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 参、凌源百合、北镇葡萄、庄河蓝 莓、黑山褐壳鸡蛋,通过农业部农 亩,收入占种植业产值的50.27%。 庄河市蓝莓种植面积5.01万亩, 5.“一县一业”示范县产业 特点突出 省授予的16个“一 县一业”示范县,包括食用菌、草 莓、冰葡萄、花生、鹿业、河蟹、 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昌图黑猪、长 收入占种植业产值的51.29%。 海海参由国家工商总局确定为地理 黑山县蛋鸡收入占畜牧业产值的 标志商标。 6O.12%。昌图县生猪占畜牧业产值 的55.25%。开原市彩色苗木种植 6.主导产业在全国具有重要 大榛子、鲜食葡萄、花卉、以石柱 子为主的林下人参、蓝莓、西瓜、 的影响力 2009年关东小梁山西瓜 彩色苗木、生猪、蛋鸡和海参16项 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 面积16.9万亩,收入占林业产值的 51.47%。长海县海水养殖收入占渔 业产值的65.85%。 、 产业,每个县的主导产业重复,每 色食品A级产品,在中国果蔬产业 项产业均为涉及种植业、畜牧业、 水产业和林业四大产业规模产业 和特色产业。其中,种植业9项中 包括水果类4项,食用菌、酒用葡 萄,中药材、花卉、油料各1项。 4.主导产业在全国位置领 先l6个“一县一业”示范县,均 在全国占有领先位置,其中,新民 市被中国园艺学会西甜瓜专业委员 会评为“中国西瓜第一县”,宽旬 县被中国中药协会评为“中国宽旬 石柱人参第一县”,凌源市被中国 园艺学会球根花卉分会授予“中国 百合第一县”称号,北镇市被中国 农学会葡萄分会授予“中国葡萄鲜 食鲜贮第一县”,庄河蓝莓被中国 园艺学会小浆果分会授予“中国蓝 莓第一县”称号,开原市彩色苗木 被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授予“中国 彩色苗木产业第一县”,农业部畜 牧业司 关于辽宁省黑山县蛋鸡养 殖情况的说明 证明2011年末黑山 县专用型蛋鸡存栏量居全国第一 位,中国畜牧业协会出具证明昌图 县201 1年生猪存栏、出栏均居全国 前列。岫岩县食用菌在全国领先 (滑子菇等食用菌种类位居全国第 一位)、东港市草莓被中国园艺学 会草莓分会授予中国草莓第一县、 桓仁县冰葡萄位居世界首位、阜新 县花生为全国花生第一县、西丰县 鹿业独领全国市场第一位份额、盘 山县河蟹为全国位居第一位、铁岭 县大榛子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全国 第一县。 5.具有原产地标识或农产品地 理标志 小梁山西瓜、宽甸石柱人 品牌论坛及名优果蔬宣传推介表彰 二.落实措施。打造全国一流 大会上梁山镇荣获“中国梁山西瓜 的“一县一业 示范县 之乡”荣誉称号。宽旬石柱人参是 1.明确职责,、合力推进2009 中国人参从野生变家种并独具特色 年1月,陈政高在全省县域经 的优良品系,是我国特有的宝贵资 济通报电视电话会议上明确提出推 源,具有资源的唯一性和稀缺性, 进农业“一县一业”发展,省 是人参中的极品和精品,为世界独 又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工作部 有,素有中国一绝、国之瑰宝之 署。根据省的工作部署,省农 称,已有400年的栽培历史。凌源 委会同相关农口厅局具体做好农业 市百合花已占据全国30%以上市场 “一县一业 推进工作,先后印发 份额,在国内花卉界有“南有云 了((关于加快推进全省种植业“一 南,北有凌源”和“北方花都”的 县一业”主导产业发展的意见)) 美称。2009年,庄河市被中国果蔬 (辽农【2009】400号)、((关于做好 产业品牌论坛组委会授予“中国蓝 种植业“一县一业”推进工作的通 莓之乡”称号l 2010年,庄河市桂 知 (辽农[2010198号),组织各 云花乡被中国果蔬产业品牌论坛 地以当地资源和市场条件为依托, 组委会授予“中国优质蓝莓生产 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推 示范基地”称号。