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教育 对州 402167 浅析学院师生关系的问题与对策 何湘丽王大鹏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现阶段师生关系 摘要: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力量,学院在不断发 行着师生之间的知识交易与感情交流。所以,展壮大的同时,面临着与传统高校即相同又不同的问题;面对 需要发挥学生和教师的双重主体作用,促进师生相长、双向互 日益微妙的高校师生关系,学院有着完全不同的师资背 动.建立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 景与学生层次,师生关系的问题成因、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均 二、学院师生关系呈现的问题与成因 有别于传统高校。本文意在探讨如何有效解决有民办高校特 色的师生关系问题。 关键词:学院师生关系问题与对策 学院自90年代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力量 以来,已经承担了近十分之一的大学生培养工作。在经历了被 质疑、被热议、被关注的十年后,学院以其特有的举办方 式、良好的人才培养成果、广泛的社会赞誉,成为高等教育中 的一支奇葩。但新的模式下既要承袭优良的高校办学传统、遵 守客观的教育教学规律.又要结合学院产生和发展的时 代背景、突出民办学校的办学特色,在高校普遍存在的诸多问 题之中,学院又以其不同于传统高校的特点衍生了问题 的诸多不同方面,师生关系便是其中之一。 一、师生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 师生关系是高等教育中最核心的一对关系.也是高校其 他关系衍生的根基。高校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高等教 育过程中,通过相互交往和影响而逐步形成的人际关系。高校 师生关系既受着社会大环境和高等教育性质的影响,又受着 师生的主观意识和交流渠道演变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 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校师生关系也在此个 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 第一阶段:“师道尊严”的精英教育阶段。从1978年恢复 高考到1998年,高等教育焕发新生,教师地位大幅提升。在精 英教育阶段,教师在高校师生关系中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对课 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等拥有支配权。不注重从学生的个性出 发进行教育。而学生则完全处于被动的客体地位,除了接受以 外别无选择,这在客观上压制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 性。 第二阶段:“以生为本”的大众教育阶段。从1999年到民 办高校大规模发展初现端倪,高等教育招生人数已年均25% 的增长速率快速扩张,学生收费金额大幅增长,高等教育的契 约性质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高校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例如 取消对学生转专业的,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和任课老师, 学生可以给老师打分评教等。这一系列举措确认了学生的主 体地位,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但也出现因单方面提升学生 权利而挤压教师教育主导权的倾向,导致师生关系出现不和 谐现象。例如,根据学生评教、选课情况来决定教师是否具备 上岗或者职称晋升资格。这使得有些教师为取悦学生,平时上 课不敢管学生,用高分向学生“行贿”.成为没有学术尊严的 “知识批发商”。 第三阶段:“双向互动”的师生博弈阶段。随着民办高校, 尤其是学院的兴起,高校的教育教学模式逐步细分,适合 应用性人才培养的学院模式逐渐浮出水面.成为对传统 高校的有力补充。同时,由于高校扩张速度的迅猛,“师道尊 严”与“以生为本”在发展中不断进行着博弈,催生了“双向互 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在表面上进行的是双向的分 数博弈(教师获取评教分数、学生获取考试分数),其内核是进 由于教师的年轻化与学生的个性化,在学院中师生 关系问题的成因与传统高校有显著不同。除了师生关系功利 化、师生相互认同程度偏低等共性,不信任、淡漠、疏远、矛盾 和冲突等问题,则是由于学院自身特点决定的。 在学院。专职教师大都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一方 面缺乏教育教学经验,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之间基于学费建 立起了教育服务的契约关系,学生因受成本意识的影响,会苛 求教师和学校提供的教育教学服务。也正是在这种心理下,学 生会将自己的境遇与在传统高校相对比,因而产生种种不满, 并转嫁到师生关系上。