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老街

老街

来源:百家汽车网


老街

经常会想起家乡那条老街,曾经最享盛名的“大东街”“桥头角”,昔日龙南最繁华的一条街道,也是如今镇上残留的最后一条老街。暑假特意回去看了看,怕它总有一天也会像几年前其他老街一样,禁受不住商业开发的冲击,倒在岁月的风雨中。

一个人静静的走在这条街上,感受着它带给我的苍凉。老街长不过一里,宽不过两车道。街道两旁是极具南国特色的骑楼,木质结构,两层,下面店铺,上面住家。屋檐两旁是旧时的雕木窗花,繁复古旧,窗纸上隐约残留着风过的痕迹;二楼排着半掩的木窗,有人家时可看到邻家女孩临窗梳妆的倩影;街道是弯曲的,骑楼的高大挡住了街的另一端,让我常期待如果在雨天里,街的那头是否也会出现一个撑着油纸伞的丁香般的姑娘?

这里的店铺都是些古旧的行当:七月香火纸钱,代写对联书信,陶瓷瓦罐,配制钥匙铜锁,定制煤蜂窝等。每一栋楼房的正中,都还刻着自家的印记;每一家店铺,还保留着当年的老字号,“老戴日什”“黄道生布号”“徐记锁匠”……还有药房,酒肆,茶坊。一个个斑驳残缺的老字号招牌或刻印于骑楼之上那逐渐褪色的字迹,依稀可见老街昔日的辉煌。恍惚间,回想起了小时候,仿佛又见到了老街商贾云集,叫卖不绝的热闹与繁华。

那时候,每天坐在爸爸那辆破自行车后座上,抱着爸爸的腰像风一样穿过这条不到一里的街从幼儿园归家,留下一路清脆的铃当响;那时候,特别盼望每个月农历三六九,因为只是镇上的圩日,可以跟着妈妈来老街赴圩。卖衣服的,卖杂货的,卖菜籽的,卖特色小吃的,应有尽有。最喜欢的是夏天的豆粉膏,晶莹剔透,浇上红砂糖和薄荷水,清凉可口;还有进去第三家的甜辣酱,香香甜甜,浓郁诱人,扯着妈妈的衣角无论如何也要买,必须买,哭闹撒泼也要买,现在还能回想起来老妈当年每次拿一脸的苦笑拿我没办法。呵,那时简单欢乐的日子啊,那时年少单纯的渴望啊,现在童年和那份童心已随着老街的繁荣

一起流淌而去。

那时的老街,有着老城区商业中心的骄傲和瞩目,现在,城中心转移了,老街渐渐淡出镇民的视线,慢慢老去了。街上依旧有人来车往,但店铺的生意却显得有点萧条,有一种热闹过后的平静,繁华过后的沧桑。赶紧掏出相机,多拍几张,想把这些景象永远留在光影里,记住这些古老建筑,也记住老街里的市井人情:代写书信的阿公和几个同样白发的老友围坐一起高谈论阔;几个中年大叔凑成一桌在店铺外晒太阳打牌;一个没牙的老人端着饭碗坐在门口喂着同样没牙的孙子喝粥;两个赶集的大妈不知缘何吵起来了……

我有些伤感,老街的确老了,木制的门窗已被岁月熏得发黑;赣州散装酒铺早已经关门,只留下斑驳的木门上残留的当年的字号依稀证明它曾经的风光;屋檐下一辆废弃的黄包车,孤零零,落满了历史的尘埃,谁能想象当年能乘着黄包车上街赶集是多么洋气的一件事;高大英武的骑楼也摇摇欲坠,像一个老态龙钟的老人,用写满沧桑的眼凝望着残留的躯体。这些古朴的骑楼,能在光影中静默多久?而闲居的乡亲,能在这开发浪潮中享受老街生活的细碎与朴实多久?

而后,镜头里,一位白发苍苍的阿婆,守着不足五平米的小铺卖自己编织的扫帚和木刷,布满皱纹的脸表情依旧生动,微笑着看着外面过往的人儿,深情安详,悠然自得。是啊,为何要沮丧叹息?老就老吧,如果万物发展的规律注定她的逝去不可避免,那为何不安然得度过余生?

“没有皱纹的祖母的可怕的,没有废墟的城市是可悲的。”余秋雨说。如果一座城市没有记忆,就不会有味道,而老街,就是家乡这座城的味道。

老街,一处旧时光的风景,浮华褪却,安详老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