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最重要的责任不在于“教教材”来让学生理解和领悟作者的感情,而在于以教材为凭借,让学生在富有层次的读书活动中自己走进文本,以自己的心灵与文本展开有效对话,创设与学生生活相似的情景,接近学生生活的距离,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中感悟、思索、感受、体验,获得个性化的阅读收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读、悟、议、联系实际谈感受等形式进行深入探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作者借物喻人的意图及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2、感受到人生之美在于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在于学会自立自强。
【教学重点】
理解种树人话中蕴含的哲理,体会文本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唤醒经验
1、谈话交流:同学们养过花、种过树吗?你们通常是怎样照顾他们的?
2、揭示课题:
同学们对所种的花都是精心照料的,今天有位种树人,他也种了一种树,这种树树形优美,高大笔直,是一种世界名贵木材,想知道这种树的名字吗?它叫——
桃花心木
3、设问读文,那么,在这些桃花心木还是小树苗的时候,这位种树人是怎样培育它们的呢?
设计意图: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随即设问,引发好奇,激起学生的阅读心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整体感知。
2、读读种树人是怎样培育桃花心木的?(指名读)
3、这位种树人古怪吗?哪里古怪?(读读相关内容)
4、如果这位种树人在你面前,你对他的表现会有什么看法或疑问?
引导学生读出作者心中深深的疑问。
5、同学们一定急于解开心中的疑问,自由读文,种树人是怎样回答的呢?请同学们把他的话找出来,仔细多读几遍。
6、同桌两人分角色扮演作者与种树人,说说种桃花心木怎么就那么奇怪,那么没规律呢?
(评一评,种树人当得像不像?谁再来当当?老师也想来当当,大家欢迎吗?)
设计意图:走进文本,师生与文本对话,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进行精神交流与碰撞,拉近文本与生活的距离,真正达到阅读的理想境界。
三、精读,潜心会文领其意。
1、读中抓要点:种树人,你能不能用一句话给我们介绍一下,你这样种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2、学生找一找相关内容,细细品味。
3、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或联系名人实例来体会,种树人的这些话有道理吗?小组内展开讨论(教师参与其中)
4、交流汇报。
(由于学生阅历尚浅,教师可通过课件补充张海迪等人的事迹来体会)
5、小结引读:这段话作者由树的成长想到人的成长,多么富有哲理啊!
你们喜欢吗?那就请你们有感情地读读吧!
设计意图:在读中理解,在讨论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文本再度展开对话,使原本远离学生的深刻道理变得鲜活生动,真实可及。
四、引领思辩,提升认识。
1、种树人的一番话让我们得到很多启示,那当初及膝盖的树苗如今又怎样了呢?(读一读)
2、你们还觉得种树人古怪吗?你又想对他说什么呢?
3、假如你就是如今长成大树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感受:对种树人说……对已枯萎的同伴说对一起成长的伙伴说……对前来散步的人们说……)
4、看来大家对种树人产生了由衷的钦佩,那文中的“我”,他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生交流。
5、品读文本中心句,领会作者的意图。
6、师生总结:在逆境中自强不息是迈向成功的方向,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及学生的独特体验谈对文本的感悟,充实升华了文本的主旨,使整个课堂焕发出蓬勃的个性风采,闪现出灵动的智慧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