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2练习:1.2 人口迁移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2练习:人口迁移Word 1.2 版含解析(可编辑)
姓名,年级: 时间: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2练习:1.2 人口迁移 Word版含解析
第二节 人口迁移
课后篇巩固探究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若此图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A.从北美迁入拉美 B。从亚洲迁往拉丁美洲 C。从非洲迁往西亚 D.从欧洲迁往大洋洲
2。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 A。从湖南流往广东 B。从河北流往山西 C.从流往内地 D。从湖北流往重庆 解析第1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丁美洲成为人口迁出地区;西亚因石油开采而收入高,吸引大批外籍工人,成为人口迁入区。第2题,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方向是由内陆地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广东经济发达,是人口主要迁入地。 答案1.C 2。A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完成第3~4题。
3。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 ②农业专业化发展 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4.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解析第3题,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市工业、服务业的发展,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乡村人口向城镇流动,而随着乡村人口迁往城市,乡村闲置土地增多,为农业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条件.第4题,地区间的经济差异是目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人口流动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区域协调发展会缩小区域间的经济差异,从而减缓流动人口增长。小城镇人口也是城市人口,其流向大城市不会提高城市化水平。 答案3.D 4。C
2015年初,俄罗斯计划将无偿发放远东地区(乌拉尔山以东)的土地给俄罗斯公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该项的实施,将刺激其欧洲部分地区的人口向远东地区迁移。下图为1990-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资料.完成第5~6题.
5。1990年至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 ) A.生育率提高 B.就业率提高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2练习:1.2 人口迁移 Word版含解析 C.净迁出率下降 D.总人口增加
6.目前,影响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迁入的主导因素和主要目的分别是( ) A。经济 矿产开发 B。环境 生态保护 C。 国土开发 D。军事 加强国防
解析第5题,1990—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总人口减少,应是生育率下降,A项错。就业人口有所增长,总人口减少,就业率提高,B项对。总人口下降,可能是迁出率增加,C项错、D项错。第6题,根据材料,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迁入的主导因素是刺激,无偿发放土地.主要目的是开发国土,从事农业生产。 答案5.B 6。C
下图为目前迁入某城市的七类人群示意图.读图,完成第7~8题。
7.迁入该城市的人群中,受家庭婚姻因素影响的有( )
①应届高校毕业生 ②投夫(妻)者 ③购房者 ④特殊人才 ⑤投父母者 ⑥投子女者 ⑦郊县农民 A.①③⑦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⑦
8.人口大量迁入城市产生的积极影响有( ) A。推进城市化进程 B。缓解城市就业压力 C.解决城市交通困境 D.改善城市住宅质量
解析第7题,关键在审题,提取重要信息“受家庭婚姻因素影响\"。第8题,人口大量迁入城市,使城市人口增加,给城市带来就业困难、住房紧张、交通拥堵等问题,但同时促进商业、建筑业、工业等发展,进而推动城市化进程。 答案7。C 8.A
图1示意我国某地农村劳动力从事的非农产业构成,图2示意该地从事非农产业农村劳动力的空间分布状况。读图,完成第9~10题。
图1
图2
9。该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动力为( ) A。农村土地被工业占用 B。优越的城市环境
C。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 D。良好的医疗条件
10。关于该地农村劳动力乡镇内转移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2练习:1.2 人口迁移 Word版含解析 A.弥补了迁出地劳动力的不足 B。促进区域经济、文化等的交流
C。可能出现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 D。缓解了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
解析第9题,由图1看出,农村劳动力主要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这些产业能使他们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第10题,该地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这说明农村劳动力存在过剩问题,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缓解劳动力过剩问题;人口迁出不会弥补迁出地劳动力的不足;农村劳动力的迁移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与外界的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迁出地经济的发展;乡镇内转移的多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无劳动能力的老人、儿童留在农村,易导致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等问题。 答案9。C 10。A
下图为我国近年来农村人口省际迁出量统计分布图.读图,完成第11~12题.