同时,在学校地处郊区与网络时代的大 背景下。孤立于城市生活和教师居住地之外的学院校园 在空间上隔离了师生关系,使得师生之间的非正式场合沟通 逐渐式微.使得师生交往主要存在于正式场合——课堂讲授; 校内网、论坛贴吧、QQ群、微博等为学生构建了一个虚拟世 界.让学生可以“宅”在宿舍畅游网络,忽略了师生交流, 三、结合实际的有效对策 1、合理安排教学,给年轻教师成长成熟的时间和空间 在学院,教学一线的大都是刚走出校门不久的研究 生,对工作和生活充满了期待、干劲十足。但由于对如何有效 的组织教学、如何教育学生等方面缺乏足够的经验,在面对自 己的学生时略显青涩。大约过一年左右的时间,他们才会成长 和成熟。才初具高校教师的模样。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基于 学生对教师学术上的景仰和教师有效的学生管理行为,试想 一名教学不够严谨、与学生相处乏味的教师,如何建立良好的 师生关系。所以,对初次执教的教师们应该以培养为主,让他 们有更多的机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们学习,多听课、多与学生 交流.甚至可以以教授的助教或辅导员身份深入教育教学;学 校可以适当减免甚至不安排他们的教学课时,让一位初出校 门的硕士研究生一步跨上高校讲台,无论对教师本人还是学 生们都是不负责的行为。当然,一年期的年轻教师培养成本对 学院来说无疑是高风险和高投入,但从百年教育和品牌 树立的角度来说,对学院是值得的。 2、用好兼职教师,让学生与教师零距离沟通, 学院有近三分之一的兼职教师,他们大都在学术上 有所造诣.懂得如何与学生交流和沟通,是民办高校中不可或 缺的一支力量。但由于是兼职教师,他们大都以完成课时为 主。少有时间留在学校,课余时间几乎没有与学生面对面交流 的机会。学生和教师只是简单的听课一授课关系,没有深厚的 师生感情.缺乏感情的师生关系就十分苍白和脆弱。有时便利 的交通和宽松的管理看似给兼职教师提供了便利的教学环 境.其实则是无形中拉大了师生的距离、疏远了师生关系,有 违大学的初衷和实质。 3、积极引导学生,正视大学生活 学院的学生大都个性鲜明、思想灵活,自我管理的意 识强烈。在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时候要尤其关注以下 两点.以引导他们真确面对大学生活,努力与教师构建良好的 师生关系。 对 神州教育 到,离开了感情,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特别对于当代大学生 来说,世界观和人生观都逐步形成,但还不够成熟,意识 与自觉性都已达到较高水平.这个阶段尤其渴望得到别人尤 其是老师的理解和关心。个别教师一味的高高在上,把学生当 做单纯的受教育者来对待,以期用不当的语言与行为伤害学 (1)树立正确的大学学习观念。由于高考失利或高中不良 的学习习惯.学生们刚刚进学面对自主的学习环境总会 显得无所适从:或是与重本学生相比下的盲目自卑、或是由来 已久的学习成绩“破罐子破摔”,这时帮助他们正确树立大学 学习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培养人才的地方,不同本科录 取批次对学生来说只是不同的培养方向,学院是培养应 用型人才的热土,学生在校期间不应自暴自弃、妄自菲薄,要 立足当下、勇于求知、努力成才,只有走出校门、步入社会才是 人才比拼的真正战场。只有学生明确了大学学习目标,才能理 解教师育人的苦心。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缓解师生的紧张。 树立师生一致的教学目标,才有可能创造良好师生关系的前 提,才能教学相长。 生的自尊来达到教育目的,就会有悖于教育的初衷,也只会给 教育工作平添障碍。因此.教师的教育活动就要充分了解学 生、以关心的角度出发,一个动作,一句批语,甚至一个眼神都 是对学生点点滴滴的爱与关心;这样一来,才能增强教育的效 果,赢得学生的信任,树立教师的威信。 其次,学生要尊重并敬畏教师。对于传统的“师道尊严”我 们要有所扬弃,但对教师的尊重与敬畏应该得到不变的继承。 古人能够做到“事师之尤事父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 矣”,可如今大学校园里学生见到教师连最起码的招呼都不 打,跟不认识似的走过去,不免让教师寒心。我们倡导学术上 的民主和自由,这并不意味着师生关系无长幼、尊卑之分;我 们应当汲取传统师生礼仪文化中的养分,提炼更富有东方文 (2)大学期间.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要学会如何与人 相处、如何自我管理等。大学是社会的预科班,学生们要在这 里学习谋生立业的本事、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学习自我完善 的方法。这些不仅仅是课本上学习得到的,需要在与人交往的 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学习。学生与教师的交往不仅仅是教—— 学的简单过程,更可窥探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一斑。这里我们 不是指与老师拉关系、与同学结帮派.但要强调懂得感激传授 知识的老师、包容朝夕相处的同学,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构建和谐的校园师生关系。 4、加强德育教育。