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只是一种慢性病
作者:何裕民
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版》 2010年第3期
近几年来,由于东西方交流的剧增,海归学者的大量“回流”,观念争执和冲突难以避免;再加上中国文化复兴大潮中可能会夹杂着不少泥沙,也因为中医药振兴不力,社会上有一股否定中医药之思潮。而中医药能否治疗肿瘤则是争论的焦点之一。特别是著名艺人陈晓旭生了肿瘤只看中医,没看西医而走了,更是被一些人拿来说事:直呼是中医杀了她?其实,这是个不证自明的无聊命题!许多受益于中医药的肿瘤患者最有发言权,本无须理会。然而,考虑到争论者的社会影响,也因为肿瘤作为慢性病,中医药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故作一分析,以正视听!
我们认为:中西医之争,本质上是观念之争,文化之争。中西医自有不同的观念体系、目标体系、方法体系,各自都能解决很多现实的健康和医疗难题。然而,到目前为止,双方一时还无法“通约”,无法很好的对话和交流。这很像是和尚佛经念得对不对,要由牧师根据圣经来评价一样?不抱有世界文化科学可以“多元”的宽容而正确的心态和观点,这种争论将永无休止,且毫无意义。而且,不站在一定的高度,对双方都有比较透彻的了解,也永远无法作出比较客观的评估。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中医治疗肿瘤的效果如何?还是要由肿瘤专家来评判。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群里面,医学专家占的比例不高,搞肿瘤的院士就更少,他们的认识具有权威性。而且,下面选择的都是西医医师,他们对中医学的态度非常有说服力。
中国肿瘤内科(即以化疗为主治疗肿瘤)的学科开创者孙燕院士说:“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虽然学的是西医,我对中西医结合情有独钟。中西医是两种卫生保健体系,在历史上各自做出过卓越贡献。中医中药是一伟大宝藏,经受过历史的洗礼。和西医相比,中医更重视整体,认识疾病发生的条件,强调防病,‘治未病’、阴阳、正邪论是唯物辩证的;中医认识到正虚是疾病的重要内因要比西医早千年;正虚学说业经现代医学认识和承认;而是21世纪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明确地把中医药列为继手术、放射、化疗之后的第四大疗法。他认为中医药辅助治疗肿瘤的地位不容忽视。他的研究证明:运用中医药疗法,可以大大延长患者寿命,改善症状,特别是消除放化疗的副反应。他强调综合疗法的优势:“近50年,恶性肿瘤的防治已进入综合治疗时代,其内容包括:外科手术、放疗、化疗,中医中药治疗,还有冷冻、热疗、激光等物理疗法,针对病人免疫功能的生物反应调节剂,改善营养和控制病人疼痛的姑息治疗等等。”并提出“祛邪——扶正——强化治疗——扶正”的中国模式,研制出一系列中药治剂,将中医扶正与西医祛邪治疗结合起来。
媒体曾经这样评述孙燕:“毕业于协和医学院,是一名西医,但他能在临床实践中融入中医的思想。”在2007年召开的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上,孙燕总结了50年以来中国在肿瘤临床方面的重大贡献,共有十二项。其中有六项和中医药有关,所占比重高达50%。
卫生部、中科院院士陈竺也是搞肿瘤研究的。他认为中医有望对医学模式带来深远影响。“用现代生物学手段,用中医原始和质朴的、讲究整体、注重变化为特色的治未病和辨证施治理念来研究亚健康以及慢性复杂性疾病,是东西方两种认知力量的汇聚,是现代医学向更高境界提升和发展的一种必然性趋势。”
他强调:科学家应逐步突破中西医学之间的壁垒,建立融中西医学思想于一体的二十一世纪新医学。这种医学兼取两长,既高于现在的中医,也高于现在的西医。
陈竺最重大的发现就和中医药有关,也和癌症有关。他们从老中医用砒霜治疗肿瘤和白血病有一定疗效中出发,用现代科学方法证明:砒霜不仅能治疗早幼粒白血病,而且还有剂量依赖的双重效果,较大剂量时诱导细胞凋亡,较低剂量时则诱导细胞分化。
陈竺说:“对白血病的研究让我深深感到非常有必要将传统的中医学与现代西医学结合起来,不仅用现代的分离和分析技术鉴定中药中发挥作用的成分,也要学习传统中医重视人体综合平衡的可贵思想,并不断加以提高。”并承认“我现在是个中药迷”!最近陈竺等又公布了他们在对中药冬凌草抗肿瘤机理研究方面的一些新发现,引起了广泛关注。
吴孟超院士是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创办者,国际著名的肝癌外科专家,2005年国家科技大奖的获得者,在肝癌领域成果丰硕,享誉国际。
中医治肿瘤,他有许多精辟的见解。他曾动情地说:“既有西医,又有中医,这就是中国医学的特色。肿瘤的确是当前医学面临的大难题,我是搞肝胆肿瘤的,搞了几十年了,虽然疗效有所提高,但是提高得还是不快,而且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发病率也越来越
高。”“就目前的治疗观点来看,西医主要是看肿瘤的大小、有没有转移、有没有癌栓,但是没有看到这种疾病实际上是全身的。西医治疗肿瘤由于忽略了全身,所以重视局部的治疗;而中医的治疗是重视全身。两者结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治病救人,结合得好,肿瘤治疗效果一定会提高。” ’