2011年,黑山县 进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提高主导 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唯一的“蛋 产业及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培育在 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模式调查 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县 县”,20l2年被农业部确定为“东 域主导产业,带动辽宁农业产业整 南亚4国蛋鸡养殖示范点”之一。 体上水平、上规模、上档次。 开原市苗木产品销售覆盖全国14个 2.明确标准,规范实施2011 省(市、自治区)、200多个大中 年初省主要领导明确提出“一 城市,远销俄罗斯、德国等多个国 县一业”示范县的3个标准:①示 家和地区,其靠山镇被国家林业局 范县主导产业面积或总产值占农业 命名为“中国花木之乡”。长海海 或种植业规模的50%以上。②具有 参是辽参的主要原产地,在全国具 产地特征的地理标志或地理标识。 有独一无二的影响力。 ③在全国具有突出位置,一般应 7.主导产业在地方农业产业 是全国第一的位置。20t 1年省 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新民市西瓜 对7个县授予“一县一业”示范县 种植面积达40万亩,收入占种植业 称号就是按照这3条标准掌握的。 产值的27.1 3%。宽甸县林下人参 2011年11月,省农委、省林业厅、 栽培达70万亩,收入占种植业产值 省海洋渔业厅、省畜牧局和省财政 的69.57%。凌源市花卉种植面积 厅联合下发的(《关于推进全省农业 达6.6万亩,收入占种植业产值的 “一县一业”示范县加快发展的 25.63%。北镇市葡萄种植面积20万 通知》对3条标准进一步明确和规 05/2013-7 范。省确定省级“一县一业” (市、区)确立的种植业主导产业, 符合种植业“一县一业”标准的产 业,优先纳入到省投资项目计划给 本地区经济发展作用大的重点项 目,特别是增量项目给予重点支 持,尽快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对未 所在县(市、区)组织相关部门 和专家制定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发展 规划,确立发展目标、任务和保障 示范县(市、区)的标准包括3个 方面:①产业规模全国领先,在全 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予扶持,对推进发展作用强、促进 措施。②省农委论证,对各县(市、 区)种植业主导产业规划,省农委组 织省内外专家进行全面论证,筛选 出各县(市、区)主导产业,对达 ②产业收入高,产业收入占全县 (市、区)种植业或林业、畜牧 业 渔业产值的一半以上,或者产 业收入在相应行业中位居首位。③ 规模、产量、产值位居全国第一的 达到种植业“一县一业”标准的产 到省制定标准的提出初步认定 具有原产地或地理标识商标。生产 业,市、县要按照省级确定的标 意见。③市进行确认,根据省 准,整合资源和要素,依靠自身力 农委论证意见,各县(市、区)进行相 “一县一业 可适当放宽条件。 2012年,全省各地严格按照标准进 行产业定位,大力推进“一县一 业”发展,培育壮大区域主导产业 和特色产业,各地“一县一业”发 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5.坚持原则,有序发展 在 “一县一业”发展中,省始终坚 持以下原则:①发挥资源优势原 则,因地制宜地确定当地“一县 一业”。各地立足当地资源条件 和区位优势,做大做强区域内比较 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主导产业, 使各地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成为推 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②产 业化推进原则,各地利用已有的产 业基础,实现规模化、特色化生 产,加快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实 现“一县一业”中的一、二、三产 业协调发展和产值提升,形成一批 有较高知名度的规模企业和产业品 牌。③梯次推进的原则,省对各县 (市)“一县一业”产业发展实行梯 次推进,在整体推进“一县一业” 加快发展的基础上,对产业基础 好、专业化水平高、近期有望达到 全国领先规模和水平的产业县重点 推进,每年评选一批示范县,打造 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全国第一 县”。