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卷第6期 2010年12月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Jiangn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1.9 No.6 Dec. 2010 基于K-L信息量法的经济指标时差分析 陈可嘉, 刘思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16) 摘 要:文中提出了经济周期波动监测预警指标的选取标准,介绍了K—L信息量法的基本内容,并 以2001年1月至2007年6月宏观经济月度数据为基础,应用K—L信息量法进行经济指标时差分析, 确定了经济周期波动监测预警的先行指标、同步指标与滞后指标。 关键词:经济周期波动;经济监测;经济预警;指标时差分析;K.L信息量法 中图分类号:F 2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147(2010)06—0732—04 Economic Index Time Difference Analysis Based on K-L Information Measure CHEN Ke-jia,LIU Si—feng (College of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anjing University of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Nanjing 210016,China) Abstract:In the paper,the selection rules of economic cycle monitor and early warning indices are presented.The basic contents of K—L information measure are introduced,and the approach is applied to economic index time diference analysis based on the monthly data from January 2001 to June 2007.The leading indicators,coincident indicators and lagging indicators are also determined. Key words:economic cycle,economic monitor,economic early warning,index time difference analysis,K.L information measure 经济周期波动监测预警是围绕经济循环波动 这一特定经济现象所展开的一整套经济监测、经济 评价、经济预测和选择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J。 而要对宏观经济系统的景气规律实现有效的监测 我国对经济指标时差分析的研究始于20世纪 80年代,吉林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国家体改委、国 家统计局、国家信息中心等一些单位和部门相继建 立了经济周期波动监测预警系统 j。但是随着我国 和预警,就要研究经济指标关于宏观经济周期高峰 低谷的超前、同步与滞后关系。也就是说,需将众多 指标大致划分为3种类型:先行指标类、同步指标类 经济结构和经济的不断变化,尤其是进入新世 纪,原有的一些指标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经济形 势,需要根据经济格局的变化进行调整。基于此,文 与滞后指标类。如何对经济指标按其波动的时差特 性进行分析归类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收稿日期:2010—05—24; 修订日期:2010—06—23。 中以2001年1月至2007年6月宏观经济月度数据 为基础,应用K.L信息量法进行经济指标时差分析,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8AJY024);国家软科学基金项目(2008GXS5D11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 金项目(20070421007);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计划项目(0702036C)。 作者简介:陈可嘉(1978一),男,福建福州人,副教授,博士后。主要从事数量经济学研究。 Email:kejiachen@tom.con 通信作者:刘思峰(1955一),男,河南平舆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灰色系统理论、数量经济学等研究。 Email:sfliu@nuaa.edu.CB 第6期 陈可嘉等:基于K.L信息量法的经济指标时差分析 滞后指标。 733 确定经济周期波动监测预警的先行指标、同步指标 与滞后指标。 首先,参考国家统计局、国家信息中心、高盛 (中国)、卡斯特经济评价中心等目前影响较大的研 1 经济周期波动监测预警指标的选 取标准 作为具有较好性能的经济监测预警统计指标, 要符合以下标准: 1)全面性。选取的指标应能全面反映经济运行 状况,尽量包涵宏观经济的各个方面。 2)精炼性。在满足全面性标准的前提下,尽可 能地精选指标,使每个指标都发挥最大的作用。 3)可靠性。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监 测指标与经济总体态势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 系;另一方面是统计检验的显著性。 4)敏感性。要求在经济波动的各个阶段,监测 指标能够敏感地反映经济循环的变动情况。 5)稳定性。就是要求指标的循环波动的振幅变 化不要太剧烈,稳定性较好。 6)时效性。也就是说,应选择那些能够及时获 得当前统计数据的指标 J。 2 K.L信息量法的基本内容 K—L信息量法是20世纪中叶,由Kullback和 Leibler提出的,用以判定两个概率分布的接近 程度 。 设基准指标为Y={Y ,Y ,…,Y },由于任意满 足p >0,∑P =1的序列P均可视为某随机变量 的概率分布序列,因此,对基准指标进行标准化处 理,处理后的序列记为P,即 P =y /(∑Yi),t=1,2,…,n。 设备择指标为 ={ , ,…, },也进行标准 化处理,处理后的序列记为q,即 q = /(∑Xi), =1,2,…, 。 K—L信息量的计算公式为 n n I(p,g)=∑P In gl i = 1 1.i 当备择指标序列 与基准指标序列Y完全一致 时,K—L信息量等于0;指标 与基准指标Y越接近, K.L信息量绝对值越小,越接近于0。 3 实证分析 应用K.L信息量法进行经济指标时差分析,确 定经济周期波动监测预警的先行指标、同步指标与 究机构的研究成果 加],依据上文提到的指标选取 原则,同时考虑到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已用一些新指 标代替原来的旧指标以及我国经济运行的新特点, 拟选用以下9大类24项指标: 1)能源与原材料类:能源生产总量、发电量、钢 产量; 2)投资类: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定资产投资 完成额; 3)生产类:工业增加值、轻工业增加值、重工业 增加值、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货运周转量; 4)财政类:国家财政收入、国家财政支出; 5)货币与信贷类:流通中现金、金融机构各项 存款余额、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工资性现金支 出、M1; 6)消费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对外经济类:进口总额、出口总额、实际利用 外商直接投资; 8)物价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 指数; 9)指数类:股票价格指数。 指标采用2001年1月至2007年6月的月度数 据,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WWW.stats.gov. cn)、中国经济信息网(WWW.cei.gov.cn)、国研网 (WWW.drcnet.com.cn)和万得资讯数据库。 