他指出:“外科医生重视一把刀’,‘一把刀’可以割掉肿瘤,问题是病人能不能保住或怎么长期保住。这就需要靠中西医结合治疗。”“我看过很多肝癌病人,从60年代开始我就主张手术以后增强病人的免疫力,增加营养,增强他的体质,增强他内在的抵抗力,这样,病人就可以健康地生活了。所有这一切主要靠中医来实现。60年代初期,我治疗过一个肝癌病人,他就是手术以后靠吃中药恢复,所以到现在已经40年了,一直健康地生活着。”“肿瘤术后恢复除了其他办法,最好是再加上中医药治疗效果最好。把中医几千年的经验用于肿瘤的治疗,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才能够显著提高肿瘤患者的疗效。”
吴孟超院士归纳出中医药在肝癌治疗中的几大优势:l.中医药是肝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2.中医药应参与肝癌防治的全过程;3.中医药是提高肝癌综合疗效的重要途径。他强调:只要坚持从中医和西医两个不同体系的基础理论出发,根据肝癌的生物学特性、临床分期和发展趋势,有计划地应用现有的中医、西医治疗手段,针对每一位患者实行个体化综合治疗,将会大幅度地提高我国肝癌的治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汤钊猷院士是肿瘤外科专家,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所长。曾任国际抗癌联盟理事。长期从事肝癌研究,特别在肝癌临床诊治和相关基础方面成就显著。最早对小肝癌进行系统研究,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有一次,电视台采访了再次获得国家科技大奖的汤钊猷教授,当主持人问到他对“告别中医”事件看法时,他举了自身两个实例作出回应:一是他曾用针灸亲自治好了他的儿子、妻子和母亲的阑尾炎,而母亲阑尾炎已并发腹膜炎,他是用针灸加穴位注射抗生素的。第二个例子,他现在每周门诊,复诊许多老患者,不是冲着他“刀开得好”,而是肝癌术后中药调理方开得好而来的,这就是医学大师的胸襟。 晚期肿瘤要好好发挥中医的作用
程书钧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从事肺癌变分子机理和肿瘤分子标志谱研究。他认为:“无论中医、西医,现在对肿瘤谁都没有一个最好的办法,从这个含义来讲,西医也不要翘尾巴,西医在诊断肿瘤当然独到,中医早期发现难度大一点,从治疗的角度来讲,尤其是晚期的,
我倒觉得,真要发挥中医的作用!早期我不敢说,人家手术就切掉了,你干嘛非要中医?晚期我非常主张用中医药,有些晚期高龄的人,真应该发挥中医的作用,提高他全身的抵抗力,少用点射线烤他了。从这点来讲,中医很有它的发展前途。中医是全身的观念。从观念上来讲,这点是值得西医参考的。西医反正是癌,大家都用一样的,中医优势可以从这方面发挥。”
他认为:“30多年来肿瘤治疗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比较有限。以美同为例,早期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增加了13个百分点,而晚期肿瘤的治疗效果仍然与上世纪70年代相同,这说明人类对肿瘤的认识并不充分。当今医学对于肿瘤的防治依然处于初级阶段。肿瘤可能不是任何单一方法、单一基因、单一药物能够治好的,应该采取综合研究的战略。”他提出中医有两个特点是西医应该吸取的。其一是个体化治疗,其二是综合治疗。他说:“肿瘤治疗要有稳定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个体化治疗的进展,而中医辨证施治已经进行了几千年。西医犹如单兵作战,强调的是杀灭癌细胞;但中医的组方却像联合作战,有主攻、有保护、有清障、有后援,而这是较为合理的。”他建议有关部门要重视中医药治疗晚期肿瘤的研究。他说:“中药有几千年人体毒性实验的基础,在晚期肿瘤的治疗上,适当放宽一点尺度,也许中药会在抗肿瘤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
出身于西医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教授现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中华老年医学学会会长,他曾说:“中医药学是比较更强调宏观和整体的;西医则是强调局部的和微观的,两个互相取长补短,可以更全面。我想举一些例子,例如肿瘤治疗,我们常常是用化疗药或者放射疗法,但是用这些疗法常常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也产生毒害作用,常常使病人不能完成疗程,不能很彻底地得到治疗,毒副作用也很大。这时可以用我们中药。例如使用扶正固本的药,存这方面我们有几十年的经验,可以使病人完成疗程,得到了治疗。尤其在癌症晚期,西医常常觉得没有什么药可以用。在这种情况下,中医药的康复效果是很好的。这种治疗被外国人称为肿瘤中国模式的治疗。
(未完待续)
编辑:迟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