④规划先行原则,产业做 强,规划先行。对确立的种植业主 导产业,各县(市、区)要按照自然 优势和经济规律,立即组织人员进 行科学规划和充分论证,优化区域 布局,确立阶段发展目标和重点实 施项目。⑤项目扶持原则,对各县 o6/2013.7 量积极培育发展,达到扶持标准后 省级再给予倾斜和扶持。 4.整合项目,集中扶持 为 推进“一县一业”加快发展,全省 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集成各 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产区集中, 加大财政的倾斜和投入。2009 年以来,省级财政每年安 ̄[E3000万 元,扶持岫岩县食用菌“一县一 业”发展。从2010年起,省农委会 同省财政厅利用省级特色产业项目 资金4000万元对各地“一县一业” 进行扶持推进,扶持了岫岩食用 菌、清原中药材、本溪中药材、 桓仁冰葡萄、东港草莓、宽甸食用 菌、阜新花生、凌源花卉、绥中 自梨等一大批“一县一业”。201 1 年,省发文件明确“十二五” 期间建设10个区域性的大型现代农 业示范区,发展的产业主要为各地 确定的“一县一业”,组织各地围 绕当地“一县一业”抓好核心示范 区建设,把“一县一业”重点区、 优势区建设成为高标准的核心示范 区,把核心示范区建设成为当地 “一县一业”现化化发展的集中展 示区,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努力做 好品种更新、统一育苗、技术指 导、产后处理、市场流通等工作。 5.种植业“一县一业”实施步 骤①县(市、区)制定规划, 县(市、区)重视程度和工作力 度是“一县一业”发展的关键,也 是测评当地是否具备发展条件的重 要因素。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 际,按照资源基础和市场要求,由 应修改完善后,由各市按照省 农委认定的主导产业情况,结合当 地实际对各县(市、区)主导产业规划 进行认定。④省农委备案,各市对 当地各县(市、区)主导产业和发展规 划确认后,上报省农委备案。⑤扶 持推进,省农委按照突出重点、梯 次推进、成熟一业支持一业、成熟 一县做强一县的原则,整合行业项 目,对符合主导产业扶持标准的县 (市、区)集中资金予以支持,并协调 财政、、金融等部门给予倾 斜。⑥省认定发布,受省 委托,省农委按产业标准,分年度 确定种植业“一县一业”示范县, 以省名义发布公告和授牌,并 给予一定的以奖代补支持。 6.种植业“一县一业”管 理 (1)报批程序,省级“一县 一业”示范县报批程序采取“逐 级申报,归口负责、分批确定”的 方式。先由县级行文向市 提出申请,由市审核后,根据 “一县一业”的产业类别向对应的 省级行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再由 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省农委除外) 审核后向省农委行文推荐,最后经 省农委汇总,由省直相关行业部门 以及省统计等部门参与共同审定 后,分批次向省行文申请,经 省审批并发文公布给予获批 “一县一业”的县(市、区)授牌 及宣传。(2)财政扶持,为 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按照省政 府提出新一轮县域经济“三年培 增”计划要求,在“十二五”规划 科技引领高产示范实现粮食生产跨越发展 回昌图县农村经济委员会 昌图县位于辽宁省最北部, 辽、吉、蒙三省区交界处,有39个 跨越发展 2008年以来,昌图县不断加强 公斤,比全县平均亩产高47.68 公斤;千亩核心展示田平均亩产 乡镇(场)425个行政村,总人1:3 高产创建项目建设,增强示范区辐 864.89公斤,比全县平均亩产高 10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3万,是 射带动作用。现有国家级高产创建 98.92公斤;百亩攻关田平均亩产 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县。在高产创 示范区分别为:2008年2个(玉米1 908.28公斤,比全县平均亩产高 建项目的带动下,昌图县按照“稳 个、花生1个),2009年5个(玉米 142.3l公斤。