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护理2009年2月第7卷第2期中旬版(总第134期) ・465・ 3.2.2术后肢体护理 介入治疗后病人腹股沟处穿刺部位加 压包扎,平卧24 h,砂袋压迫12 h,穿刺肢体伸直、制动,睡眠时 应用约束带。大小便在床上解决,保持穿刺部位清洁,注意观察 渗血等情况,敷料有污染时及时报告医生并更换敷料。严密观 察足背动脉搏动8 h,观察皮肤色泽,询问病人有无下肢疼痛,除 特殊情况外,若术侧足背动脉搏动较对侧明显减弱或下肢疼痛 明显,皮肤色泽发绀,提示有下肢动脉栓塞的可能,要立即报告 医生并密切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是否良好,若出现动脉血栓应及 时进行抗栓治疗。该病人足背动脉搏动良好,皮肤色泽红润。 3.2.3口腔护理给予口腔护理,每日1次或2次,保持口腔 1例超时大脑中动脉闭塞性急性 脑梗死行球囊扩张术病人的护理 李菲,任乎,邹超,唐蕴,董娜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闭塞性急性脑梗死;球囊扩张术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09.02.075 文章编号:1674—4748(2009)2B一0465—01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已经得到公认,但由于溶 栓时间窗仅3 h~6 h,很多病人就诊时已经超过这个时间窗而 延误治疗[1]。现将我科对1例发病12 h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 病病人立即行闭塞侧大脑中动脉球囊扩张(PTcA)治疗的护理 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 病人,男,51岁,因右侧肢体活动无力进行性加重7 h入院, 既往高血压病史、脑梗死病吏,发病前3 d曾有发作性右侧肢体 麻木无力。查体血压150/70 mmHg(1 mmHg一0.133 kPa),言 语笨拙,右上肢肌力0级,右下肢肌力2级,右侧偏身痛觉减退, 右侧病理反射阳性。头部CT(发病4 h)示双侧基底节区多发略 低密度影,8 h头部横断面(DW1)示左侧中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略 萎缩,左侧陈旧性分水岭梗死及散在新鲜梗死灶,神经功能缺损 评分(NlHSS)20分。 2手术方法 发病l1 h,病人取仰卧位,全脑血管造影示冠状动脉左主干 (LMCA)中段闭塞。PT2微导丝顺利通过闭塞处,微导管造影 示LMCA远段及皮层支显影良好。沿微导丝送人Medronic 2.25 mmX2 mm球囊,在透视下给予8atm压力扩张球囊,持续 3 S,手推造影剂示闭塞处完全开通,远端显影良好,无造影剂外 渗(此时距发病l2 h),但神经系统体征无明显变化。为防止再 灌注损伤、出血等并发症,术后严格控制收缩压在150 mmHg ̄ 120 mmHg,舒张压在90 mmHg ̄60 mmHg,停用肝素、阿司匹 林、氯吡格雷及奥扎格雷纳等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同时给 予甘油果糖脱水、预防感染、营养神经治疗。术后1 h病人症状 开始好转,瘫痪右手指能略微活动。术后24 h NIHSS评分11 分,术后2 d复查头部CT示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的放射冠区脑 梗死范围较术前略增大。术后14 d NIHSS评分4分,出院后控 制血压,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75 mg,每天1次口服。术 后2月复查经颅多普勒(TCD)提示血管再通良好。 3护理 3.1术前护理 为节约时间,病人由门诊推入病房后未安置上 床,一切护理都在平车上进行。立即采血化验血常规、凝血常 规、血生化,并且同时进行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紧张、恐惧心理, 使其主动配合。屏风遮挡病人,给予插管部位及会阴部备皮。 肥皂水清洗会阴部。通知放射科做好介入手术室的环境与人员 准备。测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并记录。 3.2术后护理 3.2.1病房准备病房安置在重症监护病房,室内安静、光线 充足,空气新鲜,温度26℃~28℃,湿度6O ~7O 。24 h 医 护人员在床边看护,准备好抢救设备。 清洁,抑制细菌生长繁殖。 3.2.4预防压疮保持床单位平整,被服脏、湿及时更换。每 2 h为病人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以防止压疮的发生。翻身时给予 叩背,以助痰液吸出。 3.2.5饮食护理保证营养供给,增强病人抵抗力。拔管后, 指导病人进半流质和易消化的饮食,并多吃水果、蔬菜、蛋白质 及含碘多的食物,这样可以降低血脂,降低血液黏度,促进肠蠕 动,协助消化,防止便秘的发生。 3.2.6心理护理和功能锻炼 脑梗死病人可引起神经系统严 重的机能障碍,如偏瘫、四肢瘫、失语、痴呆等。病人失语后,谈 话和理解语言能力受到障碍,加上严重的瘫痪,生活不能自理, 严重的精神负担易产生急躁和消极情绪,这时病人需要护理人 员更多的理解和关心,多做心理护理,鼓励病人多讲话,与病人 多沟通,从单音到句子,从少到多,持之以恒。经过1周~2周 的治疗,病情平稳以后,对于瘫痪的肢体,及早进行肢体功能锻 炼。方法是从少到多,从局部到全身,从小的肌肉群再到四肢大 的肌肉和神经,按肌肉走行方向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同时配合 针灸和药物治疗。 4讨论 目前临床研究证实,发病3 h内静脉溶栓治疗有效,而脑梗 死病人发病3 h内到达具有溶栓条件的大医院仅有11.36 ,6 h内有31.29 [1],再经门诊、住院诊查等环节后,绝大部分病人 难以在6 h之内得到治疗。如果把血管再通治疗时间窗推迟到 9 h~12 h,则大约有1/3病人可能接受治疗,并且有研究证明, 血液分流导管在卒中发作12 h治疗仍然有效,其原理是通过球 囊腹主动脉向腹腔和下肢供血,增加脑灌注,经侧支循环增 加脑梗死灶周围的供血,这同样说明脑细胞对缺血耐受的时间 可以达到12 hr2]。依此推断,在不使用溶栓药物,单纯球囊扩张 的情况下,治疗时间窗可能延长至12 h。 参考文献: [1]彭新贤,冯加纯,程门雪,等.脑卒中患者诊治延迟因素的分析E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4,lO(5):421—423. E2]Lylyk P,Vila JF,Miranda C,eta1.Partial aortic obstruction impro— vescerebral perfusion and clinical symptoms in patientswith symp— tomaticvasospasm[-J].Neur0l0gicalResearch,2005,27:129—135. 作者简介李菲,女,护师,本科,工作单位: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任平、邹超、唐蕴、董娜工作单位: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收稿日期:2008—12—04) (本文编辑卫竹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