特征,并说说它们的相同点。 10、发现:花岗岩里的三种颗粒和云母、石英、说说自己的发长石等矿物的特征相似。 11、结论:花岗岩中常有石英、云母和长石等矿物。 12、相关资料: 常见的矿物 石英、云母、长石都是常见的矿物。石英乳白色,半透明或透明状,硬度较高;云母呈片状,有现 得出结论 了解资料 多种深浅不同的颜色,云母薄片接近透明,有弹性; 长石大多为乳白色,呈块状、板状、柱状或针状, 硬度稍小于石英。 13、岩石与矿物的关系是怎样的? 矿物是组成岩石的重要物质,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不同的矿物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和用途。 14、常见的矿物及其形态用途: 石墨——铅笔芯 硫磺——肥皂、药用、制硫酸等 金刚石——制作玻璃刀 石膏——粉笔、雕塑等 随堂练习: 1、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矿物的种类很 交流讨论 拓展 多,(石英)、(云母)、(长石)都是常见的矿物。 完成练习 2、花岗岩中常有(石英)、(云母)和(长石) 等矿物。 作业布置 查阅资料了解更对的岩石的矿物组成,以及更多的矿物的特征。 石墨 赤铁矿 石棉 课堂小结 岩石是矿物按一定的规律聚集在一起形成的, 矿物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即矿物是岩石中的一种。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板书 10、岩石与矿物 活动一:花岗岩里的小颗粒 颗粒 特征 活动二:岩石里的矿物 石英、云母、长石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2课探究技能分类教案教学设计
《探究技能 分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岩石”的探究技能主题
课。本课旨在以岩石的分类为例,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习得分类的探究技能。本课教材包括“情境导入”“观察特征”“制订标准”“进行分类”“技能训练”等5个教学环节。本课情境图展现了一堆形状、颜色不同的岩石,配以卡通人物的问题“这些岩石的颜色和形状都不同,是同一种岩石吗?”,引发学生对岩石的分类进行思考。“观察特征”“制订标准”“进行分类”等教学环节则引导学生在经历岩石的分类活动中掌握分类技能。本课引导学生在分类前对岩石的特征进行观察,然后再根据制订的分类标准将岩石分类。教材还在学生掌握了分类技能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制订不同的分类标准, 并据此对岩石再次进行分类,使学生体会到对同一堆岩石可以制订不同的分类标准,而不同的分类标准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最后的教学环节“技能训练”则引导学生迁移岩石的分类技能,对自己书包里的物品进行分类,促使学生将课堂学习到的分类技能应用于生活中。
二、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学生经常要对生活物品、学习用品进行分类。但怎样科学地分类?学生可能不曾考虑过。因此,在平时的分类活动中,他们有时候会出现分类混乱的现象,例如,对同一个物品重复分类或是有个别物品没有被分到其中的一个类别中。对于岩石,学生已经在本单元第1课《各种各样的岩石》中,学会了应用感官及简单的工具观察岩石的表面特征,为本课岩石的分类奠定观察的基础。由于学生课前在户外收集的岩石比较随机,因此有可能同个小组的岩石数量和表面特征是多种多样的,也有可能存在数量较少、表面特征比较单一等情况,而不利于分类活
动的开展。教师可以在课前进行了解,课堂上适当调整小组的岩石品种,以使每个小组的岩石数量比较合适、表面特征具有多样性。
三、教学目标
1.知道分类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
2.知道制订不同的分类标准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
3.能在观察物体特征的基础上制订分类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4.能在生活中运用分类的方法,对自己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岩石的表面特征制订分类标准并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在分类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同一个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课前收集的各种岩石、标签纸、实验托盘。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情景创设:(出示课外情境图)
讲述:在家长的陪同下,波波和妍妍周末来到河岸边收集岩石。这里的岩石真多呀,他们很快就收集了许多岩石。看着这些岩石,波波突然产生了探究问题。
问题:这些岩石的形状和颜色都不同,它们是同一种岩石吗? 交流: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提出任务:怎样给岩石分类? 出示课题。
交流:学生发表自己关于岩石分类的看法。
讲述:在讨论岩石的分类过程中,同学们认为可以按岩石的颜色、形状等表面特征进行分类。也就是说给岩石分类,我们先观察岩石的特征,然后以岩石的某一特征为分类标准,再根据这个分类标准对岩石进行分类。简单地说,就是先观察特征,再制订分类标准,最后进行分类。
(二)观察特征
提出任务:我们要给岩石分类,先要对岩石进行观察,了解岩石有哪些特征。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了解岩石的特征呢? 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并汇报观察岩石表面特征的方法。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感官和简单的工具来观察岩石表面的特征。
活动:观察我们带来的岩石,了解各种岩石的表面特征。
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给岩石编号,同时贴上标签,并引导学生记录每块岩石的特征。
(三)制订分类标准,并对岩石进行分类
讲述:我们对带来的岩石的特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在我们选择其中一种特征作为岩石的分类标准。
交流:各组讨论和交流分类标准。
教师组织学生互相质疑、完善分类标准,并最终制订合适的分类标准。讨论:如果选择不同的标准对同一堆岩石再次进行分类,结果会怎样? 交流: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
提出任务:分别制订合适的分类标准并根据不同的标准对岩石进行分类。 活动:根据小组商定的分类标准给岩石进行分类,并在实验托盘中分类放置。 教师巡视指导各组学生在每一次分类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同一个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并将每一类的岩石分开放好,同时做好分类结果记录。
展示与交流:各组展示每次分类的标准和分类结果,并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引导各组之间互相倾听、质疑和评价,加深学生对分类的认识。 提问:分类前后,我们桌面上的这堆岩石有什么不同? 交流:学生发表自己感受。
讲述:分类可以使杂乱的岩石堆变得整齐,方便我们更好地认识它们。小结:今天我们是怎样给岩石进行分类的? 交流:学生回顾本课的学习经历后进行回答。
讲述:我们先观察岩石的特征,然后选定某一个特征作为分类标准,再对岩石进行分类。在分类过程中,每次分类要严格遵守同一个分类标准。制订的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就不同。
(四)技能训练
提出任务:我们已经掌握了岩石的分类方法。你还能给书包里的物品进行分类吗? 提问:怎样给书包里的物品进行分类? 交流:学生发表自己的分类方法。
活动:每个同学根据书包物品的特征,制订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展示与交流:全班展示自己的分类结果。 提问:书包里的物品在分类前后有什么不同?
交流: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总结:分类可以使我们的物品摆放更加整齐,有条理,方便我们寻找和取放物品。让我们把分类的方法应用到生活和学习中,促进我们更好地学习,更便利地生活。
七、板书设计
探究技能:分类观察特征 制订分类标准 进行分类 类分类使事物更加有序
八、活动记录单
给岩石分类
给岩石分类
给书包里的物品分
班别:
第 实验小组
1.观察特征 观察每块岩石的特征,并做记录。1号岩石: 2号岩石: 3号岩石: 4号岩石: 5号岩石: 6号岩石: 我们制订的第一次分类标准是: 分类结果: 2.制订分类标准并进行分类 我们制订的第二次分类标准是: 分类结果: 我们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