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要依靠作为师生关系主体的教师 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加强双方的德育教育主要是强调师生之 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所在。 首先,教师要理解和关爱学生。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 化韵昧的当代大学精神。 对于学院来说.和谐的关系不仅有利于师生双方的 成长,也是树立校园三风(校风、教风、学风)的基础,更是民办 教育百年大计的关键。通过机制上的改革、观念上的转变和师 生双方德育教育的加强,适应学院的、有特色的、和谐的 师生关系,一定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博弈论视野下的和谐师生关系构建》浙江师范大学学 报杜志宏 先生曾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 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深刻的体会 (上接第62页) 2.《加强师生礼仪教育》现代教育科学赵宇飞 3.《新时期高校师生关系浅析》高校管理李豪硕王娟 养。其实,文秘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职业能力教育,我们应转变 秘书的大部分工作都有章可循,并严格按照和规章 文秘专业的教学理念.以职业教育为自豪,把文秘专业学生的 制度办事。但有些工作,尤其是事务性工作,在特殊的时间、地 教育目标由“知识人”转变成“职业人”。 (七)、应变能力 点、条件下,也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秘书人员要有遇急 不慌、临危不惧、处事冷静的应变能力,处理问题既要符合原 则.又要有一定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八)、掌握外语的能力 随着市场国际化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管理者会进行国际贸易交际、商务谈判,签订合同等,这就要 求商务秘书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掌握基本的外语听、说能 力。 f九)、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文秘职业的特定性质,要求我们要更加关注培养学生树 立良好的心态.学会宽容、协作。 1、培养学生控制自我情绪的能力。现在的高职学生一般 生活和学习一帆风顺,当遇到挫折时,容忍力较低,有的甚至 撅不振 而秘书工作由于其综合性和复杂性,工作中很容易 遇到挫折和委屈。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教会学生在遇到挫折 时多想想有利因素,学会从全局和长远看问题,缓解心理冲突, 平息情绪的波动。 2、培养学生应对压力的能力。由于秘书工作情景和事项 复杂 千头万绪,工作时间冗长,综合性和交叉性极强,这种 超负荷的运转使秘书感到巨大的压力,身心疲惫,容易导致 心理失调。因此,应培养学生正确认知压力。把压力看成是秘 书工作的一种正常现象。 一目前文秘教师多是“半路出家”,秘书学基础不是很扎实; 即使是“科班”出身,也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必要的专业实 践经验,而秘书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首先提 高专业教师的水平是提高文秘专业学生竞争力的关键。 (三)教材创新 目前文秘专业教材虽“琳琅满目”,给老师们提供了更多 的选择余地,但大多是你抄我,我抄你,少有创新,基本上没跳 出“办文办会办事”的框框。要实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培 养.就要在教材的选择上进行创新。 l、在理念上要定位准确,面向企业文秘人员,符合当前秘 书实际工作需要,能解决文秘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的普遍 性问题。 2、在内容上要与企业文秘工作的流程相吻合,具有可操 作性,不是在诸多“意义”、“特点”、“分类”之后不了了之。 3、应有丰富的案例,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从而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杨群欢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1;教育探 索;2004.11 2.沈建红文秘专业人才就业能力的培养途径[J];中国职 业技术教育;2004.24 三、如何提高文秘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f一)转变教学理念 长期以来.人们对秘书专业一直理解为学科教育,教学 作者简介: ̄(1980一一),女,海南省海口市人,硕士研 究生学历。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海南大学硕士在读, 主要研究方向:文艺学 过程中,仍然以学科体系为依托,而忽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