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善意取得赃物是否合法?

善意取得赃物是否合法?

来源:百家汽车网

善意取得赃物的条件与途径受到法律规定,最高、最高检修订后的司法解释进一步确认了他人善意取得诈骗财物不予追缴,但在刑事案件中善意取得赃物的适用范围仍然有限。

法律分析

赃物可以使用善意取得,但是符合善意取得要符合很多条件,对于开始不知道是赃物的,结案后进行归还的,成为善意所得。转移不动产或者动产进行依法登记的都叫善意取得。最高人民、最高人民在2011年3月1日颁布的《最高人民、最高人民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该司法解释进行了修订,并在修订后的司法解释第九条第二款再次确认了他人善意取得诈骗财物的,不予追缴,但在刑事案件中适用善意取得赃物范围仍然过窄。

拓展延伸

善意取得赃物的法律责任和后果

善意取得赃物的法律责任和后果涉及到刑法和民法等多个法律领域。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善意取得赃物的行为并不免除法律责任。尽管取得赃物时没有恶意,但仍然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根据刑法规定,善意取得赃物可能构成窝藏罪或洗钱罪等犯罪行为,依法可处以刑罚。此外,根据民法的规定,善意取得赃物的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主张保护善意取得权益,但仍需遵守相应的法律程序和规定。因此,善意取得赃物的人应当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法律规定,以免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

结语

善意取得赃物并不意味着免除法律责任。尽管符合善意取得的条件,但仍需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善意取得赃物可能涉及窝藏罪或洗钱罪等犯罪行为,依法可处以刑罚。同时,民法规定下,善意取得赃物的人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主张保护善意取得权益,但必须遵守法律程序和规定。因此,善意取得赃物的人应当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法律规定,以避免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行为人将诈骗财物已用于归还个人欠款、货款或者其他经济活动的,如果对方明知是诈骗财物而收取,属恶意取得,应当一律予以追缴;如确属善意取得,则不再追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