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未签劳动合同,但存在劳动关系,劳动者有权要求支付工资。劳动者可通过协商、投诉、仲裁或申请支付令等方式索要工资。未签合同时,劳动者可要求不超过11个月的双倍工资。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六、九条,用人单位应一次付清工资,提供工资清单并保存记录。
法律分析
双方没签劳动合同,但是实际存在劳动关系,且劳动者也提供了劳动的,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
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索要劳动报酬:
1、与用人单位协商处理,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相应工资。
2、劳动者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投诉,由相关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支付相应工资。
3、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
4、劳动者有欠条的,可以直接向申请支付令,要求支付欠条里的工资数额。
双方不签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给予不超过11个月的双倍工资。
法律依据
#第九条《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九条
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第六条《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六条
用人单位应将工资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劳动者本人因故不能领取工资时,可由其亲属或委托他人代领。
用人单位可委托银行代发工资。
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数额、时间、领取者的姓名以及签字,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用人单位在支付工资时应向劳动者提供一份其个人的工资清单。
拓展延伸
劳动者无劳动合同,如何维权并获得应得工资?
当劳动者没有劳动合同的情况下,要维权并获得应得工资,可以采取以下步骤。首先,劳动者可以收集相关证据,包括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工资支付记录等,以证明自己的劳动关系存在。其次,劳动者可以与雇主进行沟通和协商,要求支付拖欠的工资。如果雇主拒绝支付或不予理睬,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要求他们介入调解。如果调解无果,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仲裁机构或提起诉讼,要求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维权过程中,劳动者可以寻求法律援助,以获得专业的法律支持。总之,劳动者应坚决捍卫自己的权益,依,以确保获得应得的工资。
结语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虽未签订劳动合同,但实际存在劳动关系且提供了劳动,因此劳动者有权要求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可通过与用人单位协商、向劳动监察投诉、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或向申请支付令等方式索要工资。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九条和第六条,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工资,并向劳动者提供工资清单。劳动者无劳动合同时,可维权并获得应得工资,通过收集证据、沟通协商、投诉调解、诉讼维权等途径确保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五章 工 资 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三十条 【劳动报酬】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申请支付令,人民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十一条 【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时劳动报酬不明确的解决】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