2012年,全县玉米高 定面积,改善生产条件,建设设施 34-、大豆1个、花生1个),20l0 产创建示范区实现亩产值1520元、 农业,依靠科技主攻单产,增加总 年16个(水稻l2个 玉米2个、大 亩纯效益960元,分别比对照田高 产,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豆1个、马铃薯1个),201 1年31个 14.29%和19.25%。全县玉米总产 的粮食生产发展思路,狠抓适时早 (玉米20个、水稻10个、马铃薯1 26.05亿公斤, ̄L2Ol 1年增加4.2{L 播、田间管理、玉米螟绿色防控等 个),2012年46个(玉米32个、水 公斤,增幅19.3%;玉米由2007年 关键措施,2008~2012年5年间, 稻l0个、大豆1个、马铃薯1个、花 的平均亩产644.8公斤增加到2012 全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由284.5万 生2个)。每个示范区都建立千亩 年的平均亩产765.97公斤,增产幅 亩增加到365.53万亩,粮食产量由 核心田和百亩攻关田,引导农民科 度为18.79%。 2008年的18.7ML公斤增长 ̄JJ2012 学种田,发挥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区 二 多措并举,增强粮食生产 年的27.3亿公斤,创历史新高。 的辐射带动作用。特别是201 1年以 科学化程度 2008~20l0年连续3年被评为全国 来,重点从任务落实、推广配套集 5年来,全县以高产创建项目 粮食生产先进县,其中两度荣获全 成技术等方面入手,不断加大粮油 为契机,对高产创建示范区实行 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201 1年被 高产创建工作力度 以实施整县推 “五统一”作业,即统一深松整 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 进粮油高产创建为突破口,带动 地,统一购种购肥,统一技术措 位。 全县粮食生产上水平。2012年玉米 施,统一抢墒早播种。主推玉米、 一.项目牵动,实现粮食生产 高产创建示范区平均亩产813.65 水稻、马铃薯、花生、大豆5种作 期内省财政对每个省级“一县一 产业发展无关的支出。②加强资金 设内容、资金投入情况、具体用 业”示范县(市、区)给予以奖代 筹集,各示范县(市、区)要建立 途、组织保障措施和预期效益等; 补资金500万元,重点用于支持基 投入为引导、农民和企业投入 积极培育市场,充分发挥农民专业 础性、公益性方面支出,包括产业 为主体的多元投入机制,统筹资 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作用,做好组织 研发、种苗繁育、新品种更新、新 金,集中投入,着力解决制约产业 生产、品牌创建、产品加工、市场开 技术推广 生产基地和市场建设等 发展的瓶颈问题。③做好绩效评 拓、销售网络、质量安全等工作,确 方面。(3)资金管理要求 ①规 价,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扶持资金 保“一业”产量规模快速增加后农民 范资金管理,各示范县(市、区) 使用管理机制,各级财政部门与相 增收益;做好示范县的后续发展工 财政部门将省财政以奖代补资金按 关部门密切配合,在项目,实施和资 作,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发展档 照项目进行管理,实行公开操作, 金运行过程中做好追踪问效,项目 次,创新发展机制与模式,提高产业 推行公示公告制、报账制、采 结束后开展绩效评价。④工作要 发展质量,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 促 购等有效的监管制度,确保扶持资 求,各示范县(市、区)强化组织 进“三农”和谐发展。结合财政奖补 金专款专用和安全有效,严禁将扶 领导,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加大扶 资金使用,加强产业研发、种苗繁 持资金用于平衡预算、偿还债务、 持力度,形成合力;制定项目实施 育、新品种应用与新技术推广等,使 建造办公场所、购置车辆等与主导 方案,包括产业发展状况、项目建 示范县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07/2013.7