11.图中农村人口省际迁出量最多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域人口迁出的共同原因是( ) A。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
B。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周边省级行政区域 C.经济相对落后,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D.自然环境恶劣,医疗卫生条件差
12.图示山西农村人口省际迁出量较小,其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总量较小,无剩余劳动力
B。离东部发达地区较远,交通不便 C。采矿业发达,吸纳了大量劳动力 D。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
解析第11题,读图可知,我国农村人口省际迁出量最多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域是四川、安徽和湖南。经济相对落后、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是这三个省级行政区域农村人口省际迁出量多的共同原因;安徽和湖南火山、地震灾害并不多,自然环境相对较好;湖南、安徽、四川的经济发展水平并非都落后于周边省级行政区域。第12题,山西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开采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 答案11。C 12。C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第13~14题。 13.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14.“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 A.土地资源浪费
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城乡协调发展
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2练习:1.2 人口迁移 Word版含解析
解析第13题,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是由于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原因,即城镇人均收入比农村高。第14题,“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是人口迁出农村后带来的现象,会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农业发展水平提高会使农业生产率上升,不会形成“有地无人种\"现象;若城乡协调发展,就能使土地充分利用;农村迁出的是青壮年劳动力,会加剧农村老龄化程度。
答案13.C 14.A
15。下图为2005—2012年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由图可推断该省是( )
A。海南 B。四川 C.广东 D。浙江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省常住人口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根据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可知,人口迁出地一般为经济条件较为落后的地区,结合选项省应选B项。浙江、广东为经济较发达地区,以人口迁入为主,海南受改革开放的影响,也以人口迁入为主。 答案B
16.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目前,流动人口呈逐年递增趋势;预计到2020年,我国流动人口将达2。92亿。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统计图。
材料二 经济区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表。
年份 2005比重(%) 年 地区 东北地区 北部沿海 大西北地区 黄河中游地区 大西南地区 2010年 6.95 6。20 11。97 13。22 3。13 4.13 7.98 11.14 10。98 13。53 长江中下游地区 9。71 11.02 东部沿海地区 20。58 19。85 南部沿海地区
28.70 20。91 (1)据材料一分析,1982-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的数量变化特点。
(2)据材料二,说出全国经济区流入人口最多的地区,并分析该地区人口大量流入带来的影响。 (3)2005-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比重逐年增加,试分析其原因。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2练习:1.2 人口迁移 Word版含解析
解析第(1)题,由图可直接看出:流动人口数量、占全国人口比重都在持续增加;1990年之前流动人口的数量柱状图和占全国人口的比重曲线变化小,即每年的增幅相对较小;1990年之后流动人口的数量柱状图和占全国人口的比重曲线变化大,每年的增幅明显变大。第(2)题,由表格可以看出:全国经济区中流入人口最多的是南部沿海地区。人口的大量迁入给南部沿海地区带来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增强社会活力;促进当地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但也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交通拥堵、城市环境污染加剧、住房紧张、就业困难、治安问题多等.第(3)题,2005-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比重逐年增加,主要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支持,带动了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吸引了人口迁入;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对劳动力需求增加;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等,带动了部分劳动力迁移。
答案(1)流动人口数量、占全国人口比重持续增加;1990年之前流动人口的数量和占全国人口的比重每年的增幅相对较小;1990年之后流动人口的数量和占全国人口的比重每年的增幅明显变大。
(2)南部沿海地区.
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增强社会活力;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选答两点) 不利影响:产生交通问题、城市环境、居住问题、就业和治安等社会方面的问题。(选答两点)
(3)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等.
17.导学号404005〔2017·天津文综,12(1)〕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义乌市是著名的国际商贸之都,目前外来人口约占常住人口的37%。 说明义乌市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请回答两项。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义乌市作为国际贸易之都,发达的商贸活动,大量的就业机会,较高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吸引了大量人口的迁入。 答案商贸发达(商品集散地);就业岗位多(收入高);生活水平高(服务设施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