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样的犯罪才会开庭判决
当庭宣判是宣判形式之一。是指合议庭评议完毕或独任审判员的审理工作结束,当即在法庭上宣布判决结果。当庭宣判对法官的要求很高,必须确保案件适用法律准确认定事实正确,判决公正合法。
我国刑事诉讼法目前没有规定具体哪些案件可以当庭宣判,但规定适用速裁程序审理案件的,应当当庭宣判。
刑事案件当庭宣判的案件很少。一般情况下,对于被告人主动认罪,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对犯罪基本事实和量刑情节争议不大的刑事案件才可能会采取当庭宣判。绝大多数不会当庭宣判的。
刑事诉讼法规定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定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宣告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判决书应当同时送达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二、判决前只有律师才会见犯罪嫌疑人吗
根据最新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判决前只有律师才可以会见犯罪嫌疑人。家属可以考虑委托律师到看守所会见犯罪嫌疑人认真了解整个案件的具体经过以及了解其对机关的口供等。如果案件移送到了、的话,辩护律师可以去、阅卷,调取侦查机关所指控的本犯罪嫌疑人及其他同案犯的口供、书证、物证等相关证据,做深入研究后拟定好辩护方案,开庭的时候确定好为被告做无罪、罪轻、减轻、免除刑罚或者缓刑的辩护,维护被告的最大利益。
三、刑事案件,比较轻,开庭后多久才会最终判决。
第一、如果是简易程序,则应当在受理后二十日以内审结;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三年的,可以延长至一个半月。第二、如果是普通程序,则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第三、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9的规定,遇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影响审判进行的,可以延期审理:1、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重新鉴定或者勘验的;2、检察人员发现提起公诉的案件需要补充侦查的,提出建议的;3、由于回避申请而不能进行审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