为了消除季节因素和不规则因素,除了居民消 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股票价格指数3项 指标,其余21项指标都采用Tramo/Seats方法进行 了季节调整…J。由于工业增加值在我国经济中起着 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工业增加值的变动与景气循环 变动基本一致,以其作为分析其他经济指标经济周 期波动时滞关系的参照系。不但计算每项指标与T 业增加值相比的K—L信息量,而且也计算除工业增 加值外其余23项指标在时间轴上向左移动和向右 移动1~12个月的K—L信息量。向左移动时月份为 负值,向右移动时月份为正值,移动步长记为,J,称 为延迟值。即计算全部23项指标从L=一12到L= l2时与工业增加值的K—L信息量。对每一项指标, 都把K.L信息量的绝对值从小到大加以排列,排在 最前面的K.L信息量的绝对值所对应的 值,即为 734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9卷 该指标的先行或滞后月份。依此便可得到表1结果。 时差保持在正负3个月以内为同步指标,落后在3 依照惯例,先行超过3个月就认为是先行指标, 个月以上则为滞后指标。这样,可以归纳为表2。 表1 经济指标K-L信息量分析结果 Tab.1 Results of K-L information measure of economic indicators 指 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国家财政收入 L 一2 +2 K.L信息量绝对值 0.002 1 0.008 1 指 标工业企业利润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L +7 一12 K.L信息量绝对值 0.037 2 0.038 6 进口总额 钢产量 流通中现金 一12 一12 一12 0.009 4 0.009 7 0.009 9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M1 发电量 一12 —12 一12 0.038 7 0.039 0 0.042 0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4 0.叭1 2 货运周转量 一12 0.045 5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重工业增加值 +1 +4 0.011 3 0.015 3 国家财政支出能源生产总量 0 一12 0.045 7 0.050 3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出口总额 一3 +10 +4 0.019 4 0.019 6 0.021 3 轻工业增加值工资性现金支出 股票价格指数 0 +2 一12 0.083 3 0.087 l 0.104 4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 一6 0.023 3 表2 先行、同步、滞后指标 Tab.2 Leading indicators,coincident indicators and lagging indicators 注:括号内数字代表各指标特殊循环与基准循环之I司的时差。 从上述计算结果可以看到,指标“居民消费价 格指数”当延迟值 =一2时,其K.L信息量绝对值 达到0.002 1,接近于0,这说明指标“居民消费价格 也较低。因此,经济发展态势与“居民消费价格指 数”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对应关系,从“居民消费价格 指数”的变化,可以映射总体经济变化的趋势。由此 指数’’与经济循环变动关系密切,而且是一个很好 的同步指标。实际上,当经济繁荣时,由于市场投资 需求旺盛,投资品价格水平相应上升,与此同时,一 部分投资又以劳动报酬方式转化为消费需求,进一 步促使消费品或服务价格上涨;当经济萧条时,投 也说明K-L信息量分析反映的经济信息是具有经济 理论依据的,与实际经济情况是相符合的。同理,可 以结合上述计算结果依次分析其他经济指标。 4 结语 资和消费需求都处于低迷状态,价格总水平相应地 经济周期波动是宏观经济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6期 陈可嘉等:基于K—L信息量法的经济指标时差分析 735 对其进行监测预警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建立科 学合理的经济指标体系则是经济周期波动实现有 效监测预警的基础与关键。考虑到我国经济运行的 价类、指数类等9大类24项指标,以2001年1月至 2007年6月宏观经济月度数据为基础,应用K—L信 息量法进行经济指标时差分析,确定了经济周期波 动监测预警的先行指标、同步指标与滞后指标,得 到了符合客观实际并具有现实意义的结果。 新特点,文中选用了能源与原材料类、投资类、生产 类、财政类、货币与信贷类、消费类、对外经济类、物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Niemira M P,Klein P A.Forecasting Financial and Economic Cycles[M].New York:Wiley,1994. [2]刘思峰,季平,陈可嘉.经济波动监测预警指标体系与指标时差关系研究[C]//韩志刚,王福利,张嗣瀛.2005中国控制 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5:1628—1632. [3]黄海量,韩冬梅,屠梅曾.一种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宏观经济监测与预警系统[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8): 1334—1338. HUANG Hai—liang,HAN Dong—mei,TU Mei—zeng.A 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 based system for macroeeonomic analysis and forecasting[J].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2007(8):1334—1338.(in Chinese) [4]毕大川,刘树成.经济周期与预警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5]Sherman H J.Business Cycles and Forecasting[M].New York:Harper 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1996. [6]余根钱.中国经济监测预警系统的研制[J].统计研究,2005(6):39—4J4. YU Gen—qian.Establishment of monitor and eady warning system of Chinese economy[J].Statistical Research,2005(6):39— 44.(in Chinese) [7]石良平.中国宏观经济预警体系的评价与修正[J].统计研究,2007(1):64—69. SHI Liang—ping.The evaluation and revision of macro—economic eady warning system of China[J].Statistical Research,2007 (1):64-69.(in Chinese) [8]龚盈盈.基于景气指数的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5. [9]项静恬,林寅,王军.经济周期波动的监测和预警[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1O]晏露蓉,吴伟.借鉴和思考:国内外经济运行先行指标体系比较[J].金融研究,2005(9):39-50. YAN Lu—rong,wu Wei.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economic leading indicators systems[J].Journal of Finance Research, 2005(9):39—5O.(in Chinese) [11]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杨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